華文網

二戰最無存在感的軍隊不是義大利人,你絕對想不到其實是他們!

眾所周知,蘇聯紅軍在二戰中付出重大傷亡也打出軍威,很少有人知道蘇聯海軍有何表現,潛艇部隊存在感尤其薄弱,絕對是名不符實的深海殺手。

早期蘇維埃政權只有沙俄時期遺留的一些老舊艦艇,其中就包括13艘潛艇,不過,在蘇聯軍事委員會眼中海軍本來就不重要,大型水面艦艇就是支援陸軍作戰的輔助兵種,任務是保衛海軍基地和沿岸政治經濟中心,因此,能夠攜帶大量魚雷的潛艇反而被認為是近岸攻擊敵人艦隊的重要武器。

雄心勃勃的擴軍計畫

1925年,由中央潛艇設計室主任工程師馬利甯領導,參考一戰中俄國“雪豹”潛艇的經驗教訓,於1927年投產的“十二月黨人級”大型潛艇(水下排水量1350噸)採用雙殼構造,耐壓殼內隔成若干水密艙,配有密閉式蓄電池室,並設有速潛水櫃。首艇於1930年底交付波羅的海艦隊,到二戰爆發時,共建成6艘,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各3艘。

1928年,蘇聯海軍在芬蘭灣中打撈起1919年沉沒的英國L-55潛艇,

花了兩年時間將該艇修復進行對比試驗。在此基礎上,蘇聯開始研製JI級(列寧主義者級)大型潛艇。JI級為半複殼構造,具有佈雷能力。JI級的水下排水量在1321-1399噸之間,十年中共建造25艘,黑海、波羅的海和太平洋艦隊均有裝備。

1936年,蘇聯開始建造4艘雙殼構造的II級(真理級)遠洋潛艇(排水量1670噸),但這級潛艇的設計存在重大缺陷,當潛艇在水面航行時,由於螺旋槳接近水面而影響推進效率,

因此無法承擔作戰任務。1940年投建的K級是II級的改進型,這是一種大型遠洋潛艇,排水量2095噸,也稱卡秋莎級,設計初衷還可以用機庫搭載小型水上飛機,但最後放棄。由於K艇的排水量大,航海能力強,被認為是蘇聯最成功的潛艇。

不過由於設計複雜,造價高昂,在戰爭期間並未大量投產,總共只生產13艘。二戰爆發時,僅有6艘K艇完工,全部交付給了北方艦隊。

由馬利甯領導設計的單殼構造的M級(也稱小傢伙級)是沿岸小型潛艇,它與III級(也稱狗魚級)中型潛艇幾乎是同步研製的。

M級是蘇聯第一次分段式建造的潛艇,總共有I-V型五個型號。M-I型(排水量220噸)在北德文斯克船廠建造了30艘,可在鐵路上運輸。1935-1936年生產的20艘M-II型主要在列寧格勒建造。

排水量增大的M-II型(256噸)只造了5艘。從1939年起生產的M-IV和V型(420噸)採用電熔焊的耐壓殼,安全潛深達90米。

M級在戰爭爆發時已交付北方艦隊6艘,波羅的海艦隊7艘,黑海艦隊14艘,太平洋艦隊37艘,總共78艘。

比M級大,航海性能較強的III級有四個型號。III-I型生產4艘,III-II、III型共生產39艘,III-IV型(705噸)生產61艘,它在近海活動單次可達40天。III級在戰爭爆發時有77艘在役(北方7艘、波羅的海20艘、黑海15艘、太平洋35艘)。

1936年建造的C型中型潛艇(1070噸)是以德國U-IA型圖紙為樣本的,單殼構造,從第4艘起採用全熔焊高強度鋼耐壓殼,蓄電池容量增強。C型共生產51艘,戰爭爆發時完成17艘,其中10艘在波羅的海艦隊。

戰爭中的蘇聯潛艇部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聯潛艇部隊並未作好戰鬥準備。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65艘潛艇主要駐紮在芬蘭灣的列維裡和喀良施塔得基地,由於德國北方集團軍攻擊波羅的海沿岸,蘇聯海軍基地相繼陷落,潛艇損失和自沉25艘。1941年由於缺乏戰鬥經驗和效率低下,蘇聯潛艇的唯一戰果是擊沉德國運輸船“貝特蘭”號,同時有20艘潛艇從內水轉航到白海。

這一時期,部分官兵的努力並未扭轉整個形勢。1941年11月,蘇聯北方艦隊潛艇支隊司令馬霍米特·加德采夫海軍上校親自指揮K-3號潛艇,在哈默菲斯特海域截擊了德國貨輪“阿爾特基克”號,但魚雷未能命中目標,卻引來2艘德國獵潛艦的攻擊,連續投擲深水炸彈,K-3號嚴重受創,加德采夫命令上浮,以2門100毫米甲板炮和2門45毫米炮堅持戰鬥,擊退了德國獵潛艦,順利返航。

蘇聯潛艇官兵因為缺乏訓練也鬧過一些笑話。1942年2月18日,SHCH-403號潛艇在波格蘭峽灣進行水面巡航,突然遭遇德國佈雷艦“克魯默”號,後者高速撞來,蘇聯官兵竟以為該艦是盟國船隻,在甲板上招手歡迎,發現情況不對才急忙下潛,慌亂中卻將艇長科瓦倫科遺忘在甲板上,結果倒楣的艇長被俘。

1942年初,蘇聯潛艇部隊總結教訓,強化訓練,開始積極配合陸軍進行破交作戰。

5月,芬蘭灣解凍,蘇聯潛艇開始攻擊。幾艘潛艇突破德軍水雷屏障,擊沉德國、芬蘭船舶27艘。受到打擊的德軍從波爾卡拉半島到列維裡灣之間佈設了長達95公里防潛網,橫斷芬蘭灣,在防潛網之間裝有1100個炸藥雷管和454枚水雷。

1943年,蘇聯潛艇在強行突破防潛網時有3艘被擊沉,數艘受傷後返航,無法進入波羅的海作戰,不少潛艇只擔任運輸任務。1944年,列寧格勒保衛戰取得勝利,防潛設施被削弱,蘇聯潛艇開始進入波羅的海,在當年最後3個月擊沉德國艦船14艘。

名不符實的深海殺手

戰爭最後一年,蘇聯潛艇部隊開始取得一些戰績,但主要是對手的衰弱而不是自身的強大,其中亞歷山大·馬里涅斯科少校的C-13號潛艇表現卓著,這位艇長創造了單艇一次攻擊的世界記錄的吉尼斯記錄。

1945年1月,馬里涅斯科受命在波蘭格但斯克灣和德國波美拉尼亞灣之間待機,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線。1月30日晚,C-13號在這裡發現了排水量2.4萬噸的德國海軍遊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當時該船滿載度假的德國海軍潛艇官兵正向德國返航,船上還搭載了上萬名難民,嚴重超載使船速低至5節。馬里涅斯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容易到手的獵物。23時,C-13號3雷齊發,全部直接命中“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這艘船在10分鐘後沉沒,9000餘人喪生。

1939年二戰爆發時,擁有165艘的蘇聯潛艇部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戰爭期間更是達到277艘。儘管官兵英勇無畏,不屈不撓,但戰績平平,以損失101艘潛艇的代價,共擊沉敵人各型艦船191艘船,他們包括4艘潛艇,三艘小型驅逐艦,11艘巡邏船,9艘巡邏艇,2艘佈雷艦,6艘掃雷艇,9艘登陸駁船,6艘軍用油船,6艘軍用運輸艦,3艘補給船,2艘醫療船,1艘訓練船,一艘布纜船,6艘拖船,6艘駁船,9艘拖撈漁船,1艘小型漁船,86艘運輸船,2艘油船,18艘機帆船。其中5艘實際是蘇芬戰爭中擊沉的。

從戰果來看,蘇聯潛艇部隊的損失比為1.89(擊沉191艘/損失101艘),在二戰主要參戰國之中排名靠後,成績顯然不如人意。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美國為24.15(擊沉1280艘/損失53艘),英國為9.29(擊沉632艘/損失68艘),德國為2.69(擊沉2973艘/損失1060艘),日本為1.73,義大利墊底為1.1。

1936年建造的C型中型潛艇(1070噸)是以德國U-IA型圖紙為樣本的,單殼構造,從第4艘起採用全熔焊高強度鋼耐壓殼,蓄電池容量增強。C型共生產51艘,戰爭爆發時完成17艘,其中10艘在波羅的海艦隊。

戰爭中的蘇聯潛艇部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聯潛艇部隊並未作好戰鬥準備。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65艘潛艇主要駐紮在芬蘭灣的列維裡和喀良施塔得基地,由於德國北方集團軍攻擊波羅的海沿岸,蘇聯海軍基地相繼陷落,潛艇損失和自沉25艘。1941年由於缺乏戰鬥經驗和效率低下,蘇聯潛艇的唯一戰果是擊沉德國運輸船“貝特蘭”號,同時有20艘潛艇從內水轉航到白海。

這一時期,部分官兵的努力並未扭轉整個形勢。1941年11月,蘇聯北方艦隊潛艇支隊司令馬霍米特·加德采夫海軍上校親自指揮K-3號潛艇,在哈默菲斯特海域截擊了德國貨輪“阿爾特基克”號,但魚雷未能命中目標,卻引來2艘德國獵潛艦的攻擊,連續投擲深水炸彈,K-3號嚴重受創,加德采夫命令上浮,以2門100毫米甲板炮和2門45毫米炮堅持戰鬥,擊退了德國獵潛艦,順利返航。

蘇聯潛艇官兵因為缺乏訓練也鬧過一些笑話。1942年2月18日,SHCH-403號潛艇在波格蘭峽灣進行水面巡航,突然遭遇德國佈雷艦“克魯默”號,後者高速撞來,蘇聯官兵竟以為該艦是盟國船隻,在甲板上招手歡迎,發現情況不對才急忙下潛,慌亂中卻將艇長科瓦倫科遺忘在甲板上,結果倒楣的艇長被俘。

1942年初,蘇聯潛艇部隊總結教訓,強化訓練,開始積極配合陸軍進行破交作戰。

5月,芬蘭灣解凍,蘇聯潛艇開始攻擊。幾艘潛艇突破德軍水雷屏障,擊沉德國、芬蘭船舶27艘。受到打擊的德軍從波爾卡拉半島到列維裡灣之間佈設了長達95公里防潛網,橫斷芬蘭灣,在防潛網之間裝有1100個炸藥雷管和454枚水雷。

1943年,蘇聯潛艇在強行突破防潛網時有3艘被擊沉,數艘受傷後返航,無法進入波羅的海作戰,不少潛艇只擔任運輸任務。1944年,列寧格勒保衛戰取得勝利,防潛設施被削弱,蘇聯潛艇開始進入波羅的海,在當年最後3個月擊沉德國艦船14艘。

名不符實的深海殺手

戰爭最後一年,蘇聯潛艇部隊開始取得一些戰績,但主要是對手的衰弱而不是自身的強大,其中亞歷山大·馬里涅斯科少校的C-13號潛艇表現卓著,這位艇長創造了單艇一次攻擊的世界記錄的吉尼斯記錄。

1945年1月,馬里涅斯科受命在波蘭格但斯克灣和德國波美拉尼亞灣之間待機,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線。1月30日晚,C-13號在這裡發現了排水量2.4萬噸的德國海軍遊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當時該船滿載度假的德國海軍潛艇官兵正向德國返航,船上還搭載了上萬名難民,嚴重超載使船速低至5節。馬里涅斯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容易到手的獵物。23時,C-13號3雷齊發,全部直接命中“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這艘船在10分鐘後沉沒,9000餘人喪生。

1939年二戰爆發時,擁有165艘的蘇聯潛艇部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戰爭期間更是達到277艘。儘管官兵英勇無畏,不屈不撓,但戰績平平,以損失101艘潛艇的代價,共擊沉敵人各型艦船191艘船,他們包括4艘潛艇,三艘小型驅逐艦,11艘巡邏船,9艘巡邏艇,2艘佈雷艦,6艘掃雷艇,9艘登陸駁船,6艘軍用油船,6艘軍用運輸艦,3艘補給船,2艘醫療船,1艘訓練船,一艘布纜船,6艘拖船,6艘駁船,9艘拖撈漁船,1艘小型漁船,86艘運輸船,2艘油船,18艘機帆船。其中5艘實際是蘇芬戰爭中擊沉的。

從戰果來看,蘇聯潛艇部隊的損失比為1.89(擊沉191艘/損失101艘),在二戰主要參戰國之中排名靠後,成績顯然不如人意。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美國為24.15(擊沉1280艘/損失53艘),英國為9.29(擊沉632艘/損失68艘),德國為2.69(擊沉2973艘/損失1060艘),日本為1.73,義大利墊底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