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英雄與懦夫之間,我選擇當懦夫”

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Дмитрий·Д

1937年5月,列寧格勒某處公寓樓裡,一位三十歲出頭戴著眼鏡的男子在電梯門前等待著,腿邊靠著一個小行李箱。他們總是在午夜來抓你,與其穿著睡衣被他們從公寓裡拽出來,他寧願收拾妥當,一夜又一夜守在電梯門前,等著被捕,他就是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他把怯懦給了權力,把勇氣給了音樂。

[英]朱利安·巴恩斯

1

他只知道,這是最壞的時候。

他已經在電梯邊站了三個小時。

他在抽他的第五支煙,他的思緒在跳躍。

臉龐,名字,記憶。切下的泥煤在他手裡沉甸甸的。瑞典水鳥從頭頂掠過。遍野的向日葵。康乃馨精油的氣味。網球場傳來的妮塔溫暖甜蜜的氣息。一個寡婦高☆禁☆潮時沁出的汗液。臉龐,名字。

還有死人的臉龐和名字。

他可以從公寓裡拿一把椅子過來。但他緊張的神經無論如何都要讓他合乎尋常。顯然,坐著等電梯看上去多怪啊。

他的情境突如其來,

但又完全合乎情理。就像生命裡的其他事情。比如性☆禁☆欲。突如其來,但又完全合乎情理。

他試著讓思緒停留在妮塔身上,但腦子不肯聽話。它就像一隻綠頭蒼蠅,聒噪而淫亂。它落在了塔尼婭身上,這是理所當然的。然後它嗡嗡嗡跑到了另一個女孩身上,那是羅紮利婭。他臉紅了,是因為想到了她,還是為那個不合常情的事件暗暗自得?

元帥對他的眷顧,也是突如其來,

但又完全合乎情理。對元帥的命運,也可以這樣說嗎?

尤爾根森和藹可親、鬍子拉碴的臉;然後記起來的,是他母親攥著他手腕的兇悍憤怒的手指。還有他的父親,那個生性親切、可愛、不切實際的父親,站在鋼琴旁,唱著“花園裡的菊花早已凋謝”。

刺耳的聲音在他腦海裡迴響。他父親的聲音,他彈奏著華爾滋和波爾卡,向妮塔獻殷勤,工廠的汽笛發出了升F大調的四聲轟鳴,狗沖著一個不安的巴松管手吠叫,

鋼襯的政府包廂下方,響起一陣打擊樂和銅管樂的尖嘯。

這些噪音被一個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打斷了:升降電梯突然的嘎吱聲。他的腳動了一下,踢翻了靠在腿邊的小箱子。他等著,記憶突然一片空白,只充滿恐懼。電梯停在下一層後,他的手腳才聽使喚。他撿起箱子,感覺裡面的東西輕輕移動。這讓他的思緒跳到了普羅柯菲耶夫睡衣的故事上。

不,那不是綠頭蒼蠅。更像是阿納帕的蚊子。隨處降落,吸食血液。

2

站在這裡,他原以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緒。但是,夜晚,孤身一人,好像是思緒在控制他。是的,人無法逃脫命運,就像詩人向我們保證過的那樣。也無法逃脫思緒。

他記得切除闌尾前那天晚上的疼痛。他吐了二十二次,沖護士罵光了所有他知道的罵人話,然後乞求朋友叫個民兵來結果他,這樣就可以結束疼痛了。叫他來,幹掉我,不用再疼了,他懇求道。然而朋友拒絕幫忙。

現在他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民兵了。這裡有足夠多的志願者。

他跟自己的腦子說,一切都是在1936年1月28日早晨,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火車站發生的。不,他的腦子回答,不是那樣的,不是在某一天某一地發生的。是在許多地方,在許多時候發生的,有些甚至發生在你出生前,發生在其他國家,發生在其他人腦海裡。

之後,無論接著會發生什麼,它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在其他人腦海裡繼續。

他想起了香煙:一包包卡茲別克、別洛莫爾、赫澤格維娜·伏洛爾。想起有人將半打紙煙碾碎,塞進他的煙斗,桌上留下一些紙筒和碎紙片。

即使到了眼下,這是否還能修補、恢復、反轉?他知道答案:醫生說過鼻子的復位。“它當然能復位,但我向你保證,看上去只會更糟。”

他想起了紮克列夫斯基,還有那座“大房子”,以及誰可能會在那裡取代紮克列夫斯基。應該已經有人這麼做了。從來不缺紮克列夫斯基們,這個世界不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造起來的。可能抵達理想世界後,確切地說,那差不多是兩千億年後,紮克列夫斯基們就不需要再存在了。

時不時地,他的腦子拒絕去相信發生的事情。這不可能,因為從來不可能,就像少校看見長頸鹿時這麼說。但這是可能的,它也發生了。

命運。這是一個大詞,意味著某些事你無能為力。當生活告訴你,“就這樣”,你只好點頭,稱之為命運。就這樣,他命中註定被稱為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對此無能為力。自然,他不記得自己的命名儀式了,但他沒有理由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一家人聚在他父親的書房裡,圍著一台手提式打字機。牧師來了,問他父母想給這個新生兒起什麼名字。雅羅斯拉夫,他們回答。雅羅斯拉夫?牧師不太起勁。他說這個名字太與眾不同。他說名字與眾不同的孩子會在學校遭到取笑和嘲弄:不,不,他們不能叫這孩子雅羅斯拉夫。如此直接反對,讓他的父母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們又不想得罪牧師。那麼,你建議用什麼名字呢?他們問。給他起個普通點的,牧師說,譬如德米特裡。他父親指出自己已經叫德米特裡了,雅羅斯拉夫·德米特裡耶維奇聽起來比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要更好一些。但牧師不同意。就這樣,他變成了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

名字有什麼關係?他出生在聖彼德堡,在彼得格勒成長,在列寧格勒長大成人。名字又有什麼關係?

巴恩斯與譯林作品系列合影

3

他三十一歲了。幾碼外,他的妻子妮塔躺在他們女兒加琳娜身邊。加莉婭一歲了。最近,他的生活好像穩定了下來。他從未如此直接地感受過事物的這一面。他感受過強烈的情感,但從來不能嫺熟地將它們表達出來。即使在球賽中,他也很少叫嚷,或像別人那樣失控;對球員技巧或是技巧不足的安靜講解讓他心滿意足。有人會認為,這是列寧格勒人典型的悶罐子風格;但除此之外,或心底裡,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羞怯而焦慮的人。和女人在一起時,當他拋開羞澀後,他會在殷勤可笑和猶豫沮喪間搖擺不定。就好像他總是踩錯點。

但即使如此,他的生活最終還是步入正軌,有了正確的節拍。只是現在又開始動盪不安。動盪不安:這不只是一個委婉說法。

過夜的小箱子靠在他的小腿肚上,讓他想起以前試圖離家出走的時刻。那時候他多大?可能七歲,或者八歲。他是否帶了一個小提箱?可能沒有——他母親的惱怒應該讓他根本沒時間收拾。那是夏天,在伊林諾夫卡,他父親在那裡做總經理。尤爾根森是房子的勤雜工,他會做東西,修東西,用小孩子能明白的辦法解決問題。他從不指導他做任何事,只是讓他看著一塊木頭如何變成一把匕首,或一隻口哨。他會遞給他一塊新出爐的泥煤,讓他聞上一聞。

他和尤爾根森越來越親。當那些讓他不快樂的事情發生時(那種事情經常發生),他就會說:“好吧好吧,我要走了,去和尤爾根森一起生活。”一天早上,他還躺在床上,就發出了當天的第一次威脅,或者誓言。但就這一次,對他母親來說,就已經足夠了。穿上衣服,我這就帶你去,她答道。他接受了她的挑戰——不行,沒時間讓你收拾——索菲亞·瓦西裡耶芙娜緊緊抓住他的手腕,然後他們開始穿過田野,去尤爾根森的住處。起初,他表現出毫不畏懼的強硬,在母親身邊大搖大擺地走著。但慢慢的,他的步伐遲疑了,他的手腕,然後是手,開始從母親的手裡溜脫出來。當時他以為是他自己掙脫的,但現在,他承認是母親讓他脫手的,一個手指接一個手指,直到徹底鬆開。不是可以自由地和尤爾根森一起生活,而是可以自由地調轉屁股。他淚如泉湧,跑回了家。

本文系《時間的噪音》書摘,原刊于《文學報》

作者:[英國] 朱利安·巴恩斯

譯者:嚴蓓雯

定價:38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ISBN: 9787544769440

叫他來,幹掉我,不用再疼了,他懇求道。然而朋友拒絕幫忙。

現在他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民兵了。這裡有足夠多的志願者。

他跟自己的腦子說,一切都是在1936年1月28日早晨,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火車站發生的。不,他的腦子回答,不是那樣的,不是在某一天某一地發生的。是在許多地方,在許多時候發生的,有些甚至發生在你出生前,發生在其他國家,發生在其他人腦海裡。

之後,無論接著會發生什麼,它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在其他人腦海裡繼續。

他想起了香煙:一包包卡茲別克、別洛莫爾、赫澤格維娜·伏洛爾。想起有人將半打紙煙碾碎,塞進他的煙斗,桌上留下一些紙筒和碎紙片。

即使到了眼下,這是否還能修補、恢復、反轉?他知道答案:醫生說過鼻子的復位。“它當然能復位,但我向你保證,看上去只會更糟。”

他想起了紮克列夫斯基,還有那座“大房子”,以及誰可能會在那裡取代紮克列夫斯基。應該已經有人這麼做了。從來不缺紮克列夫斯基們,這個世界不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造起來的。可能抵達理想世界後,確切地說,那差不多是兩千億年後,紮克列夫斯基們就不需要再存在了。

時不時地,他的腦子拒絕去相信發生的事情。這不可能,因為從來不可能,就像少校看見長頸鹿時這麼說。但這是可能的,它也發生了。

命運。這是一個大詞,意味著某些事你無能為力。當生活告訴你,“就這樣”,你只好點頭,稱之為命運。就這樣,他命中註定被稱為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對此無能為力。自然,他不記得自己的命名儀式了,但他沒有理由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一家人聚在他父親的書房裡,圍著一台手提式打字機。牧師來了,問他父母想給這個新生兒起什麼名字。雅羅斯拉夫,他們回答。雅羅斯拉夫?牧師不太起勁。他說這個名字太與眾不同。他說名字與眾不同的孩子會在學校遭到取笑和嘲弄:不,不,他們不能叫這孩子雅羅斯拉夫。如此直接反對,讓他的父母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們又不想得罪牧師。那麼,你建議用什麼名字呢?他們問。給他起個普通點的,牧師說,譬如德米特裡。他父親指出自己已經叫德米特裡了,雅羅斯拉夫·德米特裡耶維奇聽起來比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要更好一些。但牧師不同意。就這樣,他變成了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

名字有什麼關係?他出生在聖彼德堡,在彼得格勒成長,在列寧格勒長大成人。名字又有什麼關係?

巴恩斯與譯林作品系列合影

3

他三十一歲了。幾碼外,他的妻子妮塔躺在他們女兒加琳娜身邊。加莉婭一歲了。最近,他的生活好像穩定了下來。他從未如此直接地感受過事物的這一面。他感受過強烈的情感,但從來不能嫺熟地將它們表達出來。即使在球賽中,他也很少叫嚷,或像別人那樣失控;對球員技巧或是技巧不足的安靜講解讓他心滿意足。有人會認為,這是列寧格勒人典型的悶罐子風格;但除此之外,或心底裡,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羞怯而焦慮的人。和女人在一起時,當他拋開羞澀後,他會在殷勤可笑和猶豫沮喪間搖擺不定。就好像他總是踩錯點。

但即使如此,他的生活最終還是步入正軌,有了正確的節拍。只是現在又開始動盪不安。動盪不安:這不只是一個委婉說法。

過夜的小箱子靠在他的小腿肚上,讓他想起以前試圖離家出走的時刻。那時候他多大?可能七歲,或者八歲。他是否帶了一個小提箱?可能沒有——他母親的惱怒應該讓他根本沒時間收拾。那是夏天,在伊林諾夫卡,他父親在那裡做總經理。尤爾根森是房子的勤雜工,他會做東西,修東西,用小孩子能明白的辦法解決問題。他從不指導他做任何事,只是讓他看著一塊木頭如何變成一把匕首,或一隻口哨。他會遞給他一塊新出爐的泥煤,讓他聞上一聞。

他和尤爾根森越來越親。當那些讓他不快樂的事情發生時(那種事情經常發生),他就會說:“好吧好吧,我要走了,去和尤爾根森一起生活。”一天早上,他還躺在床上,就發出了當天的第一次威脅,或者誓言。但就這一次,對他母親來說,就已經足夠了。穿上衣服,我這就帶你去,她答道。他接受了她的挑戰——不行,沒時間讓你收拾——索菲亞·瓦西裡耶芙娜緊緊抓住他的手腕,然後他們開始穿過田野,去尤爾根森的住處。起初,他表現出毫不畏懼的強硬,在母親身邊大搖大擺地走著。但慢慢的,他的步伐遲疑了,他的手腕,然後是手,開始從母親的手裡溜脫出來。當時他以為是他自己掙脫的,但現在,他承認是母親讓他脫手的,一個手指接一個手指,直到徹底鬆開。不是可以自由地和尤爾根森一起生活,而是可以自由地調轉屁股。他淚如泉湧,跑回了家。

本文系《時間的噪音》書摘,原刊于《文學報》

作者:[英國] 朱利安·巴恩斯

譯者:嚴蓓雯

定價:38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ISBN: 978754476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