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學生生活如何?當然是無休止的聚餐啊!

01、生日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包餃子

在沒有來法國之前,

按照我去哪都要做好最全的準備的習慣,找出一大堆行前資料經驗文來看,從未停止過流覽過來人遇到過的各種問題和生活狀態,以及在踏入一個陌生國家之時所應該做好的所有關於心理,知識,身體的儲備。相關閱讀:http://www.lxws.net/new.php?id=1367

所以臨走前的一個暑假,為了預防某些不可抗的生命危險,學了最粗淺的急救知識,以及幾乎每天都去游泳(可不是1.5米的兒童池哦,不過我好害怕我已經忘了怎麼游泳……),

還有跑步,只是為了避免路上遇到壞人還有逃跑救生的能力。看了無數遍法語版的《瘋狂動物城》,覺得兔子就是自己,那個所謂“任何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動物城就是法國,間接地給自己心理暗示。重讀琳達的《帶一本書去法國》,刷法國知乎版塊,瞭解基本的歐洲常識。唯獨,對做飯這件事情不甚上心,因為,中國人,是天生的大廚啊!

於是,抱有著這種幼稚僥倖的想法,

我來到了另一個能和祖國媲美的美食之國。這才知道留學生活裡最不可分割的生活一部分,就是聚餐了。

仔細回顧之前的二十年生活,好像除了去小夥伴面癱苗家邊看《釜山行》邊吃除了辣味什麼味道都沒有的火鍋外,我幾乎沒有去朋友家做飯然後一起聚餐的經歷,基本上都是吃遍武漢各個商圈的感覺,哦那時候我還在混大眾點評哈哈哈。但是留學在外,

一方面是出於經濟的考慮,另一方面在家才能吃上純正地家鄉菜,現在的社交活動基本上都是在某人家裡吃飯而完成的了。

那天上課要說興趣愛好,同學A說來了法國以後愛逛超市,同學B愛上了做飯,輪到我,我說:我愛交朋友,然後去他們家吃飯。本來是順著大家地隊形開玩笑一說,但是認認真真地回想這兩個月,據說別人是基本上每週都要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

我完全相反。除了生日在我家聚了一次餐,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別人家吃飯啊!我也算是麻辣香鍋四川小炒、披薩盛宴、乳酪火鍋、法國菜、英國菜、同學自製的肉餡月餅、湖北菜玉米排骨湯、醉雞、海鮮粥之類地都嘗了個遍。

一直都在別人家貪念家的感覺。

02.中國菜

我剛認識甯嘉姐不久地時候,她就邀請我去她家吃飯,著實嚇了我一跳,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只見過一次面。她是勇敢的人,敢盛情邀約一個“陌生人”,我也是有勇氣地人,毫不害羞地去了,還順勢在她家留宿了一晚。這種冒險精神,對交朋友的熱情一直沒有在我生命中消失啊。

我們先搭地鐵去停車場,然後她就開車帶著我回家啦!一直開到遠離市中心紅房子的建築很遠地地方,仿佛打開了另一個被封閉的空間,建築物越發低矮,密集地居民區變成被一大片綠色包圍的房子。我感受不到空氣中潔淨和濕度地變化,卻覺得陽光變柔和了很多。就像是跑步時偶遇到的那個教堂旁的集市,有一個中國男孩在賣自己的畫,留白很多,色彩搭配鮮豔明媚,連肌膚都能感受到那些畫帶來的對生活的感受。後來又一次去甯嘉姐家,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一路上視野開闊,眼睛被大塊大塊地綠色衝擊著,許久沒見過這樣寬闊地景色,讓我想起了從未踏足的草原,於是趴著窗戶拍下了一路的盛綠,那時算是夏末了。

甯嘉姐是四川人,她家裡簡直是調味料愛好者的天堂,中國和法國的各種調味料,色彩繽紛,香味四溢。剛來法國不久時我無意間闖進過市中心的一家雜貨店,跟那家店給我的感覺一模一樣,像是漫步在印度大街,裹著鮮豔頭巾的印度婦女對我嫣然而笑,沒有法國隨時隨地聞到的香水味,連帶著身體和靈魂都充盈著異域的香料味。所有的調味包按照著色系整整齊齊地躺在它們專屬的位置,我仿佛坐在印度飛毯飛到了上空,俯視這一方小小地天堂。Pierre是甯嘉姐的丈夫,我見過地第一個地地道道的圖盧茲人,果然和外教Swan在課上調侃過的“bien”的發音一模一樣,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有口音的法國人,但是Pierre真的超級好,很有耐心地重複我沒聽懂的話。他已經吃慣了中國菜,我笑了,有甯嘉姐這樣的大廚,你肯定又長了一個中國人的胃。

我們在和大花園相連的陽臺上吃的晚餐,抬頭望過去是一望無際的平地,夕陽美得耀眼。後來一天晚上再去她家吃披薩大餐時,因為有其他的法國人,一直聊到很晚,我又困又聽力障礙就瞅著天上的星星發呆。覺得寧靜幸福的生活大抵如此了。

後來在甯嘉姐家吃各種東西,用核桃夾吃核桃,吃烤栗子,旺旺,兒童乳酪等等等等,還帶了很多袋她從中國特地帶來的黑芝麻糊回去。那天和他們兩人一起靠在沙發上看電視裡法語版的《星際穿越》,到結尾時昏昏欲睡,恍然間意識到這難道不就是家嗎?

那些已經迷失在故鄉祖國的安心感恰到好處地受到神秘的指引而釋放。

至於去同學家吃飯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人作為天生的廚師也是要分能力和等級的,自認為我做飯難以下嚥,但是看著同齡的朋友每次做飯都要比自己做得好吃,內心還是很不甘的。為什麼別人做飯就能如此與眾不同?

出來的不適應,對未來的種種迷茫,也就在這些傳統的中國美食中隨著熱氣化為故土的味道了。

03.沒有味道的牛肉+白菜燉豬肉丁

我第一次被邀請到Francesca家吃飯時,我正幫她改完一篇她的中文翻譯,圖書館裡人滿為患,我們坐在靠窗戶的椅子邊,我在幫她糾正著一些字詞的發音。陽光就像瀑布一樣潑在我們身上,她第一次拆下頭巾,原來是漂亮黑黝的長髮,我看著落在紙上的兩隻手,顏色真的相差很大,卻一樣是未經世事的手.

-Yuan,你等會要去我家吃飯嗎?

-吃飯?可以嗎?好啊!我願意去啊!

隨後,Francesca不出意料地帶著我坐了反方向的電車。沒錯,沒有方向感是她的一大弱點,後來有天圖盧茲有個新聞:有一輛汽車開進了地鐵口,我看到Francesca的男友Rémi留言:“這不是Francesca,因為她還沒拿到駕照。”Rémi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當時看到這句評論要笑壞了。

於是第一次去Francesca家,我們一起看了中國台,韓國綜藝,也一起吃了米飯,牛肉,白菜燉肉丁等等。Rémi做得白菜燉肉丁超好吃,至於牛肉,像之前吃過的牛排一樣,是一如既往地沒有味道。

第二次去,是他們邀請我和Jing去吃著名的瑞士菜Raclette,據說是法國人冬天最愛吃的美味之一。需要作為主食水煮後的土豆,再加上各種香腸或者其他的肉,最後淋上融化掉的乳酪!超級美味啊!來法國以後,一直被鼓勵吃乳酪,但是對於某些品種,真的是難以接受,但是這種融化掉的乳酪因為本身帶有鹹味,於是直接和土豆泥,肉類攪拌就非常好吃!

第三次去是Francesca的生日,大長桌上擺滿了極其喜慶的紅色餐具,Rémi繼續和我開玩笑:“Yuan,我們用紅色的餐具,這樣你的臉就不會顯得太紅了。”(我喝酒就上臉的事情已經被他們嘲笑了很多次)這是一次家庭聚餐,主食是Rémi在家自製的雞肉和豬肉,家人們帶來了披薩,沙拉,各種蛋糕。這是我在法國第一次參加這種家庭聚餐,先上沙拉,兩種口味的披薩,主食(米飯和肉),最後是甜點。當然了,各種酒穿插其中。最後這場“平常的生日會”一直到半夜才結束。

回憶每次和F一家吃飯,永遠都花很多時間在飯桌上面。一般情況是,先去她家,開始尬聊,然後一起吃飯,接著餐桌上的談話時間可以持續數個小時,我從來沒有發現這兩個法國人竟然這麼能聊。最後的場面一般都是,我狂打哈欠,但還有是不是點頭回應,再抬眼看對方,唾沫橫飛一臉興奮。

Francesca和Rémi是很好的人,願意接納一個初到法國的新朋友,每次去他們家,都會被告知:“把這當成你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包括上次圖盧茲出了中國留學生車禍事件,F的媽媽還特意打電話關心是不是我。在異地他鄉,能夠被新朋友當做家人一樣地接納,是我來法國後感覺到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了。

04.加了乳酪的特色菜肴

Jenny是在“尋找語言搭檔”牆上找到我的,我們第二次見面,一起去了一個晚會,第三次她就邀請我去她家吃飯了。Jenny是在法國長大的英國人,熱愛烹飪和美食,和她在一起學了不少法國菜英國菜和甜點。上次去她家一起吃了奶油蘑菇金槍魚意面,最後撒上乳酪,視覺被眼前“資產階級的白色”衝擊,味蕾被乳酪和金槍魚的鮮美填滿,一種異域情調順著叉子進入身體,溫暖了這個冬天。

隨後,我們一起做了蘋果派。將蘋果切成小塊,麵粉黃油和糖按一定的比例融合,攪勻後鋪在蘋果塊上,最後送入烤箱。為了教會我,Jenny一直給我機會自己試試,果然有烤箱的人生就是不太一樣。

冬日午後,我們兩個人就蹲在烤箱口,看著蘋果慢慢軟化,果汁滲出,一個小氣泡擠破另一個。兩個人聽著音樂沉入在烹飪地幸福中。

總有人問你的留學生活如何?不是食堂,不是滿大街的烤爸爸,是別人家裡的菜香,被一種又一種風格的美食填滿胃,再是精神。

仿佛打開了另一個被封閉的空間,建築物越發低矮,密集地居民區變成被一大片綠色包圍的房子。我感受不到空氣中潔淨和濕度地變化,卻覺得陽光變柔和了很多。就像是跑步時偶遇到的那個教堂旁的集市,有一個中國男孩在賣自己的畫,留白很多,色彩搭配鮮豔明媚,連肌膚都能感受到那些畫帶來的對生活的感受。後來又一次去甯嘉姐家,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一路上視野開闊,眼睛被大塊大塊地綠色衝擊著,許久沒見過這樣寬闊地景色,讓我想起了從未踏足的草原,於是趴著窗戶拍下了一路的盛綠,那時算是夏末了。

甯嘉姐是四川人,她家裡簡直是調味料愛好者的天堂,中國和法國的各種調味料,色彩繽紛,香味四溢。剛來法國不久時我無意間闖進過市中心的一家雜貨店,跟那家店給我的感覺一模一樣,像是漫步在印度大街,裹著鮮豔頭巾的印度婦女對我嫣然而笑,沒有法國隨時隨地聞到的香水味,連帶著身體和靈魂都充盈著異域的香料味。所有的調味包按照著色系整整齊齊地躺在它們專屬的位置,我仿佛坐在印度飛毯飛到了上空,俯視這一方小小地天堂。Pierre是甯嘉姐的丈夫,我見過地第一個地地道道的圖盧茲人,果然和外教Swan在課上調侃過的“bien”的發音一模一樣,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有口音的法國人,但是Pierre真的超級好,很有耐心地重複我沒聽懂的話。他已經吃慣了中國菜,我笑了,有甯嘉姐這樣的大廚,你肯定又長了一個中國人的胃。

我們在和大花園相連的陽臺上吃的晚餐,抬頭望過去是一望無際的平地,夕陽美得耀眼。後來一天晚上再去她家吃披薩大餐時,因為有其他的法國人,一直聊到很晚,我又困又聽力障礙就瞅著天上的星星發呆。覺得寧靜幸福的生活大抵如此了。

後來在甯嘉姐家吃各種東西,用核桃夾吃核桃,吃烤栗子,旺旺,兒童乳酪等等等等,還帶了很多袋她從中國特地帶來的黑芝麻糊回去。那天和他們兩人一起靠在沙發上看電視裡法語版的《星際穿越》,到結尾時昏昏欲睡,恍然間意識到這難道不就是家嗎?

那些已經迷失在故鄉祖國的安心感恰到好處地受到神秘的指引而釋放。

至於去同學家吃飯就更不用說了,中國人作為天生的廚師也是要分能力和等級的,自認為我做飯難以下嚥,但是看著同齡的朋友每次做飯都要比自己做得好吃,內心還是很不甘的。為什麼別人做飯就能如此與眾不同?

出來的不適應,對未來的種種迷茫,也就在這些傳統的中國美食中隨著熱氣化為故土的味道了。

03.沒有味道的牛肉+白菜燉豬肉丁

我第一次被邀請到Francesca家吃飯時,我正幫她改完一篇她的中文翻譯,圖書館裡人滿為患,我們坐在靠窗戶的椅子邊,我在幫她糾正著一些字詞的發音。陽光就像瀑布一樣潑在我們身上,她第一次拆下頭巾,原來是漂亮黑黝的長髮,我看著落在紙上的兩隻手,顏色真的相差很大,卻一樣是未經世事的手.

-Yuan,你等會要去我家吃飯嗎?

-吃飯?可以嗎?好啊!我願意去啊!

隨後,Francesca不出意料地帶著我坐了反方向的電車。沒錯,沒有方向感是她的一大弱點,後來有天圖盧茲有個新聞:有一輛汽車開進了地鐵口,我看到Francesca的男友Rémi留言:“這不是Francesca,因為她還沒拿到駕照。”Rémi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當時看到這句評論要笑壞了。

於是第一次去Francesca家,我們一起看了中國台,韓國綜藝,也一起吃了米飯,牛肉,白菜燉肉丁等等。Rémi做得白菜燉肉丁超好吃,至於牛肉,像之前吃過的牛排一樣,是一如既往地沒有味道。

第二次去,是他們邀請我和Jing去吃著名的瑞士菜Raclette,據說是法國人冬天最愛吃的美味之一。需要作為主食水煮後的土豆,再加上各種香腸或者其他的肉,最後淋上融化掉的乳酪!超級美味啊!來法國以後,一直被鼓勵吃乳酪,但是對於某些品種,真的是難以接受,但是這種融化掉的乳酪因為本身帶有鹹味,於是直接和土豆泥,肉類攪拌就非常好吃!

第三次去是Francesca的生日,大長桌上擺滿了極其喜慶的紅色餐具,Rémi繼續和我開玩笑:“Yuan,我們用紅色的餐具,這樣你的臉就不會顯得太紅了。”(我喝酒就上臉的事情已經被他們嘲笑了很多次)這是一次家庭聚餐,主食是Rémi在家自製的雞肉和豬肉,家人們帶來了披薩,沙拉,各種蛋糕。這是我在法國第一次參加這種家庭聚餐,先上沙拉,兩種口味的披薩,主食(米飯和肉),最後是甜點。當然了,各種酒穿插其中。最後這場“平常的生日會”一直到半夜才結束。

回憶每次和F一家吃飯,永遠都花很多時間在飯桌上面。一般情況是,先去她家,開始尬聊,然後一起吃飯,接著餐桌上的談話時間可以持續數個小時,我從來沒有發現這兩個法國人竟然這麼能聊。最後的場面一般都是,我狂打哈欠,但還有是不是點頭回應,再抬眼看對方,唾沫橫飛一臉興奮。

Francesca和Rémi是很好的人,願意接納一個初到法國的新朋友,每次去他們家,都會被告知:“把這當成你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包括上次圖盧茲出了中國留學生車禍事件,F的媽媽還特意打電話關心是不是我。在異地他鄉,能夠被新朋友當做家人一樣地接納,是我來法國後感覺到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了。

04.加了乳酪的特色菜肴

Jenny是在“尋找語言搭檔”牆上找到我的,我們第二次見面,一起去了一個晚會,第三次她就邀請我去她家吃飯了。Jenny是在法國長大的英國人,熱愛烹飪和美食,和她在一起學了不少法國菜英國菜和甜點。上次去她家一起吃了奶油蘑菇金槍魚意面,最後撒上乳酪,視覺被眼前“資產階級的白色”衝擊,味蕾被乳酪和金槍魚的鮮美填滿,一種異域情調順著叉子進入身體,溫暖了這個冬天。

隨後,我們一起做了蘋果派。將蘋果切成小塊,麵粉黃油和糖按一定的比例融合,攪勻後鋪在蘋果塊上,最後送入烤箱。為了教會我,Jenny一直給我機會自己試試,果然有烤箱的人生就是不太一樣。

冬日午後,我們兩個人就蹲在烤箱口,看著蘋果慢慢軟化,果汁滲出,一個小氣泡擠破另一個。兩個人聽著音樂沉入在烹飪地幸福中。

總有人問你的留學生活如何?不是食堂,不是滿大街的烤爸爸,是別人家裡的菜香,被一種又一種風格的美食填滿胃,再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