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讓GPA4.0毀了你的大學,別讓“名校”束縛了留學夢……

小傻說

■ ■■

我現在GPA是3.8,申請xx校的標準是4.0,我需要多久才能刷到標準線?

參加過背景提升專案,語言成績過關,就是GPA達不到4.0標準,這種情況可以申請嗎?

要得到4.0的成績需要每天學習多長時間?

最近好多想要留學的寶寶們都來問小傻這個問題,知乎上這類話題也很多。

某社交媒體認可度最高的回答是:Don't let 4.0 ruin your university!(別讓4.0毀了你的大學)

那麼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辯證的看待GPA4.0

先講兩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GPA4.0的故事:

“在大學的頭兩年,我都拿到了4.0,代價是每天學習4-7小時。”

初入大學,父母總會叮囑“好好學習,要對得起高中的努力”。“要好好學習,保持高成績你才能出國留學”

GPA4.0。雖然一部分人是沒有很努力也一樣拿高GPA玩轉社團,內外兼修,越變越美,實現學業愛情雙巔峰。。。羡慕著他們的神仙日子,只可惜那不是大部分人。

什麼都要付出代價的。對於一個雙商平均的普通學生來說,拿到好成績,能做的無非是投時間,大把大把的時間。。。宅在自習室裡。。。上自習。於是上課悶頭不語,一門心思只想聽老師講課的全部重點,記著跟不上老師說話語速的筆記,

生怕落下什麼細節。課下空餘時間就會泡在圖書館裡各種學知識。

但是必須承認,好的學分績點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你收穫一些當時看來無比重要的東西。保研無憂,出國無憂,是的,哪裡都看學分績。至少在學生時代是這樣的。

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學幾年時間保持到了4.0的成績。然而這種不參加任何課外活動興趣社團只是熬時間學習刷出來的4.0便成為了一種枷鎖。

因為想繼續4.0,時刻保持優異成績,成為了一個套子裡的人。減少社交、減少泛讀、減少愛好等等等。

後來如願以償來到美國一所藤校讀研。想把大學失去的生活補回來,不能每天苦逼兮兮的上自習了,要學會享受生活。最後徹底淪為了一名學渣。

畢業,

靠著本科績點所帶來的名校研學位,找到了一份尚且能夠糊口的工作。

“GPA4.0的成績,就讀美國Top15大學CS專業,申請了幾乎所有的實習但統統被拒....”

我認為去上大學是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如果你在一個好的大學得到好成績,那你至少應該有機會獲得好的實習。

所以為了能夠畢業找個好工作,在美國的學校裡一直保持著GPA4.0的成績。每週參加講座,精心準備的考試,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的非常透徹。

但當我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首先關心的不是我學習成績,而是問了我設計過多少APP?

我忽略掉了自己的生活,忽略掉了自己和同學朋友的交際,甚至於沒有過多的興趣愛好。專心在提高我的學習成績以便在同屆畢業生中能更出眾。

這時你會發現,原來你身邊有這樣的一類朋友,他們才藝廣泛,人情練達,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足球籃球通通秒殺,唱歌跳舞專業水準。而且顏值高,學習好。

可怕的是,你發現自己除了學習績點高之外沒有任何出眾的地方。

我在最好的年華里,放棄了娛樂,放棄了戀愛,放棄了自己的興趣,一心撲在書本裡,難道換來的只是單純的高績點4.0?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在中國,要想知道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學習成績就成為了最為直觀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還是對學習成績看得很重(就比如GPA4.0)。在留學生活中,成績也就自然成為了一個對同學的評判標準。中國留學生之間可能會常談論到成績,如果說誰拿了GPA 4.0 (每門課成績都是A),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非常厲害,非常聰明。

要知道,千辛萬苦出國,不是為了辛辛苦苦拿到GPA 4.0的成績;而為了出國也不僅僅是為了4.0而刷4.0。

拿到4.0就意味著你要專注於最細節的部分,每一個教授的偏好、每一門課的作業、課前閱讀、每一門考試花大量時間準備;這一切都意味著犧牲其他(社交、睡覺、課外活動)。

為了評優為了保研為了出國為了交換,頭腦時刻緊繃,頂著4.0的gpa就像是頭頂著一顆雷。

但試想,同樣的現在換我來問你:和其他同屆畢業生相比,你所擁有的4.0究竟能帶來什麼真正的價值?

你擅長社交嗎?你是領導者嗎?你能在短時間內最高效得工作嗎?你善於發現某種事情的種種細節嗎?你不能!因為你只是在鑽研你的書本想辦法提高自己的GPA。

但國外的一些名校反倒是喜歡拒絕一些所謂的4.0,因為他們所看重的是你整個人的綜合能力,而絕非是單純的成績。沒有人只喜歡書呆子!

相比之下小傻也不建議,為了4.0去犧牲自己的健康,拼了命的刷成績。

當然並不是說你的學分績點到4.0不好,有些人把4.0視為激勵。對於這些人來說,自我的進步是一個越滾越大的正向迴圈,4.0是這個迴圈的起始點用4.0敲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用4.0帶來的贊許,極早獲得行業巨頭實習;用4.0帶來的資源,極早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項目,本科畢業N篇SCI在手;用4.0帶來的獎金,養活自己,不再去打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刀(科)刃(研)上;用4.0帶來的人脈,開辦社團,開辦公司等等

然後因為勤勉,優秀,拿到好成績,接著用好成績,繼續突破障礙,讓自己更加優秀。

別讓“名校”束縛了你的留學夢

有些申請的同學只認准“名校”,非名校不去,自己的申請背景與名校大不相符也一心想要申請名校。第一年申請被拒,繼續第二年申請....認為頂著名校光環的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在職場上順風順水

大部分申請者都嚮往名校。的確名校有名校的好處。名校畢業自有光環效應,名校的高品質校友人脈,名校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精神財富。

但名校畢業意味著什麼?是否意味著找工作更加順利?是否起點更高,收入更多?

當你來到一個更高的平臺,與一群異常優秀的人齊驅並進,你昔日的舒適感和自豪感,甚至連同你的小傲嬌和小聰明,都將在其他人的碾壓中蕩然無存。

同樣,名校海歸們也要和國內985、211大學畢業生一起爭搶有限的工作機會。雖然名校的畢業文憑,能讓我們在求職時的簡歷篩選那一關突出重圍,但緊隨其後的筆試、面試,依然是能力強者才能笑到最後。

我們上名校的目的終究是要工作、求職。而求職的廝殺中,名校文憑只是一塊微不足道的敲門磚、墊腳石,最終決定你職場起點的,是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個人修養、專業程度和思維格局的綜合評分。

所以在我們想要申請的過程中,不要擠破頭申請名校。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院校。根據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來選擇自己合適的專業。忘掉“名校”情節,踏踏實實的準備自己的語言成績,提升自己的背景,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相信是不是名校學生的你們都可以成功!

本文太傻留學原創。

這時你會發現,原來你身邊有這樣的一類朋友,他們才藝廣泛,人情練達,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足球籃球通通秒殺,唱歌跳舞專業水準。而且顏值高,學習好。

可怕的是,你發現自己除了學習績點高之外沒有任何出眾的地方。

我在最好的年華里,放棄了娛樂,放棄了戀愛,放棄了自己的興趣,一心撲在書本裡,難道換來的只是單純的高績點4.0?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在中國,要想知道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學習成績就成為了最為直觀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還是對學習成績看得很重(就比如GPA4.0)。在留學生活中,成績也就自然成為了一個對同學的評判標準。中國留學生之間可能會常談論到成績,如果說誰拿了GPA 4.0 (每門課成績都是A),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非常厲害,非常聰明。

要知道,千辛萬苦出國,不是為了辛辛苦苦拿到GPA 4.0的成績;而為了出國也不僅僅是為了4.0而刷4.0。

拿到4.0就意味著你要專注於最細節的部分,每一個教授的偏好、每一門課的作業、課前閱讀、每一門考試花大量時間準備;這一切都意味著犧牲其他(社交、睡覺、課外活動)。

為了評優為了保研為了出國為了交換,頭腦時刻緊繃,頂著4.0的gpa就像是頭頂著一顆雷。

但試想,同樣的現在換我來問你:和其他同屆畢業生相比,你所擁有的4.0究竟能帶來什麼真正的價值?

你擅長社交嗎?你是領導者嗎?你能在短時間內最高效得工作嗎?你善於發現某種事情的種種細節嗎?你不能!因為你只是在鑽研你的書本想辦法提高自己的GPA。

但國外的一些名校反倒是喜歡拒絕一些所謂的4.0,因為他們所看重的是你整個人的綜合能力,而絕非是單純的成績。沒有人只喜歡書呆子!

相比之下小傻也不建議,為了4.0去犧牲自己的健康,拼了命的刷成績。

當然並不是說你的學分績點到4.0不好,有些人把4.0視為激勵。對於這些人來說,自我的進步是一個越滾越大的正向迴圈,4.0是這個迴圈的起始點用4.0敲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用4.0帶來的贊許,極早獲得行業巨頭實習;用4.0帶來的資源,極早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項目,本科畢業N篇SCI在手;用4.0帶來的獎金,養活自己,不再去打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刀(科)刃(研)上;用4.0帶來的人脈,開辦社團,開辦公司等等

然後因為勤勉,優秀,拿到好成績,接著用好成績,繼續突破障礙,讓自己更加優秀。

別讓“名校”束縛了你的留學夢

有些申請的同學只認准“名校”,非名校不去,自己的申請背景與名校大不相符也一心想要申請名校。第一年申請被拒,繼續第二年申請....認為頂著名校光環的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在職場上順風順水

大部分申請者都嚮往名校。的確名校有名校的好處。名校畢業自有光環效應,名校的高品質校友人脈,名校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精神財富。

但名校畢業意味著什麼?是否意味著找工作更加順利?是否起點更高,收入更多?

當你來到一個更高的平臺,與一群異常優秀的人齊驅並進,你昔日的舒適感和自豪感,甚至連同你的小傲嬌和小聰明,都將在其他人的碾壓中蕩然無存。

同樣,名校海歸們也要和國內985、211大學畢業生一起爭搶有限的工作機會。雖然名校的畢業文憑,能讓我們在求職時的簡歷篩選那一關突出重圍,但緊隨其後的筆試、面試,依然是能力強者才能笑到最後。

我們上名校的目的終究是要工作、求職。而求職的廝殺中,名校文憑只是一塊微不足道的敲門磚、墊腳石,最終決定你職場起點的,是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個人修養、專業程度和思維格局的綜合評分。

所以在我們想要申請的過程中,不要擠破頭申請名校。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院校。根據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來選擇自己合適的專業。忘掉“名校”情節,踏踏實實的準備自己的語言成績,提升自己的背景,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相信是不是名校學生的你們都可以成功!

本文太傻留學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