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余記憶|抱石公園:鑲在城市中央的一幅“國畫”

說到新餘的地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袁河浮橋、魁星閣、還是仰天崗烈士紀念碑?對於不同年代的人來講,

也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有一個地方似乎是繞不過去的,它就是抱石公園!一座公園,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也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漸漸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就像鑲在城市中央的一副“國畫”。

全國首座以美術家名字命名的公園

現大門口的巨型黃蠟石。

很多人都知道抱石公園,也都去過抱石公園,但抱石公園這個名字的來由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說得出來。其實,它是為紀念新餘籍著名國畫大師、金石家、美術教育家和美術史論家傅抱石先生,經省政府批准而命名的,是全國首座以美術家名字命名的公園。

抱石公園與抱石大道。

抱石公園始建於1984年秋天,地處城南抱石大道(原建設路)西端臥龍山,南接新鋼廠區,北鄰城北新區,1985年,歷時近一年的修建後正式開放。公園的設計與佈局,力求體現傅抱石先生“陽春白雪”類的藝術風格,

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以“雅”置景。

原大門口的門樓。

東大門牌樓通高13.5米,面闊30米,是一座三間四柱七樓的門樓式牌樓。正背兩面樓匾都是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原中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抱石公園”四個金色大字。

左次間與右次間的正、背樓匾分別鑲嵌的四幅瓷板畫,仿自傅抱石先生的力作《春》、《夏》、《秋》、《冬》。公園南大門牌樓所書“抱石公園”園名出自原中國美術協會主席、原中國文聯副主席吳作人先生的手跡。

抱石公園裡的寶塔。

1989年,抱石公園進行第二期工程建設,

建成的抱石公園有傅抱石紀念館、東大門、南大門、欽風樓、醉筆亭、抱石湖、雙亭出水、水榭絲竹、曲廊夕照、堅石關、三笑橋、紅雨橋、兒童樂園、邀月亭、留芳亭、高風亭、觀魚池、花圃房、仰德亭、聽濤亭、對奕亭、碧海松濤、藝峰塔等景觀和五千米游步道。園中游娛設施豐富多彩,有動物園、秋千、騎馬、溜溜板、翹翹板、秋千船、猴拉車、碰碰車、搖擺機、哈哈鏡、電動馬車、歡樂海洋、空中遊戲機等,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樹木蔥蘢間的傅抱石紀念館。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標誌,新餘市重視自身的城市形象,用一代藝術大師愛國敬業的精神,來影響市民,影響城市文化的建設,通過紀念藝術大師的方式來傳承和發展城市文化,是一次創新之舉。

一座公園映射出開放型城市格局

市民在抱石公園享受陽光。

如果你是上個世紀出生的,應該會記得,抱石公園以前是要買門票才能進去的,大門口的門樓,成為許多人老照片裡的背景,成為許多人記憶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去大門,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筆直向前,石板路的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杉樹,左邊有一個溜冰場,溜冰場上方是著名的“鬼屋”......

抱石公園動物園。

歷經十餘年,抱石公園的基礎設施和娛樂設施等功能已不能滿足市民休閒、娛樂的需要,也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全方位打造開放型城市格局,2006年5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抱石公園進行全面改造,圍繞“文化、休閒、娛樂”三大主題,將其改造成“全省一流、全國有名”的公園。

贛西抗戰博物館裡展示了新餘人民的抗戰史。

改造工程於2007年1月動工,公園佈局以“繁”“雅”“秀”“融”“樂”5幅不同主題的畫卷組成,與傅抱石先生作品中的詩情畫意相融合,公園格局力求與他的藝術作品風格相匹配,園中建築物的名稱及含義,反映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成就及生平事蹟。

傅抱石紀念館展出的畫作。

在保留原有的傅抱石紀念館、醉筆亭、對奕亭、水榭絲竹、藝峰塔等景觀之後,新建銀杏大道、落英懷石、曲廊夕照、蝶穀花溪、秋林水閣、印章亭、賞心亭、邀月亭、月來舫、景觀塔、贛西抗戰博物館等景點,擴大西湖、動物園、遊樂園的規模,新建8450平方米的東廣場和5520平方米的北廣場,在東廣場上5.5米高花崗岩質的傅抱石雕像屹立在70級臺階上,遙望城市街景,氣勢恢宏。

園中的遊船。

雕像下橫臥重達70噸,長7.1米、寬1.5米、高3.2米巨型黃蠟石,正面刻有趙朴初先生所題“抱石公園”四個紅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公園的門洞與古亭。

2007年9月30日,抱石公園裡人山人海,彩球飛舞,彩旗飄揚,身穿紅色、黃色服裝的鼓手群起擂鑼,聲聲鑼鼓激蕩在廣場上,披上節日盛裝的抱石公園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這一天,對新餘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因為“抱石公園開園暨傅抱石先生雕像揭幕儀式”在這一天正式拉開了帷幕,抱石公園改造主體工程完工,並對外免費開放。改建後的抱石公園內山嵐起伏、林竹蔥郁,奇花異草秀麗多姿,曲徑石道錯綜似網,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水榭長廊古色古香,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每天遊園的市民絡繹不絕。

抱石公園的開放,正是我市全力打造開放型城市的一個投影,從它的大門打開的那一刻起,新餘就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城市內涵,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故事

滿園秋色醉遊人。

抱石公園的每一天都精彩紛呈。

清晨,東方剛露出魚肚白,抱石公園裡已經人來人往,有些早起健身的市民,圍繞著一條條林間小道跑步,一些大爺大媽在一片空地上揮舞著手中的寶劍,練習太極拳,一些歌唱愛好者,在林間的一座古亭子裡練習聲樂。晴空裡,市民三三兩兩在園中小道上悠閒地漫步,或坐立在草地上享受午後陽光,街頭藝人在廣場上彈著吉他,哼唱一段段優美動聽的旋律,街舞愛好者在人群中邁出絢麗的舞步,贏得陣陣掌聲。

水榭長廊。

一到傍晚,廣場上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小手藝鋪,吸引著孩子們的眼光,許多市民在結束一天的忙碌後,喜歡選擇與家人一起在公園裡散散步,享受一份清閒,最熱鬧的當屬廣場舞,規模浩大的隊伍踏著節拍,邁著整齊的步伐,跳出優美的舞姿,成為公園的一大景點。

抱石公園北廣場。

市民李先生與陳女士,已經是一對相濡以沫20餘年的夫妻,說起二人的姻緣,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抱石公園。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經媒人介紹相識,從最初的接觸慢慢發展成戀人,從春暖花開到落英繽紛,從盛夏蟲鳴到大雪紛飛,抱石公園的花花草草見證了他們的愛情。“那時候也不知道去哪裡,去外面旅遊也沒錢,就經常到抱石公園去划船,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約會吧。”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先生依然歷歷在目,倍感甜蜜。

園中的湖光山色。

張大爺是一個太極拳愛好者,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到公園裡打上一陣太極拳,為此他還專門買了練拳的衣服,很有些武術家的派頭。他告訴記者,從抱石公園剛建起來的時候,他就喜歡上這裡,後來兒子在城裡買房,他執意要求兒子買在公園附近。十多年來,張大爺是抱石公園的忠實粉絲,風雨無阻,幾乎每天都要來公園裡練拳、跑步,他說:“現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公園已成為我的第二個家”。

一個公園濃縮了一座城市的生活圖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新說

每個新餘人都能在抱石公園找到自己的故事,

小新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

爸媽帶著去抱石公園玩,

可以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

還可以去遊樂園玩碰碰車、看哈哈鏡......

印象最深的還是抱石公園裡的那架大飛機!

翻翻影集還能找到不少在抱石公園拍下的照片~

歡迎各位親跟小新分享你在抱石公園的故事或者照片,

今天,讓我們用這條微信向抱石公園致敬!

向新餘這座城市的記憶致敬!

看到這裡

如果你也有觸動

或讓你心潮澎湃

請點個大拇指

小新工資漲5分,謝謝親們!

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樹木蔥蘢間的傅抱石紀念館。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標誌,新餘市重視自身的城市形象,用一代藝術大師愛國敬業的精神,來影響市民,影響城市文化的建設,通過紀念藝術大師的方式來傳承和發展城市文化,是一次創新之舉。

一座公園映射出開放型城市格局

市民在抱石公園享受陽光。

如果你是上個世紀出生的,應該會記得,抱石公園以前是要買門票才能進去的,大門口的門樓,成為許多人老照片裡的背景,成為許多人記憶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去大門,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筆直向前,石板路的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杉樹,左邊有一個溜冰場,溜冰場上方是著名的“鬼屋”......

抱石公園動物園。

歷經十餘年,抱石公園的基礎設施和娛樂設施等功能已不能滿足市民休閒、娛樂的需要,也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全方位打造開放型城市格局,2006年5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抱石公園進行全面改造,圍繞“文化、休閒、娛樂”三大主題,將其改造成“全省一流、全國有名”的公園。

贛西抗戰博物館裡展示了新餘人民的抗戰史。

改造工程於2007年1月動工,公園佈局以“繁”“雅”“秀”“融”“樂”5幅不同主題的畫卷組成,與傅抱石先生作品中的詩情畫意相融合,公園格局力求與他的藝術作品風格相匹配,園中建築物的名稱及含義,反映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成就及生平事蹟。

傅抱石紀念館展出的畫作。

在保留原有的傅抱石紀念館、醉筆亭、對奕亭、水榭絲竹、藝峰塔等景觀之後,新建銀杏大道、落英懷石、曲廊夕照、蝶穀花溪、秋林水閣、印章亭、賞心亭、邀月亭、月來舫、景觀塔、贛西抗戰博物館等景點,擴大西湖、動物園、遊樂園的規模,新建8450平方米的東廣場和5520平方米的北廣場,在東廣場上5.5米高花崗岩質的傅抱石雕像屹立在70級臺階上,遙望城市街景,氣勢恢宏。

園中的遊船。

雕像下橫臥重達70噸,長7.1米、寬1.5米、高3.2米巨型黃蠟石,正面刻有趙朴初先生所題“抱石公園”四個紅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公園的門洞與古亭。

2007年9月30日,抱石公園裡人山人海,彩球飛舞,彩旗飄揚,身穿紅色、黃色服裝的鼓手群起擂鑼,聲聲鑼鼓激蕩在廣場上,披上節日盛裝的抱石公園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這一天,對新餘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因為“抱石公園開園暨傅抱石先生雕像揭幕儀式”在這一天正式拉開了帷幕,抱石公園改造主體工程完工,並對外免費開放。改建後的抱石公園內山嵐起伏、林竹蔥郁,奇花異草秀麗多姿,曲徑石道錯綜似網,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水榭長廊古色古香,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每天遊園的市民絡繹不絕。

抱石公園的開放,正是我市全力打造開放型城市的一個投影,從它的大門打開的那一刻起,新餘就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城市內涵,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故事

滿園秋色醉遊人。

抱石公園的每一天都精彩紛呈。

清晨,東方剛露出魚肚白,抱石公園裡已經人來人往,有些早起健身的市民,圍繞著一條條林間小道跑步,一些大爺大媽在一片空地上揮舞著手中的寶劍,練習太極拳,一些歌唱愛好者,在林間的一座古亭子裡練習聲樂。晴空裡,市民三三兩兩在園中小道上悠閒地漫步,或坐立在草地上享受午後陽光,街頭藝人在廣場上彈著吉他,哼唱一段段優美動聽的旋律,街舞愛好者在人群中邁出絢麗的舞步,贏得陣陣掌聲。

水榭長廊。

一到傍晚,廣場上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小手藝鋪,吸引著孩子們的眼光,許多市民在結束一天的忙碌後,喜歡選擇與家人一起在公園裡散散步,享受一份清閒,最熱鬧的當屬廣場舞,規模浩大的隊伍踏著節拍,邁著整齊的步伐,跳出優美的舞姿,成為公園的一大景點。

抱石公園北廣場。

市民李先生與陳女士,已經是一對相濡以沫20餘年的夫妻,說起二人的姻緣,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抱石公園。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經媒人介紹相識,從最初的接觸慢慢發展成戀人,從春暖花開到落英繽紛,從盛夏蟲鳴到大雪紛飛,抱石公園的花花草草見證了他們的愛情。“那時候也不知道去哪裡,去外面旅遊也沒錢,就經常到抱石公園去划船,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約會吧。”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先生依然歷歷在目,倍感甜蜜。

園中的湖光山色。

張大爺是一個太極拳愛好者,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到公園裡打上一陣太極拳,為此他還專門買了練拳的衣服,很有些武術家的派頭。他告訴記者,從抱石公園剛建起來的時候,他就喜歡上這裡,後來兒子在城裡買房,他執意要求兒子買在公園附近。十多年來,張大爺是抱石公園的忠實粉絲,風雨無阻,幾乎每天都要來公園裡練拳、跑步,他說:“現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公園已成為我的第二個家”。

一個公園濃縮了一座城市的生活圖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新說

每個新餘人都能在抱石公園找到自己的故事,

小新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

爸媽帶著去抱石公園玩,

可以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

還可以去遊樂園玩碰碰車、看哈哈鏡......

印象最深的還是抱石公園裡的那架大飛機!

翻翻影集還能找到不少在抱石公園拍下的照片~

歡迎各位親跟小新分享你在抱石公園的故事或者照片,

今天,讓我們用這條微信向抱石公園致敬!

向新餘這座城市的記憶致敬!

看到這裡

如果你也有觸動

或讓你心潮澎湃

請點個大拇指

小新工資漲5分,謝謝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