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大千:一代畫壇巨匠的光輝

張大千 益都游

著名畫家張大千的繪畫技藝一直被世人所稱讚,那麼有人知道張大千有過怎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通過一系列作品讓諸藏家及書畫愛好者感受一下畫家張大千的創作歷程。

張大千 滄浪漁笛圖

張大千在藝術領域多有涉獵,他不僅僅只是擅長作畫,在書法,作詩方面也是略勝一籌。可以說他是包攬各種藝術才能的全才。當然他在繪畫方面的才就更被大家所熟知。

張大千 黛山雨後

1941 年中,張大千起身前往敦煌,涼州為必經之地。此處不僅風土景致與中原大異其趣,更蘊含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對於走遍大山大水的張大千而言不啻為一次嶄新的體驗,勢必要以其巧妙畫藝將之紀錄而下,此件作品便是因此應運而生。

張大千 仿石溪燕山圖

張大千早年在曾熙引導下,由“四僧”入手,刻苦研習,因此臨摹功底極深。此畫作於1944 年,乃張大千擬清漸江筆意繪之。漸江久居黃山,喜畫奇松怪石,筆墨貴簡。粗看漸江之畫,渴筆淡墨尤似倪瓚,而縱觀全域,則更近黃公望。對“四僧”研習多年的張大千自然對漸江的風格有著深刻的認識,

因此在畫上自題有雲:“……漸江筆兼倪黃,故能於峬峭寓渾厚,後人但以迂翁法求之,劍去遠矣。”寥寥數語,點明漸江畫風之要義,使人受益匪淺。

張大千 金線荷花

1945 年抗戰勝利後,張大千重返北平,他憑著以前與琉璃廠良好的關係及自己精到的眼光,

先後收得從長春流散而出的歷代名畫數幅,其中就包含流傳有緒的董源名作《瀟湘圖》。另一件董源的《江堤晚景圖》,張大千最初以為元畫購入,後經考證為董源畫作後,便特意請溥儒在綾上題寫了觀款:“大風堂供養南唐燕苑副使董源《江堤晚景》,無上至寶,丙戌上元,西山逸士溥儒敬題。”同時還請著名收藏家龐萊臣、葉恭綽、吳湖帆、謝稚柳等人題跋,以示自己的珍愛之情。從敦煌歸來及至1949 年底赴香港暫居,張大千這一時期的山水主要著眼於北宋大家的風格,尤其沉浸于董巨一派,並臨仿了大量佳作,如巨然的《秋山問道》等,其創作的青城、峨眉一帶的山水畫作品也受到了董巨畫風的極大影響。

張大千 荷花

1957 年,張大千突然罹患眼疾,視力的下降使他不再方便作精細描寫,遂開始在創作中嘗試潑墨、潑彩的寫意手法,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期,前後延續了近三十年時間。在初始階段,他開始將細筆劃風向粗筆、破筆潑墨方向轉變,這一時期以潑墨為主,兼潑少量顏色。六十年代始,畫面上潑彩則逐漸加重,潑彩法成為其最主要的創作手段之一,面貌逐漸成熟。

張大千 雙碟圖

“歸漁”主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張大千作品中,1968 年,他便畫過同名作品,甚至畫上款識中出現的七言詩都與本幅作品上的為同一首。當時張大千正旅居巴西,偶然發現聖保羅附近摩吉鎮的風景酷似家鄉四川的成都平原,於是買下了一塊土地修建成中國式的園林“八德園”。1968 年的那件《歸漁圖》以八德園風景入畫,以抒思鄉之情,筆墨爽利大氣,已現潑墨端倪。

張大千 觀音造像圖

張大千 百尺梧桐半畝蔭

張大千 疊石海棠圖

張大千 江幹行吟圖

張大千 仕女圖

張大千 仕女圖

從敦煌歸來及至1949 年底赴香港暫居,張大千這一時期的山水主要著眼於北宋大家的風格,尤其沉浸于董巨一派,並臨仿了大量佳作,如巨然的《秋山問道》等,其創作的青城、峨眉一帶的山水畫作品也受到了董巨畫風的極大影響。

張大千 荷花

1957 年,張大千突然罹患眼疾,視力的下降使他不再方便作精細描寫,遂開始在創作中嘗試潑墨、潑彩的寫意手法,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期,前後延續了近三十年時間。在初始階段,他開始將細筆劃風向粗筆、破筆潑墨方向轉變,這一時期以潑墨為主,兼潑少量顏色。六十年代始,畫面上潑彩則逐漸加重,潑彩法成為其最主要的創作手段之一,面貌逐漸成熟。

張大千 雙碟圖

“歸漁”主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張大千作品中,1968 年,他便畫過同名作品,甚至畫上款識中出現的七言詩都與本幅作品上的為同一首。當時張大千正旅居巴西,偶然發現聖保羅附近摩吉鎮的風景酷似家鄉四川的成都平原,於是買下了一塊土地修建成中國式的園林“八德園”。1968 年的那件《歸漁圖》以八德園風景入畫,以抒思鄉之情,筆墨爽利大氣,已現潑墨端倪。

張大千 觀音造像圖

張大千 百尺梧桐半畝蔭

張大千 疊石海棠圖

張大千 江幹行吟圖

張大千 仕女圖

張大千 仕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