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瓊的鐧與尉遲恭的鞭有什麼區別?還有哪些名將用鐧和鞭?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鈀,合稱十八般兵器。

鐧和鞭均為十八般兵器之一。用鐧最有名的便是門神秦叔寶,而用鞭最有名的便是門神尉遲恭了。

秦叔寶的鐧和尉遲恭的鞭

那鐧和鞭有什麼區別呢?

1、鐧,短兵的一種,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鐧,連把長約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鐧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叫竹節鐧;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叫方棱鐧。

鐧一般不單用,法重雙行,後人稱之為雌雄鐧或鴛鴦鐧。

打仗使用長兵之人,鐧便藏於腰間,以防不測或用做暗器。

門神的年畫中,秦瓊一般拿的是方棱鐧。

秦瓊雙鐧

秦瓊的鐧在小說中非常不一般,一材質為銅鎏金,二是雙手鐧;三共重一百二十八斤;四形狀為凹面,即四棱之間向內凹,而秦瓊的絕招則是撒手鐧。

秦瓊

當兩將廝殺相持不下或被敵將追殺面臨險境時,從腰間抽出鐧,突然回身給對方以致命一擊,是為“殺手鐧”。

2、鞭,短兵的一種,其由來與鐧相同,但鐧必雙用,鞭則有單、雙、軟、硬之分。

鞭的材質有銅、鐵、鐵木、純木等,與用皮革製成,驅趕牛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

硬鞭有竹節鞭,虎尾軮等,軟鞭有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等。

尉遲恭

與鐧相似,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力氣大。

與鐧不同的是,鞭一般為六角形,而鐧則為四楞形。鐧和鞭的大小短長,均隨人力所勝用之。

尉遲恭便用的是單鞭。

尉遲恭

《隋唐演義》中山西劉武周用尉遲恭為先鋒攻唐,尉遲日搶三關,夜奪八寨。李世民引兵抵禦,與程咬金輕騎暗探白璧關,被尉遲恭發現。李世民大敗落荒而走,尉遲窮追不捨。正危急間,秦瓊飛馬跳鐧來救。尉遲恭打了秦瓊三鞭,

秦瓊忍受住了;秦瓊反打尉遲兩鐧,尉遲吐血而逃。這就是傳說中《三鞭換兩鐧》的故事。

3、歷史上和小說中還有哪些名將用鞭和鐧呢?

黃蓋,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善使鐵鞭。

呼延贊,宋初名將,曾隨王全斌滅後蜀,揮鐵鞭、棗槊。

呼延灼,《水滸傳》中梁山“馬軍五虎將”排名第四,善使雙鞭,人稱“雙鞭呼延灼”。

雙鞭呼延灼

牛皋,岳家軍抗金名將,善使雙鐧,嶽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袁崇煥,袁督師在歷史上爭議極大,傳說其兵器是虎眼竹節鞭。

竹節鞭

總之,鞭與鐧相似,歷代均視之為雜兵,在短兵器中二者不及刀、劍用的廣,且純以力量重擊對手。除雙鞭、雙鐧外,鐧與鞭多與其他兵器配合作戰,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比如槍、槊、大刀等。

雙鞭呼延灼

牛皋,岳家軍抗金名將,善使雙鐧,嶽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袁崇煥,袁督師在歷史上爭議極大,傳說其兵器是虎眼竹節鞭。

竹節鞭

總之,鞭與鐧相似,歷代均視之為雜兵,在短兵器中二者不及刀、劍用的廣,且純以力量重擊對手。除雙鞭、雙鐧外,鐧與鞭多與其他兵器配合作戰,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比如槍、槊、大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