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我看見別人出糗自己會尷尬?

昨天晚上,時尚圈年度大戲“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成功在上海舉辦。

在欣賞眾超模完美到不真實的胴☆禁☆體和斥資幾百萬美元打造的頂級內衣的同時,相信很多人也被中國超模奚夢瑤走秀時摔倒的新聞刷屏了。

雖然是隔著螢幕看到了她摔倒的視頻,但還是有很多人會看得很尷尬,就好像自己是那個大庭廣眾之下摔倒在舞臺上的人。

仔細回想,生活中這種“看見別人所遭遇的難為情的事件自己也會不舒服”的“尷尬症”場景並不少見,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為了別人的尷尬而尷尬,被這種“尷尬症”所困擾呢?

其實,在心理學領域中,這種“尷尬著他人的尷尬”的感受被稱為共情尷尬Empathetic embarrassment (Miller,1987; Robson, 2016)。

一般來說,正常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

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尷尬作為情緒的一種,自然也可以讓我們產生共情。

共情尷尬這個概念的提出者Miller認為,共情尷尬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對處於尷尬情境的人的想法和感受予以關注和理解,在試著體驗當事人的情緒之後,自身產生了與當事人類似的情緒。我們對當事人產生了共情反應,而我們假設當事人的感受是尷尬,

所以產生了共情尷尬。

不過,這種“共情尷尬”可能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當你內心戲很多地在共情別人的尷尬時,很可能別人根本不覺得他身上發生的事有什麼好尷尬的。

那麼,尷尬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感到尷尬,而有的人則是別人都替他感到很尷尬了自己的心卻還很大呢?

尷尬是什麼

尷尬,與內疚、羞恥等類似,都是人的一種情感(Lewis, 1971; Cupach &Metts, 1992; Stolorow, 2013)。

當體驗到尷尬感時,

人們會明顯的感覺到不適、覺得自己笨拙,通常也會有臉紅、出汗、坐立難安、結巴等生理與行為上的反應(Stolorow, 2013)。

當人們感到“自己被評估”或“自己被暴露”時,尷尬感會產生。

為什麼會感到尷尬

偶像包袱——因為感到被評估而尷尬

感到被負面評估而尷尬:

在公共場所摔倒、叫錯熟人的名字、被別人指出自己的牙齒上有剩菜……

在這類情境下尷尬的我們是因為感到他人會對自己有較低的評估而尷尬。

我們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而我們總是覺得他人會因為自己做的一些事評價自己——“我這麼做,別人一定覺得我很蠢”——實際上,這往往只是你自己在評價自己。

也就是我們將自己的“超我”(佛洛德認為每個人的自我有三層,最內部的是代表了本能和潛意識的本我,中間層是有意識的自我,最外層是代表了道德感的超我)投射到外部環境中,我們會假想自己心中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外界對我們的評價。

這讓想要給外界塑造完美形象的我們感到受挫,從而引發尷尬。

感到被正面評估而尷尬:

有趣的是,這種習慣性地用“超我”評估自己有時也會讓我們為他人的讚揚感到尷尬。如果當他人讚揚自己時,我們的內心覺得“我不值得”或者“我不配”時,也會產生尷尬感。

來自超我爸爸的凝視——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尷尬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德認為,尷尬發生的那一刻,其實代表人們有著自我暴露的願望和衝動,尷尬則是對這種願望和衝動的壓抑和防禦。

當我們內心極度想要“展示”或“希望被別人瞭解”的事物不被我們的“超我爸爸”所接受時,原本暴露衝動就會被壓抑,取而代之的就會是一種尷尬感。

我們會假想自己心中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外界對我們的評價。

這讓想要給外界塑造完美形象的我們感到受挫,從而引發尷尬。

感到被正面評估而尷尬:

有趣的是,這種習慣性地用“超我”評估自己有時也會讓我們為他人的讚揚感到尷尬。如果當他人讚揚自己時,我們的內心覺得“我不值得”或者“我不配”時,也會產生尷尬感。

來自超我爸爸的凝視——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尷尬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德認為,尷尬發生的那一刻,其實代表人們有著自我暴露的願望和衝動,尷尬則是對這種願望和衝動的壓抑和防禦。

當我們內心極度想要“展示”或“希望被別人瞭解”的事物不被我們的“超我爸爸”所接受時,原本暴露衝動就會被壓抑,取而代之的就會是一種尷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