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茂名美麗海洋家園來了!灘淨、灣美、物豐……將這樣實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洋生態環境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將海洋督察作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以解決海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全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努力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美麗海洋家園。

快來看看

為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

茂名是怎樣做的?

↓↓↓

1開發無居民海島,

嚴守生態紅線

我市位於南海之濱,海域遼闊,擁有水東灣、博賀灣、雞打港等大小26個港灣,戰略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大小海島21個,其中無居民海島20個,面積最大的是放雞島,島嶼資源豐富。

近年來,我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重點對放雞島的旅遊開發用島用海行為進行了監管,對放雞島開發方個別違法用島用海行為進行了查處。通過幾年努力實施海島岸線修復,

放雞島形成集海上樂園、休閒度假、商務會議為一體的綜合型濱海旅遊度假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強化用海管理和海岸帶保護也是我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項目。我市嚴守海岸帶生態保護紅線,

近年來積極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工作,重點對水東灣城區段、第一灘至晏鏡嶺段近15千米海岸線進行了整治修復,極大改善了海岸線的景觀環境,煥然一新的海岸線成為市民遊客休閒觀光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立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

水東灣海洋公園(一期)建設項目初步建成

將免費向市民開放

茂名中國第一灘

被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海岸”

放雞島被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海島”

現正積極參加

全國十大美麗海島評選

……

這些美麗海灣

美麗海岸和美麗海島

成為我市地圖版塊裡“美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

我市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多舉措立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

1

建立海洋保護區和海洋牧場取得了突破

我市先後建立了茂名市放雞島文昌魚市級自然保護區、茂名市茂港區人工魚礁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建成了第一灘外海及大放雞島南2座人工魚礁區。2015年我市申報的茂名市放雞島大型人工魚礁示範區被列為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資金大型人工魚礁示範區建設項目,獲省財政專項資金5000萬元。2017年我市申報的大放雞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通過了農業部的專家評審。

2

開展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獲得顯著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我市共投入資金580多萬元,放流各類魚苗1500萬尾(只),蝦苗3.5億尾,舉辦了增殖放流活動30多次,放流10多個品種。今年6月6日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我市在博賀新港區東防波堤海邊,共投放黑鯛苗10.5萬尾、黃鰭鯛苗10.5萬尾、斑節對蝦1300萬尾,有效增殖了海洋生物資源,保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與漁業生態環境。

3

推進水東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

我市編制了《水東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積極申報中央“藍色海灣”整治項目資金,水東灣“藍色海灣”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總投資49318.35萬元,擬在水東灣海域開展水東灣潟湖生態恢復和海灣景觀提升工程、水東灣二島“生態島礁工程”和海洋生態監測能力提升工程三大主體工程;建設防波堤、灣內水系治理和其他專項生態保護工程,完善灣區基礎設施,打造生態之灣、景觀之灣。

4

提高海洋環境監測技術支撐能力

今年截止至11月止,我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在茂名近岸海域佈設了32個水質站位,7個沉積物站位,進行採集海水水質樣品500多個,監測項目340多項次,獲取監測資料1900多個。開展海洋生態狀況、海洋環境監管、海洋功能區監測共25批次,編寫監測報告6份。著力完善海洋環境監測體系,不斷提高對海洋環境的監測和保護能力。

3加強執法監管,提高海洋綜合管理能力

1

為提高海洋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我市加強文明執法

據瞭解,目前我市已建立行政管理、監察執法、動態監管三位一體的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市海監支隊組織開展了“海盾2017”、“碧海2017”、“2017年無居民海島”三大專項執法行動,加大對海洋資源環境執法力度,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加強海砂開採和海洋傾廢監管,嚴厲查處重大違法案件,有效打擊和遏制違法用海用島及破壞海洋環境行為,發揮海監執法的服務保障作用。海域使用也逐步走上有序、有度、有償的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軌道,建立了全市用海專案的資料庫。

2

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還要築牢安全防線,加快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我市通過創新開展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重視海洋防災減災工作,提升社會公眾的海洋防災減災意識。積極開展2017年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工作,編制實地調查報告和評估工作報告,為海平面變化影響提供基礎資料支援。為切實提高海洋赤潮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市海洋與漁業局還制定了《赤潮災害應急預案》,加強近岸海域的監測監視,有效防止赤潮的發生。

文/茂名日報記者 鄧義深 見習記者 張彩霞 通訊員 李曉霞

茂名發佈編輯部

編輯:柯柱基、詹翔閔

2015年我市申報的茂名市放雞島大型人工魚礁示範區被列為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資金大型人工魚礁示範區建設項目,獲省財政專項資金5000萬元。2017年我市申報的大放雞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通過了農業部的專家評審。

2

開展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獲得顯著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我市共投入資金580多萬元,放流各類魚苗1500萬尾(只),蝦苗3.5億尾,舉辦了增殖放流活動30多次,放流10多個品種。今年6月6日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我市在博賀新港區東防波堤海邊,共投放黑鯛苗10.5萬尾、黃鰭鯛苗10.5萬尾、斑節對蝦1300萬尾,有效增殖了海洋生物資源,保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與漁業生態環境。

3

推進水東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

我市編制了《水東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積極申報中央“藍色海灣”整治項目資金,水東灣“藍色海灣”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總投資49318.35萬元,擬在水東灣海域開展水東灣潟湖生態恢復和海灣景觀提升工程、水東灣二島“生態島礁工程”和海洋生態監測能力提升工程三大主體工程;建設防波堤、灣內水系治理和其他專項生態保護工程,完善灣區基礎設施,打造生態之灣、景觀之灣。

4

提高海洋環境監測技術支撐能力

今年截止至11月止,我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在茂名近岸海域佈設了32個水質站位,7個沉積物站位,進行採集海水水質樣品500多個,監測項目340多項次,獲取監測資料1900多個。開展海洋生態狀況、海洋環境監管、海洋功能區監測共25批次,編寫監測報告6份。著力完善海洋環境監測體系,不斷提高對海洋環境的監測和保護能力。

3加強執法監管,提高海洋綜合管理能力

1

為提高海洋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我市加強文明執法

據瞭解,目前我市已建立行政管理、監察執法、動態監管三位一體的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市海監支隊組織開展了“海盾2017”、“碧海2017”、“2017年無居民海島”三大專項執法行動,加大對海洋資源環境執法力度,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加強海砂開採和海洋傾廢監管,嚴厲查處重大違法案件,有效打擊和遏制違法用海用島及破壞海洋環境行為,發揮海監執法的服務保障作用。海域使用也逐步走上有序、有度、有償的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軌道,建立了全市用海專案的資料庫。

2

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還要築牢安全防線,加快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我市通過創新開展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重視海洋防災減災工作,提升社會公眾的海洋防災減災意識。積極開展2017年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工作,編制實地調查報告和評估工作報告,為海平面變化影響提供基礎資料支援。為切實提高海洋赤潮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市海洋與漁業局還制定了《赤潮災害應急預案》,加強近岸海域的監測監視,有效防止赤潮的發生。

文/茂名日報記者 鄧義深 見習記者 張彩霞 通訊員 李曉霞

茂名發佈編輯部

編輯:柯柱基、詹翔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