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桂林堯山國家4A級景區:“死人”與“活人”爭地的背後

堯山:“死人”與“活人”爭地的背後

桂林日報記者景碧鋒 文/攝

堯山到處都是村民打出的這種售賣墓地的小看板,實則不是掛子山公墓的,都是當地村民在售賣村裡的山地。

國家4A級景區堯山,成了“亂墳崗”

堯山周邊亂買散葬並不是新鮮事了,記者也曾對此進行過採訪報導,那麼今年情況又如何呢?4月3日上午,清明假期期間,記者再次來到堯山周邊走訪。

記者乘坐24路公車一路往東,到處都是劈裡啪啦的鞭炮聲。在堯山附近的官帽山公墓周邊的山上,

漫山遍野都是墳墓,兩堵牆把周邊的墳墓隔擋起來,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巷子。

其實,不光是官帽山公墓的周邊,記者走訪發現,如今,從堯山靖江王陵往北的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墳墓。特別是堯山索道周邊和堯山盤山公路的兩旁,到處都是墳墓。

“掛子山緊挨著官帽山,那邊已經沒有地了。所以現在大家基本都來堯山腳下買地葬人了。你看現在堯山索道旁,

已經成了大片大片的墳場,跟掛子山的亂墳場並沒有什麼區別。”疊彩區大河鄉莫家村年近60歲的村民莫有光告訴記者。此前他也接受過記者的採訪。

在莫有光的記憶裡,2000年以前,人們的墓葬還是普遍集中在掛子山和官帽山周邊的墳場,堯山上還很少。然而,近20年來,掛子山周邊的土地被用完,慢慢地墳場就遷到緊鄰的堯山上來了,整個靖江王陵基本被民間的散埋亂葬包圍。

“如果照目前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本是國家4A級景區的堯山基本就變成第二個‘掛子山’了。”莫有光說。

記者瞭解到,堯山周邊“散埋亂葬”主要涉及到疊彩區大河鄉和七星區朝陽鄉兩個鄉鎮,以莫家村和新建村為核心,向周邊延展開來,涉及十多個自然村,5000多人。這些亂葬的墳墓分佈於周邊超過5000畝土地。

如今隨便走到堯山周邊,到處都有修墳的招牌,

上面寫著電話等聯繫方式,到處有村民跟你搭訕,問你要不要修墳。

掛子山村的村民主要以售賣墓地為生

山旮旯的村民“靠山吃山”,村民把賣墳地做成了一個產業

“散埋亂葬”的產生,有各方面的原因,莫有光說。

“現在正規的公墓,一座墳超過萬元是正常的,

而占地面積只有幾平方米。如果去祭祀,人稍微多一些,基本是站都站不開;如果葬在外面附近村裡山上的話,就便宜多了,面積也大些。”

“現在,我們這裡山上一平方米地的價格是300元到400元。墳墓的大小從幾平方米到三四十平方米不等,或者更大。一座墓往往葬有兩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好幾個人。花費下來,小的不過萬,大的也就幾萬。總體來說,比公墓便宜多了。”

在莫有光看來,公墓墓地價格的攀升,是催生周邊村民售賣墳地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因素。

“我們這個地方,距離桂林市區中心也就只有幾公里。以前,當地村民都靠種地為生。處於山旮旯的村民光靠種地得不到多少錢,村裡後來也沒有吸引什麼項目進來,青年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裡的耕地大多被承包出去,後來發展成堯山花卉基地。山場也被賣給市民,用作墓葬墳地。除了賣地,村民沒有其他收入,慢慢地把賣墳地做成了一個產業。”

“以前這些墳墓都是安葬在村子周邊的山上的,一般耕地上沒有。漸漸地,幾乎連各個墳墓中間的縫隙都被占滿了,村民就開始把堯山上的山場賣了,用來葬人。同時,每年村民代墳主管理墳墓,收取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管理費。”

“由於墳都是葬在山場裡,要修建新墳,必然要砍樹。以前,掛子山周邊樹木好多好多,一大片一大片的,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據瞭解,由於堯山周邊村子的山場基本都歸村集體所有,所以如果誰要在這些山場葬人,首先要跟村民聯繫,再經過村裡同意,然後找地修墳。買主要把錢交到村裡,村民抽取一定的份額。

堯山索道附近的樹林裡,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墳墓。清明時節,有人上墳,小規模的火災不斷。圖為被燒焦的松樹。

賣地獲得了短期收入,但村民對未來憂心忡忡

“你說,我們‘靠山不吃山’,能幹什麼?城裡的人需要地葬人,我們需要生存,‘活人’靠‘死人’生活,是一種惡性循環。”莫有光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由市人民政府發佈的《關於三月三、清明節期間堯山及龍泉林區禁止野外用火》的通告中,最先提及的就是:“堯山、龍泉林區的部分範圍包括朝陽鄉新建村委,大河鄉潘家村委、上陽家村、新民村委和堯山村委莫家村。”

由此可見,對於這些殯葬的情況,有關部門是知道的。

記者瞭解到,近些年,像莫家村、掛子山村,每年村裡賣地的收入達到幾十萬,當地村民因此也建起一幢幢樓房。

然而,當地村民也抱怨:莫家村至今仍然沒有通自來水。地下水也已經污染,村民不得不購買從堯山上運來的泉水。

對於掛子山村來說,這麼多年來,幾乎沒有小孩考上大學的。當地有村民跟記者抱怨:“賣墳地的影響太壞了,風氣不好,對村裡的影響是巨大的。”

莫有光也困惑:“若過些年,墓地賣完了怎麼辦?但若不賣的話,當下靠什麼生活。”莫有光的困惑,代表了當地一部分村民對自身生活的思考。

近些年,堯山索道周邊已經被墳墓包圍,很多乘索道遊覽堯山的遊客沒有辦法,甚至不得不坐在墳墓的圍欄上休息,這讓堯山索道的老闆賀傑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辦法。賀傑告訴記者,乘坐索道,向山下望去,到處是因為墓葬而被砍伐掉的樹木,四處搭建的藍色彩鋼瓦,對於堯山景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近些年來,堯山散埋亂葬的相關問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以“活死人墓”為代表的相關新聞,自2015年被媒體報導以來,引起廣泛關注。然而,4月3日,記者在堯山索道周邊和堯山盤山公路兩旁走訪,看到到處都是增加的新墳或剛挖的新土。從年份上來看,新墳的墓碑上刻著的落成時間是2016年、2017年。樹林裡,時常可見因清明上墳被燒焦的樹木。

在堯山索道下開小賣鋪的鄭女士告訴記者,前兩年,政府整治過堯山上“活死人墓”,但現在又慢慢恢復成老樣子了。

公墓墓地價格的攀升,是催生周邊村民售賣墳地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因素。

“我們這個地方,距離桂林市區中心也就只有幾公里。以前,當地村民都靠種地為生。處於山旮旯的村民光靠種地得不到多少錢,村裡後來也沒有吸引什麼項目進來,青年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裡的耕地大多被承包出去,後來發展成堯山花卉基地。山場也被賣給市民,用作墓葬墳地。除了賣地,村民沒有其他收入,慢慢地把賣墳地做成了一個產業。”

“以前這些墳墓都是安葬在村子周邊的山上的,一般耕地上沒有。漸漸地,幾乎連各個墳墓中間的縫隙都被占滿了,村民就開始把堯山上的山場賣了,用來葬人。同時,每年村民代墳主管理墳墓,收取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管理費。”

“由於墳都是葬在山場裡,要修建新墳,必然要砍樹。以前,掛子山周邊樹木好多好多,一大片一大片的,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據瞭解,由於堯山周邊村子的山場基本都歸村集體所有,所以如果誰要在這些山場葬人,首先要跟村民聯繫,再經過村裡同意,然後找地修墳。買主要把錢交到村裡,村民抽取一定的份額。

堯山索道附近的樹林裡,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墳墓。清明時節,有人上墳,小規模的火災不斷。圖為被燒焦的松樹。

賣地獲得了短期收入,但村民對未來憂心忡忡

“你說,我們‘靠山不吃山’,能幹什麼?城裡的人需要地葬人,我們需要生存,‘活人’靠‘死人’生活,是一種惡性循環。”莫有光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由市人民政府發佈的《關於三月三、清明節期間堯山及龍泉林區禁止野外用火》的通告中,最先提及的就是:“堯山、龍泉林區的部分範圍包括朝陽鄉新建村委,大河鄉潘家村委、上陽家村、新民村委和堯山村委莫家村。”

由此可見,對於這些殯葬的情況,有關部門是知道的。

記者瞭解到,近些年,像莫家村、掛子山村,每年村裡賣地的收入達到幾十萬,當地村民因此也建起一幢幢樓房。

然而,當地村民也抱怨:莫家村至今仍然沒有通自來水。地下水也已經污染,村民不得不購買從堯山上運來的泉水。

對於掛子山村來說,這麼多年來,幾乎沒有小孩考上大學的。當地有村民跟記者抱怨:“賣墳地的影響太壞了,風氣不好,對村裡的影響是巨大的。”

莫有光也困惑:“若過些年,墓地賣完了怎麼辦?但若不賣的話,當下靠什麼生活。”莫有光的困惑,代表了當地一部分村民對自身生活的思考。

近些年,堯山索道周邊已經被墳墓包圍,很多乘索道遊覽堯山的遊客沒有辦法,甚至不得不坐在墳墓的圍欄上休息,這讓堯山索道的老闆賀傑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辦法。賀傑告訴記者,乘坐索道,向山下望去,到處是因為墓葬而被砍伐掉的樹木,四處搭建的藍色彩鋼瓦,對於堯山景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近些年來,堯山散埋亂葬的相關問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以“活死人墓”為代表的相關新聞,自2015年被媒體報導以來,引起廣泛關注。然而,4月3日,記者在堯山索道周邊和堯山盤山公路兩旁走訪,看到到處都是增加的新墳或剛挖的新土。從年份上來看,新墳的墓碑上刻著的落成時間是2016年、2017年。樹林裡,時常可見因清明上墳被燒焦的樹木。

在堯山索道下開小賣鋪的鄭女士告訴記者,前兩年,政府整治過堯山上“活死人墓”,但現在又慢慢恢復成老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