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資訊爆發時代,為什麼開始想讀紙質書了?

現在這個時代,智慧手機的普及,互聯網資訊的爆發。

使人感覺每天都沒有時間,一點點空餘的時間,被微信、遊戲、新聞、資訊一點點佔據,毫不留痕跡。

有時玩手機玩到淩晨3點,放下手機,

閉上眼,才想起好久沒有打掃房間了;好久沒有好好幹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了。

難得週末,也只是起床點個外賣,吃好躺床上玩手機,不覺又一個週末。卻越發空虛,感覺心裡差點什麼。

差什麼?

差身無長處、薪資不滿、經綸不夠。

曾經那個吉他夢,

在社會的這一刻,被磨滅的一點不剩。有些人會突然頭腦發熱,買把吉他回來誓死要學會。新鮮勁兒一過,發現,還是遊戲好玩。

薪資不滿,想著在網上搞點兼職外快。一個門外漢入行,到處是陷阱,被人割韭菜。發現,還是看看新聞有趣。

經綸不夠,狠著一股勁在網上購了不少書,

規劃好一週一本。而現實是:今天和朋友宵夜,明天和閨蜜逛街,後天再跟另一半約個會。書就這麼著被塵封掉了。發現,還是逛街聊微信讓人開懷。

現今社會上,有那麼一大批單身狗,在抱怨伴侶難找 。

除去男女比例的失調問題

更最重要的原因,

基本就是上面3條:沒才沒藝沒錢!

卻在幻想著,將來的某一刻,緣分把童男善女安排在你身邊,然後像電視劇演的,一見鍾情。

很多男人不明白:女生寧願做國民老公王思聰的萬分之一,也不願做你的天下唯一。

換言之:你那沒才沒藝沒錢的唯一的愛分量遠不及國民老公的萬分之一。

過久玩手機的日子,總會覺得空虛。自以為在便捷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看文章只看知名公眾號、知乎,聽音樂用網易雲,每天還能花個幾小時看新聞。

可還是會時常覺得空虛?按理說應該很充實。

越知名的公眾號越是要迎合讀者,能期待帶來什麼感悟?

新聞app,都是根據閱讀興趣習慣推送你感興趣的內容,能期待這樣的新聞感知世界?只會讓興趣變得越來越小,

最終困在你“感興趣”的資訊圈子,自嗨自樂!

互聯網這是讓人變得越來越沒有了主見,沒有了思想。

除了小部分一方堅定粉,絕大部分都是牆頭草,一會覺得薛之謙無辜,一會覺得李雨桐可憐。

互聯網越普及,真相越迷離。

為什麼在互聯網呆久了,會產生想看書的衝動?

互聯網的破碎快消訊息佔據了我們所有破碎的閒暇時間,然而,破碎的訊息卻無法在我們腦海中拼接。每天被上千條看似深刻實則淺顯的觀點衝擊著,思想越不清晰。

根本無法理清思緒形成思想。

就算我們知道這一切,光改變就能篩選一部分,堅持改變再篩選一部分,堅持到底的就那麼幾個!

想要看書,建議從故事性文學著作開始。剛開始看點有趣味性的書,有利於新習慣的養成。

改變,從來都是不適的。如果現在生活的方式覺得舒服,證明還在安逸的巢窩中。

互聯網的破碎快消訊息佔據了我們所有破碎的閒暇時間,然而,破碎的訊息卻無法在我們腦海中拼接。每天被上千條看似深刻實則淺顯的觀點衝擊著,思想越不清晰。

根本無法理清思緒形成思想。

就算我們知道這一切,光改變就能篩選一部分,堅持改變再篩選一部分,堅持到底的就那麼幾個!

想要看書,建議從故事性文學著作開始。剛開始看點有趣味性的書,有利於新習慣的養成。

改變,從來都是不適的。如果現在生活的方式覺得舒服,證明還在安逸的巢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