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慈禧太后一生頗多爭議,但寫過一首著名的詩流傳至今,無人不曉

慈禧太后,生於1835年,卒於1908年,本是滿洲鑲藍旗,後被抬入鑲黃旗。她統治了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從咸豐末年1861年到宣統初年的1908年,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無人可及,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

最有權的人物。而後人對她的評價,都頗具爭議,毀譽參半的有,說過大於功的也有。

如果要是評選老百姓心目中最痛恨的歷史人物排行榜,估計慈禧太后直接就是前三,在人們心目中慈禧太后就一直是個醜陋的形象。禍國殃民,好大喜功,

坐井觀天,崇洋媚外都是用來形容這個“老妖婆”的。

但是有人說壞就有人說好,有的影視劇把她直接拍成清純可愛的小姑娘,可謂是一改畫風。

慈禧太后身上有一件有趣又離奇的事情,慈禧太后的每次大壽,那年清政府都會割地賠款,50歲生日,丟了琉球,

割了交趾;60大壽,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割了臺灣;70大壽那年和俄國打,東三省危在旦夕。

後來有人給慈禧太后寫了一副對聯,當時報紙廣為流傳,寫的確實是很好又諷刺意味十足:“今日幸頤園,明日幸南海,何時再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全枯,

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四萬里封圻日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不過歷史已成定局,斯人已逝,我們都只能以史為鑒。只是慈禧也是有優點的,比如在詩文才華方面就很突出,慈禧在她母親70大壽的時候,由於沒有辦法親自前去給母親祝壽,

寫過一首詩,我敢保證所有人都記得其中廣為流傳的一句: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總體的文學價值是不高,但是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廣為流傳,我敢說所有人都聽說過,也都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