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歲小夥渾身無力、胸悶氣短,可醫院都說“沒毛病”!原因竟出在這兒……也許你也有

“這名患者多次來我的門診,每次都說自己胸悶,一定是心臟出了問題,

但是幾次各項檢查都做過了,沒有異常。”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院長孫寶貴告訴記者,在他的建議下,這名患者在外院精神科被診斷為中度抑鬱症,得到了對症治療。“這名患者長時間情緒低落,又懷疑自己身患重病,幾乎到了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程度,晚上睡不著覺就吸煙、酗酒,希望以此來緩解不良情緒,這些因素恰恰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因此如果不把‘心病’治好,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極高。”

“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抑鬱症傷人‘心’,心血管病患者又容易焦慮。”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我國確定的活動主題是“共同面對抑鬱,共促心理健康”,孫寶貴指出,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往往會參考血壓、膽固醇、血糖等多項指標,並結合年齡、吸煙史和肥胖程度等狀況來做出,有時候也要將患者的抑鬱、焦慮等情緒因素考慮進去。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抑鬱症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為6%,目前已確診的抑鬱症患者有3000萬人左右,相關調查顯示,這些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專業救助和治療。

此外,還有相當多的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更沒有主動進行過診治。孫寶貴告訴記者,

臨床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抑鬱症狀經常與心血管疾病並存,與普通人群相比,抑鬱症患者中冠心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均顯著升高,其心臟性死亡率是無抑鬱症者的3-4倍。抑鬱症不但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高2-3倍,而且伴有抑鬱症的冠心病病人發生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可能性也顯著升高。

對於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的病人,抑鬱症也使搭橋術後一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增加了2-3倍。

“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可能是因為大部分抑鬱症患者伴有頭暈腦脹、渾身無力、軀體疼痛、胃腸症狀、心血管症狀等各種軀體症狀,這些不適症狀會加重患者的焦慮心態,讓他們處於情緒更加低落的狀態,體力活動及運動減少的同時,還有很多人甚至希望通過吸煙、酗酒來‘一醉解千愁’,而這些因素都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一方面,長期受焦慮、抑鬱、失眠困擾,日積月累的應激可能在某一瞬間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另一方面,心血管病人遷延難愈,往往會轉化為心理負擔,使患者出現情緒差等抑鬱徵兆。”

孫寶貴提醒,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時候,除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生活有規律等,還應該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