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焦作步兵團2017.12.03野線環穿南稍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周星馳

如果可以,

我想要這樣的日子:

與高山流水、花草樹木為伴,

看雲卷雲舒,日出日落;

歲月流逝的很慢,心情很暖;

生活且行、且歌、且折騰,

努力把它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網友美文摘選、改編

包好的車週六下午放鴿子,活動差點流產,留的車隊電話不少,但因為是戶外野線,在包車方面,和旅行社的價格及路途選擇上都沒法比,臨時想找個合適的車真不容易,費老鼻子勁終於從武陟調來個十九座,感謝武陟途樂陳協調。

定的6:30發車,按正常,俺騎電瓶車每次都是提前10分鐘到,點點名,保證人員發車正點。

但這次,出門電瓶車死活加不上電,

大清早連計程車也沒有,汗,真的急一頭汗,時間緊迫,不得已動用“特權”,讓包車趕緊來接一趟。

6:40出發,初冬的天還是黑咕隆咚的,偏東一顆寒星閃爍,更顯得神秘蒼穹的空曠、冷清,孤獨和寂寥。

過柏山往寨豁盤山路不是很好,想車上咪會的群友也被顛醒了。

8:55到澤州柳樹口鎮的南稍村。

山頂山村真的很冷。

村門診的停車場下車,讓大家解決一下內急,順便等等途樂陳驢隊的車。

南稍是山西省山區的典型村落,村莊因地勢而建,受地理環境限制,村子不大(但在山村,相比較已經不小了),建在山頂上的,除了建房佔用的少量土地以外村子周圍就都是梯田了。

沿右下一戶人家房後梯田小路往南進發,沿途山楂落了一地。

到奔馬岔路左下。

實際上一到奔馬路就有一條左下毛路,地理不熟悉,只能按軌跡繞了一下,到一間坍塌廢棄的房子,

這家的水池有特色,修飾的很工整。

過了水池便走到正道上~一條下山的小毛路。

踏著莎莎響的櫟樹葉,有點陡滑,但群友的興致還是蠻高的,後隊不斷傳來開心的哄笑聲。

一個八歲大的兒童讓人擔心能不能夠堅持下來。

報名的時候專門強調了“野線環穿”和抜高、徒步的數據。

約二十分鐘到穀口坍塌處。

依次小心翼翼通過。

右下過坍塌石堆上毛道繼續下行(注意看,因坍塌路斷了一截)。

柿子紅彤彤,堅強的掛在光禿禿的枝頭。

天色灰暗,太陽努力的想衝破厚厚的雲層。

到處灰楚楚的了無生氣,只有峽谷兩邊崖壁上的松柏挺且直,愈發青翠。

今天的線路有點反常,上午一路下山,中午到淨影寺景區,遊玩,午餐後下午環線返回可就成了一路抜高,比較辛苦。

南稍到淨影寺驢友常走的是西線白鐵河,東線傍水河,考慮到下午抜高比較累,這次都沒有走,

選擇了疙腳底村,儘量縮短一些上午的行程,讓大家節省點體力。

但這條小路到了夏季完全不能走,撲棱叢太茂密,就是現在走也比較鑽掛。

10:00到疙腳底廢村,稍歇。

一名驢友一個失足,險些跌落六七米高的梯田下,就在俺面前,驚出一身冷汗。

越是到了人們認為“不危險”的地段人的神經放鬆警惕,反而更容易發生事故。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

穿過梯田,繞山平切,兜兜轉轉約三四十分鐘,看到溝底對面山坡淨影寺的遊客山莊了。

群友一陣歡呼。

趁大家休息,下坡底想找條捷徑,太鑽掛,無功而返。

繼續繞山平切,往東大河下游方向。

11:10到岔路口。

說是岔路口,其實並非岔“路”,就是一條流水溝,非常陡滑,不過因為全程都有樹根、樹枝可以抓扶,對於驢友來說並不算什麼,只是對於今天有幾個第一次出驢的算不上驢友的群友來說就是噩夢了。

用半小時時間下到東大河谷。

天晴了,陽光明媚,透過峽谷壁立的峰巒望天,碧汪汪藍盈盈的,有絲絲縷縷白雲漂浮,乾淨,明亮,溫暖。

坐等後隊。

應群友要求,決定繼續行程,到淨影寺景區內再開飯。

看看下來一小半了,和收隊聯繫後左轉,順乾涸的河灘路行進。

東大河峽谷的景色還是不錯的,山巒此起彼伏,有的如劍指長天,有的如藏龍伏虎,有的像樹林連成一片,有的孤峰突起,各具特色,讓你不會有審美疲勞的感覺。

12:20到淨影寺後小水壩,等大家到來,依次交代:自由午餐、遊玩,下午14:00在此地集合返程。

淨影寺在歷史上有多種稱呼:賢谷寺、景淨寺、洪穀寺、寶岩寺、金燈寺、金門寺等,歷代高僧輩出,也是諸多文人墨客修身養性的地方,如五代時著名畫家荊浩,金代時最著名的詩人元好問和文學家趙秉文也都曾在此隱居。

“瀑布落晴雪,金燈開夜蓮”,淨影寺最引人入勝也是最不可思議的現象就是“金燈奇觀”了。

“金燈奇觀”應是一種光影現象,只能在夜間看到,尤以陰曆二月和八月常見。一般可看到一盞“金燈”在山頭林間遊走,飄忽不定,有時也能看到多盞,每當飄到寺院上空,寺內頓時金光滿照,故淨影寺又有金燈寺之稱。

時至現今,淨影寺東面的山頭仍被稱為起燈山,西面的山頭則被稱為落燈山。

歷代文人對淨影寺“金燈”多有吟詠:“遊人燒香仰天立,不覺紫煙峰頭一燈出。一燈一燈續一燈,山僧失喜見未曾。”

過去的人光影原理知識匱乏,又大多迷信,都是把金燈奇觀和佛力相聯繫,認為是佛光普照,大吉大利,因此,歷史上淨影寺香火非常旺盛,寺廟常年居住的掛單僧尼二百餘人,比現在的少林寺、白馬寺要知名的多。

不老泉邊開飯。

~~~~~~~~~~~~~~~~~~

淨影寺猿猴居多,且生性彪悍。

但這次沒往前院寺廟裡去轉,沒見到。

北宋時期,淨影寺的護院武僧們仿照猿猴的靈性和動作,創編了一套“猿仙通背拳”,簡稱“猿拳”,主要流傳與懷川本地和晉東南。

到了清朝,經過歷代武林人士的發揚光大,猿拳名聲遠播,慕名前來求藝者絡繹不絕,同時也迎來了各派高手挑戰。

傳說,京城形意拳派大師尚雲祥就曾秘密來訪,在淨影寺住過個把月,專門研習、切磋猿拳。

說起尚雲祥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他的傳奇故事也許你曾經聽說過。

清末,京津兩地出了一名悍匪,江湖綽號“康小八”,傳說武功高強,能飛簷走壁,來無影去無蹤,他還有一把手槍和幾百發子彈。手槍在當時是稀罕物,就連清宮衛隊都不一定有,因此,橫行了十數年,令捕快們聞風喪膽,卻始終無可奈何。

不作便不會死,康小八就是作到頭了。

光緒末年,他在通州碼頭“劫皇杠”~即打劫地方給朝廷交的稅銀。事情鬧大了,甚至驚動了慈禧太后,刑部不敢怠慢,只好重金聘請京城形意門高手尚雲祥出山相助。

尚雲祥身高僅一米六,但功力高深,在當時名震京城。

他的武功貨真價實,和今天的所謂“大師”不可同日而語。他曾當過大太監李蓮英的護院,後來在抗戰初期受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之邀,教西北軍練習形意五行刀刀法,在喜峰口一戰痛殺日寇一戰揚名。

經過一個和康小八有親戚關係的捕快誘騙,說他媽媽病重,把他騙到東黃莊。

尚雲祥和師弟馬玉堂守株待兔,兩大高手把康小八堵在一間狹小的房子裡,終於將其擒獲。

無法查證誰是歷史上第一個遭受“淩遲”酷刑的人,但歷史上最後一個被“淩遲”處死的人,就是倒楣的康小八。

康被行刑後沒幾天,清廷負責修訂法律的大臣沈家本上奏,申請廢除了淩遲等重刑,以趕上“文明開化的世界潮流”。

在民間的傳說中,抓捕康小八的過程驚心刺激,艱險萬分,可實際上據尚雲祥大師自己描述,康根本就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實際上武功平平,又因為毫無防備,自己突襲得手,康就沒來得及抜槍就被尚一個“崩”拳撂翻在地,師弟從旁一個“反扣”即將其抓獲,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尚在形意門的基礎上糅合了淨影寺猿拳的技法後,創辦了頗具特色的尚氏形意門,名鎮京師。

題外話有點多了。

淨影湖兩邊是百態觀音菩薩像,每一個觀音造型都有其單獨的名字。

只有靠近石翁大瀑布的那幾個觀音像是過去的摩崖石刻,其他都是現代版的,大大小小總有上百個,工程量不小。

匆匆轉罷,14:05小水壩外50米處右轉上山,開始艱辛之旅。

抜高約400米到埡口,以後的路讓大家更加崩潰,全是小漫坡,抜的小腿肚子轉筋。

經常聽到出驢的群友沮喪歎息“以後可不來(出驢)了”,但是隔不多久還是想要再次挑戰一下,每一次“征服”自己都會是一次褪變、昇華的過程,無論從心理還是身體上。這就是驢行的意義所在。

意外的是那個八歲大的小傢伙跑的還怪歡,一路都沒追著影兒。

隊員身體素質差別比較大,隊伍前後拉的比較長,間隔約一小時。

16:30奔馬岔路左拐,遇到一個砍柴火燒炭的老人詢問得知,距離南稍村還有不到一公里路。溜溜達達,夕陽西下,抓拍的好時候,手機拍不出效果,只有憨憨帶了相機,收穫幾張美圖。

路過村東頭一個石砌的圓形大水池。

這在山村很常見,現在已經廢棄了~過去條件艱苦,水池裡收集的雨水和雪水供全村人生活食用。

天然石牆是一溜造山運動形成的岩石奇觀。

進村。

村裡有一座大石碾,據說是當地方圓百里最大的而且是目前還在使用中的石碾,已經成了南稍村的一個小有名氣的景點,群友紛紛推磨留念。

南稍全村現居留下來的估約三十來口人,基本上都剩老年人了。

南稍小米非常有名,色澤金黃,熬粥濃稠香鬱,入腹溫暖,若是配上紅蘿蔔或芋頭或山藥,再擱倆紅棗,冬季圍爐而坐,縱是窗外雪花紛飛,滴水成冰,你能感受得到的也只有家庭的溫馨和滿足。

小米5元一斤,胡桃8元一斤,群友紛紛收購。

有群友在地裡撿了幾兜落地的山楂,酸味已減退,入口面甜。

日頭落山,天色瞬間就暗下來了,初冬山村的傍晚寒氣逼人,套上鴨絨馬甲依舊感覺不到暖和的意思。

不斷聯繫後隊,督促加緊腳步,安全起見,必須在天黑之前到達大路。

南稍村這一段車行盤山路4公里,路很窄,僅能容一輛19座以下車輛單行。

這也是昨天包好的車輛放鴿子後臨急找車困難的原因之一。

17:35全體到齊,購山貨的也回來了,發車返程。比預計的晚了35分鐘。

15分鐘到縣道大路,放下心,靠座背眯一會。

19:45到家,的確乏了,洗個熱水澡,一杯撂翻,一覺到天亮,快樂感覺在夢裡慢慢融化。

感謝31名群友團結互助,一路同行,感謝武陟途樂戶外協助車輛。

焦作步兵團戶外QQ群386486320

微信搜索公眾號“焦作BBT戶外”並關注,每週給你驢行和旅遊資訊,說不定哪一天你就需要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程!

看到溝底對面山坡淨影寺的遊客山莊了。

群友一陣歡呼。

趁大家休息,下坡底想找條捷徑,太鑽掛,無功而返。

繼續繞山平切,往東大河下游方向。

11:10到岔路口。

說是岔路口,其實並非岔“路”,就是一條流水溝,非常陡滑,不過因為全程都有樹根、樹枝可以抓扶,對於驢友來說並不算什麼,只是對於今天有幾個第一次出驢的算不上驢友的群友來說就是噩夢了。

用半小時時間下到東大河谷。

天晴了,陽光明媚,透過峽谷壁立的峰巒望天,碧汪汪藍盈盈的,有絲絲縷縷白雲漂浮,乾淨,明亮,溫暖。

坐等後隊。

應群友要求,決定繼續行程,到淨影寺景區內再開飯。

看看下來一小半了,和收隊聯繫後左轉,順乾涸的河灘路行進。

東大河峽谷的景色還是不錯的,山巒此起彼伏,有的如劍指長天,有的如藏龍伏虎,有的像樹林連成一片,有的孤峰突起,各具特色,讓你不會有審美疲勞的感覺。

12:20到淨影寺後小水壩,等大家到來,依次交代:自由午餐、遊玩,下午14:00在此地集合返程。

淨影寺在歷史上有多種稱呼:賢谷寺、景淨寺、洪穀寺、寶岩寺、金燈寺、金門寺等,歷代高僧輩出,也是諸多文人墨客修身養性的地方,如五代時著名畫家荊浩,金代時最著名的詩人元好問和文學家趙秉文也都曾在此隱居。

“瀑布落晴雪,金燈開夜蓮”,淨影寺最引人入勝也是最不可思議的現象就是“金燈奇觀”了。

“金燈奇觀”應是一種光影現象,只能在夜間看到,尤以陰曆二月和八月常見。一般可看到一盞“金燈”在山頭林間遊走,飄忽不定,有時也能看到多盞,每當飄到寺院上空,寺內頓時金光滿照,故淨影寺又有金燈寺之稱。

時至現今,淨影寺東面的山頭仍被稱為起燈山,西面的山頭則被稱為落燈山。

歷代文人對淨影寺“金燈”多有吟詠:“遊人燒香仰天立,不覺紫煙峰頭一燈出。一燈一燈續一燈,山僧失喜見未曾。”

過去的人光影原理知識匱乏,又大多迷信,都是把金燈奇觀和佛力相聯繫,認為是佛光普照,大吉大利,因此,歷史上淨影寺香火非常旺盛,寺廟常年居住的掛單僧尼二百餘人,比現在的少林寺、白馬寺要知名的多。

不老泉邊開飯。

~~~~~~~~~~~~~~~~~~

淨影寺猿猴居多,且生性彪悍。

但這次沒往前院寺廟裡去轉,沒見到。

北宋時期,淨影寺的護院武僧們仿照猿猴的靈性和動作,創編了一套“猿仙通背拳”,簡稱“猿拳”,主要流傳與懷川本地和晉東南。

到了清朝,經過歷代武林人士的發揚光大,猿拳名聲遠播,慕名前來求藝者絡繹不絕,同時也迎來了各派高手挑戰。

傳說,京城形意拳派大師尚雲祥就曾秘密來訪,在淨影寺住過個把月,專門研習、切磋猿拳。

說起尚雲祥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他的傳奇故事也許你曾經聽說過。

清末,京津兩地出了一名悍匪,江湖綽號“康小八”,傳說武功高強,能飛簷走壁,來無影去無蹤,他還有一把手槍和幾百發子彈。手槍在當時是稀罕物,就連清宮衛隊都不一定有,因此,橫行了十數年,令捕快們聞風喪膽,卻始終無可奈何。

不作便不會死,康小八就是作到頭了。

光緒末年,他在通州碼頭“劫皇杠”~即打劫地方給朝廷交的稅銀。事情鬧大了,甚至驚動了慈禧太后,刑部不敢怠慢,只好重金聘請京城形意門高手尚雲祥出山相助。

尚雲祥身高僅一米六,但功力高深,在當時名震京城。

他的武功貨真價實,和今天的所謂“大師”不可同日而語。他曾當過大太監李蓮英的護院,後來在抗戰初期受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之邀,教西北軍練習形意五行刀刀法,在喜峰口一戰痛殺日寇一戰揚名。

經過一個和康小八有親戚關係的捕快誘騙,說他媽媽病重,把他騙到東黃莊。

尚雲祥和師弟馬玉堂守株待兔,兩大高手把康小八堵在一間狹小的房子裡,終於將其擒獲。

無法查證誰是歷史上第一個遭受“淩遲”酷刑的人,但歷史上最後一個被“淩遲”處死的人,就是倒楣的康小八。

康被行刑後沒幾天,清廷負責修訂法律的大臣沈家本上奏,申請廢除了淩遲等重刑,以趕上“文明開化的世界潮流”。

在民間的傳說中,抓捕康小八的過程驚心刺激,艱險萬分,可實際上據尚雲祥大師自己描述,康根本就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厲害,實際上武功平平,又因為毫無防備,自己突襲得手,康就沒來得及抜槍就被尚一個“崩”拳撂翻在地,師弟從旁一個“反扣”即將其抓獲,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尚在形意門的基礎上糅合了淨影寺猿拳的技法後,創辦了頗具特色的尚氏形意門,名鎮京師。

題外話有點多了。

淨影湖兩邊是百態觀音菩薩像,每一個觀音造型都有其單獨的名字。

只有靠近石翁大瀑布的那幾個觀音像是過去的摩崖石刻,其他都是現代版的,大大小小總有上百個,工程量不小。

匆匆轉罷,14:05小水壩外50米處右轉上山,開始艱辛之旅。

抜高約400米到埡口,以後的路讓大家更加崩潰,全是小漫坡,抜的小腿肚子轉筋。

經常聽到出驢的群友沮喪歎息“以後可不來(出驢)了”,但是隔不多久還是想要再次挑戰一下,每一次“征服”自己都會是一次褪變、昇華的過程,無論從心理還是身體上。這就是驢行的意義所在。

意外的是那個八歲大的小傢伙跑的還怪歡,一路都沒追著影兒。

隊員身體素質差別比較大,隊伍前後拉的比較長,間隔約一小時。

16:30奔馬岔路左拐,遇到一個砍柴火燒炭的老人詢問得知,距離南稍村還有不到一公里路。溜溜達達,夕陽西下,抓拍的好時候,手機拍不出效果,只有憨憨帶了相機,收穫幾張美圖。

路過村東頭一個石砌的圓形大水池。

這在山村很常見,現在已經廢棄了~過去條件艱苦,水池裡收集的雨水和雪水供全村人生活食用。

天然石牆是一溜造山運動形成的岩石奇觀。

進村。

村裡有一座大石碾,據說是當地方圓百里最大的而且是目前還在使用中的石碾,已經成了南稍村的一個小有名氣的景點,群友紛紛推磨留念。

南稍全村現居留下來的估約三十來口人,基本上都剩老年人了。

南稍小米非常有名,色澤金黃,熬粥濃稠香鬱,入腹溫暖,若是配上紅蘿蔔或芋頭或山藥,再擱倆紅棗,冬季圍爐而坐,縱是窗外雪花紛飛,滴水成冰,你能感受得到的也只有家庭的溫馨和滿足。

小米5元一斤,胡桃8元一斤,群友紛紛收購。

有群友在地裡撿了幾兜落地的山楂,酸味已減退,入口面甜。

日頭落山,天色瞬間就暗下來了,初冬山村的傍晚寒氣逼人,套上鴨絨馬甲依舊感覺不到暖和的意思。

不斷聯繫後隊,督促加緊腳步,安全起見,必須在天黑之前到達大路。

南稍村這一段車行盤山路4公里,路很窄,僅能容一輛19座以下車輛單行。

這也是昨天包好的車輛放鴿子後臨急找車困難的原因之一。

17:35全體到齊,購山貨的也回來了,發車返程。比預計的晚了35分鐘。

15分鐘到縣道大路,放下心,靠座背眯一會。

19:45到家,的確乏了,洗個熱水澡,一杯撂翻,一覺到天亮,快樂感覺在夢裡慢慢融化。

感謝31名群友團結互助,一路同行,感謝武陟途樂戶外協助車輛。

焦作步兵團戶外QQ群386486320

微信搜索公眾號“焦作BBT戶外”並關注,每週給你驢行和旅遊資訊,說不定哪一天你就需要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