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江蘇村官申論備考技巧:亮點打造之改寫句式

近幾年的申論文章在題目要求部分往往會有“表述生動”這一字眼,這就要求我們考生在語言的表達上能夠更有亮點,而亮點的打造考生們卻往往只局限于名言警句和修飾詞的使用,

大家忽視了改寫句式這一方法的使用。

廣大考生書寫文章時最喜歡用的是陳述句,而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否定句等句式往往更能體現情感與溫度,而這情感與溫度就是文采,它能起到激勵人、鼓舞人等作用,帶有強烈的感情☆禁☆色彩。下面將做具體介紹:

一、陳述句改反問句

原文:孟子認為人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心。在現代人看來,孟子未免太過天真,現實中有太多的醜惡: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行賄受賄,缺斤短兩,爾虞我詐……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令人痛心、絕望、憤怒。

改寫:“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令人痛心、絕望、憤怒。”改為“這一樁樁一件件難道不令人痛心、絕望、憤怒嗎?”或者“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背後,

我們是否感受到痛心、絕望、憤怒?”或者“這一樁樁一件件就不會令人痛心、絕望、憤怒嗎?”通過這樣的反問,渲染出更加強烈的感情☆禁☆色彩。

二、陳述句改否定句

原文:我們在高揚以人為本,只有堅持制度改革,才能推進核心價值的踐行。我們在打造法治政府,只有擁有法治文明的信仰,才能推動政府轉型。我們在傳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只有符合國情、農民自願,才能讓美好的口號接續。

城市化的歷程,自應堅定前行;強制性的逼進,則當斷打住。

改寫:我們在高揚以人為本,可是,如果沒有制度改革的跟進,這核心價值將無法踐行。我們在打造法治政府,可是,如果沒有法治文明的信仰,政府轉型將無法到位。我們在傳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可是,如果沒有符合國情、沒有農民自願,美好的口號將無法接續。城市化的歷程,自應堅定前行;強制性的逼進,則當斷打住。

此句通過雙重否定,起到了不容置疑的效果,同時在改造的過程中字數也會相應的增加。

國考材料一般八千字左右,這些材料為我們寫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是國考作文的評卷標準明確提到不能大篇幅的抄襲材料,而通過這種改寫一方面可以將材料運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作文的亮點,建議廣大考生熟練使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