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家黨校”開在田間地頭 龍門縣開啟黨員教育新模式

龍門縣“農家黨校”用“農家話”宣講黨的政策、農村致富經等知識。

《東江時報》記者侯縣軍 攝

東江時報訊 記者侯縣軍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要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爭取早日脫貧致富……”近日上午,龍門縣龍田鎮西埔村“農家黨校”在西埔村委會辦公樓開班,龍門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委黨校校長陳惠強用生動的語言,給龍田鎮各村的數十名農村黨員上了一堂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黨課。龍門縣“農家黨校”開在村委和田間地頭,

用“農家話”宣講黨的政策、農村致富經等知識,開了全省先河。

農村黨員是党的農村工作和基層組織建設的主體,是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也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這支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作用發揮充分與否,直接影響著黨在農村廣大群眾中的形象,關係著農村社會改革、發展穩定和全面進步。

為了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傳達到基層“最前線”,

12月1日上午,龍門縣委在該縣龍田鎮西埔村啟動“農家黨校”授旗儀式,全面推廣大學習、大培訓“田頭課堂”。

陳惠強表示,當前,農村黨員培訓集中難、上級精神聽不懂、課程安排不接地氣等問題成為加強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道屏障”,建立 “農家黨校”有利於凝聚鄉土人才、培養黨員先鋒,搭建“傳遞黨情民情、傳授致富經驗”的“田間大講堂”。“農家黨校”將引導全縣179個村 (社區)8400多名農村黨員幹部開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培訓,

探索出一條貼近基層、貼近黨員、貼近群眾的黨員教育新途徑。

按照計畫,龍門縣將在全縣建立55個 “農家黨校”培訓點和124個“農家課堂”,通過定期發送黨員學習 “必學目錄”“學習清單”“精品微黨課”等形式,確保農村黨員政治思想教育“全覆蓋”。陳惠強說,“黨員群眾哪裡有需要——— 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樹蔭下祠堂裡,我們就把‘農家黨校’開在哪裡。

該縣將從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挑選8名政治素質強、理論政策水準較高的領導骨幹和教師骨幹擔任農家黨校講師,計畫用3個月深入農村社區、田間地頭、車間廠房、生產一線、學校協會宣講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並通過 “導師帶講師、講師帶骨幹”的模式,培養179名富有“農家黨味”的宣講骨幹。

龍門縣委黨校教師、“農家黨校”宣講團成員李林生說,作為講師,

他將用“農家話”講“農家黨課”,做到既全面準確又生動鮮活,讓農村黨員和廣大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將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