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人的歡樂,外地人的歡樂,原本就是一體的!

母親就生長在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裡,年輕時候的她最喜歡的一項運動就是溜冰,冬天裡,在什刹海厚厚的冰面上,歡快地飛馳。

美麗的什刹海

母親最喜歡講的一個故事也是有關什刹海溜冰的事:那時,她穿著厚厚的灰色棉大衣,裹著圍巾,戴著有護耳的棉帽子、口罩、手套,提溜著溜冰鞋,出胡同口,路上遇到一位女同志,這個女同志一見她就樂開了花,說道:你以為你穿成這樣,我就不認得你了?說完,三下五除二,把她的圍巾解了,

帽子、口罩去掉,尷尬地說:認錯人了!母親覺得這人太有趣了,她樂,她也樂了。北京人就是有點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對陌生人也是笑臉相迎的。

夏天,七八月份,可以在什刹海泛舟,波光粼粼,祛除了暑意。路邊還有賣蓮蓬的,扣幾粒蓮子,送入口中,香甜可口,清新敗火。母親喜歡划船,邀同學一起划船,船入水中,告知大家:我可不會游泳,划船也是頭一次,嚇得不識水性的同學個個正襟危坐,

擔驚受怕地和她過完那些分分秒秒。

同學裡有南方人、北方人,他們隨著父母來到北京生活、定居,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和他們都很要好,互通有無,在一個院子裡,互相幫助,樂呵地過著樸素的日子。來自外地的同學,邀請母親去她家裡吃飯,同學的母親包著小餃子,樂呵呵地招待著她。同樣的,熱情的北京人一定會回邀別人的款待。

大學畢業了,北京人為了幫助其他地方的建設,

可以遠赴他鄉,只為了一個信念。大家並沒有僅僅由於經濟的原因,不做自己想做或者該做的選擇,人和人之間平和友善是主調。留在北京的很可能是那些外地人,而遠走他鄉的,也很可能就是那些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們不分彼此,已經不是你是你,我是我了,你、我或者異位了,我在建設你的家鄉,你生活在我的家鄉,所以,我們怎能輕易地說:這是我的地盤,
那是你的地盤呢?

雖然我們進入了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工具理性在各種領域裡馳騁,我們難道可以放棄人文精神嗎?功利化的計算可以一筆勾銷掉我們精神的駐足嗎?文明是否也是需要不斷地優化?我們心理的富裕怎麼可能建立在精神的缺失上呢?我們的時代變了,但我們的精氣神是否要丟掉呢?我們曾經靠這股子精氣神的力量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裡,依舊前行,

沒有認輸也沒有倒下。難道卻要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當下,喪失掉精神的力量?北京人和外地人本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特有的精氣神是一體的,任何時候,作為一種集體的力量,我們沒有被征服過,歷史變遷了這麼幾千年,不管你認還是不認,道理就在那裡明明白白的擱著呢。

本文和圖片均為齊它故事原創,僅發表於今日頭條。歡迎關注齊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