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逢春院士團隊論文再次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在北京舉行了2017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佈會,

北理工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孫逢春院士團隊于2016年發表在《Applied Energy》期刊上的論文“A systematic 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cell battery pack in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bias correction technique (作者:孫逢春、熊瑞、何洪文)入選“2016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該研究團隊已經連續三次獲得“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獎,主要作者均為熊瑞、何洪文和孫逢春,其中熊瑞博士為我校機械與車輛學院孫逢春院士和何洪文教授聯合指導的博士研究生,
2014年留校任教至今,長期從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和多電源集成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

該論文主要關注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容量最大化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動力電池是電動車輛的技術瓶頸,受限於其複雜的電化學反應過程,以及溫度、載荷、不一致性、性能退化等不確定性應用條件的影響,成組應用時顯現強時變非線性非均一等動態複雜特性,

其高精度建模和狀態估計一直是行業技術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北理工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孫逢春院士研究團隊在此方面開展了大量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該論文提出一套完整的動力電池系統狀態估計演算法框架,從特徵單體篩選、通用模型構建、模型偏差補償和不確定性量化、狀態估計等方面對電池系統狀態的高精度估計提出全新的解決思路。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夠精確、快速估計動力電池系統的狀態,
荷電狀態SOC估計誤差在2%以內。該篇論文同時也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和ESI熱點論文、Applied Energy (SCI TOP期刊)高被引論文等。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影響力,引導我國學者的論文發表模式由重視數量向重視品質方向轉變,於2007年首次開展“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評定工作。評定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即文獻計量和專家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本年度獲獎論文分屬於67個機構,其中高等院校74篇。

本次獲獎是我校教師第四次獲得此項殊榮,孫逢春院士團隊三次入選,2015年和2014年獲獎報導見下。

2015年獲獎報導:http://www.bit.edu.cn/xww/xsjl1/119699.htm

2014年獲獎報導:http://www.bit.edu.cn/xww/xsjl1/107521.htm

(審核:王佳楠)

轉自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