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島市政府45部門曬“成績單”:7052戶中低收入家庭圓了住房夢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為更好地幫助市民提出高品質的意見建議,方便市民代表對各部門工作進行公平、公正的評議,市政府45個部門的年終工作報告已在青島政務網專題網頁向社會公佈,

半島網、青島新聞網、青島網路廣播電視臺、青報網、智慧青島用戶端、青島財經網、青網、信網等媒體將進行同步連結,市民也可通過青島政務網微信公眾號等查閱。

為方便市民快速流覽2017年主要工作,各部門還特別製作瞭解讀圖板,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工作成效和年度目標完成情況。

歡迎市民繼續通過青島政務網等相關媒體圍繞島城經濟發展、城市治理、文化創新、生態文明、科技引領、政府建設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徵集時間截止到12月15日。

市國土資源房管局

7052戶中低收入家庭圓住房夢

近年來,本市住房保障政策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住房保障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對於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本市已累計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6.3萬套,越來越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夢”在保障房建設的持續推進下得以實現。

為實現這一目的,本市確立了住房保障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新體系,並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為使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本市不斷降低保障家庭申請准入門檻,適時調整收入線標準。近年來,

在保障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礎上,本市逐步將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部分人才納入了住房保障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設面向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供應的保障性住房共計約4萬套。

本市已啟動實施了四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根據《青島市“十三五”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本市將通過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等方式,

力爭對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逐步解決和改善新就業職工和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

截至目前,本市共完成住房保障7052套(戶),其中配租公租房2393套、配售限價商品住房240套,發放租賃補貼保障4419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7.5%。

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築巢引鳳吸引人才安居創業。2012年以來,本市共開工建設人才公寓603萬平方米、7萬套,

基本建成406萬平方米、4.8萬套,面向各類人才分配使用約265萬平方米、2.8萬套,為吸引人才來青創業提供了住房支援,助力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建設。2017年,本市人才公寓建設目標為新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預計到年底),全市新開工人才公寓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近年來,本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政策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多項制度創新得到了國家、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肯定,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專案先後2次榮獲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

下一步,本市將全面貫徹十九大關於“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精神,以“保基本、兜底線、促發展、惠民生”為目標,健全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十三五”期間,本市計畫通過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住房保障6.5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保障1.5萬戶住房困難家庭;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萬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萬套,面向新市民2.2萬套,面向各類人才1.5萬套。到2020年,力爭實現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23%以上。

市規劃局

打造美麗青島,規劃口袋公園

2017年,市規劃局打造“明智規劃”,制定青島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目標,完成青島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及系列專題研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規模、職能分工、發展路徑,優化城鎮空間與功能佈局,形成引領城市長遠發展的行動綱領。

編制三城分區規劃,完成青島東岸、北岸城區分區規劃,指導編制西海岸新區總規,科學確定三個城區發展定位及規模,提出生態空間管制、風貌特色塑造等實施策略。實現中心城區控規全覆蓋。制定控規編制技術導則,明確“片區—單元—地塊”三級控制體系,完成中心城區共81個片區控規編制,實現控規100%覆蓋,為規劃管理提供法定依據。推進次中心城市和村鎮規劃。指導推進次中心城市總規編制及優化,完成特色鎮和美麗鄉村規劃技術導則並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三區四市調研50餘次,督導區市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推進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強化村鎮規劃管理。

推進“多規合一”(空間規劃),創新建立“多規合一”工作體制和“1+X+N”空間規劃體系,省住建廳組織全省學習推廣。

今年本市還獲批全國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完成管理辦法、技術規定初步成果,完成環膠州灣城市設計,啟動編制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完成青島標識性高層建築研究,編制郵輪母港、紅島南部濱海區域等30餘處重點區域專項城市設計,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城市風貌保護,市規劃局積極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並獲省政府批復,完成城市風貌保護規劃,首次全域開展要素普查,建立保護名錄,完成觀海山等10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逐步完善市域風貌管控體系。

本市還在國內率先開展“全城通辦”。以“作風建設提升年”為契機,開展“千企大走訪”活動,推進“放管服”改革,審批下沉分局,全國規劃系統率先開展“全城通辦”,預計完成審批4800萬平方米,提速30%,增量10%,完成4件市辦實事、73項市級重點專案、重大交通設施等相關規劃審批服務工作。

今年規劃的一大亮點就是規劃“口袋公園”,順應群眾對宜居幸福生態社區的新期待,完成微空間利用研究,為市民規劃口袋公園,按一定比例且不少於300平方米預留公共開放空間,納入審批清單全城推廣,收到良好社會反響。實施“美麗青島”建築立面整治,制定“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建築立面提升方案和技術導則,編制112個區域5321棟建築立面整治方案,指導各區提升景觀效果,優化城市環境。為打造便捷順暢交通體系,啟動編制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開展新機場交通疏解、城市軌道與機動車交通發展關係、鐵路遠景空間預留等專題研究,打造便捷順暢交通體系。

市城鄉建設委

探索棚改“青島模式”

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2萬戶,惠及農村人口6萬餘人,改造總量在全山東省17地市中位列前茅,占全省農村危房改造總量的13%,2017年完成105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精准扶貧,對1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改造範圍並提前完成改造。

2017年,全市共改造老舊住宅社區項目285個,整治面積達881.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2.3萬戶;完成節能保暖改造24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2萬戶,“暖房工程”暖了人心。

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國家“雙試點”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全市累計完成海綿城市項目建設47平方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工程30公里,順利通過住建部考核,其中海綿城市工作在14個試點城市中位列第2名。

市城鄉建設委加大道路建設力度,2017年,東部城區骨幹深圳路全線竣工通車,全市共續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40餘條,其中市區12條;全市共打通未貫通道路20餘條,其中市區完成勁松八路、新都心四號線等6條道路貫通,完成95條重點道路及膠甯高架等24座重點橋樑整治提升,新建12處港灣式車站。全市建成公共停車泊車位1萬個。

本市公共服務功能也得以顯著提升。33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專案加速推進。4個項目竣工並交付使用,全國高校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竣工,校區一期工程全面啟用;青島中學幼稚園部、九年一貫制部、高中部建設完成,已正式招生辦學。市優撫醫院、市兒童福利院等3項目年內建設完工;24屆省運會新建6個場館等項目年內基本完工。新開工建設配套學校幼稚園3所,竣工交付配套學校幼稚園4所。

市旅發委

全年旅遊消費1653億元

2017年,市旅遊發展委以改革創新為主線,圍繞“全方位、全要素、全時空”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目標,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環境秩序,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旅遊業穩步發展。預計全年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8808萬人次,同比增長9%;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653億元,同比增長15%。

今年本市扎實推進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堅持精准招商、定向推介,立足招大、引強、培育新興業態,累計走訪知名旅遊品牌和企業100餘家次,簽約引進旅遊專案16個,計畫總投資達1580億元。總投資2840億元的82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截至目前,新開工項目6個,建成或部分建成專案22個,簽約在建和待建項目60個,累計完成投資319億元。

完成市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擬參股基金專家評審,初步確定11億元規模,擬於年底完成首期1億元資金募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本市鄉村旅遊發展異軍突起。本市出臺《青島市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針對28個物件發放鄉村旅遊扶持獎勵540萬,創建了3個省級旅遊強鎮、12個省級旅遊特色村、18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等一批省級旅遊品牌,全年全市鄉村旅遊預計接待遊客2956萬人次,預計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59.1億元。

本市圍繞“旅遊助力美好生活”,全面深化拓展“旅遊惠民月”,組織全市51家旅遊景區推出門票減免、產品特惠等政策,首次將惠民範圍擴大至全國,策劃“旅遊服務進社區、城鄉互動游、旅遊愛心巴士、萬張門票免費搶”等活動,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共用旅遊成果。

今年本市旅遊另一大亮點,是廁所革命走在全國前列。本市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任務目標,累計投資1.53億建成、改造旅遊廁所746座,在今年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青島市人民政府被評為“廁所革命綜合推進先進單位”,嶗山風景區管理局被評為“廁所革命管理模式五大探索(互聯網+)”代表單位。本市還強化旅遊安全防控和檢查,開展“春季行動”“暑期整頓”“秋冬會戰”等專項政治活動,投訴處結率和遊客滿意率均為100%,全市全年未發生旅遊安全責任事故。

市交通運輸委

濰萊高鐵做好開工準備

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委圍繞市民關注焦點,深入推進公交都市創建、項目建設攻堅、物流產業升級三大行動,努力辦好交通運輸領域民生實事,全力保障市民生產生活,努力構建“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預計到年底將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本市還出臺公交線路優化導則,建立公交線網常態化調整機制,制定常規公交與地鐵2號線、11號線銜接方案,市區首批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方案向市民徵求意見,引導市民由依靠公交線路出行到依靠公交線網出行。開闢調整22條市區公交線路,加強了與地鐵3號線的換乘銜接,緩解了嶗山、城陽、高新區等區域居民出行難題。施劃56公里公交專用道,公交專用道達到231公里,公交通行優先權進一步強化。更新914輛新能源公車,同步規劃建設200個配套充電樁。

地鐵建設方面,本市已經完成地鐵3號線全線開通運營半年交通影響評估及2016年度運營服務考核,完成地鐵2號線(一期)和11號線試運營協力廠商評審機構遴選,延長了地鐵3號線運營時間,2號線(一期)東段空載試運行,年內實現載客試運營。

還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攻堅行動,交通設施網路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新機場高速一期先期實施段全面施工,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工程征地拆遷基本完成,主體工程順利推進,董家口至五蓮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進入高☆禁☆潮期,濟青高鐵、青連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全面開工建設,濰萊高鐵做好開工準備。新機場綜合換乘樞紐展現雛形,綜合交通中心、高鐵站、地鐵站年底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至原油儲罐一期入庫段管道工程等3個專案竣工驗收,前灣港區迪拜環球碼頭自動化升級工程碼頭2個泊位建成運營,11個項目前期加快推進。總投資228億元的12個在建重點物流專案加快推進,寶灣國際物流中心竣工,濟鐵膠州物流園一期專案基本竣工。

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專案先後2次榮獲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

下一步,本市將全面貫徹十九大關於“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精神,以“保基本、兜底線、促發展、惠民生”為目標,健全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十三五”期間,本市計畫通過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住房保障6.5萬套(戶):發放租賃補貼保障1.5萬戶住房困難家庭;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萬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萬套,面向新市民2.2萬套,面向各類人才1.5萬套。到2020年,力爭實現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23%以上。

市規劃局

打造美麗青島,規劃口袋公園

2017年,市規劃局打造“明智規劃”,制定青島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目標,完成青島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及系列專題研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規模、職能分工、發展路徑,優化城鎮空間與功能佈局,形成引領城市長遠發展的行動綱領。

編制三城分區規劃,完成青島東岸、北岸城區分區規劃,指導編制西海岸新區總規,科學確定三個城區發展定位及規模,提出生態空間管制、風貌特色塑造等實施策略。實現中心城區控規全覆蓋。制定控規編制技術導則,明確“片區—單元—地塊”三級控制體系,完成中心城區共81個片區控規編制,實現控規100%覆蓋,為規劃管理提供法定依據。推進次中心城市和村鎮規劃。指導推進次中心城市總規編制及優化,完成特色鎮和美麗鄉村規劃技術導則並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三區四市調研50餘次,督導區市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推進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強化村鎮規劃管理。

推進“多規合一”(空間規劃),創新建立“多規合一”工作體制和“1+X+N”空間規劃體系,省住建廳組織全省學習推廣。

今年本市還獲批全國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完成管理辦法、技術規定初步成果,完成環膠州灣城市設計,啟動編制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完成青島標識性高層建築研究,編制郵輪母港、紅島南部濱海區域等30餘處重點區域專項城市設計,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城市風貌保護,市規劃局積極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並獲省政府批復,完成城市風貌保護規劃,首次全域開展要素普查,建立保護名錄,完成觀海山等10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逐步完善市域風貌管控體系。

本市還在國內率先開展“全城通辦”。以“作風建設提升年”為契機,開展“千企大走訪”活動,推進“放管服”改革,審批下沉分局,全國規劃系統率先開展“全城通辦”,預計完成審批4800萬平方米,提速30%,增量10%,完成4件市辦實事、73項市級重點專案、重大交通設施等相關規劃審批服務工作。

今年規劃的一大亮點就是規劃“口袋公園”,順應群眾對宜居幸福生態社區的新期待,完成微空間利用研究,為市民規劃口袋公園,按一定比例且不少於300平方米預留公共開放空間,納入審批清單全城推廣,收到良好社會反響。實施“美麗青島”建築立面整治,制定“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建築立面提升方案和技術導則,編制112個區域5321棟建築立面整治方案,指導各區提升景觀效果,優化城市環境。為打造便捷順暢交通體系,啟動編制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開展新機場交通疏解、城市軌道與機動車交通發展關係、鐵路遠景空間預留等專題研究,打造便捷順暢交通體系。

市城鄉建設委

探索棚改“青島模式”

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2萬戶,惠及農村人口6萬餘人,改造總量在全山東省17地市中位列前茅,占全省農村危房改造總量的13%,2017年完成105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精准扶貧,對1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改造範圍並提前完成改造。

2017年,全市共改造老舊住宅社區項目285個,整治面積達881.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2.3萬戶;完成節能保暖改造24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2萬戶,“暖房工程”暖了人心。

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國家“雙試點”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全市累計完成海綿城市項目建設47平方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工程30公里,順利通過住建部考核,其中海綿城市工作在14個試點城市中位列第2名。

市城鄉建設委加大道路建設力度,2017年,東部城區骨幹深圳路全線竣工通車,全市共續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40餘條,其中市區12條;全市共打通未貫通道路20餘條,其中市區完成勁松八路、新都心四號線等6條道路貫通,完成95條重點道路及膠甯高架等24座重點橋樑整治提升,新建12處港灣式車站。全市建成公共停車泊車位1萬個。

本市公共服務功能也得以顯著提升。33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專案加速推進。4個項目竣工並交付使用,全國高校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竣工,校區一期工程全面啟用;青島中學幼稚園部、九年一貫制部、高中部建設完成,已正式招生辦學。市優撫醫院、市兒童福利院等3項目年內建設完工;24屆省運會新建6個場館等項目年內基本完工。新開工建設配套學校幼稚園3所,竣工交付配套學校幼稚園4所。

市旅發委

全年旅遊消費1653億元

2017年,市旅遊發展委以改革創新為主線,圍繞“全方位、全要素、全時空”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目標,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環境秩序,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旅遊業穩步發展。預計全年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8808萬人次,同比增長9%;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653億元,同比增長15%。

今年本市扎實推進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堅持精准招商、定向推介,立足招大、引強、培育新興業態,累計走訪知名旅遊品牌和企業100餘家次,簽約引進旅遊專案16個,計畫總投資達1580億元。總投資2840億元的82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截至目前,新開工項目6個,建成或部分建成專案22個,簽約在建和待建項目60個,累計完成投資319億元。

完成市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擬參股基金專家評審,初步確定11億元規模,擬於年底完成首期1億元資金募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本市鄉村旅遊發展異軍突起。本市出臺《青島市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針對28個物件發放鄉村旅遊扶持獎勵540萬,創建了3個省級旅遊強鎮、12個省級旅遊特色村、18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等一批省級旅遊品牌,全年全市鄉村旅遊預計接待遊客2956萬人次,預計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59.1億元。

本市圍繞“旅遊助力美好生活”,全面深化拓展“旅遊惠民月”,組織全市51家旅遊景區推出門票減免、產品特惠等政策,首次將惠民範圍擴大至全國,策劃“旅遊服務進社區、城鄉互動游、旅遊愛心巴士、萬張門票免費搶”等活動,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共用旅遊成果。

今年本市旅遊另一大亮點,是廁所革命走在全國前列。本市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任務目標,累計投資1.53億建成、改造旅遊廁所746座,在今年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青島市人民政府被評為“廁所革命綜合推進先進單位”,嶗山風景區管理局被評為“廁所革命管理模式五大探索(互聯網+)”代表單位。本市還強化旅遊安全防控和檢查,開展“春季行動”“暑期整頓”“秋冬會戰”等專項政治活動,投訴處結率和遊客滿意率均為100%,全市全年未發生旅遊安全責任事故。

市交通運輸委

濰萊高鐵做好開工準備

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委圍繞市民關注焦點,深入推進公交都市創建、項目建設攻堅、物流產業升級三大行動,努力辦好交通運輸領域民生實事,全力保障市民生產生活,努力構建“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預計到年底將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本市還出臺公交線路優化導則,建立公交線網常態化調整機制,制定常規公交與地鐵2號線、11號線銜接方案,市區首批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方案向市民徵求意見,引導市民由依靠公交線路出行到依靠公交線網出行。開闢調整22條市區公交線路,加強了與地鐵3號線的換乘銜接,緩解了嶗山、城陽、高新區等區域居民出行難題。施劃56公里公交專用道,公交專用道達到231公里,公交通行優先權進一步強化。更新914輛新能源公車,同步規劃建設200個配套充電樁。

地鐵建設方面,本市已經完成地鐵3號線全線開通運營半年交通影響評估及2016年度運營服務考核,完成地鐵2號線(一期)和11號線試運營協力廠商評審機構遴選,延長了地鐵3號線運營時間,2號線(一期)東段空載試運行,年內實現載客試運營。

還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攻堅行動,交通設施網路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新機場高速一期先期實施段全面施工,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龍青高速龍口至萊西段工程征地拆遷基本完成,主體工程順利推進,董家口至五蓮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進入高☆禁☆潮期,濟青高鐵、青連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全面開工建設,濰萊高鐵做好開工準備。新機場綜合換乘樞紐展現雛形,綜合交通中心、高鐵站、地鐵站年底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碼頭至原油儲罐一期入庫段管道工程等3個專案竣工驗收,前灣港區迪拜環球碼頭自動化升級工程碼頭2個泊位建成運營,11個項目前期加快推進。總投資228億元的12個在建重點物流專案加快推進,寶灣國際物流中心竣工,濟鐵膠州物流園一期專案基本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