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哭了!深夜六十多歲的患者家屬給二十多歲的護士下跪......

導讀:莫說醫患矛盾如同癌症無藥可醫,若到醫治無藥時,愛就是最好的藥。

上月下旬,在齊魯大地,孔孟之鄉,有一位老人因腦出血、肺內感染和併發消化道大出血,被轉入山東省兗礦總醫院心臟重症監護科接受治療。

從7月28日到10月22日,三個月的時間裡,老人病情不斷反復,值班醫護寸步不離,困了椅上打盹,餓了盒飯填肚,一次又一次的搶救,一回又一回地把老人從死神手中奪回。醫護人員九十多個日夜全力的付出,雖然最終沒能將患者起死回生,但卻換來了老人全家感恩的一跪。

這打濕人心的一幕,經媒體的傳播,看哭了許多人,感動了整個醫療圈,

溫暖了醫護百心!

11月25日,三點三十五分,在黑龍江哈爾濱某家醫院的走廊裡,六十多歲的患者家屬給二十多歲的護士下跪感謝,只因護士為其八十多歲的癌症晚期的老父親深夜打了一針止痛針,為感謝其減輕了老父親的疼痛。

淳樸善良的農村人的這個行為,讓護士一瞬間蒙了,從沒受過如此大禮的她,立刻扶起了她,說了一句,應該的,轉身淚流滿面......

看到這則消息,說真的,我的熱淚奪眶而出。在醫患關係漸漸進入嚴冬的季節,這則消息如同冬日的正午暖陽,讓人感到溫暖;又如紅花當歸,有活血化瘀之效。

一名值班的年輕護士,在午夜時分,遵從醫囑,給在床的癌症病人肌注鎮痛劑。這原是職業所在,護士本能,是再正常不過的護理診療行為。

可就是這極其平常的行為,卻讓患者家屬心存感激,以六十多歲的長者之尊,屈膝跪謝二十多歲的晚輩護士,這是何等的感恩之心和尊醫愛護之情!這跪下的是禮,立起的是情。以禮待醫,以情對患,正是我們這個技術為王的醫療時代所欠缺的醫學人文。莫說醫患矛盾如同癌症無藥可醫,若到醫治無藥時,愛就是最好的藥。

其實,我一直認為,中國的百姓歷來是最好的百姓 。

幾千年來,種田交捐,經商納稅,本本分分,代代相傳。中國的患者也是最懂感恩的人,杏林從來春暖,醫者尊為先生,視若朝廷大夫。醫患之間,生死相托,唇齒相依。這知恩圖報的文化傳統深深根植在炎黃子孫的血脈裡。

雖然,近些年來,這一和諧的醫患關係發生了微妙的改變。經濟在加速,靈魂在放緩,醫患矛盾也隨著社會的轉型,在文明和道德的渡口,

搖晃不定,浪遏飛舟。但是,不管醫患矛盾發展到哪個階段,何種程度,這位深夜跪謝護士的老人,以患方之名,黃金之膝,不僅告訴世人,尊重醫護,就是尊重生命,也同樣告訴我們每一位醫者,無論如何,都要堅信主流仍是好的,懂得感恩,心存善念的永遠都是大多數。

在這小雪時節,聞此暖心之事,如啜甘飴,如飲佳釀。窗外又見臘梅含苞,冬天到了,春就要來了。但願醫患歷經嚴寒,也會迎來互相溫暖的春天。

也會迎來互相溫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