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門”“戶”的由來,原來是這麼回事

門出現的確切時間,難以考證,也不必細細考究。我們的祖先穴居於岩洞那個年代,門的雛形可能就產生了,自有巢氏在地上架木造屋棲身以後,便有了門。

這個已不重要,但“門”字是如何來的,卻比門何時出現更有意義和價值,因為文字體現的是人類的智慧和文明。

甲骨文的“門”像是兩塊有轉軸的木板,如下圖

有的甲骨文更是在“門”上加了個木框的“艸”如下圖,讓古老的門更加生動形象如下圖

不過由於後世書寫的簡要性,大多還是採用第一種方式,到了隸屬和楷書的時候“門”有了統一的書寫方式

如下圖

這樣的“門”保留並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知道顏體將“門”寫為現在這個樣子,後世的“門”也都變成了如下的模樣

至於“戶”就很簡單了,古人創造“戶”表達的含義就是一扇有固定軸的木門。


甲骨文的書寫也只是“門”的一半,如下圖

“戶”也是後世行書化了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但本人認為最初的“門”“戶”依然是最形象的,或許簡化字不該將“門”“戶”行書化的結果作為現在的標準漢子,以前的模樣更形象,而且書寫也並不複雜。

想要瞭解更多漢子背後的故事嗎,就點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