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熱的玉米與冰冷的粳稻:不要讓調控措施總慢市場半拍

中糧榆樹6日下午13時起潮玉米收購價格整體上調20元/噸。

二等及以上1570元/噸,三等1550元/噸,四等1530元/噸。

吉林博大生化6上午10點20分起執行收購新價格。潮糧收購折標價格為1600元/噸,不限水。

吉林燃料乙醇6日潮糧折標價格為1610元/噸,不限水。乾糧折標價格為1620元/噸,要求水分小於14.5%。

保齡寶6日起玉米水分16.5%以下執行價格0.87元/斤,水分16.6%-19.5%漲5厘,執行價格0.845元/斤。

嘉吉生化6日6:00時濕糧收購價格上調50元/噸,調整後14%水分二等收購價格1590元/噸,三等收購價格1550元/噸。

遼寧益海嘉裡澱粉廠6日7:00新季玉米價格上漲30元/噸,

二等新糧14%水單價1640元/噸,三等扣價20元/噸。

……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玉米收購市場每天都要面臨的情況:上調價格,儘管幅度不大,但持續的上調也讓東北玉米價格逐漸朝向0.8元每斤的目標邁進。

有消息說,由於看漲今年的玉米價格,貿易商囤積庫存要等到明年3-4月份出現供應缺口時高價出售;而東北的深加工企業則為防止糧源外流,囤積春節庫存剛需;然後就是黃淮地區和南方銷區,

黃淮地區因為受雨水影響,不得不跑到東北收購,據說一張嘴就是5萬、10萬噸的買,而南方銷區本來穩穩當當的在消耗庫存,結果一看北邊天天漲,也有點吃不准了——比較玉米進口配額才700多萬噸,國外的再便宜可數量有限啊。

據遼寧省農委監測顯示,截止到12月6日省內新玉米收購總量為583.21萬噸,前一日收購量為12.18萬噸,收購價格區間為0.76-0.85元/斤(標準品,

三等,水分14%)。

可以說,整個東北都在搶糧,搶玉米!

當然,有喜就有憂。

與玉米的市場化收購不同,今年東北稻穀市場繼續實施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托市收購)。

按照國家年初公佈的2017年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國標三等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調整為1.3元/斤、1.36元/斤、1.5元/斤,

比2016年均有所下調。

要說這價格調低了就調低了,畢竟還有國家的托底收購,然而事實卻是:今年的稻穀不好賣!

據悉,目前東北的吉林和黑龍江分別於11月24日和11月8日啟動了稻穀托市收購,其中黑龍江更是連續發佈了三批共計400多個托市庫點——但是啟動托市是一回事,收不收是另外一回事!(詳見:黑龍江吉林公佈粳稻托市收購庫點 老農民卻盼望加快收購進度)

截至11月30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1746萬噸,同比減少510萬噸。

有自媒體報導稱,由於今年國庫遲遲不收糧,雖然有加工企業收購,但是壓價太狠了,每斤才1.35元,很好的稻穀也才能賣到1.36到1.38元一斤,國家最低保護價農民根本賣不上。眼看著貸款馬上就要到期了,這樣下去老百姓該咋辦?

——當然,對於稻穀加工企業來講,壓價收購的背後是利潤問題,之前每日糧油也解釋過這種在托市效應下呈現的稻強米弱的現象(詳見:日本大米瞄準中國進口市場 國產大米品質不差 差的是市場)

一個是政策缺失後的火爆行情,一個是托市支撐下的收購緩慢,今年的市場確實很值得研究。

就在今年秋糧上市之初,市場對玉米的擔憂還是有的,畢竟有近2億噸的庫存,但市場的運行卻告訴我們,價格的漲跌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家財政,還直接關係到種植戶的錢包,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玉米今年好像變得緊俏了!——雖然還與前幾年的價格有差距,但並沒有呈現出萎靡不振的勢頭,相反,若沒有國家近2億噸庫存的影響,今年的玉米價格還真難說!

而反觀玉米,就在2016年玉米供給側改革之後業內便普遍預測,稻穀將是下一個亟需完善政策性收購制度的品種,在長期的穩糧價思維下,沒有人知道糧食的合理價位在哪,但大家好像都覺得糧食價格大漲是不對的,因此才有了糧食市場一方面是政策在支撐價格緩慢上行,同時又限制了糧價的上漲幅度,回過頭來我們才發現:怎麼種地的都不賺錢呢?

之前每日糧油也解釋過這種在托市效應下呈現的稻強米弱的現象(詳見:日本大米瞄準中國進口市場 國產大米品質不差 差的是市場)

一個是政策缺失後的火爆行情,一個是托市支撐下的收購緩慢,今年的市場確實很值得研究。

就在今年秋糧上市之初,市場對玉米的擔憂還是有的,畢竟有近2億噸的庫存,但市場的運行卻告訴我們,價格的漲跌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家財政,還直接關係到種植戶的錢包,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玉米今年好像變得緊俏了!——雖然還與前幾年的價格有差距,但並沒有呈現出萎靡不振的勢頭,相反,若沒有國家近2億噸庫存的影響,今年的玉米價格還真難說!

而反觀玉米,就在2016年玉米供給側改革之後業內便普遍預測,稻穀將是下一個亟需完善政策性收購制度的品種,在長期的穩糧價思維下,沒有人知道糧食的合理價位在哪,但大家好像都覺得糧食價格大漲是不對的,因此才有了糧食市場一方面是政策在支撐價格緩慢上行,同時又限制了糧價的上漲幅度,回過頭來我們才發現:怎麼種地的都不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