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張雪松代表:

用“智慧製造”提升“中國速度”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韓冬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張雪松回到工作一線後,

一邊宣講十九大精神,一邊帶領工友們以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探索和推廣以“智慧製造”減輕職工勞動強度,讓“中國速度”在高鐵工人手中再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以高鐵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高度肯定,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鐵路以及高鐵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前景。繼中車唐山公司研製的氫燃料電池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投入商業運營,

在黨的十九大閉幕當天,該公司研製的工業平臺化動車組也正式下線。

在中車唐山公司黨委召開的十九大精神宣傳貫徹大會上,張雪松分享了自己的參會感受,對十九大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作為一名老代表,心情和參加黨的十八大時一樣激動、興奮,但更多了一份責任感,一份期待。”他說。

這兩天,張雪松正忙著帶領“張雪松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

著手研究鋁合金車體“智慧製造”新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張雪松認為,中車唐山公司作為中國高端裝備製造企業,要緊跟“智慧製造”的步伐,“用大量的智慧化設備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同時也能提高生產效率”。

張雪松表示,作為產業工人,將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就是帶領更多的工友們“擼起袖子加油幹”。

這絕不是一句口號,只有和大家一起在創新路上加速,才能引領中國軌道交通發展邁向新時代。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同事羅鵬評價說:“他鑽研創新的腳步根本停不下來,在他身上總能感受到不服輸的韌勁和鑽勁。”

談到今後的工作,張雪松告訴記者,人才培養是高端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

每一列動車都凝聚著無數產業工人的智慧與力量。“在生產當中,我們要更注重培養新的大國工匠和技術能手,將個人的一些經驗和絕活兒傳授下去、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學到新技術,受到工匠精神的感召。”張雪松將依託他的工作室開展各種創新活動,帶領大家從過去的高速度增長調整為高品質增長,“我的目標是為我國生產速度更快、品質更好、乘坐更舒適、性能更安全的高鐵產品。

黨的十九大代表、四川長虹多媒體整裝生產線女班長唐世會與工友檢查儀器。新華社發

戴新華代表:

把國家品質基礎設施提高到新水準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同一個人,同樣以人民大會堂為背景的兩張照片,前一張照片上的紅衣女孩稍顯稚嫩,後一張照片裡的女孩更為沉穩知性,胸前還掛著黨的十九大代表證。兩張相隔20載的照片,讓在場的人驚歎歲月飛逝的同時,腦海中不時閃過這些年國家飛速發展的畫面……

戴新華代表

後一張照片裡的女孩更為沉穩知性,胸前還掛著黨的十九大代表證。兩張相隔20載的照片,讓在場的人驚歎歲月飛逝的同時,腦海中不時閃過這些年國家飛速發展的畫面……

戴新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