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8天9000公里X1穿越沙漠,馳聘草原!

那是你的風

來此西北方向

那是你還在四月遊蕩

那是你的黃

那是你黃土地的黃

一股古黃河流在我的心上

那是你的天

連載在地平線上

一場風暴遮擋我的陽光

那是山丹丹花開崖畔上

那是村姑走在回鄉的路上

那是花布包巾包在婦女的頭頂上

一任我望著藍天的北方

... ...

看過甯浩導演、徐崢主演的西北公路大片《無人區》被影片裡荒無人煙、環境惡劣、破爛不堪的外景地吸引,尤其是那輛紅色轎車穿越的戈壁沙漠公路。

於是就計畫著去無人區,感受一下人跡罕至的大西北。

攝影器材:佳能5D3,24-70,100-400,三腳架。 尼康F100,50 F1.4 精靈4 帳篷、防潮墊、睡袋 車載充電器 其它保暖衣服

2016年7月20日早上8點從西安出發,走連霍高速,途徑蘭州,下午8點到武威,行程900多公里,住武威大酒店,519一晚。

後備箱塞滿啦。

後排座佔用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我的地盤嘍。

21日,武威早餐後10點多出發,繼續走河西走廊,開始下雨,室外溫度顯示只有10度。中午12點在山丹服務區休息,2點在高臺服務區吃的午餐,400多公里後到嘉峪關。

武威早餐,品當地小吃“三套車”,邱家行面:涼州行面、臘肉、冰糖紅棗茯茶。

行面,3個人要了2小碗沒吃完,內容豐富,味道一般。

下午3點半到達嘉峪關,游嘉峪關關城、黑山懸壁長城。

大唐美食街

晚上8點多返回嘉峪關,住林苑大酒店,套房不錯,380 一晚。

22日早上囉嗦完畢,9點半出發離開嘉峪關,繼續G30,玉門服務區加油,在瓜州轉入G3011,行程360多公里,中午1點多到敦煌市。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後,敦煌由此成為一顆璀璨明珠。住金山賓館,3人間每天350元,房間挺大,就是床有點硬,被子鋪一半蓋一半,賓館東臨沙洲夜市步行街。據說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下午、黃昏時分最佳,

否則能把人曬死,所以我們就先去吃當地小有名氣的順張驢肉黃面。三個人兩盤面,一小份春捲,半斤驢肉,一小蹄筋,一份菠菜,剩了不少。

三星級酒店的價格。

酸辣蹄筋,味道還可以,店員極力推薦。

招牌驢肉黃面,妹紙爹說就是吃了這碟子面鬧肚子的。

特色的驢肉春捲味道不俗。

下午6點左右,全副武裝,進入了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又曬又熱, 遊客很多,排長隊購票,隨身帶的無人機不允許進景區存放在服務台。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

23日一大早妹紙爹水土不服,留在賓館休息。我和妹紙打車到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乘擺渡車前往景區門票是昨天在預約售票諮詢中心買的應急門票,可以參觀4個大型經典洞窟和院史陳列館網上預約訂的票可以參觀8個具有不同時期的特色石窟。11點才坐上擺渡車,十幾分鐘後進入窟區。繼續排隊1個小時等待檢票,這個景點的石窟很多,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所以建議參觀前先瞭解一下歷史會更有收穫。

晚餐在沙洲夜市步行街

我和妹紙的晚餐,本來是大漠胡楊燜餅, 改吃排骨燜餅了,給妹紙爹帶漿水面。

24日,原計劃出發到冷湖,我感冒了,害怕翻越當金山海拔高(我有高反恐懼心理),所以1個人在賓館繼續休息一天。妹紙爹好了,開車帶妹紙出去了。

父女倆開車到甘肅鹽池灣國家自然保護區,黃色欄杆橫在路中,禁止通行。

下午2點多妹紙打電話過來說他倆攤上事啦,被幾條類似的野狗追著狼狽奔跑,

並各自做好了與狗搏鬥的心理準備,還好在兩人狂跑一段後發現野狗放慢了速度,

可是妹紙爹發現新買的手機跑丟啦,要回去找手機,在人狗對峙時,妹紙給我打電話過來。

還好,有驚無險,最後手機也找到了。

返回敦煌市區的路上,遇到敦煌古城。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後,敦煌由此成為一顆璀璨明珠。

25日一早,10點多離開敦煌城,車加油,聽說之後沿途的加油站很少。

沿著戈壁灘上的G215國道向西南方向前行,沿途沙山一直與公路相伴,洋溢著濃濃伊斯蘭風情的門樓便是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這是甘肅省唯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三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縣城不大也就2公里,行人很少,路很直,兩旁茂密的白楊樹在滿眼黃色的大漠中塗上了充滿生命活力的綠色。

順著蜿蜒曲折顛簸的山谷道路,經過一個又一個轉彎後,進入當金山口,出現了海拔3648米的標示牌,翻越並不困難,路很寬敞,在車裡沒有高原的感覺,燥熱的沙漠熱氣逐漸被絲絲涼意的野風所代替,滿山緊貼地皮的小草在野風的吹拂下搖曳著。 當金山口在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一個重要隘口,翻越這個埡口就是廣袤的青藏高原了。由此進入S305省道朝海西州冷湖鎮方向行駛,一路放坡長40公里,一片廣袤的平原,進入柴達木盆地,這裡人煙稀少甚至連動物都沒有看到,充滿著原始和荒涼氣氛。一邊玩一邊拍照,下午四點多到達阿爾金山南麓的戈壁灘上的冷湖鎮,行程250公里。

途經蘇幹湖。蘇幹湖面積119.6平方公里,是甘肅省最大的內陸湖泊,

有大蘇幹湖、小蘇幹湖兩湖。因為遊客特別少,所以車可以直接停在湖邊,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蚊子可謂是鋪天蓋地,而且叮人速度極快。

蘇幹湖海拔2700-2800米,水源來自哈爾騰流域地表水的儲集。

地表水先注入小蘇幹湖,再由小蘇幹湖注入大蘇幹湖,

因而小蘇幹湖為淡水湖,大蘇幹湖為鹹水湖。

有木有很敬業

公路情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在公路上得瑟一下下。

廣而告知

進入冷湖界了,這是遇到的第一個公安安檢,下車刷身份證。

4點多進入冷湖鎮,在一小飯館午餐,對面就是冷湖鎮最大的酒店--

青海匯吉陽光大酒店,酒店大堂這個旅遊宣傳廣告有兩個景點,

寫的是提供旅遊包車、車輛接送服務,問了前臺服務員,

答覆早就沒有這個業務了,估計是來的遊客太少吧,

一是這個雅丹地貌因為路況很糟糕,小車進入很困難,當地人也很少進入。

二是冷湖俄北鹽湖景點是在一個鹽湖場裡面。

已經下午5點半了,先去俄北鹽湖,在來的方向,因此又經過了公安安檢點,

越走路況越差,土路石頭路,車速10公里,艱難地開了500多米,

覺得不對勁,前方一眼望去沒車沒人,而且路況一直如此,只好掉頭,返回了冷湖鎮。

離開冷湖鎮後沿S305省道公路約50公里,看到俄博梁雅丹地貌景區路牌,

很是破爛,別說這裡沒人,就這一路開過來,也沒看見幾個人,

因為這裡是荒涼的柴達木盆地啊。

從公路上下去,有一條類似推土機推出來的路面,好在車子給力,沒掉鏈子,

沿著車轍壓實的路面往沙漠裡面行駛,有幾段大陡坡很刺激。

沿途能遠望到各種造型的雅丹地貌,大約行駛不到半個小時便進入俄博梁。

俄博梁雅丹隸屬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因為它的海拔和其它的雅丹地貌比特別高,

平均海拔在3260米。它的形成源於2億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及遠古海床乾涸後的不斷風蝕,

由於無人區交通隔阻,這裡外界知之甚少。

有人形容這裡是“瘋神捏造的世界”, 感覺荒野的盡頭, 就是魔王的城堡。

黃色的沙漠和大風塑造的一座座雅丹“雕塑”。

穿行其中,聽到風聲在耳邊疾走的聲音。

如同走進了一個神奇的魔幻世界, 一個個風蝕殘丘姿態各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留下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奇跡。

我,車。

不知天堂裡到底有沒有神, 卻相信大自然有神力。

怪異的土林投射下的陰影竟令人覺得恐懼

這裡的原始神秘、 它們的千姿百態、 粗曠荒蠻讓人恍惚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 又仿佛面對一個遠古的夢幻。

旅遊探險者留下的車轍

照片的前方就是俄博梁“魔鬼城”,

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提起“魔鬼城”,旅行者都會想到新疆,

其實,新疆著名的三處雅丹地貌“魔鬼城”總面積也不過百餘平方公里,

而青海省柴達木冷湖以南地區,

形成於7500萬年前的雅丹地貌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里,

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風蝕土林群,

也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

其中最宜旅遊的莫過於這裡的俄博梁。

荒野盡頭的俄博梁

遙望遠方的魔幻世界, 震撼無比!

下面兩張是陶姐在我去之前拍的,有點遺憾我們沒有發現這個地方。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 在俄博梁雅丹中,有一眼溫泉噴射而出, 在氣溫的變化下, 霧氣時濃時淡,淡時如紗,濃時如煙, 給雅丹蒙上了一層煙霧繚繞的面紗。

光影變化萬千, 風聲淒厲, 給人帶來“鬼魅”的恐懼感。

這可不是鬼影哦

暮色將至

已經晚上8點多了,從進入俄博梁我們就沒有遇到一輛車一個人,

而且手機信號時有時無。

妹紙爹督促趕快離開,

擔心風沙蓋路,找不到出去的車轍了。

我們原來是要用無人機航拍這神秘的國度,

可是風太大,很遺憾無法拍攝。

返回的路上, 風沙已經遮蓋住了行車路面, 妹紙下車在潔淨的沙漠裡留下一行足跡。

返回的路上

回到冷湖鎮已經天黑了, 後來 整個鎮子都停電了, 我和妹紙穿上棉衣出來看星星。

26日早上車加油,沒有高標號油,

下一站就是300多公里的花土溝。

9點半出發,繼續沿著S305省道行駛。

清晨,吃完早餐,昨晚入住的匯吉陽光大酒店。

冷湖鎮因石油開採而興起,

是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發展起來的以石油和鹽湖資源為主的工礦區,

無農牧業,平均海拔2800米。

1960-1991年是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機關所在地,

全國各油田中自然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據說當時礦區職工工資收入在全國都能排在前列,

就是因為環境惡劣,高海拔。

冷湖之所以有名,不僅是因為有著一個靈動的名字,

更因為它曾經是聞名全國的石油基地。

自從1991年青海石油管理局搬遷到敦煌後,冷湖就大大地衰敗了。

冷湖一帶為中國極乾燥地區,據說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

在全世界排名僅次於沙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

青海石油管路局廢墟,

讓青海石油人落淚的基地,

這裡曾經見證了激情燃燒的石油會戰歲月,

荒蕪人際,寸草不生,沒有鳥鳴,全是寂寞的戈壁灘,

這裡有他們不能忘卻的記憶,抹不掉的情結,

也是他們發自心底的留戀,

不少曾經在這裡工作過的石油人,

專程回到這裡尋找當年生活過的痕跡。

我在網上看到許多曾經生活和戰鬥在冷湖的石油人寫的文章,

非常感人,能讓人落淚。

冷湖最輝煌的時候生活著5-6萬人,

我因工作關係90年代也結識了青海石油管理局運輸處的人,

所以對冷湖這個名字很熟悉。

通往花土溝的S305省道上,停車凹造型拍照。

寶馬是不是應該出點廣告費呀

三步一停,五步一站,盡情地欣賞、拍照。

誰誰

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停下來拍照。

在這一大片戈壁灘上, 到處是這種沒有人看守的採油機, 它們一上一下晝夜不停地從地下將石油源源不斷地采出地面, 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磕頭機"。

真沒想到這條路上有如此壯觀戈壁美景, 飄在天空的是沙霧, 鋪在地上的是沙磧, 天空中不見一隻鳥, 沒有一點生命跡象, 任你怎麼放眼望去, 也望不穿萬古流沙的帷幕。

前方就是花土溝了,沒來之前妹紙爹說《無人區》是在這裡的礦區拍攝的。

花土溝鎮面積1.1萬平方公里,比咸陽市還要大一點。花土溝名字充滿詩情畫意,但名不副實,連野草都不好好長,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但地下豐富的寶藏誘惑人們不顧一切的闖入。這裡也是因石油興起。因為極地乾旱,淡水資源很稀缺,這裡的飲用水是從30公里外的雪山融水經管線輸送進來,養育了一鎮子人。花土溝不種植任何糧食和蔬菜,吃的東西全部從500公里外的敦煌拉過來,物價很高。鎮上商業氛圍很濃,沿路兩側大多是參觀、髮廊、舞廳、酒吧等娛樂行業,難怪被稱為青海省的小上海。

自古以來花土溝鎮還扮演著絲綢之路重鎮的角色,要想順利西行,必須在花土溝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都在必死無疑,因為繼續前行自然環境都很惡劣。

經俄博梁,黃瓜梁進入G315國道,

邊走邊玩,下午2點半到達花土溝鎮,

在長途汽車站對面的川菜館午餐。

海拔有點高,我有輕微高反。

半個小時後找加油站加油,已經顧不上油的標號啦。

花土溝到若羌350公里。

沿著G315國道,

經茫崖進入新疆的依吞布拉克。

G315國道,路況很好,浙江援青公路。

看到這兩塊路牌,

讓人想起了樓蘭古城遺址、想起了羅布泊、想起彭家木。

據說這裡到樓蘭古城約200公里,路況極差,最快3天才能打一個來回,

我們也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繼續前行若羌。

米蘭鎮是一個兵團小鎮, 99%是漢族,團部有民族連, 據說可以去看看僅剩的幾個從羅布泊出來的正宗的羅布人, 大都有百歲了。

有幾十公里這樣的盤山路,

雙向單車道,

大貨車很多,

小車寥寥無幾,

但路面平整,還好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是全國土地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比廣東省面積還大2.2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愛爾蘭,近似10個科威特的面積。縣城北距庫爾勒444公里,由國道218線相通,東西由國道315線與青海省和且末縣相通,是新疆的第二道東大門,也是世界同緯度最乾旱地區之一,這個地名卻並不出名。

若羌縣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有許多迷人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跡遺存豐富,它誘人的魅力使人嚮往。它的種種奧妙,引起中外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現存古遺址主要有樓蘭古城、米蘭古城等;正是如此,吸引著我們驅車千里來到這裡。

晚上9點進入若羌縣城,明顯感到氣溫升高,少不了的公安安檢刷身份證。

這裡屬於南疆地區,縣城很安靜,我們住在了樓蘭賓館旁邊的惠州人家商務賓館,賓館設有安檢大門,進入要開箱檢查。晚餐若大的餐館就我們三個人,經歷了600多公里的沙漠戈壁旅程,口乾舌燥,感覺好疲憊。我一點食欲都沒有,餛飩是羊肉餡和羊肉湯,我就吃了幾口涼菜,記不清妹紙和妹紙爹吃啥了,就是感覺特別困。我喀什武警同學“大將軍”的一句“暗流湧動”,似乎在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是不是儘快離開呀。

27日,為了安全,加之氣溫太高,決定當天晚上要趕到900多公里外的烏魯木齊,

因此都沒有時間購買若羌很有名氣的灰棗。所以我們比往常起來得早,7點半到餐廳吃飯,

人家說8點半才開飯,後來反應過來是有時差的,反正也不想吃。出城之前必找加油站,

發現進入新疆後的加油站都設有橫杆,刷身份證後橫杆自動抬起,車輛方可進入加油站,

然後憑身份證加油,仍然沒有高標號汽油。 說明下,在若羌沒敢拍照,有點害怕,不是我製造緊張哦。

說說G218國道,

若羌到伊寧的國道,全程1120千米,是“世界最長磚砌國道公路“。

雖說後來我們是沿連霍高速到的伊寧,現在看來路線選錯了,

應該從若羌沿著G218國道走尉犁、庫爾勒、和靜、那拉提到伊寧,

沿途的風光很美,而且不走回頭路。

若羌到庫爾勒之間有430多公里的國道,區間限時。

在途中看到這條最長的磚砌公路,心中充滿了好奇,

今天在網上搜到了這樣的記錄:

這段公路於1966年開工建設,197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

2002年,該路獲“吉尼斯世界之最”紀錄,稱“世界上最長的磚砌公路”。

1966年,兩千多築路工人在運力及原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路邊粘土和泥,

撿拾枯死風乾的胡楊作燃料燒磚,多數磚燒至玻璃化而堅固無比。

他們創造性地燒磚砌路,歷時6年,用路邊粘土燒制6000多萬塊磚,

每千米用磚60余萬塊,全線共用6120萬塊,

鋪就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長百餘公里、寬7米、時速達80公里以上的公路。

2007年6月,新疆公佈這條罕見的磚砌公路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

僅剩了1公里的樣本路,其餘的都被新修的公路覆蓋。

7月底,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楊林雖還未見金黃, 但胡楊蒼勁的身姿仍吸引了我們。

紅柳樹,長在貧瘠土壤,具有固水土作用。

沿途經過35團、34團、33團和31團好幾個團部。

磚砌路與塔里木河相伴而行。

因為區間限時,車速控制在60左右,

偶爾也會跟在大車的後面逃避監測。

午餐是在三十幾團記不清了吃的,

特別熱,而且人也多。 車到庫爾勒後就有通往烏魯木齊的高速公路了。

下午4點到和碩收費站。

途徑吐魯番時儀錶盤顯示的溫度, 在不遠處的小草湖收費站公安檢查刷身份證下車時我們體驗了當地的高溫,酷熱難耐。

晚上7點途經此處, 8點半抵達烏魯木齊, 住中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賓館。

29日早上從烏魯木齊10點半出發,沿連霍高速一直向西。路兩邊呈現大面積的向日葵和正在開花的棉田,途經石河子、沙灣,中午在奎屯服務區休息用餐。下午6點到果子溝收費站,公安檢查,乘客下車到安檢大廳刷身份證。6點半在八十間房子邊境檢查站,繼續刷身份證。7點多到霍爾果斯口岸,停留1個小時後走G218去伊犁州府伊寧市。晚上10點到伊寧市,行程800多公里。 住鑫隆大酒店套房特價498元,非常滿意的房子,雖然有點貴。

說說我們這趟出遊的住的問題,只有返程最後1天的蘭州是事先預訂房間,其它基本上是走哪住哪。好幾次都是晚上10點多還在找酒店,趕上旅遊旺季,標間、三人間的這個時間基本沒有,剩下的有可能就是套房了,這個時間點的酒店往往會將套房特價給你,雖然覺得還是貴,但房間好溫馨,也就能接受啦。

晚餐結束後已經深夜12點多,回到酒店查次日行程,1點半才睡覺。

瑪納斯

下午5點到此處。

下午5點多途徑賽裡木湖。 牌子上標注的除了霍爾果斯口岸,其它都放棄啦。

過了賽裡木湖,穿過隧道就是果子溝大橋,

被譽為新疆第一高架橋,

橋面距橋底路面約200米,

是不是又壯觀又漂亮,

橋頭不讓停車拍照,

下車秒拍就跑。

妹紙坐車裡拍到的

在酒店早餐時偷拍的持槍武警, 昨天晚上一進伊寧市就能看到3個武警1組在巡邏, 據說是哪裡有武警哪裡就不安全。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

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有多美。

伊犁值得遊玩的地方太多,

昨天深夜我和妹紙用1個小時查攻略,決定今天的行程。由於時間原因,放棄了那拉提、唐布拉、庫爾德寧、喀拉峻等令我嚮往的地方,我們的決定是昭蘇-夏塔景區。

30日7點半起床,酒店早餐,囉嗦到10點半出發,導航找加油站,結果引導我們到了廢棄的加油站,遇到好幾次這種情況了。從伊寧到昭蘇有兩條路線,班車的路線是伊寧市、伊寧縣、鞏留縣、特克斯、昭蘇,200公里多一點,大概4個小時左右。如果自己開車的話,是新開通不久的伊昭公路,即伊寧市、察布查爾縣、昭蘇縣, 110公里,沿途要翻越整座天山山脈,最高峰為白石峰,海拔有3168多米,山頂上風很大很冷,道路險峻,但一路風景很美,仿佛穿行在白雲之上。 從伊寧出發,途徑著名的伊黎河。 經察縣進入S237伊昭公路,行駛近30公里的時候因修路道路封閉,開始的幾段路特別難走,關鍵就不是路。

好像是萬壽菊種植基地

雲霧繚繞

伊昭公路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段, 險峻、壯美, 不是景點卻勝過諸多景點。

走伊昭公路純屬意外, 伊昭公路的景色也是意外之喜, 一路拍個不停。

岩峭壁間的高山草原 綠草如茵, 是優良的牧場。

相比獨庫公路, 伊昭公路沒那麼大的名氣, 但作為季節性公路, 路上風景也不是隨便能看到的。

白石峰

一路盤山而上, 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 而且彎道多, 只能有選擇的停車,否則很危險。 到白石峰時氣溫下降到7度。

穿梭於草原戈壁大山中的自由, 體驗過才會體會到。

後來兩邊的景色完全籠罩在雨霧中, 什麼也看不到了, 雨越下越大, 一路下坡, 能見度很低。

下午四點多到烏蘇山服務區,天氣放晴。 終於遇到這種當地的手工霜淇淋, 據說備受遊客追捧, 之前由於時間原因在伊寧沒有吃到。 一吃果然驚為饕餮,鮮美醇厚的味道, 比某國外霜淇淋不知強多少檔, 直到現在依然難忘。

五點多抵達昭蘇,

沒有進縣城,

前往夏塔景區。

由山地下到平原,

由森林到牧場,

美不勝收。

很多人都知道呼倫貝爾草原,

卻不知道昭蘇大草原。

昭蘇縣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

中哈邊境線長約220千米,

有國家一級口岸——木紮爾特口岸,

氣候是冬長夏短,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

是新疆唯一一個沒有戈壁,沒有沙漠的縣,

是天山山脈下的邊陲小縣,

處處充滿生機、活力。

昭蘇比我想像的要美不知多少倍,

美麗的大草原,

牛羊成群的牧場,

遠處的雪山,

紫蘇花海,

我們在無盡延展的道路上行走,

路上的景色好到不行,

隨便拍一張都是明信片。

而且昭蘇地理位置非常好,

夾在天山山脈之間,

夏季雨水充沛,

溫度涼爽宜人。

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 一直在車上,不斷抓拍。 很難認真構圖對焦, 重要的留個念想, 留住好心情。

航拍紫蘇花海

去新疆之前, 只知道羅平或者婺源的油菜花, 殊不知昭蘇的油菜花也是非常美麗的, 昭蘇的油菜花是我見過的最大面積的, 也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產區, 因其豐富的資源而被稱為“中國油菜之鄉”。 每年七月, 約100萬畝的油菜花盛開, 當地人形容這裡的油菜花是“從身邊連到山邊從山邊連到天邊

七月的昭蘇繁花似錦, 人進入到了昭蘇就如行進在了畫中。

油菜花、小麥、紅房子、 遠處的山、藍天、白雲, 仿佛就像來到了紐西蘭一樣。

難得遇見人和車,道路雖不寬闊,但地廣人稀,隨意撒歡,

自駕的好處就是 可以隨時停下來欣賞風景。

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怒放

昭蘇邊境的乾隆格登碑位於昭蘇縣76團以西的格登山上, 全名《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 它是新疆目前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外, 還昭示著祖國版圖的完整統一。 比起內地一個小小觀景臺上擠滿了排著隊拍照的遊客, 新疆真是太合我們心意了。 在格登山上可以眺望哈薩克,以這條路為分界。

看到“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了吧。

遠處一處高崗,崗上立著瞭望塔。

小房子是格登山上的衛生間。

離開格登碑時,已經是晚上的9點了,

距離縣城60公里、夏塔30公里,

而且不知道夏塔有沒有住的地方,

不敢往前走了,經打聽返程不遠處的農四師76團有住宿。

於是往回返,也不知道團部是啥樣,

沿途都是76團的幾連幾連幾連,

還好開了不到10公里就找到了團部的松柏賓館,

也沒啥可挑剔的了,住下唄。

套房260,床好硬,多要了兩床被子,

晚餐在旁邊小餐館隨便吃了點。

7月31日早上9點起床,

妹紙爹開車出去加油,

我和妹紙都嗓子疼,吃了消炎藥,

10點半沿著中哈邊境線朝夏塔方向出發。

奔騰的昭蘇駿馬品質久負盛名,被譽中國天馬。

汽車緊貼著中哈邊界鐵絲網線行駛,

據說,不遠處有“大清帝國一號界碑”,

還有一個74團建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叫“鐘槐哨所”,

反映兵團人的電視劇《戈壁母親》就是在昭蘇拍攝的。

我在這裡拍照的時候被不遠處的邊防哨卡看到了,

後來停車登記檢查的時候兩個膚色黝黑的持槍的邊防員告訴我這裡不允許拍照。

本想過去看看界碑,

一看到這個路障及邊防兵荷槍實彈的陣勢,不敢造次!

12點到達夏塔景點,

因為要下雨了,在門口糾結了20分鐘。

看到有遊客仍然在買票,我們也不想放棄,

就買了門票每人25,區間車每人60,

我和妹紙爹都穿上保暖衣服,妹紙堅持穿光腿裙子。

進入景區不用排隊就坐上區間中巴車,上車就開始下雨,

沿途是30公里的石子彎道山路,

40分鐘後到達峽谷口的夏塔溫泉療養院,汽車就不能往前開了。

夏塔在昭蘇縣城西南70多公里處,

是一處富有神奇色彩的旅遊勝地。

這裡瀕臨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脈,

有煙波浩渺的特克斯河,

夏塔峽谷則以該河的山口、古道、古遺址、民俗和自然景觀

組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古文化旅遊區。

雨中小調調

到達峽谷口,

這裡海拔3400,我有點小緊張,

雨天霧氣大,看不到雪山,

據說沿峽谷上行20公里,便是雲霧繚繞的木劄爾特雪峰,

傳說唐玄奘西行翻越的“淩山”就連通南北疆最重要的捷徑——夏塔古道,

全長120公里,

是絲稠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道。

峽谷小花。

夏塔峽谷是旱獺的樂園, 隨處可見。

雨越下越大, 道路泥濘, 氣溫很低, 只好放棄了冰川、夏塔古道。

溫泉療養院排隊等了1個小時才坐上返程的區間車,凍壞了。

在昭蘇,只要抬頭看,看到的總是一幅畫;

下午5點半從景區出來, 上車後立馬把暖風打開, 朝昭蘇縣城行駛。

路邊大面積的紫蘇花, 被雨水淋過飽和度更高了。

在昭蘇看花, 是最愜意不過的事了。

行駛70公里2個小時抵達昭蘇縣成, 住江蘇國際大酒店,420元的房間1大1小床。 難得晚上8點早早的就開始在酒店吃晚餐, 在夏塔景區消耗了能量和熱量,肚子餓了,點了好多肉, 超好吃的手抓。

這個牛肉也特別好吃

都是肉啊, 還有冰冰涼的香甜的西瓜。

8月1日,

昨晚一直都在下雨,上午也出不去,

就在酒店休息。

現在想想應該到縣城轉轉,都不知道縣城長啥樣子。

在酒店吃的午餐,

下午3點雨停後,

妹紙爹說帶我們去軍馬場,

因為昭蘇軍馬場曾經是全國軍隊馴養、提供軍馬的地方。

看清楚哦,

說自己呢,

這不是油菜花啦,

路上遇到大片向日葵,

意外收穫,

這是從上帝角度拍到的向日葵花海。

天晴啦, 好愜意, 隨便拍吧, 哈哈哈,各忙各的。

經過風雨的向日葵金光閃閃, 花瓣上融進了晶瑩的水珠, 在繁星點點的眨著眼晴

人生處處有驚喜

顏值超高的向日葵

妹子凹造型 忘了卸鏡頭蓋

牧場風光。

昭蘇縣是漢朝時烏孫古國的所在地, 除自然美景、風土人情之外, 還有美譽全國的“伊犁天馬”, 據說成為中國儀仗馬。 昭蘇馬場是國內養殖規模最大的馬場。

本來是要去中央濕地公園的, 途徑這裡也覺得景色非常美就停下車拍拍拍。

有人總結: 昭蘇的美,美在自然、 美在純真,美在大氣,美在質樸。 因為在昭蘇夏塔古道、天馬文化園以及格登碑、草原石人等景區景點內, 人造建築稀少, 每個景區都有一種質樸、天然、純淨的自然氣質。

牧場小主人

太喜歡昭蘇的伊犁馬怎麼辦! 一定要去拉幾匹回來!

馬兒悠閒甩著尾巴低頭吃草

無人機飛上天的聲音驚擾了牧場的牛馬, 受到驚嚇的馬兒奔跑起來。

整個盆地一半綠,一半黃,對比強烈。 這邊青草茵茵,水草肥美,牛兒馬兒羊兒悠悠自得; 對岸的77、76團卻是黃花的海洋。

蜿蜒的特克斯河流經這裡, 一直延伸至哈薩克邊境, 你甚至不用去巴音布魯克, 就能看到九曲十八彎的落日。

天馬美食街晚餐 大盤雞裡面是mini小花卷

8月6日早餐,金鼎牛肉麵。

11點離開蘭州,

好像是晚上6點多回到西安,

結束本次旅行。

2016年7月20日早上8點從西安出發,走連霍高速,途徑蘭州,下午8點到武威,行程900多公里,住武威大酒店,519一晚。

後備箱塞滿啦。

後排座佔用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我的地盤嘍。

21日,武威早餐後10點多出發,繼續走河西走廊,開始下雨,室外溫度顯示只有10度。中午12點在山丹服務區休息,2點在高臺服務區吃的午餐,400多公里後到嘉峪關。

武威早餐,品當地小吃“三套車”,邱家行面:涼州行面、臘肉、冰糖紅棗茯茶。

行面,3個人要了2小碗沒吃完,內容豐富,味道一般。

下午3點半到達嘉峪關,游嘉峪關關城、黑山懸壁長城。

大唐美食街

晚上8點多返回嘉峪關,住林苑大酒店,套房不錯,380 一晚。

22日早上囉嗦完畢,9點半出發離開嘉峪關,繼續G30,玉門服務區加油,在瓜州轉入G3011,行程360多公里,中午1點多到敦煌市。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後,敦煌由此成為一顆璀璨明珠。住金山賓館,3人間每天350元,房間挺大,就是床有點硬,被子鋪一半蓋一半,賓館東臨沙洲夜市步行街。據說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下午、黃昏時分最佳,

否則能把人曬死,所以我們就先去吃當地小有名氣的順張驢肉黃面。三個人兩盤面,一小份春捲,半斤驢肉,一小蹄筋,一份菠菜,剩了不少。

三星級酒店的價格。

酸辣蹄筋,味道還可以,店員極力推薦。

招牌驢肉黃面,妹紙爹說就是吃了這碟子面鬧肚子的。

特色的驢肉春捲味道不俗。

下午6點左右,全副武裝,進入了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又曬又熱, 遊客很多,排長隊購票,隨身帶的無人機不允許進景區存放在服務台。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

23日一大早妹紙爹水土不服,留在賓館休息。我和妹紙打車到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乘擺渡車前往景區門票是昨天在預約售票諮詢中心買的應急門票,可以參觀4個大型經典洞窟和院史陳列館網上預約訂的票可以參觀8個具有不同時期的特色石窟。11點才坐上擺渡車,十幾分鐘後進入窟區。繼續排隊1個小時等待檢票,這個景點的石窟很多,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所以建議參觀前先瞭解一下歷史會更有收穫。

晚餐在沙洲夜市步行街

我和妹紙的晚餐,本來是大漠胡楊燜餅, 改吃排骨燜餅了,給妹紙爹帶漿水面。

24日,原計劃出發到冷湖,我感冒了,害怕翻越當金山海拔高(我有高反恐懼心理),所以1個人在賓館繼續休息一天。妹紙爹好了,開車帶妹紙出去了。

父女倆開車到甘肅鹽池灣國家自然保護區,黃色欄杆橫在路中,禁止通行。

下午2點多妹紙打電話過來說他倆攤上事啦,被幾條類似的野狗追著狼狽奔跑,

並各自做好了與狗搏鬥的心理準備,還好在兩人狂跑一段後發現野狗放慢了速度,

可是妹紙爹發現新買的手機跑丟啦,要回去找手機,在人狗對峙時,妹紙給我打電話過來。

還好,有驚無險,最後手機也找到了。

返回敦煌市區的路上,遇到敦煌古城。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後,敦煌由此成為一顆璀璨明珠。

25日一早,10點多離開敦煌城,車加油,聽說之後沿途的加油站很少。

沿著戈壁灘上的G215國道向西南方向前行,沿途沙山一直與公路相伴,洋溢著濃濃伊斯蘭風情的門樓便是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這是甘肅省唯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三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縣城不大也就2公里,行人很少,路很直,兩旁茂密的白楊樹在滿眼黃色的大漠中塗上了充滿生命活力的綠色。

順著蜿蜒曲折顛簸的山谷道路,經過一個又一個轉彎後,進入當金山口,出現了海拔3648米的標示牌,翻越並不困難,路很寬敞,在車裡沒有高原的感覺,燥熱的沙漠熱氣逐漸被絲絲涼意的野風所代替,滿山緊貼地皮的小草在野風的吹拂下搖曳著。 當金山口在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一個重要隘口,翻越這個埡口就是廣袤的青藏高原了。由此進入S305省道朝海西州冷湖鎮方向行駛,一路放坡長40公里,一片廣袤的平原,進入柴達木盆地,這裡人煙稀少甚至連動物都沒有看到,充滿著原始和荒涼氣氛。一邊玩一邊拍照,下午四點多到達阿爾金山南麓的戈壁灘上的冷湖鎮,行程250公里。

途經蘇幹湖。蘇幹湖面積119.6平方公里,是甘肅省最大的內陸湖泊,

有大蘇幹湖、小蘇幹湖兩湖。因為遊客特別少,所以車可以直接停在湖邊,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蚊子可謂是鋪天蓋地,而且叮人速度極快。

蘇幹湖海拔2700-2800米,水源來自哈爾騰流域地表水的儲集。

地表水先注入小蘇幹湖,再由小蘇幹湖注入大蘇幹湖,

因而小蘇幹湖為淡水湖,大蘇幹湖為鹹水湖。

有木有很敬業

公路情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在公路上得瑟一下下。

廣而告知

進入冷湖界了,這是遇到的第一個公安安檢,下車刷身份證。

4點多進入冷湖鎮,在一小飯館午餐,對面就是冷湖鎮最大的酒店--

青海匯吉陽光大酒店,酒店大堂這個旅遊宣傳廣告有兩個景點,

寫的是提供旅遊包車、車輛接送服務,問了前臺服務員,

答覆早就沒有這個業務了,估計是來的遊客太少吧,

一是這個雅丹地貌因為路況很糟糕,小車進入很困難,當地人也很少進入。

二是冷湖俄北鹽湖景點是在一個鹽湖場裡面。

已經下午5點半了,先去俄北鹽湖,在來的方向,因此又經過了公安安檢點,

越走路況越差,土路石頭路,車速10公里,艱難地開了500多米,

覺得不對勁,前方一眼望去沒車沒人,而且路況一直如此,只好掉頭,返回了冷湖鎮。

離開冷湖鎮後沿S305省道公路約50公里,看到俄博梁雅丹地貌景區路牌,

很是破爛,別說這裡沒人,就這一路開過來,也沒看見幾個人,

因為這裡是荒涼的柴達木盆地啊。

從公路上下去,有一條類似推土機推出來的路面,好在車子給力,沒掉鏈子,

沿著車轍壓實的路面往沙漠裡面行駛,有幾段大陡坡很刺激。

沿途能遠望到各種造型的雅丹地貌,大約行駛不到半個小時便進入俄博梁。

俄博梁雅丹隸屬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因為它的海拔和其它的雅丹地貌比特別高,

平均海拔在3260米。它的形成源於2億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及遠古海床乾涸後的不斷風蝕,

由於無人區交通隔阻,這裡外界知之甚少。

有人形容這裡是“瘋神捏造的世界”, 感覺荒野的盡頭, 就是魔王的城堡。

黃色的沙漠和大風塑造的一座座雅丹“雕塑”。

穿行其中,聽到風聲在耳邊疾走的聲音。

如同走進了一個神奇的魔幻世界, 一個個風蝕殘丘姿態各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留下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奇跡。

我,車。

不知天堂裡到底有沒有神, 卻相信大自然有神力。

怪異的土林投射下的陰影竟令人覺得恐懼

這裡的原始神秘、 它們的千姿百態、 粗曠荒蠻讓人恍惚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 又仿佛面對一個遠古的夢幻。

旅遊探險者留下的車轍

照片的前方就是俄博梁“魔鬼城”,

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提起“魔鬼城”,旅行者都會想到新疆,

其實,新疆著名的三處雅丹地貌“魔鬼城”總面積也不過百餘平方公里,

而青海省柴達木冷湖以南地區,

形成於7500萬年前的雅丹地貌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里,

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風蝕土林群,

也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

其中最宜旅遊的莫過於這裡的俄博梁。

荒野盡頭的俄博梁

遙望遠方的魔幻世界, 震撼無比!

下面兩張是陶姐在我去之前拍的,有點遺憾我們沒有發現這個地方。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 在俄博梁雅丹中,有一眼溫泉噴射而出, 在氣溫的變化下, 霧氣時濃時淡,淡時如紗,濃時如煙, 給雅丹蒙上了一層煙霧繚繞的面紗。

光影變化萬千, 風聲淒厲, 給人帶來“鬼魅”的恐懼感。

這可不是鬼影哦

暮色將至

已經晚上8點多了,從進入俄博梁我們就沒有遇到一輛車一個人,

而且手機信號時有時無。

妹紙爹督促趕快離開,

擔心風沙蓋路,找不到出去的車轍了。

我們原來是要用無人機航拍這神秘的國度,

可是風太大,很遺憾無法拍攝。

返回的路上, 風沙已經遮蓋住了行車路面, 妹紙下車在潔淨的沙漠裡留下一行足跡。

返回的路上

回到冷湖鎮已經天黑了, 後來 整個鎮子都停電了, 我和妹紙穿上棉衣出來看星星。

26日早上車加油,沒有高標號油,

下一站就是300多公里的花土溝。

9點半出發,繼續沿著S305省道行駛。

清晨,吃完早餐,昨晚入住的匯吉陽光大酒店。

冷湖鎮因石油開採而興起,

是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發展起來的以石油和鹽湖資源為主的工礦區,

無農牧業,平均海拔2800米。

1960-1991年是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機關所在地,

全國各油田中自然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據說當時礦區職工工資收入在全國都能排在前列,

就是因為環境惡劣,高海拔。

冷湖之所以有名,不僅是因為有著一個靈動的名字,

更因為它曾經是聞名全國的石油基地。

自從1991年青海石油管理局搬遷到敦煌後,冷湖就大大地衰敗了。

冷湖一帶為中國極乾燥地區,據說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

在全世界排名僅次於沙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

青海石油管路局廢墟,

讓青海石油人落淚的基地,

這裡曾經見證了激情燃燒的石油會戰歲月,

荒蕪人際,寸草不生,沒有鳥鳴,全是寂寞的戈壁灘,

這裡有他們不能忘卻的記憶,抹不掉的情結,

也是他們發自心底的留戀,

不少曾經在這裡工作過的石油人,

專程回到這裡尋找當年生活過的痕跡。

我在網上看到許多曾經生活和戰鬥在冷湖的石油人寫的文章,

非常感人,能讓人落淚。

冷湖最輝煌的時候生活著5-6萬人,

我因工作關係90年代也結識了青海石油管理局運輸處的人,

所以對冷湖這個名字很熟悉。

通往花土溝的S305省道上,停車凹造型拍照。

寶馬是不是應該出點廣告費呀

三步一停,五步一站,盡情地欣賞、拍照。

誰誰

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停下來拍照。

在這一大片戈壁灘上, 到處是這種沒有人看守的採油機, 它們一上一下晝夜不停地從地下將石油源源不斷地采出地面, 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磕頭機"。

真沒想到這條路上有如此壯觀戈壁美景, 飄在天空的是沙霧, 鋪在地上的是沙磧, 天空中不見一隻鳥, 沒有一點生命跡象, 任你怎麼放眼望去, 也望不穿萬古流沙的帷幕。

前方就是花土溝了,沒來之前妹紙爹說《無人區》是在這裡的礦區拍攝的。

花土溝鎮面積1.1萬平方公里,比咸陽市還要大一點。花土溝名字充滿詩情畫意,但名不副實,連野草都不好好長,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但地下豐富的寶藏誘惑人們不顧一切的闖入。這裡也是因石油興起。因為極地乾旱,淡水資源很稀缺,這裡的飲用水是從30公里外的雪山融水經管線輸送進來,養育了一鎮子人。花土溝不種植任何糧食和蔬菜,吃的東西全部從500公里外的敦煌拉過來,物價很高。鎮上商業氛圍很濃,沿路兩側大多是參觀、髮廊、舞廳、酒吧等娛樂行業,難怪被稱為青海省的小上海。

自古以來花土溝鎮還扮演著絲綢之路重鎮的角色,要想順利西行,必須在花土溝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都在必死無疑,因為繼續前行自然環境都很惡劣。

經俄博梁,黃瓜梁進入G315國道,

邊走邊玩,下午2點半到達花土溝鎮,

在長途汽車站對面的川菜館午餐。

海拔有點高,我有輕微高反。

半個小時後找加油站加油,已經顧不上油的標號啦。

花土溝到若羌350公里。

沿著G315國道,

經茫崖進入新疆的依吞布拉克。

G315國道,路況很好,浙江援青公路。

看到這兩塊路牌,

讓人想起了樓蘭古城遺址、想起了羅布泊、想起彭家木。

據說這裡到樓蘭古城約200公里,路況極差,最快3天才能打一個來回,

我們也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繼續前行若羌。

米蘭鎮是一個兵團小鎮, 99%是漢族,團部有民族連, 據說可以去看看僅剩的幾個從羅布泊出來的正宗的羅布人, 大都有百歲了。

有幾十公里這樣的盤山路,

雙向單車道,

大貨車很多,

小車寥寥無幾,

但路面平整,還好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是全國土地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比廣東省面積還大2.2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愛爾蘭,近似10個科威特的面積。縣城北距庫爾勒444公里,由國道218線相通,東西由國道315線與青海省和且末縣相通,是新疆的第二道東大門,也是世界同緯度最乾旱地區之一,這個地名卻並不出名。

若羌縣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有許多迷人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跡遺存豐富,它誘人的魅力使人嚮往。它的種種奧妙,引起中外科學家、探險家和旅遊者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現存古遺址主要有樓蘭古城、米蘭古城等;正是如此,吸引著我們驅車千里來到這裡。

晚上9點進入若羌縣城,明顯感到氣溫升高,少不了的公安安檢刷身份證。

這裡屬於南疆地區,縣城很安靜,我們住在了樓蘭賓館旁邊的惠州人家商務賓館,賓館設有安檢大門,進入要開箱檢查。晚餐若大的餐館就我們三個人,經歷了600多公里的沙漠戈壁旅程,口乾舌燥,感覺好疲憊。我一點食欲都沒有,餛飩是羊肉餡和羊肉湯,我就吃了幾口涼菜,記不清妹紙和妹紙爹吃啥了,就是感覺特別困。我喀什武警同學“大將軍”的一句“暗流湧動”,似乎在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是不是儘快離開呀。

27日,為了安全,加之氣溫太高,決定當天晚上要趕到900多公里外的烏魯木齊,

因此都沒有時間購買若羌很有名氣的灰棗。所以我們比往常起來得早,7點半到餐廳吃飯,

人家說8點半才開飯,後來反應過來是有時差的,反正也不想吃。出城之前必找加油站,

發現進入新疆後的加油站都設有橫杆,刷身份證後橫杆自動抬起,車輛方可進入加油站,

然後憑身份證加油,仍然沒有高標號汽油。 說明下,在若羌沒敢拍照,有點害怕,不是我製造緊張哦。

說說G218國道,

若羌到伊寧的國道,全程1120千米,是“世界最長磚砌國道公路“。

雖說後來我們是沿連霍高速到的伊寧,現在看來路線選錯了,

應該從若羌沿著G218國道走尉犁、庫爾勒、和靜、那拉提到伊寧,

沿途的風光很美,而且不走回頭路。

若羌到庫爾勒之間有430多公里的國道,區間限時。

在途中看到這條最長的磚砌公路,心中充滿了好奇,

今天在網上搜到了這樣的記錄:

這段公路於1966年開工建設,197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

2002年,該路獲“吉尼斯世界之最”紀錄,稱“世界上最長的磚砌公路”。

1966年,兩千多築路工人在運力及原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路邊粘土和泥,

撿拾枯死風乾的胡楊作燃料燒磚,多數磚燒至玻璃化而堅固無比。

他們創造性地燒磚砌路,歷時6年,用路邊粘土燒制6000多萬塊磚,

每千米用磚60余萬塊,全線共用6120萬塊,

鋪就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長百餘公里、寬7米、時速達80公里以上的公路。

2007年6月,新疆公佈這條罕見的磚砌公路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

僅剩了1公里的樣本路,其餘的都被新修的公路覆蓋。

7月底,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楊林雖還未見金黃, 但胡楊蒼勁的身姿仍吸引了我們。

紅柳樹,長在貧瘠土壤,具有固水土作用。

沿途經過35團、34團、33團和31團好幾個團部。

磚砌路與塔里木河相伴而行。

因為區間限時,車速控制在60左右,

偶爾也會跟在大車的後面逃避監測。

午餐是在三十幾團記不清了吃的,

特別熱,而且人也多。 車到庫爾勒後就有通往烏魯木齊的高速公路了。

下午4點到和碩收費站。

途徑吐魯番時儀錶盤顯示的溫度, 在不遠處的小草湖收費站公安檢查刷身份證下車時我們體驗了當地的高溫,酷熱難耐。

晚上7點途經此處, 8點半抵達烏魯木齊, 住中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賓館。

29日早上從烏魯木齊10點半出發,沿連霍高速一直向西。路兩邊呈現大面積的向日葵和正在開花的棉田,途經石河子、沙灣,中午在奎屯服務區休息用餐。下午6點到果子溝收費站,公安檢查,乘客下車到安檢大廳刷身份證。6點半在八十間房子邊境檢查站,繼續刷身份證。7點多到霍爾果斯口岸,停留1個小時後走G218去伊犁州府伊寧市。晚上10點到伊寧市,行程800多公里。 住鑫隆大酒店套房特價498元,非常滿意的房子,雖然有點貴。

說說我們這趟出遊的住的問題,只有返程最後1天的蘭州是事先預訂房間,其它基本上是走哪住哪。好幾次都是晚上10點多還在找酒店,趕上旅遊旺季,標間、三人間的這個時間基本沒有,剩下的有可能就是套房了,這個時間點的酒店往往會將套房特價給你,雖然覺得還是貴,但房間好溫馨,也就能接受啦。

晚餐結束後已經深夜12點多,回到酒店查次日行程,1點半才睡覺。

瑪納斯

下午5點到此處。

下午5點多途徑賽裡木湖。 牌子上標注的除了霍爾果斯口岸,其它都放棄啦。

過了賽裡木湖,穿過隧道就是果子溝大橋,

被譽為新疆第一高架橋,

橋面距橋底路面約200米,

是不是又壯觀又漂亮,

橋頭不讓停車拍照,

下車秒拍就跑。

妹紙坐車裡拍到的

在酒店早餐時偷拍的持槍武警, 昨天晚上一進伊寧市就能看到3個武警1組在巡邏, 據說是哪裡有武警哪裡就不安全。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

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有多美。

伊犁值得遊玩的地方太多,

昨天深夜我和妹紙用1個小時查攻略,決定今天的行程。由於時間原因,放棄了那拉提、唐布拉、庫爾德寧、喀拉峻等令我嚮往的地方,我們的決定是昭蘇-夏塔景區。

30日7點半起床,酒店早餐,囉嗦到10點半出發,導航找加油站,結果引導我們到了廢棄的加油站,遇到好幾次這種情況了。從伊寧到昭蘇有兩條路線,班車的路線是伊寧市、伊寧縣、鞏留縣、特克斯、昭蘇,200公里多一點,大概4個小時左右。如果自己開車的話,是新開通不久的伊昭公路,即伊寧市、察布查爾縣、昭蘇縣, 110公里,沿途要翻越整座天山山脈,最高峰為白石峰,海拔有3168多米,山頂上風很大很冷,道路險峻,但一路風景很美,仿佛穿行在白雲之上。 從伊寧出發,途徑著名的伊黎河。 經察縣進入S237伊昭公路,行駛近30公里的時候因修路道路封閉,開始的幾段路特別難走,關鍵就不是路。

好像是萬壽菊種植基地

雲霧繚繞

伊昭公路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段, 險峻、壯美, 不是景點卻勝過諸多景點。

走伊昭公路純屬意外, 伊昭公路的景色也是意外之喜, 一路拍個不停。

岩峭壁間的高山草原 綠草如茵, 是優良的牧場。

相比獨庫公路, 伊昭公路沒那麼大的名氣, 但作為季節性公路, 路上風景也不是隨便能看到的。

白石峰

一路盤山而上, 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 而且彎道多, 只能有選擇的停車,否則很危險。 到白石峰時氣溫下降到7度。

穿梭於草原戈壁大山中的自由, 體驗過才會體會到。

後來兩邊的景色完全籠罩在雨霧中, 什麼也看不到了, 雨越下越大, 一路下坡, 能見度很低。

下午四點多到烏蘇山服務區,天氣放晴。 終於遇到這種當地的手工霜淇淋, 據說備受遊客追捧, 之前由於時間原因在伊寧沒有吃到。 一吃果然驚為饕餮,鮮美醇厚的味道, 比某國外霜淇淋不知強多少檔, 直到現在依然難忘。

五點多抵達昭蘇,

沒有進縣城,

前往夏塔景區。

由山地下到平原,

由森林到牧場,

美不勝收。

很多人都知道呼倫貝爾草原,

卻不知道昭蘇大草原。

昭蘇縣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

中哈邊境線長約220千米,

有國家一級口岸——木紮爾特口岸,

氣候是冬長夏短,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

是新疆唯一一個沒有戈壁,沒有沙漠的縣,

是天山山脈下的邊陲小縣,

處處充滿生機、活力。

昭蘇比我想像的要美不知多少倍,

美麗的大草原,

牛羊成群的牧場,

遠處的雪山,

紫蘇花海,

我們在無盡延展的道路上行走,

路上的景色好到不行,

隨便拍一張都是明信片。

而且昭蘇地理位置非常好,

夾在天山山脈之間,

夏季雨水充沛,

溫度涼爽宜人。

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 一直在車上,不斷抓拍。 很難認真構圖對焦, 重要的留個念想, 留住好心情。

航拍紫蘇花海

去新疆之前, 只知道羅平或者婺源的油菜花, 殊不知昭蘇的油菜花也是非常美麗的, 昭蘇的油菜花是我見過的最大面積的, 也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產區, 因其豐富的資源而被稱為“中國油菜之鄉”。 每年七月, 約100萬畝的油菜花盛開, 當地人形容這裡的油菜花是“從身邊連到山邊從山邊連到天邊

七月的昭蘇繁花似錦, 人進入到了昭蘇就如行進在了畫中。

油菜花、小麥、紅房子、 遠處的山、藍天、白雲, 仿佛就像來到了紐西蘭一樣。

難得遇見人和車,道路雖不寬闊,但地廣人稀,隨意撒歡,

自駕的好處就是 可以隨時停下來欣賞風景。

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怒放

昭蘇邊境的乾隆格登碑位於昭蘇縣76團以西的格登山上, 全名《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 它是新疆目前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外, 還昭示著祖國版圖的完整統一。 比起內地一個小小觀景臺上擠滿了排著隊拍照的遊客, 新疆真是太合我們心意了。 在格登山上可以眺望哈薩克,以這條路為分界。

看到“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了吧。

遠處一處高崗,崗上立著瞭望塔。

小房子是格登山上的衛生間。

離開格登碑時,已經是晚上的9點了,

距離縣城60公里、夏塔30公里,

而且不知道夏塔有沒有住的地方,

不敢往前走了,經打聽返程不遠處的農四師76團有住宿。

於是往回返,也不知道團部是啥樣,

沿途都是76團的幾連幾連幾連,

還好開了不到10公里就找到了團部的松柏賓館,

也沒啥可挑剔的了,住下唄。

套房260,床好硬,多要了兩床被子,

晚餐在旁邊小餐館隨便吃了點。

7月31日早上9點起床,

妹紙爹開車出去加油,

我和妹紙都嗓子疼,吃了消炎藥,

10點半沿著中哈邊境線朝夏塔方向出發。

奔騰的昭蘇駿馬品質久負盛名,被譽中國天馬。

汽車緊貼著中哈邊界鐵絲網線行駛,

據說,不遠處有“大清帝國一號界碑”,

還有一個74團建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叫“鐘槐哨所”,

反映兵團人的電視劇《戈壁母親》就是在昭蘇拍攝的。

我在這裡拍照的時候被不遠處的邊防哨卡看到了,

後來停車登記檢查的時候兩個膚色黝黑的持槍的邊防員告訴我這裡不允許拍照。

本想過去看看界碑,

一看到這個路障及邊防兵荷槍實彈的陣勢,不敢造次!

12點到達夏塔景點,

因為要下雨了,在門口糾結了20分鐘。

看到有遊客仍然在買票,我們也不想放棄,

就買了門票每人25,區間車每人60,

我和妹紙爹都穿上保暖衣服,妹紙堅持穿光腿裙子。

進入景區不用排隊就坐上區間中巴車,上車就開始下雨,

沿途是30公里的石子彎道山路,

40分鐘後到達峽谷口的夏塔溫泉療養院,汽車就不能往前開了。

夏塔在昭蘇縣城西南70多公里處,

是一處富有神奇色彩的旅遊勝地。

這裡瀕臨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脈,

有煙波浩渺的特克斯河,

夏塔峽谷則以該河的山口、古道、古遺址、民俗和自然景觀

組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古文化旅遊區。

雨中小調調

到達峽谷口,

這裡海拔3400,我有點小緊張,

雨天霧氣大,看不到雪山,

據說沿峽谷上行20公里,便是雲霧繚繞的木劄爾特雪峰,

傳說唐玄奘西行翻越的“淩山”就連通南北疆最重要的捷徑——夏塔古道,

全長120公里,

是絲稠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道。

峽谷小花。

夏塔峽谷是旱獺的樂園, 隨處可見。

雨越下越大, 道路泥濘, 氣溫很低, 只好放棄了冰川、夏塔古道。

溫泉療養院排隊等了1個小時才坐上返程的區間車,凍壞了。

在昭蘇,只要抬頭看,看到的總是一幅畫;

下午5點半從景區出來, 上車後立馬把暖風打開, 朝昭蘇縣城行駛。

路邊大面積的紫蘇花, 被雨水淋過飽和度更高了。

在昭蘇看花, 是最愜意不過的事了。

行駛70公里2個小時抵達昭蘇縣成, 住江蘇國際大酒店,420元的房間1大1小床。 難得晚上8點早早的就開始在酒店吃晚餐, 在夏塔景區消耗了能量和熱量,肚子餓了,點了好多肉, 超好吃的手抓。

這個牛肉也特別好吃

都是肉啊, 還有冰冰涼的香甜的西瓜。

8月1日,

昨晚一直都在下雨,上午也出不去,

就在酒店休息。

現在想想應該到縣城轉轉,都不知道縣城長啥樣子。

在酒店吃的午餐,

下午3點雨停後,

妹紙爹說帶我們去軍馬場,

因為昭蘇軍馬場曾經是全國軍隊馴養、提供軍馬的地方。

看清楚哦,

說自己呢,

這不是油菜花啦,

路上遇到大片向日葵,

意外收穫,

這是從上帝角度拍到的向日葵花海。

天晴啦, 好愜意, 隨便拍吧, 哈哈哈,各忙各的。

經過風雨的向日葵金光閃閃, 花瓣上融進了晶瑩的水珠, 在繁星點點的眨著眼晴

人生處處有驚喜

顏值超高的向日葵

妹子凹造型 忘了卸鏡頭蓋

牧場風光。

昭蘇縣是漢朝時烏孫古國的所在地, 除自然美景、風土人情之外, 還有美譽全國的“伊犁天馬”, 據說成為中國儀仗馬。 昭蘇馬場是國內養殖規模最大的馬場。

本來是要去中央濕地公園的, 途徑這裡也覺得景色非常美就停下車拍拍拍。

有人總結: 昭蘇的美,美在自然、 美在純真,美在大氣,美在質樸。 因為在昭蘇夏塔古道、天馬文化園以及格登碑、草原石人等景區景點內, 人造建築稀少, 每個景區都有一種質樸、天然、純淨的自然氣質。

牧場小主人

太喜歡昭蘇的伊犁馬怎麼辦! 一定要去拉幾匹回來!

馬兒悠閒甩著尾巴低頭吃草

無人機飛上天的聲音驚擾了牧場的牛馬, 受到驚嚇的馬兒奔跑起來。

整個盆地一半綠,一半黃,對比強烈。 這邊青草茵茵,水草肥美,牛兒馬兒羊兒悠悠自得; 對岸的77、76團卻是黃花的海洋。

蜿蜒的特克斯河流經這裡, 一直延伸至哈薩克邊境, 你甚至不用去巴音布魯克, 就能看到九曲十八彎的落日。

天馬美食街晚餐 大盤雞裡面是mini小花卷

8月6日早餐,金鼎牛肉麵。

11點離開蘭州,

好像是晚上6點多回到西安,

結束本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