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集美“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昨日啟動

集美區法治微電影大賽頒獎。(集美區司法局供圖)

廈門日報訊昨天下午,集美區2017年“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在霞梧廣場啟動,同時為第二屆“法治集美·陽光生活”微電影創作大賽、第二屆“獨角獸杯”法治格言軟筆書法大賽獲獎者頒獎。

現場,杏南中學“中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成立,集美區首屆“以案釋法”優秀作品也新鮮出爐並受獎。

本次活動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為主題,由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依法治區辦、集美區教育局、集美區司法局、集美區僑英街道辦主辦,

集美區普法志願者聯盟、廈門尚凱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法律踐行社協辦。

依託新媒體讓法治文化走向大眾

長期以來,集美區積極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續推進“法治集美”建設。今年,該區“七五”普法規劃積極探索法治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融合,有效創新法治宣傳的形式,

於7月正式推出第二屆“法治集美·陽光生活”微電影創作大賽。

該賽事由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司法局、集美區依法治區辦主辦,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表現憲法法律知識、法治故事、弘揚美德等主題的微電影作品。

這被認為是集美區探索普法道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以新媒體和“互聯網+”的形式,讓法治文化走向大眾。

主承辦方介紹,大賽共徵集到優秀微電影作品35部,參賽者來自全國多個省市;11月15日―25日投票期間,共收到來自各界的投票近10萬張,網站流覽量突破20萬次,社會效果顯著。

經過認真評選,最終共有10部作品脫穎而出,分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這些優秀法治微電影將被贈送給學校、社區和其他基層單位展映,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圍。

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昨天的活動現場,

出現了兩個“新面孔”――集美區首屆“以案釋法”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和杏南中學“中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集美區司法局工作人員介紹,為貫徹落實“七五”普法規劃要求,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集美區司法局、集美區依法治區辦聯合廈門潮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舉辦了首屆“以案釋法”優秀案例徵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律師、法官、法學專家等徵集典型司法案例。活動開展以來,累計收到案例85篇,

最終共選出50篇社會關注度高、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具有普遍警示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例彙編成冊。

昨天,在“中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掛牌儀式上,杏南中學相關負責人黃煒表示,學校將充分利用法制課堂、法治宣傳陣地等平臺和舉措,推動校園法治教育規範化、常規化。

【亮點】

9名大學生獲2萬元獎金

集美大學法學院的9名同學,憑藉作品《子非魚》斬獲本次法治微電影大賽二等獎,獲得2萬元獎金。

團隊成員夏曉榕介紹,作品講述了一個“夢中夢”故事――一名大學生因與室友矛盾激化,對其產生殺念。在夢中,他無意將室友殺害,並被公安機關逮捕、接受司法機關的審判。在法槌錘下去的瞬間,他醒了,方才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貴、法律的威嚴。

夏曉榕說,作品從構想、編劇、表演、拍攝到後期剪輯,全都是團隊成員“親力親為”完成。唯一花錢的是一條金魚和一個魚缸,一共19元。

獲得2萬元獎金。

團隊成員夏曉榕介紹,作品講述了一個“夢中夢”故事――一名大學生因與室友矛盾激化,對其產生殺念。在夢中,他無意將室友殺害,並被公安機關逮捕、接受司法機關的審判。在法槌錘下去的瞬間,他醒了,方才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貴、法律的威嚴。

夏曉榕說,作品從構想、編劇、表演、拍攝到後期剪輯,全都是團隊成員“親力親為”完成。唯一花錢的是一條金魚和一個魚缸,一共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