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2名赴韓中國遊客能代表13億多中國人?你同意嗎?

今早,我們注意到一則新聞,在經過262天中韓旅遊之後,32名中國遊客抵達韓國,並在媒體前大方拉著“‘破冰韓國’首發團”的字眼橫幅。這一消息傳出國內後,網友議論紛紛。

那麼如何正確地看待所謂的“破冰韓國”旅遊呢?我們不妨小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32名中國遊客絕對代替不了十幾億中國人,所以也不意味著說這是一次“破冰韓國”。而且從目前來看“‘破冰韓國’首發團”是中韓旅行社行為,並沒有得到官方支持痕跡,所以並不排除雙方有意炒作的嫌疑。

並且從這一支旅行團平均年齡上來看,絕大部分為中老年人,而年輕遊客幾乎1個都沒有。那麼有沒有可能這一次赴韓旅行是旅行社或韓方出資免費旅行,試水下中國遊客對韓國的態度?畢竟無論是對韓國旅遊業或中國有韓國旅遊服務的旅行社而言,

儘快恢復雙方旅遊關係都是共贏的選擇。

報導中也強調了本次旅行路線避開了樂天旗下相關產業,

比如前幾年最受中國遊客光顧的免稅店。不難看出韓國旅遊業對中國的討好心裡,但也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人心理還捉摸不透,或者確切的說法是韓國人還沒意識到中國人逐漸增強的自信心和一個民族在大是大非上的態度。樂天在此吃上虧,因而敗走中國,韓國旅遊若是沒有理清這一層面的關係,可能會重蹈覆轍。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樂天,甚至最後有可能也不在於薩德事件,而是今天的中國人對韓國有太多的意見,比如中國某些傳統文化被韓國申遺,韓國某位明星推倒中國粉絲,中國遊客被韓國關“小黑屋”,韓國人爆中國遊客不文明猛料。

喜歡一個人可以很衝動就愛上,但討厭一個人變到不討厭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改觀,而即使變成了不討厭,也未必會重新喜歡上,更別說愛上。這就是最所謂破冰團的最直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