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試點縣將增加到300個

12月1日,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會在安徽省天長市召開。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在會上表示,2018年將繼續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試點由現在的129個增加到300個。

同時,還將選擇50個改革基礎較好的地市和個別省開展整省整市試點,並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擴大改革覆蓋面,力爭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制度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五次主持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這項改革,對改革的目標、原則、任務作出了重要指示,並強調“這是中央推出的一項重要改革,對推動農村發展、完善農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對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定要抓好。”

為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2014年11月,農業部、中央農辦、國家林業局確定在全國29個縣(市、區)開展試點。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對推進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

今年,這項改革在全國新增了100個縣(市、區)作為試點。

12月1日,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中)在天長縣汊澗鎮長山村考察該村的集體資產股份合作改革做法。

3年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成效一: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解決了成員邊界不清的問題。這是改革試點的關鍵性工作。截至目前,29個試點縣全部開展了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其中23個縣村組全覆蓋、應確盡確,其他縣在試點村開展。

成效二: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明晰了農村集體產權關係。這是改革試點的基礎性工作。

29個試點縣均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搞清鎮村組三級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按照資源性、經營性和非經營性三類資產分別建立台賬,納入監管平臺,並在縣鄉經管部門備案。清產核資全過程都在農民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下進行,清查結果公開公示,工作總體平穩有序。

成效三: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創新了集體經濟發展機制。這是改革試點的重頭戲。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人,

落實到戶,據此參與集體分紅。股權設置以成員股為主,股權管理提倡不隨人口增減而變動的方式。

成效四: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創新了基層治理機制。這是改革試點的重要一環。各試點縣均指導改革後的村(組)成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稱為經濟合作社或者股份經濟合作社。

成效五: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保障了農民財產權益。這是改革試點的核心。中央要求,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各試點縣對這六項權能,分類開展了試點。

天長市農村綜合改革展示館中,一幅圖形象概括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好處

下一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會如何行動?

葉貞琴強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域的重大制度安排,是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六大任務中是最難的,也是最複雜、最敏感、最受關注的。從試點先行、摸索經驗到頂層設計、統籌部署,體現了中央推進這項改革是深思熟慮、慎重穩妥的;從“穩步推進”到“深化改革”,也表明中央推進改革力度持續加大,內容日漸豐富,要求不斷提高。

(一)繼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

這主要是對29個試點縣提出的要求。三年改革試點從時間看,馬上就要結束了。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試點結束不意味改革的完成。試點就是要迎著改革難點上,向著矛盾問題沖,不能搞成“對著實事求是而來,繞著實事求是而走,背著實事求是而去”。各試點縣作為改革的探路者和先鋒隊,要繼續帶頭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與中央最新精神相銜接,與中央37號檔各項政策對表,策馬揚鞭,再接再厲,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簡而言之,就是分別在完善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在增加集體經濟活力和動力、在促進農村要素流轉上下功夫、做文章。

(二)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面上鋪開

這主要是對各省提出的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源於改革,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本還要靠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檔,作出長遠性、戰略性制度安排,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要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中去統籌謀劃,做好改革基礎性工作,不斷擴大改革覆蓋面,確保改革在面上推開。

12月1日,在天長市楊村鎮光華村村民活動廣場,幾個擁有村集體資產股份的村民,站在一塊寫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電子顯示幕前。

未來,農村集體產權將發生哪些變化?

一是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統一部署的第二次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也是最全面、規模最大的一次清產核資。中央對這項工作有明確的要求,清產核資從今年開始,到2019年底要基本完成。

二是擴大改革試點範圍。中央要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由點及面,試點先行。前期,我國已經分兩批選擇129個縣開展試點,有些省份也自行選擇部分縣和村進行改革試點。2018年,將繼續擴大改革試點,將試點縣增加到300個。同時,再選擇50個改革基礎較好的地市和個別省開展整省整市試點,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擴大改革覆蓋面,力爭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

三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要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這也是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編輯丨彥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

這是改革試點的核心。中央要求,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各試點縣對這六項權能,分類開展了試點。

天長市農村綜合改革展示館中,一幅圖形象概括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好處

下一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會如何行動?

葉貞琴強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域的重大制度安排,是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六大任務中是最難的,也是最複雜、最敏感、最受關注的。從試點先行、摸索經驗到頂層設計、統籌部署,體現了中央推進這項改革是深思熟慮、慎重穩妥的;從“穩步推進”到“深化改革”,也表明中央推進改革力度持續加大,內容日漸豐富,要求不斷提高。

(一)繼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

這主要是對29個試點縣提出的要求。三年改革試點從時間看,馬上就要結束了。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試點結束不意味改革的完成。試點就是要迎著改革難點上,向著矛盾問題沖,不能搞成“對著實事求是而來,繞著實事求是而走,背著實事求是而去”。各試點縣作為改革的探路者和先鋒隊,要繼續帶頭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與中央最新精神相銜接,與中央37號檔各項政策對表,策馬揚鞭,再接再厲,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簡而言之,就是分別在完善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在增加集體經濟活力和動力、在促進農村要素流轉上下功夫、做文章。

(二)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面上鋪開

這主要是對各省提出的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源於改革,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本還要靠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檔,作出長遠性、戰略性制度安排,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要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中去統籌謀劃,做好改革基礎性工作,不斷擴大改革覆蓋面,確保改革在面上推開。

12月1日,在天長市楊村鎮光華村村民活動廣場,幾個擁有村集體資產股份的村民,站在一塊寫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電子顯示幕前。

未來,農村集體產權將發生哪些變化?

一是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統一部署的第二次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也是最全面、規模最大的一次清產核資。中央對這項工作有明確的要求,清產核資從今年開始,到2019年底要基本完成。

二是擴大改革試點範圍。中央要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由點及面,試點先行。前期,我國已經分兩批選擇129個縣開展試點,有些省份也自行選擇部分縣和村進行改革試點。2018年,將繼續擴大改革試點,將試點縣增加到300個。同時,再選擇50個改革基礎較好的地市和個別省開展整省整市試點,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擴大改革覆蓋面,力爭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

三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要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這也是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編輯丨彥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