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拒絕停戰,共用單車將迎來新一輪融資大戰?

前不久,共用單車領域迎來一波倒閉潮,在經歷了兩年時間過山車般的旅途之後,共用單車行業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從各種小玩家倒閉退場,到摩拜、ofo這樣的巨頭也被謠言傳說資金告急挪用押金。

正當我們以為去年下半年開始,瘋狂入局、融資熱潮,口水戰、補貼戰此起彼伏的共用單車,已經走向末路的時刻,傳來了一筆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的共用單車大筆融資新聞,而獲得融資的還不是摩拜和ofo這兩家共用單車頭部玩家。

哈羅單車3.5億美元融資

12月4日,正當大家的目光全部被烏鎮互聯網大會所吸引過去的同時,哈羅單車宣佈了完成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由螞蟻金服、深創投富士達、威馬汽車等共同投資。按照永安行發佈的公告顯示,此次融資後,由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和哈羅單車合併後的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已經變更為螞蟻金服。

據瞭解,哈羅單車除了共用單車之外,還在十多個城市投放了約6萬輛助力電踏車,

而且哈羅單車的共用汽車戰略也正在籌畫之中。

而針對“ofo和摩拜將要合併”的言論,雙方高層和投資人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甚至還有核心人士表示,軟銀對ofo的下一輪融資已經接近完成,而摩拜的新動作也非常多,諸如加大投放力度,

以及和首汽約車、滴答拼車合作進入網約車領域等等。

看起來無論是摩拜、ofo這樣的頭部玩家,還是哈羅、優拜這樣存活下來的第二梯隊玩家,都還在秣兵曆馬準備下半場的戰鬥,雖然有呼籲停戰的聲音,但好像並沒有人願意接受。

出行大市場

其實,無論是共用單車興起,還是如今共用單車依然能夠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其背後的邏輯在於市場對於互聯網出行的看好,

這裡面蘊含著非常龐大的市場。僅就上海而言,每天用自行車、公交、地鐵等出行的人次,就是千萬級別。

怎樣更方便快捷地為使用者服務,無論是1-5公里,5-8公里,8-15公里,還是15-25公里,要用怎樣的方式解決使用者的出行需求,同時還達到緩解城市交通的目的,這些都是互聯網出行企業專注的地方。目前來看,共用單車雖然做得還不完美,但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就像滴滴程維在互聯網大會上說的一樣,“我們一路上九死一生,到今天也不覺得有所謂的安全。”

確實是這樣,對這些互聯網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出行企業來說,可能某天出現一項新的技術,就會顛覆掉準備不足的你,所以只有不斷擴張,加深自己的技術護城河,才是在下一秒活下去的保證。

才是在下一秒活下去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