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十一已過,你剁手了嗎?別急,還有雙十二呢

雙十一後遺症,這個月沒到月末,已經有幾波人開口借錢了,原因不一樣,交房租的、應急的。

PS:不要以為就這樣結束了,雙十二馬上就來。

回到正題:年輕人幾乎很少有不愛買買買的,我也認可花錢取悅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但我給自己的要求是適度消費,因為剁手一次最可怕的不是讓你吃土一個月,更在於一時衝動買回來的很多東西,可能幾乎不用,比如,你往家囤的的烤箱、消毒櫃、美容儀等等這些東西,一年能用幾次?

02

但總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言論:“人生不應該被金錢左右、不要壓抑自己的消費欲望”、“口口聲聲談錢實在太庸俗,

開心就好”、“生活還有詩和遠方,不要太拜金了”......

這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熱播大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夢想在上海立足,但是工資只能夠她日常面子工程的開銷,哥哥敗家、母親偏心、父親病重,最後為了救父親四處借錢失聲痛哭。

還有高中的閨蜜,上大學後,生活費沒問題但卻經常勤工儉學:飯店的服務員、小孩的家教、做促銷、發傳單等等,雖然收入並不客觀,卻十分執著,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能給我安全感!

的確,口口聲聲談錢實在太庸俗,沒有錢,又有哪個欲望是可以滿足?小病小災都足以讓你崩潰。更何況,

欲望是個無底洞。

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會,上班每月固定領工資後,反而變得越來越窮。

每個人都有相似的地方,一發工資,一分鐘還沒過,一半沒了!

工資貢獻給了房租、水電費跟交通費,其他不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兒了!不會投資跟理財,從來沒有做過預算

有一筆意外的債務後,債就像雪團一樣,越滾越大

......

怎麼花錢,其實和家庭條件直接相關,如果你隨隨便便的小目標就是一個億,那你想幹嘛就幹嘛、想怎麼買就怎麼買;如果家庭條件很一般,甚至父母有病在身,你還會這麼任性?

除了改變不好的消費習慣,更應該培養一個好的攢錢習慣,攢下的錢再去投資、投資後再繼續攢錢,錢越滾越多。

這樣,當意外降臨時,

你不至於囊中羞澀、舉手無措;遇見喜歡的人,不用考慮對方的條件,只要相愛就夠了;在孩子出生後,可以給ta提供一個更好的經濟條件、物質生活、教育資源;在父母年邁時,讓他們有一個堅強的後盾,不用操心錢財,做到老有所依。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句《華爾街之狼》裡的話:

“這世上,做窮人不光彩。我富過,也窮過,但我每一次都會選擇做富人。如果有人覺得我膚淺,或者崇尚物質,那就去麥當勞找工作吧,因為那才是你歸屬的地方。”

不要覺得愛錢就是庸俗。

“這世上,做窮人不光彩。我富過,也窮過,但我每一次都會選擇做富人。如果有人覺得我膚淺,或者崇尚物質,那就去麥當勞找工作吧,因為那才是你歸屬的地方。”

不要覺得愛錢就是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