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爐石傳說:狗頭人版本將會是平民的噩耗嗎!獵人究竟該何去何從?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尤其是全卡已經全部公佈後),獵人這個平民職業遭到了眾多玩家的一致吐槽。除了“千夫所指”的紫卡來我身邊以外,就連壓軸的獵人橙武倫魯迪洛爾也普遍不被看好。

而本質上是,大夥兒都覺得獵人打控場法術流這事兒不靠譜!

而令各位平民玩家悲痛欲絕的是,從卡拉贊時代開始,獵人已經被越來越快的節奏打趴下,在過去整整三個版本,獵人仿佛半隻腳踏入了隱藏,更不要奢望上T1了。

曾經讓無數平民玩家藍白上傳說的獵爹,誰能忍心讓他繼續逗逼一個版本?所以真正的問題來了,為什麼獵人新橙被設計成“8/6/6, 戰吼、亡語:招募一個野獸”?曾經眼裡只有臉的雷克斯如何一步步變成控制卡組殺手?純法術獵又是一種什麼鬼玩法?

簡而言之:新版本獵人究竟何去何從?

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個職業的前世今生,聊聊狗頭人版本中獵人何去何從。在兩年半前,談及獵人,只有“T7”二字浮現於心。一點法力就是一點傷害懟臉,用英雄技能射完剩下的水晶,這是T7獵的核心思想。

而直到現在,設計師依然為了讓獵人降速這事兒操碎了心;

上古的T7獵,打法優美上分迅捷

獵人如何走上按費拍怪打臉的不歸路?

在遠古時代,由於這種T7獵這種打臉就是正義的思路最貼近遊戲的勝負規則,又是如此簡潔優美低成本,於是,全民貫徹T7思想,我們看到了T7戰、T7牧、T7法賊薩……於是,進入了萬眾比快的狂歡,偶爾一些燒烤環牧、奶騎前來針對,然後玩家開始抱怨遊戲單調無趣,擁有一張“火車王”這個遊戲就近乎圓滿。

感受設計師的憤怒吧……

於是,設計師憤怒了。一場對局,如果只看起手和之後三五抽抽到什麼決定勝利,也確實缺少變化。能實現“一點法力造成一點傷害”思路的單卡紛紛被砍。而還剩下的,被設計師時時刻刻盯著的,就是獵人的英雄技能——穩固射擊。

一場比賽,只要獵人不那麼快被擊殺,往往就能射上三五箭。再加上兩張“殺戮命令”,一大半的生命值就沒有了。

一場對局,主要由誰來解場?通常是由打臉慢的一方解場。而由於英雄技能和殺戮的存在,獵人往往更有能力先將對手的血量歸零。於是,設計師時刻擔心著讓獵人低費過強,否則獵人的搶血能力將難以控制。

而英雄技能又是一個職業在卡手時候法力利用的效率的下限。為什麼王子賊、術可以只帶一張2費?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二費使用英雄技能不算太虧。但獵人前期使用英雄技能往往意味著場面失控。

這就產生了兩個結果:其一,玩家在構築中要保證足夠的一、二費單卡。其二,設計師不得不給獵人設計攻擊不高、但又非常難解的隨從。使得獵人不至於搶血過快,又不至於因為英雄技能的劣勢容易丟失場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瘟疫鼠群”和“寄生惡狼”之流。

這裡涉及到一個常用的概念:攻擊頻率(次)。由於亡語的存在,控制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行動機會才能完整處理他們。不同于法術,隨從是可以每回合提供額外攻擊頻率(次)的。這也是獵人之後害怕節奏卡組、不懼依賴法術的控制卡組的原因之一。

但從此,(標準)天梯上的獵人就走上了按費拍人的不歸路。從1費結網蛛、2費科學家開始拍,經過3費動物夥伴、4費收割機一路拍到獅子博士。在冠軍的試煉版本,中速獵也只是加入了皇家雷象;後來退環境的卡被蝙蝠和寄生惡狼取代,之後又有了熊鯊和苦潮多頭蛇。拍拍拍……什麼怪難解、什麼怪厲害就往場上拍。

大多數獵人為什麼一定要按費拍怪?

原因之一是:對抗中慢速職業時,對手是需要解場的。而“載人收割機”到“寄生惡狼”到獅子這一類隨從,對面怎麼解都往往會虧。也就是對獵人來說,每回合給予最大壓力然後打臉,很可能就是最佳選擇。

原因之二是:獵人使用控制思路的效果不好。設計師不是沒有嘗試給過獵人解卡。“強風射擊”和“劇毒箭矢”都是設計師不斷的嘗試。甚至在冠軍的試煉版本,給獵人的一對橙卡都是可以看作解。

一對活寶CP,非常契合獵人橙卡的一貫特點

要回答獵人為什麼(自傀儡削弱開始)這麼多版本以來,一直是以中速按費拍人為主。首先,可以先說說為什麼獵人不適合控制。

控制卡組的苟活一般需要兩個條件,解卡具有適應性,且具有牌序的容錯率。什麼是解卡的適應性?就是說,控制卡組的解場手段,面對不同職業的不同姿勢鋪場,都往往可以用一種方法去解場。

適應性強的解,比如“末日預言者”+“冰霜新星”,又或者牧師的“龍息藥水”、戰士的”“魚死網破”,大部分需要去解的場面都可以用他們去解。而不幸的是,暴雪給了獵人兩個特性,其一為“奧秘”;其二為“站位”,如“強風射擊”、“爆炸射擊”和新卡“碾壓牆”。

當設計師給一個職業某種特性的時候,往往會在各個版本繼續強化他們,強推他們,無論玩家是否覺得他們厲害——術士的棄牌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奧秘”和“站位”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手可以依靠自己的操作去規避他們。又因為簡單乾脆的解卡都給了法師牧師這樣的法系職業,因此獵人的解卡總不夠乾脆。這樣一來,獵人的解卡用起來總覺得效率一般解不乾淨。

而牌序的容錯率呢?說白了就是治療和過牌。

控制卡組如果暫時摸不到需要的解卡,或者對手鋪的太少捨不得AOE。這種放任對手打臉的後果是需要治療來抵消的。而獵人從劇情考慮,是很難會設計一個治療手段的。畢竟這個遊戲還叫魔獸英雄傳。

很多人說,獵人缺少過牌,而過牌是會讓場面的,損失的場面依然需要一個通用性好且高效的解來抵消。試想,現在其他職業的過牌給你挑,一個獵人是要“奧術智慧”、“滋養”還是“終極感染”呢?思來想去,可能只有術士的“死亡纏繞”可以試試。這是由於目前幾乎沒有返場能力的獵人很難在某個回合放棄一些場面去過牌,也就是缺乏中期的強效AOE。

最後,現在流行的青玉德和宇宙牧,都有一種“拖下去你幾乎就輸了 ”的能力,因此,控制卡組就更少了。

那麼,按費拍人的獵人是靠什麼堅挺著呢?

獵人實用的體系有兩個,其一是BUFF,其二為奧秘,主要是前者。BUFF體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超難解的站場隨從,一部分是使勁兒超模的BUFF隨從。

“難解”也就是一張法術解不掉,“長鬃草原獅”是典型,再加上“慈祥的外婆”、“瘟疫鼠群”和“寄生惡狼”,“熊鯊”也無法用法術處理。使勁兒超模的Buff隨從則是從“馴獸師”開始,再到後來的“雷鳴迅猛龍”和“骨魘”,這就是本質。

為什麼亡語隨從克制控制卡組?因為控制卡組大部分時候要把對手隨從解完,而亡語隨從使得控制卡組的解卡效率低。對方解用完了,場還沒解完,就被踢死了。

在玩家眼裡,用亡語隨從,只是因為亡語隨從難解,可以配合各種超模的BUFF隨從。而設計師看到玩家這麼喜歡亡語,就設計了“假死”、“裝死”,再來一張橙卡“哈霍蘭公主”,眼看不行,又做了一對“恐鱗追獵者”。

設計師覺得觸發“亡語”真的很Coooooooool,玩家表示我只想要個賴場隨從

和特別難解的隨從對應的,就是特別超模的BUFF隨從。“野獸”是什麼?野獸只是給獵人一個職業BUFF隨從超模的理由。而到了巫妖王版本,中立卡“骨魘”也超模了,獵人就把他加入了卡組。看著自己給的套路沒人玩,設計師設計了“食肉魔塊”。

我拍下一隻獅子,之後肉塊加裝死,於是我就有4只獅子了。不難看出,“裝死”是最方便利用這張新卡的辦法。設計師表示既然給你獵人那麼多和亡語聯動的職業卡你都不玩,那我就設計一個超模到沒邊的combo給你試試吧。

之前,設計師想要獵人玩後期,於是給了獵人“恩佐斯”、“獸群呼喚”、“死亡獵手雷克薩”,一樣的思路。但是除了“獸群呼喚”被砍之前,獵人活躍的理由往往只有兩種:控制卡組變多了,或者環境需要殺手蟹來淨化一下了。

這些後期卡強麼?強,而獵人的多少,還是看天梯上不同速度卡組的比例。

由於目前大部分獵人的本質就是難解隨從+超模BUFF。因此只要在前期將獵人的場面壓制住,就可以輕鬆戰勝獵人。上文所說的隨從“難解”,是難以用法術解光,而如果對手的前期手段更超模,將BUFF的受體處理光了,獵人也就舉步維艱,能做到這一點的卡組,則往往在環境中偏快。

而由於之前幾個版本的頭疼醫腳,獵人的中後期已經非常強勢,積重難返的設計者也不敢給獵人更高效率的前期手段了,否則獵人也將為所欲為。

不過,看起來設計師還是覺得中速獵快了。那麼怎麼辦?不能給獵人強勢前期,否則獵人已經有的卡就無敵了。那麼還想要獵人降速,那就只能讓獵人中後期更更更更強了。此外,設計師還要想方法給獵人一種新玩法。眼看極巴牧和大大德可以使用一堆橙卡又受到玩家歡迎,於是……

獵人中後期都這麼強了,你們總該玩後期了吧。亡語體系也這麼厲害了,不來試試?

獵人的控制思路若想成立,就需要有牧師DK那樣,可以起到一錘定音效果的單卡。也就是說,控制卡組解場解了大半輩子,必須要有那麼一兩張卡可以壓垮對手,所以在巫妖王版本中,“死亡獵手雷克薩”提供了不錯的無限續航能力。

而在狗頭人版本中,設計師捧出了“卡瑟娜•冬靈”,這就是設計師給獵人控制思路的進攻武器。我們來試著把她加入構築吧,這樣的話,我們肯定希望招募出來的野獸越大個兒越好:考慮到上場回合最好能生效,也許可以配合狂奔的魔暴龍和暴龍王,抑或新卡紫色岩蟲(8/7/7,亡語:召喚7個1/1的肉蟲)

是不是有點像極巴牧或者大哥德的感覺?這就是早就存在的“極巴獵”,以現有的“極巴獵”為框架,加入少量大號野獸和卡瑟娜。輔助以“縫合追蹤者”進行檢索,用末日預言者幫助拖延,甚至加入裝死和食肉魔快,好像看著還行?別忘了,獵人可是定向檢索最強的職業。

由於獵人是定向檢索最強的職業,因此只要獵人想,基本在中後期能給對手來上這麼一套。如果對手要抗,這怎麼抗得住?因此對手只能更早將獵人擊殺了。一種可能的結果是,獵人多了一種後期玩法,而其在天梯的克制關係鏈上並沒有什麼改變。依然是害怕快攻,克制控制。

從恩佐斯開始,再到青玉,到任務法、賊,暴雪在放棄純消耗型控制卡組的路上一去不回了。是的,被放棄的就是傳統防戰、奶騎這樣的卡組,又比如偏控制的麥迪文法。任務可以用髒鼠去克制、青玉不行可以滿編遊蕩惡鬼,現在獵人又多了一種消耗型控制無法對抗的玩法。

新版本獵人欽定法術流玩法難撐門面!

那麼,單從已有的資訊來預測,傳統的消耗型控制卡組已經被時代所拋棄,未來是屬於中速卡組和大哥卡組的。這一點在目前的天梯環境中已顯現雛形,或許將在狗頭人版本中形成兩大陣營。設計師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定期給一些職業一些新的機制,然後在之後的版本中不斷補強這個機制。

例如,在狗頭人版本中,讓法師去玩高費法術,讓戰士繼續和護甲產生方方面面的聯動。而給獵人的新的關鍵字是:“如果你的牌庫中沒有隨從,那麼……”以法術為主的獵人,上次在職業賽場中出現,我印象中可能還是尤格薩隆和獸群呼喚沒有削弱時候的巨人獵。

擁有“子彈上膛”作為補充法術的手段,依靠控場射箭,再搭配以“奧術巨人”、“尤格薩隆”和削弱前的、8費的“獸群呼喚”來擊殺對手。這種思路能夠成立,是因為獵人的英雄技能,如果使用的次數足夠多,是可以完成擊殺的。

設計師顯然受到了啟發,於是把沒有隨從這個特性,交給了獵人。畢竟——有了DK之後的獵人,擁有了更強大的英雄技能,這就給一個思路能夠獲勝提供了理論基礎。為了使得這種思路成立,設計師就這樣設計的了獵人的一些新卡法術和武器。“蠟燭弓”就是在提供給獵人一個補刀手段,相當於變相提供了奶量。

但是無隨從思路的問題在於,有很多必要的功能是必須由隨從提供的。無論是“奧術巨人”、“神秘女獵手”、“普崔塞德教授”這種可以從和法術的配合上產生巨大收益的單卡,還是“遊蕩惡鬼”這樣的針對卡,尤其是後者:沒有的話控制卡組將無法對抗青玉德。因此,這個機制看起來還需要後續版本的不斷補強。

那麼,獵人在狗頭人版本就只能乖乖聽設計師的話?

傳統的,真正經過天梯考驗的中速獵人在新版本中有得到補強麼?其實是有的。

讓我們看看“通道爬行者”,從隨從交換中受益,而且場上隨從死得越多,收益越高。獵人本身就有“雄斑虎”、“瘟疫鼠群”等一大多單卡可以提供較多隨從數量的單卡。獵人在獅子之前,也缺少一個有力的爆發點,作為野獸的爬行者可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張卡設計的優秀指出在於,面對控制卡組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隨從交換,在對方AOE之前,爬行者可能會卡在手裡。對手可以利用這樣的喘息之機去過牌跳費掛橙武,也增加了對手與獵人之間的互動:對手需要觀察獵人的手牌位置來確定爬行者可能的上手時機,並計算死亡的隨從數量,來評估一波清場之後獵人可能的爆發,並為此做出準備。

“側翼打擊”就更簡單易懂了,作為加強版的“火羽鳳凰”,他可以有效處理快攻的3費隨從,例如船長和雛龍。讓對手的“深藍刃鱗龍人”只能孤單登場。給中速獵過渡到強勢的6費做出努力。而不能打臉的特點,也是為了避免對控制卡組產生過大的影響:如果對手前期忙著過牌跳費,這卡就沒有對手目標可以使用了。那麼,要不要試試帶蛋玩玩設計師推薦的亡語獵呢?

於是,在設計師推薦的極巴獵、控制獵、亡語獵或者被補強後的傳統中速獵中,你更喜歡哪一款呢?

寫在最後,希望喜歡搓爐石的小夥伴們請多多關注小胖君,我們下期再見!

於是,設計師時刻擔心著讓獵人低費過強,否則獵人的搶血能力將難以控制。

而英雄技能又是一個職業在卡手時候法力利用的效率的下限。為什麼王子賊、術可以只帶一張2費?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二費使用英雄技能不算太虧。但獵人前期使用英雄技能往往意味著場面失控。

這就產生了兩個結果:其一,玩家在構築中要保證足夠的一、二費單卡。其二,設計師不得不給獵人設計攻擊不高、但又非常難解的隨從。使得獵人不至於搶血過快,又不至於因為英雄技能的劣勢容易丟失場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瘟疫鼠群”和“寄生惡狼”之流。

這裡涉及到一個常用的概念:攻擊頻率(次)。由於亡語的存在,控制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行動機會才能完整處理他們。不同于法術,隨從是可以每回合提供額外攻擊頻率(次)的。這也是獵人之後害怕節奏卡組、不懼依賴法術的控制卡組的原因之一。

但從此,(標準)天梯上的獵人就走上了按費拍人的不歸路。從1費結網蛛、2費科學家開始拍,經過3費動物夥伴、4費收割機一路拍到獅子博士。在冠軍的試煉版本,中速獵也只是加入了皇家雷象;後來退環境的卡被蝙蝠和寄生惡狼取代,之後又有了熊鯊和苦潮多頭蛇。拍拍拍……什麼怪難解、什麼怪厲害就往場上拍。

大多數獵人為什麼一定要按費拍怪?

原因之一是:對抗中慢速職業時,對手是需要解場的。而“載人收割機”到“寄生惡狼”到獅子這一類隨從,對面怎麼解都往往會虧。也就是對獵人來說,每回合給予最大壓力然後打臉,很可能就是最佳選擇。

原因之二是:獵人使用控制思路的效果不好。設計師不是沒有嘗試給過獵人解卡。“強風射擊”和“劇毒箭矢”都是設計師不斷的嘗試。甚至在冠軍的試煉版本,給獵人的一對橙卡都是可以看作解。

一對活寶CP,非常契合獵人橙卡的一貫特點

要回答獵人為什麼(自傀儡削弱開始)這麼多版本以來,一直是以中速按費拍人為主。首先,可以先說說為什麼獵人不適合控制。

控制卡組的苟活一般需要兩個條件,解卡具有適應性,且具有牌序的容錯率。什麼是解卡的適應性?就是說,控制卡組的解場手段,面對不同職業的不同姿勢鋪場,都往往可以用一種方法去解場。

適應性強的解,比如“末日預言者”+“冰霜新星”,又或者牧師的“龍息藥水”、戰士的”“魚死網破”,大部分需要去解的場面都可以用他們去解。而不幸的是,暴雪給了獵人兩個特性,其一為“奧秘”;其二為“站位”,如“強風射擊”、“爆炸射擊”和新卡“碾壓牆”。

當設計師給一個職業某種特性的時候,往往會在各個版本繼續強化他們,強推他們,無論玩家是否覺得他們厲害——術士的棄牌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奧秘”和“站位”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手可以依靠自己的操作去規避他們。又因為簡單乾脆的解卡都給了法師牧師這樣的法系職業,因此獵人的解卡總不夠乾脆。這樣一來,獵人的解卡用起來總覺得效率一般解不乾淨。

而牌序的容錯率呢?說白了就是治療和過牌。

控制卡組如果暫時摸不到需要的解卡,或者對手鋪的太少捨不得AOE。這種放任對手打臉的後果是需要治療來抵消的。而獵人從劇情考慮,是很難會設計一個治療手段的。畢竟這個遊戲還叫魔獸英雄傳。

很多人說,獵人缺少過牌,而過牌是會讓場面的,損失的場面依然需要一個通用性好且高效的解來抵消。試想,現在其他職業的過牌給你挑,一個獵人是要“奧術智慧”、“滋養”還是“終極感染”呢?思來想去,可能只有術士的“死亡纏繞”可以試試。這是由於目前幾乎沒有返場能力的獵人很難在某個回合放棄一些場面去過牌,也就是缺乏中期的強效AOE。

最後,現在流行的青玉德和宇宙牧,都有一種“拖下去你幾乎就輸了 ”的能力,因此,控制卡組就更少了。

那麼,按費拍人的獵人是靠什麼堅挺著呢?

獵人實用的體系有兩個,其一是BUFF,其二為奧秘,主要是前者。BUFF體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超難解的站場隨從,一部分是使勁兒超模的BUFF隨從。

“難解”也就是一張法術解不掉,“長鬃草原獅”是典型,再加上“慈祥的外婆”、“瘟疫鼠群”和“寄生惡狼”,“熊鯊”也無法用法術處理。使勁兒超模的Buff隨從則是從“馴獸師”開始,再到後來的“雷鳴迅猛龍”和“骨魘”,這就是本質。

為什麼亡語隨從克制控制卡組?因為控制卡組大部分時候要把對手隨從解完,而亡語隨從使得控制卡組的解卡效率低。對方解用完了,場還沒解完,就被踢死了。

在玩家眼裡,用亡語隨從,只是因為亡語隨從難解,可以配合各種超模的BUFF隨從。而設計師看到玩家這麼喜歡亡語,就設計了“假死”、“裝死”,再來一張橙卡“哈霍蘭公主”,眼看不行,又做了一對“恐鱗追獵者”。

設計師覺得觸發“亡語”真的很Coooooooool,玩家表示我只想要個賴場隨從

和特別難解的隨從對應的,就是特別超模的BUFF隨從。“野獸”是什麼?野獸只是給獵人一個職業BUFF隨從超模的理由。而到了巫妖王版本,中立卡“骨魘”也超模了,獵人就把他加入了卡組。看著自己給的套路沒人玩,設計師設計了“食肉魔塊”。

我拍下一隻獅子,之後肉塊加裝死,於是我就有4只獅子了。不難看出,“裝死”是最方便利用這張新卡的辦法。設計師表示既然給你獵人那麼多和亡語聯動的職業卡你都不玩,那我就設計一個超模到沒邊的combo給你試試吧。

之前,設計師想要獵人玩後期,於是給了獵人“恩佐斯”、“獸群呼喚”、“死亡獵手雷克薩”,一樣的思路。但是除了“獸群呼喚”被砍之前,獵人活躍的理由往往只有兩種:控制卡組變多了,或者環境需要殺手蟹來淨化一下了。

這些後期卡強麼?強,而獵人的多少,還是看天梯上不同速度卡組的比例。

由於目前大部分獵人的本質就是難解隨從+超模BUFF。因此只要在前期將獵人的場面壓制住,就可以輕鬆戰勝獵人。上文所說的隨從“難解”,是難以用法術解光,而如果對手的前期手段更超模,將BUFF的受體處理光了,獵人也就舉步維艱,能做到這一點的卡組,則往往在環境中偏快。

而由於之前幾個版本的頭疼醫腳,獵人的中後期已經非常強勢,積重難返的設計者也不敢給獵人更高效率的前期手段了,否則獵人也將為所欲為。

不過,看起來設計師還是覺得中速獵快了。那麼怎麼辦?不能給獵人強勢前期,否則獵人已經有的卡就無敵了。那麼還想要獵人降速,那就只能讓獵人中後期更更更更強了。此外,設計師還要想方法給獵人一種新玩法。眼看極巴牧和大大德可以使用一堆橙卡又受到玩家歡迎,於是……

獵人中後期都這麼強了,你們總該玩後期了吧。亡語體系也這麼厲害了,不來試試?

獵人的控制思路若想成立,就需要有牧師DK那樣,可以起到一錘定音效果的單卡。也就是說,控制卡組解場解了大半輩子,必須要有那麼一兩張卡可以壓垮對手,所以在巫妖王版本中,“死亡獵手雷克薩”提供了不錯的無限續航能力。

而在狗頭人版本中,設計師捧出了“卡瑟娜•冬靈”,這就是設計師給獵人控制思路的進攻武器。我們來試著把她加入構築吧,這樣的話,我們肯定希望招募出來的野獸越大個兒越好:考慮到上場回合最好能生效,也許可以配合狂奔的魔暴龍和暴龍王,抑或新卡紫色岩蟲(8/7/7,亡語:召喚7個1/1的肉蟲)

是不是有點像極巴牧或者大哥德的感覺?這就是早就存在的“極巴獵”,以現有的“極巴獵”為框架,加入少量大號野獸和卡瑟娜。輔助以“縫合追蹤者”進行檢索,用末日預言者幫助拖延,甚至加入裝死和食肉魔快,好像看著還行?別忘了,獵人可是定向檢索最強的職業。

由於獵人是定向檢索最強的職業,因此只要獵人想,基本在中後期能給對手來上這麼一套。如果對手要抗,這怎麼抗得住?因此對手只能更早將獵人擊殺了。一種可能的結果是,獵人多了一種後期玩法,而其在天梯的克制關係鏈上並沒有什麼改變。依然是害怕快攻,克制控制。

從恩佐斯開始,再到青玉,到任務法、賊,暴雪在放棄純消耗型控制卡組的路上一去不回了。是的,被放棄的就是傳統防戰、奶騎這樣的卡組,又比如偏控制的麥迪文法。任務可以用髒鼠去克制、青玉不行可以滿編遊蕩惡鬼,現在獵人又多了一種消耗型控制無法對抗的玩法。

新版本獵人欽定法術流玩法難撐門面!

那麼,單從已有的資訊來預測,傳統的消耗型控制卡組已經被時代所拋棄,未來是屬於中速卡組和大哥卡組的。這一點在目前的天梯環境中已顯現雛形,或許將在狗頭人版本中形成兩大陣營。設計師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定期給一些職業一些新的機制,然後在之後的版本中不斷補強這個機制。

例如,在狗頭人版本中,讓法師去玩高費法術,讓戰士繼續和護甲產生方方面面的聯動。而給獵人的新的關鍵字是:“如果你的牌庫中沒有隨從,那麼……”以法術為主的獵人,上次在職業賽場中出現,我印象中可能還是尤格薩隆和獸群呼喚沒有削弱時候的巨人獵。

擁有“子彈上膛”作為補充法術的手段,依靠控場射箭,再搭配以“奧術巨人”、“尤格薩隆”和削弱前的、8費的“獸群呼喚”來擊殺對手。這種思路能夠成立,是因為獵人的英雄技能,如果使用的次數足夠多,是可以完成擊殺的。

設計師顯然受到了啟發,於是把沒有隨從這個特性,交給了獵人。畢竟——有了DK之後的獵人,擁有了更強大的英雄技能,這就給一個思路能夠獲勝提供了理論基礎。為了使得這種思路成立,設計師就這樣設計的了獵人的一些新卡法術和武器。“蠟燭弓”就是在提供給獵人一個補刀手段,相當於變相提供了奶量。

但是無隨從思路的問題在於,有很多必要的功能是必須由隨從提供的。無論是“奧術巨人”、“神秘女獵手”、“普崔塞德教授”這種可以從和法術的配合上產生巨大收益的單卡,還是“遊蕩惡鬼”這樣的針對卡,尤其是後者:沒有的話控制卡組將無法對抗青玉德。因此,這個機制看起來還需要後續版本的不斷補強。

那麼,獵人在狗頭人版本就只能乖乖聽設計師的話?

傳統的,真正經過天梯考驗的中速獵人在新版本中有得到補強麼?其實是有的。

讓我們看看“通道爬行者”,從隨從交換中受益,而且場上隨從死得越多,收益越高。獵人本身就有“雄斑虎”、“瘟疫鼠群”等一大多單卡可以提供較多隨從數量的單卡。獵人在獅子之前,也缺少一個有力的爆發點,作為野獸的爬行者可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張卡設計的優秀指出在於,面對控制卡組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隨從交換,在對方AOE之前,爬行者可能會卡在手裡。對手可以利用這樣的喘息之機去過牌跳費掛橙武,也增加了對手與獵人之間的互動:對手需要觀察獵人的手牌位置來確定爬行者可能的上手時機,並計算死亡的隨從數量,來評估一波清場之後獵人可能的爆發,並為此做出準備。

“側翼打擊”就更簡單易懂了,作為加強版的“火羽鳳凰”,他可以有效處理快攻的3費隨從,例如船長和雛龍。讓對手的“深藍刃鱗龍人”只能孤單登場。給中速獵過渡到強勢的6費做出努力。而不能打臉的特點,也是為了避免對控制卡組產生過大的影響:如果對手前期忙著過牌跳費,這卡就沒有對手目標可以使用了。那麼,要不要試試帶蛋玩玩設計師推薦的亡語獵呢?

於是,在設計師推薦的極巴獵、控制獵、亡語獵或者被補強後的傳統中速獵中,你更喜歡哪一款呢?

寫在最後,希望喜歡搓爐石的小夥伴們請多多關注小胖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