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Phone原生相機拍大片,別人都問我用的什麼APP

因為這個世界上每天所誕生的千千萬萬張照片裡,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拿著智慧手機拍下來的,在這些照片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iPhone拍攝的,但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iPhone的原生相機應用該怎麼用。

所以本期為大家帶來這份iPhone原生相機的操作指南,讓你重新認識手裡的智慧手機到底能夠拍出怎樣的照片。

從主動曝光和對焦說起

使用相機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攝影師都知道我們需要做兩件事:曝光和對焦。但目前智慧手機還沒有發達到可以感知我們創作風格和創作方向的能力,因而大多把整個拍攝流程簡化成了“按快門”這個操作。

但這並不意味著手機拍攝過程不需要對焦和測光。我們不妨從這兩張照片說起:

這兩張照片均來自蘋果官方樣張

不難發現,iPhone的官方樣張大都給人一種耐看的感覺,通俗一點說叫做絕不“糖水”。這些照片層次豐富、構圖精彩,夜景中光影的明暗對比尤為突出。

可為什麼我們自己拍攝夜景的時候就滿屏的模糊和躁點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忽略了對畫面曝光的控制。在iPhone的原生相機中,我們其實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曝光調節:

1. 點按螢幕,以點觸的地方為曝光基準。直觀一點的表述是,取景器中被我們點觸的暗部會變亮,被我們點觸的亮部則會變暗。例如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時如果採用點按拍攝,點按的區域大概就是圖中地平線夕陽所處的位置。

2. 長按鎖定曝光基準,手動調節曝光量。在下面的場景中,我們長按任意地方即可自動鎖定曝光,這個時候還可以手動調節滑杆控制曝光程度。如果通過這個滑杆都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則可以嘗試長按畫面中的其他地方進行曝光鎖定。

但你可能會問:長按時既鎖定對焦又鎖定曝光,如果我們的對焦和曝光不在一個點上怎麼辦?

這種情況下,對焦的優先順序高於曝光。也就是說,選擇你希望對焦的點,長按鎖定對焦和曝光,這個時候,如果曝光不是你想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滑杆來調節。如果滑杆調節依然不夠,我們還可以後期——畢竟曝光可以通過後期進行彌補,但對焦就很難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只有我們有意識地進行自主曝光和對焦,才能拍到更好的照片。

怎樣拍出好看的人像

由於手機的高度集成特性,今天絕大多數的手機在拍照上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短板,這其中最典型的一點就是光圈固定。同時,由於手機內部的空間有限,手機的單顆鏡頭一般都是一顆無法進行光學變焦的定焦鏡頭,而iPhone 經過換算後的焦距為 30mm 左右。

知道這些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廣角鏡頭的透視效果必然會導致畫面邊緣出現畸變,這種畸變的存在雖然允許我們拍攝更多的畫面內容,但越靠近畫面邊緣的部分也拉伸得越厲害。換個說法就是,如果我們將姑娘們的腿放在畫面邊緣,就可以拍出一雙大長腿,放在畫面中央則會變成柯基小短腿,比如下麵這張:

當你想要表現一座建築的高聳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邊緣拉伸建築:

瞭解這個特性後,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利用以下兩點來拍出理想的人像照片了:

1. 保證足夠的進光量

這其實也是一切手機攝影畫質的根基,手機拍攝想要高畫質,光源的充足與否至關重要。所以你會發現,在豔陽高照的晴天拍攝,人像模式的拍攝效果特別好。不過在大部分手機攝影教程裡,閃光燈都是經常被忽略的一點,這是因為即便是一些入門級數碼相機的機頂閃光燈,在實際使用中也不常用,在取景器正前方直接閃光拍出的一片慘白實在是難以讓人接受。

但沒有閃光燈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進行補光,即便是在人間進行人像拍攝,有意識的光源補充也能帶來畫面的質變。例如這張照片,就是用另一部手機的手電筒從人物右側進行的側向補光。

2. 盡可能對主體和背景進行區分

照片是二維的,但實際生活卻是三維的。如果把我們的照片看作二維坐標系的XY軸,那照片的清晰和模糊範圍則是在一條二維平面所無法呈現的Z軸上進行選擇的。這個清晰的範圍或程度就叫做景深,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焦距、對焦距離和相機畫幅。

在手機上,畫幅和焦距顯然都是固定的,因此用手機拍攝人像時,我們只能通過靠近畫面主體、同時讓畫面主體與背景的距離遠一點,來達到虛化效果的提升。

另外,iOS還在今年更新了人像光效功能。其中第二種“攝影室燈光”模式尤其符合國人審美,它會在被拍攝者的臉部進行補光,讓面部看上去更有光澤。“輪廓光”則更受歐美用戶歡迎,它的意義也在於對光影關係的勾勒。

攝影室燈光和輪廓光這兩種模式在人像拍攝的過程中實用性都比較高,舞臺光和單色舞臺光則需要我們發揮一定的想像力。

別忘了自帶的照片修飾功能

一張好的照片是前期拍攝和後期修飾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經常也會被問到“你修圖用什麼軟體”或是“你用的什麼濾鏡”這類問題。

雖然修圖並非是一張照片的核心,但隨著iOS這幾年的進步,自帶的照片修飾功能已經相當強大了。iPhone 的修飾分為三個部分:

1. 剪裁部分

提供各種各樣的構圖比例,其中自動糾正水準和垂直的功能很貼心和人性化。

2. 濾鏡部分

早在iOS 11之前我就開始頻繁使用iPhone的內置濾鏡了,尤其是“黑白”和“鉻黃”這兩個濾鏡。“黑白”的反差控制的非常棒,影調也十分細膩,遠勝於其他的各種濾鏡App。

iOS 11新加入的濾“鮮明色”則適合用來修飾美食,它能讓食物色調看上去更為飽滿;“反差色”濾鏡整體的色調屬於典型的低調風格,給人以非常安靜的感覺。

3. 參數調節部分

iPhone自帶的濾鏡都是可以進行二次更改的:第一次在這張照片上用了這個濾鏡,過些天不喜歡了,回到相冊裡進行更改就好了,因為iPhone自帶的修飾工具基本能夠滿足照片修飾的大部分需求。

比如曝光,也就是光效。在這裡你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反差,褪色等等。唯一需要說明的可能是這個黑點,其實你只要理解為黑色的純淨度的感覺就可以,或者說類似於VSCO中的褪色效果。

再比如顏色,在這裡你可以調節飽和度以及色溫(就是色偏)。這裡要著重強調一下這個對比度,這裡對比度和第一部分曝光的對比度完全不同。這裡是色彩的對比度,你會發現調節後色彩更加鮮明。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項功能。

最後是黑白,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照片變為黑白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歡使用iPhone內置的黑白功能把彩色照片轉換為黑白。通過幾個參數的調節,我們很快就可以獲得一幅非常有氛圍和影調的黑白大作,強烈推薦。

總結 |

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巧和功能後你會發現,iPhone的原生相機其實就已經足夠強大。從iPhone 4到今天的iPhone X,筆者幾乎用每一代iPhone手機進行過拍攝,有時候甚至還會特意翻出iPhone 4玩一玩黑白攝影。

因為我認為一部好相機的不僅僅在於畫質,當我需要它為我記錄下某一段光影的時候,一台方便、可靠的拍攝設備就躺在我手裡——這才是iPhone拍照於我而言的意義所在。

手機的單顆鏡頭一般都是一顆無法進行光學變焦的定焦鏡頭,而iPhone 經過換算後的焦距為 30mm 左右。

知道這些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廣角鏡頭的透視效果必然會導致畫面邊緣出現畸變,這種畸變的存在雖然允許我們拍攝更多的畫面內容,但越靠近畫面邊緣的部分也拉伸得越厲害。換個說法就是,如果我們將姑娘們的腿放在畫面邊緣,就可以拍出一雙大長腿,放在畫面中央則會變成柯基小短腿,比如下麵這張:

當你想要表現一座建築的高聳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邊緣拉伸建築:

瞭解這個特性後,我們就能夠進一步利用以下兩點來拍出理想的人像照片了:

1. 保證足夠的進光量

這其實也是一切手機攝影畫質的根基,手機拍攝想要高畫質,光源的充足與否至關重要。所以你會發現,在豔陽高照的晴天拍攝,人像模式的拍攝效果特別好。不過在大部分手機攝影教程裡,閃光燈都是經常被忽略的一點,這是因為即便是一些入門級數碼相機的機頂閃光燈,在實際使用中也不常用,在取景器正前方直接閃光拍出的一片慘白實在是難以讓人接受。

但沒有閃光燈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進行補光,即便是在人間進行人像拍攝,有意識的光源補充也能帶來畫面的質變。例如這張照片,就是用另一部手機的手電筒從人物右側進行的側向補光。

2. 盡可能對主體和背景進行區分

照片是二維的,但實際生活卻是三維的。如果把我們的照片看作二維坐標系的XY軸,那照片的清晰和模糊範圍則是在一條二維平面所無法呈現的Z軸上進行選擇的。這個清晰的範圍或程度就叫做景深,影響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焦距、對焦距離和相機畫幅。

在手機上,畫幅和焦距顯然都是固定的,因此用手機拍攝人像時,我們只能通過靠近畫面主體、同時讓畫面主體與背景的距離遠一點,來達到虛化效果的提升。

另外,iOS還在今年更新了人像光效功能。其中第二種“攝影室燈光”模式尤其符合國人審美,它會在被拍攝者的臉部進行補光,讓面部看上去更有光澤。“輪廓光”則更受歐美用戶歡迎,它的意義也在於對光影關係的勾勒。

攝影室燈光和輪廓光這兩種模式在人像拍攝的過程中實用性都比較高,舞臺光和單色舞臺光則需要我們發揮一定的想像力。

別忘了自帶的照片修飾功能

一張好的照片是前期拍攝和後期修飾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經常也會被問到“你修圖用什麼軟體”或是“你用的什麼濾鏡”這類問題。

雖然修圖並非是一張照片的核心,但隨著iOS這幾年的進步,自帶的照片修飾功能已經相當強大了。iPhone 的修飾分為三個部分:

1. 剪裁部分

提供各種各樣的構圖比例,其中自動糾正水準和垂直的功能很貼心和人性化。

2. 濾鏡部分

早在iOS 11之前我就開始頻繁使用iPhone的內置濾鏡了,尤其是“黑白”和“鉻黃”這兩個濾鏡。“黑白”的反差控制的非常棒,影調也十分細膩,遠勝於其他的各種濾鏡App。

iOS 11新加入的濾“鮮明色”則適合用來修飾美食,它能讓食物色調看上去更為飽滿;“反差色”濾鏡整體的色調屬於典型的低調風格,給人以非常安靜的感覺。

3. 參數調節部分

iPhone自帶的濾鏡都是可以進行二次更改的:第一次在這張照片上用了這個濾鏡,過些天不喜歡了,回到相冊裡進行更改就好了,因為iPhone自帶的修飾工具基本能夠滿足照片修飾的大部分需求。

比如曝光,也就是光效。在這裡你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反差,褪色等等。唯一需要說明的可能是這個黑點,其實你只要理解為黑色的純淨度的感覺就可以,或者說類似於VSCO中的褪色效果。

再比如顏色,在這裡你可以調節飽和度以及色溫(就是色偏)。這裡要著重強調一下這個對比度,這裡對比度和第一部分曝光的對比度完全不同。這裡是色彩的對比度,你會發現調節後色彩更加鮮明。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項功能。

最後是黑白,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照片變為黑白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歡使用iPhone內置的黑白功能把彩色照片轉換為黑白。通過幾個參數的調節,我們很快就可以獲得一幅非常有氛圍和影調的黑白大作,強烈推薦。

總結 |

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技巧和功能後你會發現,iPhone的原生相機其實就已經足夠強大。從iPhone 4到今天的iPhone X,筆者幾乎用每一代iPhone手機進行過拍攝,有時候甚至還會特意翻出iPhone 4玩一玩黑白攝影。

因為我認為一部好相機的不僅僅在於畫質,當我需要它為我記錄下某一段光影的時候,一台方便、可靠的拍攝設備就躺在我手裡——這才是iPhone拍照於我而言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