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說話“沒大沒小”該怎麼教育?

如今,在獨生子女盛行的時期,許多家長都過分溺愛孩子,生怕孩子受委屈,弄得孩子在家就像個小皇帝,成天為所欲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無論家長為孩子做了什麼了,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在孩子眼裡就是理所應當,無視家長的辛苦,更有些孩子,竟然被慣得沒有長幼之分,對家長或者長輩缺乏應有的禮貌,直呼其名,就連“請”這樣簡單的詞都不會說。

朵朵就是個被寵壞了的孩子,在家裡跟家長成天沒大沒小。為了這事,爸爸媽媽沒少教育她。

這天週六,爸爸媽媽照例帶著朵朵去爺爺奶奶家看望二老。

一進門,奶奶看見孫女來了,就迎了上來,“朵朵來了,奶奶都一個星期沒看見朵朵了,我和你爺爺都想朵朵了。”朵朵連理都不理,扭身沖進了屋,一下按開了電視,自顧自地看著。

爸爸和媽媽跟爺爺奶奶打過招呼後,看見朵朵又犯了毛病,就跟朵朵說:“朵朵,怎麼回事,奶奶跟你說話呢,你怎麼不答應啊?也不說跟爺爺奶奶打招呼,

怎麼這麼沒有禮貌!”

“算了,孩子嗎,別理她了,喜歡看電視,就讓她看吧。”爺爺趕緊解圍。

就這樣,家裡人開始忙著張羅中午飯,中間爺爺奶奶偶爾跟朵朵說話,她也只是哼哈,愛搭不理的。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推杯換盞,有說有笑。

“嗨,把那個香椿煎雞蛋給我拿來,我喜歡吃那個。”大家正邊吃邊聊,朵朵不和諧的聲音讓大家住了口。“快點啊,

你們沒聽見啊?”朵朵竟然不高興了。

“朵朵,我看你太不像話了!你這是跟誰說話呢?沒大沒小的!”媽媽首先發了火。

“你們這麼多人,我知道叫誰啊!誰聽見誰給我拿不就行了。”朵朵還滿不在乎地強硬著。

“我們沒有稱謂啊?成天‘嗨’來‘嗨’去的!進門連爺爺奶奶都不叫,我看你是找揍!”爸爸本來就一肚子火,這下可爆發了。

爺爺奶奶看事態不妙,趕緊打圓場,“朵朵,趕緊認個錯,說‘下次不這樣了’。

“我沒錯,我就是沒錯!你們就是成心跟我過不去!”朵朵說完大聲哭了起來。爸爸氣得要打朵朵,爺爺奶奶一個勁地攔著。

就這樣,好好的家庭聚餐讓孩子給攪和了,不但沒吃好,家人還跟孩子嘔了氣。

在當下的家庭中可能不止朵朵一個孩子有這樣不禮貌的行為,像朵朵這樣的孩子其實大有人在。他們從不把家長放在眼裡,不光是在家裡,就是在外人面前,也表現得非常沒有禮貌,

讓父母難堪。

樂樂活潑好動,聰明可愛,家裡人總是寵著他,尤其是爺爺奶奶,對這個長孫更是要星星不給月亮。就像所有被寵壞了的孩子一樣,樂樂越來越沒有禮貌,上幼稚園時,還知道叫“爺爺奶奶”,如今上了小學,竟直呼爺爺奶奶為:“老張、老邢”。他這一不禮貌的行為,家裡人不但沒有制止,爺爺奶奶還笑說,“這孩子可真有意思!”所以樂樂越慣越沒樣了。

這天,爺爺的老戰友王爺爺到樂樂家做客。王爺爺由於“老有所為”,和爺爺很少見面,這次能來看樂樂的爺爺,可把爺爺奶奶樂壞了。早早就準備好了,等著招待王爺爺。

王爺爺準時來到樂樂家,一進門兩個老戰友就相互親切地握手問候。

“這就是你那個寶貝孫子樂樂吧,都長這麼大了!”王爺爺一眼看見站在一旁的樂樂,高興地說,“看爺爺給你帶什麼好東西了-----”說著從包裡拿出了一個禮品盒遞給樂樂。

“王爺爺大老遠來,還給你帶禮物。樂樂,還不趕緊謝謝王爺爺!”爺爺趕緊提醒著樂樂。可是樂樂連個“謝”字都沒說,上前拿了東西,就到一旁拆了包裝。

“看這孩子,慣得都沒樣了。老王別見怪啊!”爺爺似乎有些尷尬。

“沒事,小孩都這樣,認生。”王爺爺並沒有太在意。

樂樂打開了包裝一看,裡面竟然是他想要了很久的“奧特曼”,一下子興奮起來,拿著東西跑到王爺爺跟前,“嘿,老頭,你還真會買東西啊!”

話一出口,王爺爺驚訝得皺緊了眉頭。爺爺氣得說不出話來,臉上不斷變著顏色。樂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低下頭,一溜煙跑了。

吃完午飯,王爺爺臨走時對樂樂的爺爺說:“老張啊,也許是我多嘴,但有些話我不得不說,寵孩子沒錯,但要有個限度,不能一味地嬌慣,會把孩子慣壞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這些做家長的還是要多學習啊!”聽著老戰友這肺腑之言,爺爺既慚愧又難堪。

孩子對長輩不尊重,說話沒大沒小,如果父母不及時加以糾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霸道、不講理、沒有禮貌等不良習性,引起周圍人的反感,進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表現出不禮貌的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制止,適當糾正,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尊重別人,這也是能夠得到別人尊重的最佳途徑。

1原因各有不同,學會正確表達

在糾正孩子沒大沒小的不良言行時,家長首先要瞭解孩子不禮貌的原因。

由於孩子在家裡備受寵愛,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當遇見與大人理論相駁時,不管對錯,他們都會任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有些孩子則是故意挑釁家長的忍耐極限,表現出強烈的不滿、不高興、不順從,尤其是有爺爺奶奶等老人在家時,更是有恃無恐;而另一種孩子則是出於心直口快,不懂得用禮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顧及對方的感受。

作為家長,針對孩子不禮貌的這些特徵和原因,要對孩子給予教育,及時糾正他們的這一錯誤行為。要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當孩子表現出沒大沒小時,家長要教育孩子如何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不禮貌的行為,是不會受到大家歡迎的,爸爸媽媽都希望他是個講文明的孩子。

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他我們是文明禮儀之邦,人們從遠古時代就講究禮儀等等;還可以給他講“孔子尊師”、“張良拜師”、“孔融讓梨”等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從而改正不禮貌的行為。

2隔離冷靜處理,耐心引導學習

當發現孩子表現出沒大沒小的行為時,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在眾人面前顏面無存,因而惱羞成怒、大發雷霆。

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卻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可能更加肆無忌憚地與家長頂撞,這樣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教育孩子,而且常常是家長爆發之後,也沒弄清孩子口不擇言的真實用意和原因,而後也不了了之。

因此,家長在遇見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冷靜,把孩子叫到一旁,耐心地說服教育。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才會有所改正。

家長一味地大吼大叫是很難起到正向作用的,相反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識,使事情更糟糕。只有耐心細緻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在不斷的學習中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和語言。

3父母模範作用,禮貌從小抓起

為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言行,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語。

有些家長不注意,總是稱呼父母為“老頭兒、老太太”等,其實這可能是成年人間的一種所謂的親昵稱謂,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就會錯誤地認為這樣的稱呼是正確的。因此就很可能學著如此稱呼,引起大家的反感。

而在公共場所,家長更不能大聲吵鬧,對他人要有禮貌,為孩子起到良好的模範作用。

要想讓孩子成為文明禮貌的典範,就要從小教育孩子懂文明、講禮貌,對他人常常使用“請”、“您好”、“謝謝”等文明用語,教育他要尊重別人,不能隨意數落別人的缺點。不斷地提醒孩子在長輩面前要謙虛謹慎,文明有禮。

也可以帶著孩子觀察和體會文明禮貌的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出一些事例,讓孩子自我判斷對與錯,自我判斷某一語言或行為是否是文明禮貌的,這樣才能讓他切身體會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從而糾正他沒大沒小的不良行為。

他這一不禮貌的行為,家裡人不但沒有制止,爺爺奶奶還笑說,“這孩子可真有意思!”所以樂樂越慣越沒樣了。

這天,爺爺的老戰友王爺爺到樂樂家做客。王爺爺由於“老有所為”,和爺爺很少見面,這次能來看樂樂的爺爺,可把爺爺奶奶樂壞了。早早就準備好了,等著招待王爺爺。

王爺爺準時來到樂樂家,一進門兩個老戰友就相互親切地握手問候。

“這就是你那個寶貝孫子樂樂吧,都長這麼大了!”王爺爺一眼看見站在一旁的樂樂,高興地說,“看爺爺給你帶什麼好東西了-----”說著從包裡拿出了一個禮品盒遞給樂樂。

“王爺爺大老遠來,還給你帶禮物。樂樂,還不趕緊謝謝王爺爺!”爺爺趕緊提醒著樂樂。可是樂樂連個“謝”字都沒說,上前拿了東西,就到一旁拆了包裝。

“看這孩子,慣得都沒樣了。老王別見怪啊!”爺爺似乎有些尷尬。

“沒事,小孩都這樣,認生。”王爺爺並沒有太在意。

樂樂打開了包裝一看,裡面竟然是他想要了很久的“奧特曼”,一下子興奮起來,拿著東西跑到王爺爺跟前,“嘿,老頭,你還真會買東西啊!”

話一出口,王爺爺驚訝得皺緊了眉頭。爺爺氣得說不出話來,臉上不斷變著顏色。樂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低下頭,一溜煙跑了。

吃完午飯,王爺爺臨走時對樂樂的爺爺說:“老張啊,也許是我多嘴,但有些話我不得不說,寵孩子沒錯,但要有個限度,不能一味地嬌慣,會把孩子慣壞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這些做家長的還是要多學習啊!”聽著老戰友這肺腑之言,爺爺既慚愧又難堪。

孩子對長輩不尊重,說話沒大沒小,如果父母不及時加以糾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霸道、不講理、沒有禮貌等不良習性,引起周圍人的反感,進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表現出不禮貌的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制止,適當糾正,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尊重別人,這也是能夠得到別人尊重的最佳途徑。

1原因各有不同,學會正確表達

在糾正孩子沒大沒小的不良言行時,家長首先要瞭解孩子不禮貌的原因。

由於孩子在家裡備受寵愛,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當遇見與大人理論相駁時,不管對錯,他們都會任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有些孩子則是故意挑釁家長的忍耐極限,表現出強烈的不滿、不高興、不順從,尤其是有爺爺奶奶等老人在家時,更是有恃無恐;而另一種孩子則是出於心直口快,不懂得用禮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顧及對方的感受。

作為家長,針對孩子不禮貌的這些特徵和原因,要對孩子給予教育,及時糾正他們的這一錯誤行為。要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當孩子表現出沒大沒小時,家長要教育孩子如何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不禮貌的行為,是不會受到大家歡迎的,爸爸媽媽都希望他是個講文明的孩子。

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他我們是文明禮儀之邦,人們從遠古時代就講究禮儀等等;還可以給他講“孔子尊師”、“張良拜師”、“孔融讓梨”等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從而改正不禮貌的行為。

2隔離冷靜處理,耐心引導學習

當發現孩子表現出沒大沒小的行為時,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在眾人面前顏面無存,因而惱羞成怒、大發雷霆。

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卻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可能更加肆無忌憚地與家長頂撞,這樣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教育孩子,而且常常是家長爆發之後,也沒弄清孩子口不擇言的真實用意和原因,而後也不了了之。

因此,家長在遇見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冷靜,把孩子叫到一旁,耐心地說服教育。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才會有所改正。

家長一味地大吼大叫是很難起到正向作用的,相反只會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識,使事情更糟糕。只有耐心細緻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在不斷的學習中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和語言。

3父母模範作用,禮貌從小抓起

為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言行,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語。

有些家長不注意,總是稱呼父母為“老頭兒、老太太”等,其實這可能是成年人間的一種所謂的親昵稱謂,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就會錯誤地認為這樣的稱呼是正確的。因此就很可能學著如此稱呼,引起大家的反感。

而在公共場所,家長更不能大聲吵鬧,對他人要有禮貌,為孩子起到良好的模範作用。

要想讓孩子成為文明禮貌的典範,就要從小教育孩子懂文明、講禮貌,對他人常常使用“請”、“您好”、“謝謝”等文明用語,教育他要尊重別人,不能隨意數落別人的缺點。不斷地提醒孩子在長輩面前要謙虛謹慎,文明有禮。

也可以帶著孩子觀察和體會文明禮貌的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出一些事例,讓孩子自我判斷對與錯,自我判斷某一語言或行為是否是文明禮貌的,這樣才能讓他切身體會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從而糾正他沒大沒小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