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次用手電筒完成觀看的尋夢之旅

夢不是一種軀體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夢是一種願望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夢,並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無意義的,不是荒誕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識昏睡,

而只有少部分乍睡還醒的產物,它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西格蒙德·佛洛德

關於夢,中西方自古以來都對其有所研究。同樣夢境也是藝術家經常表現的元素之一。後印象派畫家梵古說“我夢見我的畫,我畫著我的夢。”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夢》用八個片段述說著一個童年的夢等等。很多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語言和形式詮釋著對夢的解析與描繪。

這次是野美術館舉辦的《二拾一夢》展覽,正試圖用他們的方式,來回答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在庸常生活和美學之間,心裡湧現出對於夢的無數次叩問,在現實中實現夢境的再現。

《二拾一夢》與通常所看到的展覽不同的是,所有作品都出自於二十一個來自社會中不同職業者的眾創作品,

並不是職業藝術家的個人表達。參與者中有品牌策劃人、導演、作家等等。

本次《二拾一夢》展覽的策劃人也是野美術館負責人楊皖莎女士向介面記者講解了整個展覽的詳細過程“我們這次群體創作的二十一個人之前是互不相識的,

通過網路平臺互相認識。我們彼此交換各自的夢,在三天的時間裡交換了近一百多個夢境,變成了一個從陌生到彼此有了很高信任度的團體,而這種交換夢境的過程也是本次展覽的起始靈感。我們想通過展覽的形式把這些普通人的夢境呈現出來。群體創作的二十一個人都在工作之餘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完成這次展覽的作品。這次展覽,我們沒有請一些藝術家來參展,
是一次普通人的展覽,姑且叫它為藝術展覽。我們想把藝術這個標籤拋開,同時也拋開了夢作為個人的隱私不願對他人講解述說的狀態。”

很多參展人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請假來到美術館參加這次開幕的。其中的一位成員—章愳也是從上海特意趕來參加這次開幕。他向介面新聞記者講述了這次參展的感受“我大學是在中國美院讀的本科和碩士。但是,畢業以後沒有繼續專做藝術,而是去了上海的一家設計公司,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堅持創作。聽說這個交換夢的活動,自己覺得很有意思也特別感興趣。因為自己的作品也是和夢境、虛幻的場景這些題材有關的,所以覺得這次活動很適合自己,也和團體的其他成員講述這自己對於夢的看法。同時這個活動也促使我更加積極的創作作品。自己也在考慮要不要改變固有的生活狀態去專職做藝術,這是個需要足夠勇氣才能完成的事。”

通過手電筒完成展覽的觀看

進入美術館大門,伴隨著幕布的滑落,整個展廳的環境變得幽暗。隨著光線的逐漸減弱,觀者也仿佛置身於夢境之中。在黑暗的環境中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用手電筒的光源進行觀看。

進入內廳,一件由一艘被切割的木船和金屬薄片等元素所組成的裝置作品《VESSEL OF DREAMS》進入觀眾視線。此時,手中的手電筒變成了參與展覽的工具,光源照射到金屬薄片上會反射出很多抽象的光束,遍佈整個展廳。觀者製造出的光束各不相同並相互交匯。就像這次展覽的主題一樣,每個人都在交換著彼此的夢境。

展覽地址: 北京798藝術區陶瓷二街201號 是野shaire美術館

展覽至:2017年4月16日

自己覺得很有意思也特別感興趣。因為自己的作品也是和夢境、虛幻的場景這些題材有關的,所以覺得這次活動很適合自己,也和團體的其他成員講述這自己對於夢的看法。同時這個活動也促使我更加積極的創作作品。自己也在考慮要不要改變固有的生活狀態去專職做藝術,這是個需要足夠勇氣才能完成的事。”

通過手電筒完成展覽的觀看

進入美術館大門,伴隨著幕布的滑落,整個展廳的環境變得幽暗。隨著光線的逐漸減弱,觀者也仿佛置身於夢境之中。在黑暗的環境中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用手電筒的光源進行觀看。

進入內廳,一件由一艘被切割的木船和金屬薄片等元素所組成的裝置作品《VESSEL OF DREAMS》進入觀眾視線。此時,手中的手電筒變成了參與展覽的工具,光源照射到金屬薄片上會反射出很多抽象的光束,遍佈整個展廳。觀者製造出的光束各不相同並相互交匯。就像這次展覽的主題一樣,每個人都在交換著彼此的夢境。

展覽地址: 北京798藝術區陶瓷二街201號 是野shaire美術館

展覽至:201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