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問:為什麼動物會待在動物園?你答得上來嗎?

很多孩子兩三歲開始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動物園。在我的眼裡,孩子與動物,是世界上最純潔無暇的兩種生靈。

有一天,孩子看到一隻禿了毛的癩皮大狗熊被一群蒼蠅弄得團團轉,

很是心疼,他問:“媽媽,為什麼動物們會待在動物園?”

我一時回答不上來,經過很久的瞭解和思考。今天我們就說一說,為什麼動物們會待在動物園?應該如何帶孩子參觀動物園?除了動物園還有哪些可以看到動物的機會?

孩子去動物園的意義

熱愛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我是一個6歲男孩的媽媽,記得在我兒子真正接觸動物之前,只要看到電視上出現動物的畫面,無論是小兔子還是獅子老虎,都會激動不已,飛奔到電視機前,輕輕地撫摸著。

在生活中,遇到常見的小貓,小狗,他也會駐足,認真地觀看很久才會離開……他願意像朋友一樣親近動物,和它們分享無憂無慮的快樂。

隨著孩子的成長,繪本和動畫片,這些平面的視覺無法取代看到動物時的真實感受,

也無法展現出動物在山林裡和樹枝間來回穿梭時的勃勃生機,更不會讓孩子發現每一隻動物個體身上獨特的閃光之處。

這時,動物園就成了一個快捷地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和認識真實動物的場所。我一直對於關在動物園裡的動物,有一種莫名的同情。無奈孩子特別喜歡去動物園,所以只要週末有時間,就會陪著他去動物園。

有一天,孩子看到一隻禿了毛、有點癩皮的大狗熊被一群蒼蠅弄得團團轉,很是心疼,他問:“媽媽,為什麼動物們會待在動物園?”

動物為什麼會待在動物園裡?

動物園的英文是“ZOO“,ZOO在古希臘語裡是“有生命”的意思。那麼到底什麼是動物園呢?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動物園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看見動物需求,為人們在假期提供更多消遣和娛樂的場所。

其實,動物園最重要的功能是為動物提供避難的生活場所,

當它們喪失原來的生活棲息地時候,動物園可以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美國老虎專家羅奈爾得·蒂爾森編著的《老虎的世界》一書中說:

之所以把老虎養在動物園裡,首先是因為它們在野外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它們找不到足夠的食物。動物園裡的老虎並不只是供人們觀賞。

但大多數人並不瞭解這樣的出發點,這其實是很多動物園的失職。

國內大多數動物園沒有自然介紹,

沒有保護概念,動物品類不多,幾乎是寵物式+娛樂式的飼養。大量動物園走向娛樂大眾而非保育動物,更多時候,人們為了短時的“快樂“,而沒有看到動物背後的“淚水”……

我們應該怎樣處理人與動物的關係?也許這就是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的意義!

我想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生靈,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由和尊嚴,即使它和我們不同,即使它不能逗樂我們,不討好我們,但值得我們的尊重和愛護。

是人類的發展導致了森林的消失,地球的生態系統面臨著各種威脅,動物園應該是動物物種保護的重要部分。當它們的野生同胞即將滅絕時,動物園裡的動物是一種儲備,可以用於再引入大自然。

比如,歐洲野牛是全歐洲體型最大的陸地動物,一直是狩獵者的獵殺物件,到了1627年,野外最後一頭歐洲野牛死於槍下。1951年,歐洲動物園對園內的歐洲野牛進行種群繁育,野化後放歸大自然,目前歐洲野牛已發展到幾千頭的規模。

我們應該通過動物園,培養孩子,也喚醒每個人對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動物園應該這麼“逛”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動物也和人一樣有生命。從小教育孩子善待動物,尊重生命,可以從參觀動物園開始。

拒絕動物表演

今年5月,146年的美國玲玲馬戲團宣佈,完成最後一場演出後,馬戲團將永久關閉。其原因是除了上座率持續低迷外,動物保護組織對其的控訴也加劇了其生存困難。這是時代變化的信號,因為從全世界範圍內看,馬戲團以及動物表演存在的合法性已經日漸式微。

今年9月,廣州動物園的動物行為展示館也正式閉館,24年歷史的馬戲表演就此結束。

雖然全球各地的馬戲團曾給無數人帶來過歡樂。但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歡樂是殘忍的。逐步淘汰動物表演,這應當成為我們這個文明社會的共識。

在歐美、新加坡等國家的動物園裡,“動物表演”已經進化為動物行為展示,展示的內容都是動物的自然習性——比如猛禽的高空飛撲、鸚鵡的多用途嘴喙、鵜鶘潛水捕食、海獅和水獺的游泳技能等等。

而不會讓動物去做鑽火圈、騎自行車等違反它們天性的事情,訓練過程也只有正面引導,不能有懲罰。對孩子而言,看這種表演可以增進對動物的瞭解、增強環保意識,而不會產生“動物是供人取樂的”“模仿人類的動物才是好動物”這種落後於時代的觀念。

自覺抵制動物表演,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把野生動物關進籠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人類取樂,而是基於保護、研究和教育目的。很多野生動物已經在野外滅絕,動物園裡保留的是它們種族最後的血脈。

選擇好的動物園

什麼是好的動物園?在一些老式動物園中,經常能看到動物們除了悶頭大睡,就是搖頭晃腦,來回轉圈,甚至玩糞便、啄羽毛……這是因為動物在枯燥的籠舍裡天性無法滿足,無所事事,又整天被人圍觀,導致身心受損,就出現了這些扭曲的“刻板行為”。

好的動物園是“沉浸式展示”。所謂“沉浸式展示”就是讓遊客也進入動物棲息地,和遊覽情境融為一體,身臨其境感受動物的日常活動,讓動物的展示環境更加貼近自然,也是模擬自然的最高境界。

德國萊比錫動物園的熱帶雨林館就是如此,總面積超過兩個足球場,展出90多種來自非洲、南美和東南亞的熱帶動物。遊客可以從空中、地面、地下和水上多種角度,進行一次全方位的“雨林之旅”。

今年,北京動物園美澳區也進行了“沉浸式展示”改造。將二趾樹懶、刺豚鼠、夜猴進行混養,同時,也為動物提供更加豐富的近似于原生地棲息地的條件。

自覺禁止投喂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同的野生動物食物結構和種類大相徑庭,人類的美食可能就是它們的毒藥。

動物園裡的工作人員會為不同的動物精心準備符合它們飲食習慣和營養結構的飼料。我們胡亂投喂的食物,輕則會導致動物發胖或者營養不良,重則甚至導致動物死亡。特別是投餵食物時,不慎扔進去的塑膠袋,每年全國因此誤食而死亡的動物不計其數。

不“挑逗”動物

動物不同於人類,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舉動。因此接近動物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要觸摸、打逗、驚嚇、追趕動物;觀賞玻璃窗內的動物時,不要拍打玻璃,驚擾動物。

如果遇到動物的發情期或是哺乳期,很容易引起動物的敵視情緒,甚至發生危機遊客自身安全的事件。

關注本土的動物

很多人去動物園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觀賞珍稀動物身上,比如大熊貓、考拉、企鵝這些外形特別萌的動物。可我們中的很多人,連魯迅先生筆下的狗獾長什麼樣,都說不清楚。

著名的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說:“唯有瞭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如果我們對本土動物所知甚少,幾乎都不認識,我們也就不會關心它們的生存狀態,更不會為了保護它們,自覺保護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

因此,參觀動物園,認識和瞭解本土動物,是我們更應該帶領孩子去瞭解的部分。

比如, 上海動物園把原先的寵物園區改建為“上海土著動物區”,放養了獐、貉、狗獾等品種,以及常見的昆蟲和青蛙等兩栖類動物。

臺北木柵動物園特別設立了一處“土著動物區”,專門集中飼養展示本土動物。每天在特定時間,還會派出專業的動物保育員,為遊客講述本土動物背後的故事和保護的重要性。

我們把全國一些動物園對於本土動物的保護和繁育資訊整理了出來,供大家去自己城市的動物園,更多關注和瞭解土著動物和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

西寧動物園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雪豹種群,還擁有全世界唯一的普氏原羚、荒漠貓的種群,以及兔猻、胡兀鷲、藏野驢等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野生動物。

長沙動物園以雲豹的高繁殖率而聞名。

大連動物園擁有相當數量的金錢豹、雪豹、猞猁等中型猛獸。

焦作、長治、安陽三家小型動物園,飼養了一半的中國特有金錢豹亞種華北豹。

西安動物園在山區建立起了川金絲猴的繁育場。

杭州動物園有全國最多的中華鬣羚。

濟南動物園擁有全國唯一的喜馬拉雅塔爾羊飼養種群。

成都動物園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大熊貓繁殖機構,還擁有全國唯一的毛冠鹿和最大的豚鹿飼養種群。

黃山、合肥、杭州的動物園繁育有中國特有鹿類——黑麂。

廣州動物園有國內唯一展示的孔雀雉、蛇雕、小靈貓以及具有華南特色的金貓、大靈貓、坡鹿等動物。

北京動物園是世界唯一飼養研究黔金絲猴的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則是唯一展示中國特有靈長類——白頭葉猴的動物園。

還可以帶孩子

到自然中看動物

我們應該給愛動物的孩子正確的方向指引,帶孩子看動物愛動物,是為了能讓她瞭解動物的世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識自然的本質。

當然,如果我們不去動物園,在山間或者大海看到動物,相信會比隔著玻璃或欄杆更直接,也更讓孩子欣喜。比如,在很多城市周邊都有可以觀鳥的保護區或公園。

觀鳥時,也要注意不給鳥類的生活帶去驚嚇和干擾,同時要保護鳥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做到“無痕山林”。

有一年,我們在江西自駕,途徑一處白鷺保護區,一路都有警示牌提醒“您已進入白鷺保護區,禁止鳴笛。”忽而,我們真的看見不遠處一群白鷺飛起,孩子欣喜不已,感歎道:“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白鷺嗎?真美,它們真自由!”

在孩子五歲時,我帶他去沖繩觀鯨魚,當船隻行駛到深海中,看著一望無際的海洋中慢慢地出現一條巨鯨,就在我們的船隻附近遊動著,感覺得到船隻因它劃開水面激起的波浪而搖晃起來。

還有一條鯨魚在翻動它的尾鰭,那如同兩片機翼般的尾鰭力度十足,拍下時水花四濺。就在我們驚歎之際,它已經繼續前行,海面也重歸平靜。這次的賞鯨之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震撼。

另外,很多營地活動也是孩子在自然中觀察動物、瞭解動物的好機會。

▲ 西必洛雨林探索中心(RDC)有數條步道,能見到婆羅洲猩猩、霍氏眼鏡猴、菲律賓懶猴、食蟹猴、南豚尾猴、小鼷鹿、大鼷鹿、奶油色巨松鼠、馬來大狐蝠、棕鼯鼠和鬍鬚豬等。 圖片摘自天使和堅果派的婆羅洲營地

▲ 自然中的滇金絲猴。圖片摘自天使和堅果派的香格里拉滇金絲猴的科考營

野生動物的威脅是什麼?是人類狩獵,森林砍伐,棲息地的失去,導致野生動物的滅亡比新生來得更快。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我們應該做到停止消費,停止殺害,停止非法交易,保護動物僅有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

帶孩子去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到大自然中,用正確的方式瞭解它們,學會愛護動物,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切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保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作者簡介:

玥玥:80後,童書媽媽編輯部編輯,從事生活類媒體9年。

我想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生靈,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由和尊嚴,即使它和我們不同,即使它不能逗樂我們,不討好我們,但值得我們的尊重和愛護。

是人類的發展導致了森林的消失,地球的生態系統面臨著各種威脅,動物園應該是動物物種保護的重要部分。當它們的野生同胞即將滅絕時,動物園裡的動物是一種儲備,可以用於再引入大自然。

比如,歐洲野牛是全歐洲體型最大的陸地動物,一直是狩獵者的獵殺物件,到了1627年,野外最後一頭歐洲野牛死於槍下。1951年,歐洲動物園對園內的歐洲野牛進行種群繁育,野化後放歸大自然,目前歐洲野牛已發展到幾千頭的規模。

我們應該通過動物園,培養孩子,也喚醒每個人對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動物園應該這麼“逛”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動物也和人一樣有生命。從小教育孩子善待動物,尊重生命,可以從參觀動物園開始。

拒絕動物表演

今年5月,146年的美國玲玲馬戲團宣佈,完成最後一場演出後,馬戲團將永久關閉。其原因是除了上座率持續低迷外,動物保護組織對其的控訴也加劇了其生存困難。這是時代變化的信號,因為從全世界範圍內看,馬戲團以及動物表演存在的合法性已經日漸式微。

今年9月,廣州動物園的動物行為展示館也正式閉館,24年歷史的馬戲表演就此結束。

雖然全球各地的馬戲團曾給無數人帶來過歡樂。但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歡樂是殘忍的。逐步淘汰動物表演,這應當成為我們這個文明社會的共識。

在歐美、新加坡等國家的動物園裡,“動物表演”已經進化為動物行為展示,展示的內容都是動物的自然習性——比如猛禽的高空飛撲、鸚鵡的多用途嘴喙、鵜鶘潛水捕食、海獅和水獺的游泳技能等等。

而不會讓動物去做鑽火圈、騎自行車等違反它們天性的事情,訓練過程也只有正面引導,不能有懲罰。對孩子而言,看這種表演可以增進對動物的瞭解、增強環保意識,而不會產生“動物是供人取樂的”“模仿人類的動物才是好動物”這種落後於時代的觀念。

自覺抵制動物表演,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把野生動物關進籠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給人類取樂,而是基於保護、研究和教育目的。很多野生動物已經在野外滅絕,動物園裡保留的是它們種族最後的血脈。

選擇好的動物園

什麼是好的動物園?在一些老式動物園中,經常能看到動物們除了悶頭大睡,就是搖頭晃腦,來回轉圈,甚至玩糞便、啄羽毛……這是因為動物在枯燥的籠舍裡天性無法滿足,無所事事,又整天被人圍觀,導致身心受損,就出現了這些扭曲的“刻板行為”。

好的動物園是“沉浸式展示”。所謂“沉浸式展示”就是讓遊客也進入動物棲息地,和遊覽情境融為一體,身臨其境感受動物的日常活動,讓動物的展示環境更加貼近自然,也是模擬自然的最高境界。

德國萊比錫動物園的熱帶雨林館就是如此,總面積超過兩個足球場,展出90多種來自非洲、南美和東南亞的熱帶動物。遊客可以從空中、地面、地下和水上多種角度,進行一次全方位的“雨林之旅”。

今年,北京動物園美澳區也進行了“沉浸式展示”改造。將二趾樹懶、刺豚鼠、夜猴進行混養,同時,也為動物提供更加豐富的近似于原生地棲息地的條件。

自覺禁止投喂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同的野生動物食物結構和種類大相徑庭,人類的美食可能就是它們的毒藥。

動物園裡的工作人員會為不同的動物精心準備符合它們飲食習慣和營養結構的飼料。我們胡亂投喂的食物,輕則會導致動物發胖或者營養不良,重則甚至導致動物死亡。特別是投餵食物時,不慎扔進去的塑膠袋,每年全國因此誤食而死亡的動物不計其數。

不“挑逗”動物

動物不同於人類,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舉動。因此接近動物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要觸摸、打逗、驚嚇、追趕動物;觀賞玻璃窗內的動物時,不要拍打玻璃,驚擾動物。

如果遇到動物的發情期或是哺乳期,很容易引起動物的敵視情緒,甚至發生危機遊客自身安全的事件。

關注本土的動物

很多人去動物園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觀賞珍稀動物身上,比如大熊貓、考拉、企鵝這些外形特別萌的動物。可我們中的很多人,連魯迅先生筆下的狗獾長什麼樣,都說不清楚。

著名的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說:“唯有瞭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如果我們對本土動物所知甚少,幾乎都不認識,我們也就不會關心它們的生存狀態,更不會為了保護它們,自覺保護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

因此,參觀動物園,認識和瞭解本土動物,是我們更應該帶領孩子去瞭解的部分。

比如, 上海動物園把原先的寵物園區改建為“上海土著動物區”,放養了獐、貉、狗獾等品種,以及常見的昆蟲和青蛙等兩栖類動物。

臺北木柵動物園特別設立了一處“土著動物區”,專門集中飼養展示本土動物。每天在特定時間,還會派出專業的動物保育員,為遊客講述本土動物背後的故事和保護的重要性。

我們把全國一些動物園對於本土動物的保護和繁育資訊整理了出來,供大家去自己城市的動物園,更多關注和瞭解土著動物和中國獨有的珍稀動物。

西寧動物園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雪豹種群,還擁有全世界唯一的普氏原羚、荒漠貓的種群,以及兔猻、胡兀鷲、藏野驢等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野生動物。

長沙動物園以雲豹的高繁殖率而聞名。

大連動物園擁有相當數量的金錢豹、雪豹、猞猁等中型猛獸。

焦作、長治、安陽三家小型動物園,飼養了一半的中國特有金錢豹亞種華北豹。

西安動物園在山區建立起了川金絲猴的繁育場。

杭州動物園有全國最多的中華鬣羚。

濟南動物園擁有全國唯一的喜馬拉雅塔爾羊飼養種群。

成都動物園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大熊貓繁殖機構,還擁有全國唯一的毛冠鹿和最大的豚鹿飼養種群。

黃山、合肥、杭州的動物園繁育有中國特有鹿類——黑麂。

廣州動物園有國內唯一展示的孔雀雉、蛇雕、小靈貓以及具有華南特色的金貓、大靈貓、坡鹿等動物。

北京動物園是世界唯一飼養研究黔金絲猴的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則是唯一展示中國特有靈長類——白頭葉猴的動物園。

還可以帶孩子

到自然中看動物

我們應該給愛動物的孩子正確的方向指引,帶孩子看動物愛動物,是為了能讓她瞭解動物的世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識自然的本質。

當然,如果我們不去動物園,在山間或者大海看到動物,相信會比隔著玻璃或欄杆更直接,也更讓孩子欣喜。比如,在很多城市周邊都有可以觀鳥的保護區或公園。

觀鳥時,也要注意不給鳥類的生活帶去驚嚇和干擾,同時要保護鳥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做到“無痕山林”。

有一年,我們在江西自駕,途徑一處白鷺保護區,一路都有警示牌提醒“您已進入白鷺保護區,禁止鳴笛。”忽而,我們真的看見不遠處一群白鷺飛起,孩子欣喜不已,感歎道:“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白鷺嗎?真美,它們真自由!”

在孩子五歲時,我帶他去沖繩觀鯨魚,當船隻行駛到深海中,看著一望無際的海洋中慢慢地出現一條巨鯨,就在我們的船隻附近遊動著,感覺得到船隻因它劃開水面激起的波浪而搖晃起來。

還有一條鯨魚在翻動它的尾鰭,那如同兩片機翼般的尾鰭力度十足,拍下時水花四濺。就在我們驚歎之際,它已經繼續前行,海面也重歸平靜。這次的賞鯨之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震撼。

另外,很多營地活動也是孩子在自然中觀察動物、瞭解動物的好機會。

▲ 西必洛雨林探索中心(RDC)有數條步道,能見到婆羅洲猩猩、霍氏眼鏡猴、菲律賓懶猴、食蟹猴、南豚尾猴、小鼷鹿、大鼷鹿、奶油色巨松鼠、馬來大狐蝠、棕鼯鼠和鬍鬚豬等。 圖片摘自天使和堅果派的婆羅洲營地

▲ 自然中的滇金絲猴。圖片摘自天使和堅果派的香格里拉滇金絲猴的科考營

野生動物的威脅是什麼?是人類狩獵,森林砍伐,棲息地的失去,導致野生動物的滅亡比新生來得更快。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我們應該做到停止消費,停止殺害,停止非法交易,保護動物僅有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

帶孩子去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到大自然中,用正確的方式瞭解它們,學會愛護動物,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切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保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作者簡介:

玥玥:80後,童書媽媽編輯部編輯,從事生活類媒體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