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羽之死,劉備不救沒有陰謀論,一定程度上是關羽自己作的

三國演義中,關羽守荊州,結果在曹魏和孫吳的前後夾擊之下,

兵敗身死,留下後人一聲長歎。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關羽出了這麼大的事,劉備為什麼不救呢?

時間上不允許

西元217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這一仗前前後後一共打了接近兩年,一直到西元219年中結束,大家都明白,此戰真正的結果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其實劉備也只是小勝,甚至是慘勝,損失了雷銅、吳蘭等人,也只是趕走曹操,曹軍並未太多損失。

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則是在西元219年七月左右,

至十二月被殺結束。此戰先是關羽大勝曹軍,擒於禁,殺龐德,而後受到孫吳的偷襲,最終關羽回軍不及,被呂蒙擒殺。也就是說,關羽失利也就是在兩個月的功夫裡。以當時的通訊效率,即使在關羽發出求救信號,援軍未到,襄樊之戰就已經結束了。

精力上無暇東顧

擊退曹操之後,劉備不僅稱漢中王,開始建立一整套的政權體系,更需要鞏固邊境地區,畢竟,劉備屬於外來戶,並且剛剛經過大戰,邊境的不穩定因素太多,所以,根本沒有精力去給予關羽援助。並且會戰開始之初,關羽傳遞回來的都是好消息,應該說,勝敗急轉。

這裡有人會讓劉封背鍋,其實,關羽對於劉封求助,並不是救命,而是在前期要求劉封出兵,

擴大戰果。此時劉封不出兵,處於穩定上庸地區的考慮,沒有太大問題,這鍋劉封不能被。

然而,關羽兵敗身死,自己作是一個重要原因。

孤立。荊州雖然背靠益州,但是中間隔著崇山峻嶺,以當時的交通條件來說,應該是交通十分的不便。

所以,對於蜀漢政權而言,既是東線攻擊曹魏的橋頭堡,更是一塊孤立的“飛地”,兵員、後勤都靠自己,益州支援非常困難。關羽守荊州,只要守住就是大功一件,使得蜀漢勢力不至於被封閉在三峽以內。

勢危。荊州除西靠益州之外,其他都受到曹魏和孫吳勢力的威脅。

並且在漢中之戰前,孫吳就已經表現出對荊州極大的興趣,當時孫劉已經在湘江開始對峙,後因為曹操拿下漢中,才有了孫劉的“湘水劃界”,孫權覬覦荊州,關羽十分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還敢遠離荊州,去攻取樊城,這明顯是給自己找麻煩,給孫吳偷襲荊州製造絕好的機會。

失機。作為統兵大將,關羽完全可以去開疆拓土,但是他選錯了時機,因為當時劉備剛剛擊退曹操,在益州還沒有建立起比較穩固的統治,邊境地區也需要穩固。此時的劉備勢力,要的是穩定。穩定益州統治之後,然後再去爭奪天下,然而,關羽太心急了。

在益州還沒有建立起比較穩固的統治,邊境地區也需要穩固。此時的劉備勢力,要的是穩定。穩定益州統治之後,然後再去爭奪天下,然而,關羽太心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