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市“烏龍指”成就馮海良的8分鐘世界首富,姐弟檔掌管的銅老大

2017年8月10日股市早盤,一起“烏龍指”交易,令海亮教育股價瞬間漲至199999.99美元,

漲幅高達2萬倍,公司市值一度飆升至5.4萬億美元。瞬間,浙江老闆、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當上8分鐘的“世界首富”,身價是比爾·蓋茨的50倍。

對馮海良來說,“8分鐘世界首富”只是一個國際玩笑,“玩笑”之後,人們不由關注起這位浙商實幹家的30年商海傳奇。

源於體制內,摘掉“紅帽子”後的“銅材王國”

金龍、海亮,是國內最大的兩家銅管生產商,也都發源於體制內,企業發展的第一大筆錢,

還都是磨破嘴皮子從銀行拿到臨時貸款,並同樣先後摘掉體制“紅帽子”;但因生存環境、融資手段、管控模式、機遇選擇等因素,最終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從體制內企業變成家族企業,現為國內最大的銅加工材供應商——海亮,究竟走過什麼不同的成長歷程呢?

(海亮銅業越南公司)

馮海良,生於1960年,今年57歲,浙江紹興諸暨市店口鎮湖西村人,家中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6。高中畢業後,馮海良進入諸暨市供銷社店口鎮分社工作,成了賣醬油、糖醋的營業員。1983年,工作表現突出的馮海良,被提拔為供銷分社經理。

(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

1985年,“中央一號檔”規定,“農村一切加工、供銷、科技等服務性事業,要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特別要支援以合作形式興辦。”政策變了,25歲的馮海良,承包了供銷社屬下的一個貿易公司。

說是公司,還不如說賣些廢銅爛鐵的雜貨小賣部,可通過經營這家公司,背靠供銷社,通過倒賣銅材,馮海良完成了第一筆原始資金的積累。

那年頭,五金加工廠在諸暨一些地方慢慢火了起來,

馮海良也嗅到了商機,1989年,他投資85萬元,創辦了一家銅材廠。由於諸暨只是一個縣級市,市場狹窄,為了到各大國有大廠推銷自己生產的五金建材,馮海良走南闖北,跑遍全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功夫不負有心人,拿到越來越多大企業的採購清單,就是趕快把工廠擴大,1992年,馮海良成立了諸暨市銅業公司。

此間,馮海良不但事業成功,還找到了愛情。

1984年,他和諸暨當地姑娘朱愛花結婚,先後生下一兒一女。對於丈夫投身事業,妻子也很理解,獨自撫養孩子,從不給在外跑業務的老公拖後腿。

1995年,馮海良把公司變更為諸暨市海亮銅業有限公司,海亮正是他名字“海良”的諧音,一個“銅材王國”由此誕生。

浙江不少知名家族企業,不少是從體制內而來,通過摘掉“紅帽子”裂變的。比如有來自國有小企業,也有鄉鎮、集體企業的,海亮馮海良家族是如此,魯冠球的萬向企業也是如此。他們的成長,是一個時代變革的產物,先是獲得經營權,才逐步在改制中拿到控制權,最後實現實行家族化管理。

以馮海良家鄉諸暨市店口鎮為例,以小五金業名揚在外。其最初的發展形式,多從社隊企業轉變為鄉鎮企業,再經過脫帽改制,成為家族企業,其背後有個大的政策背景,那就是:1993—1994年全面鋪開的浙江部分地區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諸暨店口鎮)

順便提一下,位於諸暨市的店口鎮,號稱“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 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8家上市公司、3500家民營企業。除馮海良家族的海亮股份、海亮教育及控股的*ST金頂外,上市企業還有姚新義家族的盾安環境,與其控股的江南化工,另外還有陳利祥、魯小均等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

任人唯親?“姐弟檔”的成功啟示

“弟弟需要我,我是姐姐,一定要幫他!”

1992年,生意越做越大的馮海良覺得,企業該有一位“自己人”幫襯著他。當他把想法和比自己大4歲的四姐馮亞麗一說,在諸暨一家羽絨廠擔任技術和生產主任的馮亞麗,二話不說立馬辭職,來到弟弟的銅業公司。

(海亮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馮亞麗)

馮亞麗一到公司,成了長年奔波在外開拓全國市場的弟弟穩定後方;她深入車間,抓生產、抓品質、管倉庫,經常忙到家中的孩子都無法接送。由於工作太忙,馮亞麗幾乎沒時間回家,當時她女兒12歲、兒子6歲,常常十天半個月見不到媽媽。

員工們見到她,不叫什麼總,而是直接叫她“四姨娘”。如今,海亮集團在她帶領下,銅領域已居世界第一,領跑行業,在有色金屬、地產、基礎教育、金融、農業等領域也快速發展。

1994年,她還與弟弟馮海良創辦了海亮外國語學校,從最初的200多名學生,到如今已擁有近二萬名師生。2015年,海亮教育作為浙江第一民辦教育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也就是後來發生“8分鐘世界首富”的那只神奇股票。

2008年,海亮集團旗下主營銅材加工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3年,海亮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馮亞麗也成為執掌千億銅業帝國的女企業家。

馮亞麗出生與1956年,上有3個姐姐、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還有弟弟馮海良。上世紀60年代,父親因海外關係,一家人被下放到諸暨市店口鎮的湖西村,吃了不少苦,生活費用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

為了貼補家用,家中幾個小孩一大早就跑到大街小巷去撿豬糞。這段經歷,確實極大磨勵了後來姐弟創業的意志,也為兩人合作無間的“姐弟檔”創業,埋下深厚的情感基礎。

(馮亞麗在企業家精神座談會上)

海亮企業初創及快速發展期,馮海良與四姐馮亞麗一個在外面打開市場,攻城掠地,一個以女性特有的心思縝密,在內部做好精細化管理,一天一天不斷壯大自己的家族企業。尤其是馮亞麗,以女性的周到與細膩,為海亮網羅和關愛人才,建立企業的制度和文化,把公司管牢、管好,分擔弟弟的壓力。

難怪有業內人士讚歎:海亮發展最獨特的優勢,是姐弟倆配合默契,優勢互補。弟弟敬重姐姐,姐姐顧惜弟弟,這在浙江家族企業決策層中,如此“姐弟同心,其利斷金”的黃金創業搭檔,是很少見的。

作為女企業家,馮亞麗以其卓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頭銜和光環,董事長、十八大代表、年度人物、功勳企業家等等。作為姐姐的馮亞麗,卻從不自居任何功勞,她常常笑著對人說:“弟弟是老闆,我是職業經理人!”

在國內知名大家族企業中,女掌門人寥寥無幾,這是因為女性創業,除了面對傳統觀念的壁壘,還要照顧家庭,以及面對生理障礙。可從家族企業來說,作為“粉紅掌櫃”、“商海木蘭”的管理者,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女性外圓內方,不喪失鋒芒,還更能遵循規則,管理上更講究細節至上,更加注重風險控制能力。

管理學上說:“細節決定成敗。”舉個小事例,在內部管理上,馮亞麗重視細節甚於一切。一次企業周年慶,馮亞麗甚至連每一個嘉賓的席簽,每一個筷子安放的位置,都要一一檢查並親自糾正。

海亮能迅速成長領跑行業,很關鍵的地方就是內控能力上。馮亞麗、馮海良姐弟檔,在2008年與行業內其他企業拉開巨大差距,就是嚴格的內控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們以罕見的清醒控制貪欲,果斷斬去擔保鏈,故而能在當時一波危機中明哲保身。(2008年,以中小企業倒閉、老闆跑路為特徵的民間借貸危機)

另外,女性企業家較男性有更強的溝通能力,更注重感性的投入和善於人際交往,可以更好地降低家族成員及企業內部的交流屏障,提高凝聚力。

我們發現,在浙商家族企業中,已經湧現了一支女企業家群體,她們發揮了精細、敏銳、人本的女性特質,獨當一面,洞察大局,統率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比如還有系列文章提到的“絲綢女王”沈愛琴母女、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彭蕾、慈吉集團總裁徐娣珍等。

海亮家族企業“姐弟檔”創業模式,其實是家族企業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強大凝聚力和良好合作意願等特質充分展現,也證明了家族服務於企業,是能夠讓其成為組織效能極高的組織。

海亮家族的案例也告訴我們,在企業內部引入“自己人”(家族成員),並非與任人唯親劃上等號。與企業主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在企業裡邊存在,並不與沒有血緣關係的現代企業相悖,關鍵是理清“情、理、法”的管理邏輯。

“姐弟檔”創業成功模式,除了有著相同的價值觀(或者說共同的企業願景),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責任的劃分,明確各自的責任和工作職責,才能建立起可信度,這也是家族企業成員之間能夠默契配合的關鍵。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15)——

浙江不少知名家族企業,不少是從體制內而來,通過摘掉“紅帽子”裂變的。比如有來自國有小企業,也有鄉鎮、集體企業的,海亮馮海良家族是如此,魯冠球的萬向企業也是如此。他們的成長,是一個時代變革的產物,先是獲得經營權,才逐步在改制中拿到控制權,最後實現實行家族化管理。

以馮海良家鄉諸暨市店口鎮為例,以小五金業名揚在外。其最初的發展形式,多從社隊企業轉變為鄉鎮企業,再經過脫帽改制,成為家族企業,其背後有個大的政策背景,那就是:1993—1994年全面鋪開的浙江部分地區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諸暨店口鎮)

順便提一下,位於諸暨市的店口鎮,號稱“浙江資本市場第一鎮”, 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8家上市公司、3500家民營企業。除馮海良家族的海亮股份、海亮教育及控股的*ST金頂外,上市企業還有姚新義家族的盾安環境,與其控股的江南化工,另外還有陳利祥、魯小均等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

任人唯親?“姐弟檔”的成功啟示

“弟弟需要我,我是姐姐,一定要幫他!”

1992年,生意越做越大的馮海良覺得,企業該有一位“自己人”幫襯著他。當他把想法和比自己大4歲的四姐馮亞麗一說,在諸暨一家羽絨廠擔任技術和生產主任的馮亞麗,二話不說立馬辭職,來到弟弟的銅業公司。

(海亮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馮亞麗)

馮亞麗一到公司,成了長年奔波在外開拓全國市場的弟弟穩定後方;她深入車間,抓生產、抓品質、管倉庫,經常忙到家中的孩子都無法接送。由於工作太忙,馮亞麗幾乎沒時間回家,當時她女兒12歲、兒子6歲,常常十天半個月見不到媽媽。

員工們見到她,不叫什麼總,而是直接叫她“四姨娘”。如今,海亮集團在她帶領下,銅領域已居世界第一,領跑行業,在有色金屬、地產、基礎教育、金融、農業等領域也快速發展。

1994年,她還與弟弟馮海良創辦了海亮外國語學校,從最初的200多名學生,到如今已擁有近二萬名師生。2015年,海亮教育作為浙江第一民辦教育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也就是後來發生“8分鐘世界首富”的那只神奇股票。

2008年,海亮集團旗下主營銅材加工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3年,海亮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馮亞麗也成為執掌千億銅業帝國的女企業家。

馮亞麗出生與1956年,上有3個姐姐、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還有弟弟馮海良。上世紀60年代,父親因海外關係,一家人被下放到諸暨市店口鎮的湖西村,吃了不少苦,生活費用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

為了貼補家用,家中幾個小孩一大早就跑到大街小巷去撿豬糞。這段經歷,確實極大磨勵了後來姐弟創業的意志,也為兩人合作無間的“姐弟檔”創業,埋下深厚的情感基礎。

(馮亞麗在企業家精神座談會上)

海亮企業初創及快速發展期,馮海良與四姐馮亞麗一個在外面打開市場,攻城掠地,一個以女性特有的心思縝密,在內部做好精細化管理,一天一天不斷壯大自己的家族企業。尤其是馮亞麗,以女性的周到與細膩,為海亮網羅和關愛人才,建立企業的制度和文化,把公司管牢、管好,分擔弟弟的壓力。

難怪有業內人士讚歎:海亮發展最獨特的優勢,是姐弟倆配合默契,優勢互補。弟弟敬重姐姐,姐姐顧惜弟弟,這在浙江家族企業決策層中,如此“姐弟同心,其利斷金”的黃金創業搭檔,是很少見的。

作為女企業家,馮亞麗以其卓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頭銜和光環,董事長、十八大代表、年度人物、功勳企業家等等。作為姐姐的馮亞麗,卻從不自居任何功勞,她常常笑著對人說:“弟弟是老闆,我是職業經理人!”

在國內知名大家族企業中,女掌門人寥寥無幾,這是因為女性創業,除了面對傳統觀念的壁壘,還要照顧家庭,以及面對生理障礙。可從家族企業來說,作為“粉紅掌櫃”、“商海木蘭”的管理者,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女性外圓內方,不喪失鋒芒,還更能遵循規則,管理上更講究細節至上,更加注重風險控制能力。

管理學上說:“細節決定成敗。”舉個小事例,在內部管理上,馮亞麗重視細節甚於一切。一次企業周年慶,馮亞麗甚至連每一個嘉賓的席簽,每一個筷子安放的位置,都要一一檢查並親自糾正。

海亮能迅速成長領跑行業,很關鍵的地方就是內控能力上。馮亞麗、馮海良姐弟檔,在2008年與行業內其他企業拉開巨大差距,就是嚴格的內控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們以罕見的清醒控制貪欲,果斷斬去擔保鏈,故而能在當時一波危機中明哲保身。(2008年,以中小企業倒閉、老闆跑路為特徵的民間借貸危機)

另外,女性企業家較男性有更強的溝通能力,更注重感性的投入和善於人際交往,可以更好地降低家族成員及企業內部的交流屏障,提高凝聚力。

我們發現,在浙商家族企業中,已經湧現了一支女企業家群體,她們發揮了精細、敏銳、人本的女性特質,獨當一面,洞察大局,統率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比如還有系列文章提到的“絲綢女王”沈愛琴母女、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彭蕾、慈吉集團總裁徐娣珍等。

海亮家族企業“姐弟檔”創業模式,其實是家族企業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強大凝聚力和良好合作意願等特質充分展現,也證明了家族服務於企業,是能夠讓其成為組織效能極高的組織。

海亮家族的案例也告訴我們,在企業內部引入“自己人”(家族成員),並非與任人唯親劃上等號。與企業主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在企業裡邊存在,並不與沒有血緣關係的現代企業相悖,關鍵是理清“情、理、法”的管理邏輯。

“姐弟檔”創業成功模式,除了有著相同的價值觀(或者說共同的企業願景),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責任的劃分,明確各自的責任和工作職責,才能建立起可信度,這也是家族企業成員之間能夠默契配合的關鍵。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