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堅守與突圍 全國28省份2016年國企國資改革分析報告

2016年,國企改革鼓點密集而緊湊。這一年,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搭建完成,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遍地開花,市場化選聘、員工持股等改革試點取得碩果。值得注意的是,這幅全景圖中,地方國企是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在改革重點、難點問題上突破,推動改革滾滾向前。

自2016年12月以來,全國各省份國資委相繼進入年度工作會議時間,這恰好為我們梳理、總結地方改革經驗提供了契機。

截至2017年2月26日,《國資報告》記者共搜集整理28省份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公開文件。通過觀察發現,堅守國企穩增長主線,突圍改革制度堅冰,奏響了2016年地方國企國資改革主旋律。

不過,國企改革的進程和節奏難以整齊劃一。在具體路徑選擇上,由於東、中、西部國資國企規模總量、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存在差異,使得各地改革舉措各有側重、亮點不同。例如,為調動企業活力,上海出臺以容錯為關鍵字的寬容寬鬆機制;山東在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中,

涉及身份轉換的64名高管人員已有60名自願摘掉“官帽”。在山西省國企改革試點企業——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簽下了省屬國企首份任期目標責任書,在真放權和真獎勵中充分迎接市場競爭的挑戰。

改革攻堅,貴在步步為營。追尋2016年地方國企國資改革軌跡,2017年國企國資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動力和根基已潛藏其中。

1、穩增長,“十三五”開門紅

亮點:湖北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7.1%,增速排名全國第三

江西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

北京市屬企業首次實現全面盈利,主要經濟指標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

觀察:2016年,市場需求嚴重不足、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企業效益持續下滑、資金供應總體趨緊等外部環境,使得地方國企穩增長壓力倍增。力求實現“十三五”開門紅,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從地方國企發展成績單來看,東部地區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中西部地區“黑馬”頻現。2016年,在全國32個省份中,新疆自治區國有監管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增幅分別位列第3位、第1位,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2016年雲南省屬國企營業收入首次突破五千億元。

2017年,“穩中求進”依然是總基調。貴州省更是明確提出江2017年是提質增效的深化之年。甘肅明確了虧損額和虧損面每年分別下降50%、3年全部扭虧的剛性目標。

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2、立柱架梁,設計圖次第繪就

亮點:北京“1+24”制度體系

四川基本形成“1+21”深化改革配套制度體系

江西制定出臺“1+20”改革配套檔

觀察:自各省份陸續制定發佈地方版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以來,改革配套檔也陸續出臺,支撐地方國企改革的構架。據統計,2016年全國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計畫單列市(下稱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先後出臺涉及國企改革檔總計760個。改革文件深入、細密程度,再刷新高度。

各地檔中,有積極構建制度框架的先鋒者,也存在謹慎的跟進者。如新疆2017年提出加快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為工作重點。但無論引領者還是跟進者,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總體政策基本搭建完成的立體框架內,改革施工進程將整體邁入新臺階。

3、統籌推進分類改革

觀察:分類,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獨特之處。2016年,各地無論是國企改革的二分法或者三分法,均將分類改革融入到企業考核、監管等環節之中。如北京實現分類考核全覆蓋。內蒙古在完成了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分類工作基礎上,根據分類情況,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定責、分類考核,促進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上海在全方位推進分類改革中,競爭類企業,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功能類企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公共服務類企業,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市場化運營模式。

分類是改革的基礎和依據。以分類為切入點,2017年國企改革的定位和方向將更明晰、更有的放矢。

4、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獲很大進展

亮點:2016年,青海國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覆蓋面達到95%以上

2016年,甘肅省屬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觀察:國企改革的出發點在於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企業競爭活力。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股權多元,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緊扣改革要點,地方國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2016年整體呈現新面貌。如28省份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公司制改革面超過90%。包括江西、重慶、上海在內的19個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完成度達到100%。

地方國企改革的效率不容置疑。但也應注意到,由於各個地區資源稟賦、市場培育程度的天然特性,也使得一些地區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面臨不小阻力。2017年2月9日,山西省副省長、省國資委委書記王一新在全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山西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單一,國有資本一股獨大問題依然存在。他提到22家省屬國有企業中19家仍然是國有獨資,個別企業仍未完成公司制改造。鄰省陝西,也面臨類似處境。2016年,陝西省屬企業中仍有部分企業未實現公司制改革,因此其提出力爭年內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任務在地方國企改革中依然艱巨。不過,在勞動、人事和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中,創新舉措紛紛落地。

人才改革作為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體現,反映著國企的活力和競爭力。山西省通過機制創新,重塑企業家和做官員的關係問題,培養和引進一批優秀的職業企業家。2017年,山西實行企業現任領導有優先選擇權,接受目標責任書的就簽約,不能接受的視為放棄領導崗位,另行安排工作,目標責任書將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擇簽約人。

5、試點先行 穩妥推進

亮點:北京積極推動董事會建設、分類考核等15項改革試點;

雲南穩妥推進5~10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

觀察:與中央企業範圍開展的十項改革試點有所不同,各省份國有企業試點改革情況不一。如新疆確定的“九項改革”試點工作。但各地都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儘快在改體制、改機制、改模式上見成效,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在凸顯數量優勢的基礎上,地方試點探索尤其強調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青海省推進3+10改革試點。繼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落實董事會職權三項改革試點,力爭到2017年底形成改革模式和經驗;啟動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授權董事會、市場化選聘經營者、剝離企業辦社會等十項改革試點,通過1~2年努力,形成改革經驗,穩妥向全系統進行推廣。

6、混改的市場化創新

亮點:2016年,新華都增資254億元獲得白藥控股50%的股權。此次雲南白藥控股股東的混改規模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審批效率之高均為行業少有,是為“白藥模式”

上海提出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形式的國企混改路徑

觀察:規範現代企業治理、加強董事會建設,其直接意義在於從制度層面激發國企混改的活力。體制機制有了良好的土壤,地方國企混改更加凸顯市場化,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成為地方特色。

過去一年,地方國企通過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資產上市、專案合作、基礎設施PPP投融資等形式,大規模撬動民營資本。如2016年上海設立地方國企改革ETF基金。為實現東北改革振興,黑龍江省國資委組織推進20戶子公司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12戶企業實現混合所有制。

2017,混改勢頭仍將延續。天津市擬在5~6家集團開展集團層面混改試點,力爭完成兩家試點,2018年全面推開。對二級及以下企業,本著“靚女先嫁”的原則,今年計畫安排30%左右混改。

7、兼併重組,優化供給側

亮點:北京全年退出55戶“僵屍”企業

觀察:2016年,國企改革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穿始終。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內容,更加凸顯主動性和改革的力度。首先,集中體現在去產能上主動加壓,打贏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對於僵屍企業出清,甘肅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擬定了“註銷合併一批、並購重組一批、託管經營一批、扶持發展一批、破產清算一批”的工作思路和分類處置實施方案。

此外,地方國企通過專業化重組來提高產業集中度;對一些企業集團中非主業的其它專業公司可考慮獨立出來專業化發展;支援有望做強的專業化公司進軍本領域國際國內市場,投資、合作、並購重組,發展壯大;支持無力管好的專業公司被國際國內行業龍頭兼併重組。

湖南將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到基礎性、平臺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改組壯大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平臺,重組發展一批產業投資集團。到“十三五”末,爭取1~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6~8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8、國資監管實現“放、管、服”

亮點:雲南省國資委精簡36項履職事項,精簡幅度超50%。

觀察:按照“管資本”原則,優化國資監管體制,各地國資委在2016年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脈絡清晰的框架體系。

以“放權”為特色,在國務院國資委率先垂範下,全國多個地區編制國資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以陝西為例,共梳理國資監管審批事項73項,確定第一批取消18項,下放9項。內蒙古國資委按照18項權力清單和18項責任清單,該管的不缺位,不該管的不越位,切實做到“三個歸位於”。

以“管資本”為主,地方國資委加大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力度。有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已有36家省級國資委改組組建了142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地方國資委集中圍繞完善經營業績考核、加大違規經營責任追究等,嚴防國有資產流失。陝西國資委從2017年開始實行經營業績責任目標和企業黨建工作責任目標雙“百分制”考核、季度點評、月度排序通報。

為完善服務職能,地方國資委機關掀起了一場機構變革,從而實現監管與服務對接融合。目前,內蒙古、激勵、青海等地方國資委相繼建立了監督工作內部協調機制。國資委轉型“國企之家”,監管和服務融為一體的趨勢愈加明確。(原載于《國資報告》雜誌17年第3期)

改革文件深入、細密程度,再刷新高度。

各地檔中,有積極構建制度框架的先鋒者,也存在謹慎的跟進者。如新疆2017年提出加快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為工作重點。但無論引領者還是跟進者,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總體政策基本搭建完成的立體框架內,改革施工進程將整體邁入新臺階。

3、統籌推進分類改革

觀察:分類,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獨特之處。2016年,各地無論是國企改革的二分法或者三分法,均將分類改革融入到企業考核、監管等環節之中。如北京實現分類考核全覆蓋。內蒙古在完成了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分類工作基礎上,根據分類情況,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定責、分類考核,促進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上海在全方位推進分類改革中,競爭類企業,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功能類企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公共服務類企業,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市場化運營模式。

分類是改革的基礎和依據。以分類為切入點,2017年國企改革的定位和方向將更明晰、更有的放矢。

4、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獲很大進展

亮點:2016年,青海國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覆蓋面達到95%以上

2016年,甘肅省屬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觀察:國企改革的出發點在於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企業競爭活力。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股權多元,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緊扣改革要點,地方國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2016年整體呈現新面貌。如28省份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公司制改革面超過90%。包括江西、重慶、上海在內的19個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完成度達到100%。

地方國企改革的效率不容置疑。但也應注意到,由於各個地區資源稟賦、市場培育程度的天然特性,也使得一些地區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面臨不小阻力。2017年2月9日,山西省副省長、省國資委委書記王一新在全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山西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單一,國有資本一股獨大問題依然存在。他提到22家省屬國有企業中19家仍然是國有獨資,個別企業仍未完成公司制改造。鄰省陝西,也面臨類似處境。2016年,陝西省屬企業中仍有部分企業未實現公司制改革,因此其提出力爭年內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任務在地方國企改革中依然艱巨。不過,在勞動、人事和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中,創新舉措紛紛落地。

人才改革作為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體現,反映著國企的活力和競爭力。山西省通過機制創新,重塑企業家和做官員的關係問題,培養和引進一批優秀的職業企業家。2017年,山西實行企業現任領導有優先選擇權,接受目標責任書的就簽約,不能接受的視為放棄領導崗位,另行安排工作,目標責任書將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擇簽約人。

5、試點先行 穩妥推進

亮點:北京積極推動董事會建設、分類考核等15項改革試點;

雲南穩妥推進5~10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

觀察:與中央企業範圍開展的十項改革試點有所不同,各省份國有企業試點改革情況不一。如新疆確定的“九項改革”試點工作。但各地都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儘快在改體制、改機制、改模式上見成效,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在凸顯數量優勢的基礎上,地方試點探索尤其強調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青海省推進3+10改革試點。繼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落實董事會職權三項改革試點,力爭到2017年底形成改革模式和經驗;啟動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授權董事會、市場化選聘經營者、剝離企業辦社會等十項改革試點,通過1~2年努力,形成改革經驗,穩妥向全系統進行推廣。

6、混改的市場化創新

亮點:2016年,新華都增資254億元獲得白藥控股50%的股權。此次雲南白藥控股股東的混改規模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審批效率之高均為行業少有,是為“白藥模式”

上海提出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形式的國企混改路徑

觀察:規範現代企業治理、加強董事會建設,其直接意義在於從制度層面激發國企混改的活力。體制機制有了良好的土壤,地方國企混改更加凸顯市場化,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成為地方特色。

過去一年,地方國企通過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資產上市、專案合作、基礎設施PPP投融資等形式,大規模撬動民營資本。如2016年上海設立地方國企改革ETF基金。為實現東北改革振興,黑龍江省國資委組織推進20戶子公司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12戶企業實現混合所有制。

2017,混改勢頭仍將延續。天津市擬在5~6家集團開展集團層面混改試點,力爭完成兩家試點,2018年全面推開。對二級及以下企業,本著“靚女先嫁”的原則,今年計畫安排30%左右混改。

7、兼併重組,優化供給側

亮點:北京全年退出55戶“僵屍”企業

觀察:2016年,國企改革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穿始終。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內容,更加凸顯主動性和改革的力度。首先,集中體現在去產能上主動加壓,打贏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對於僵屍企業出清,甘肅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擬定了“註銷合併一批、並購重組一批、託管經營一批、扶持發展一批、破產清算一批”的工作思路和分類處置實施方案。

此外,地方國企通過專業化重組來提高產業集中度;對一些企業集團中非主業的其它專業公司可考慮獨立出來專業化發展;支援有望做強的專業化公司進軍本領域國際國內市場,投資、合作、並購重組,發展壯大;支持無力管好的專業公司被國際國內行業龍頭兼併重組。

湖南將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到基礎性、平臺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改組壯大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平臺,重組發展一批產業投資集團。到“十三五”末,爭取1~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6~8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8、國資監管實現“放、管、服”

亮點:雲南省國資委精簡36項履職事項,精簡幅度超50%。

觀察:按照“管資本”原則,優化國資監管體制,各地國資委在2016年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脈絡清晰的框架體系。

以“放權”為特色,在國務院國資委率先垂範下,全國多個地區編制國資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以陝西為例,共梳理國資監管審批事項73項,確定第一批取消18項,下放9項。內蒙古國資委按照18項權力清單和18項責任清單,該管的不缺位,不該管的不越位,切實做到“三個歸位於”。

以“管資本”為主,地方國資委加大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力度。有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已有36家省級國資委改組組建了142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地方國資委集中圍繞完善經營業績考核、加大違規經營責任追究等,嚴防國有資產流失。陝西國資委從2017年開始實行經營業績責任目標和企業黨建工作責任目標雙“百分制”考核、季度點評、月度排序通報。

為完善服務職能,地方國資委機關掀起了一場機構變革,從而實現監管與服務對接融合。目前,內蒙古、激勵、青海等地方國資委相繼建立了監督工作內部協調機制。國資委轉型“國企之家”,監管和服務融為一體的趨勢愈加明確。(原載于《國資報告》雜誌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