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州海上牧雲記》端朝歷代皇帝皇后簡介,牧雲笙的祖先

最近《九州海上牧雲記》大火,劇情也是跌宕起伏,人物一波一波的領盒飯。演員的演技也是棒棒的,精彩的演繹了原書中九州端朝的恩怨情仇。九州王朝有很多,而端朝是一個由蠻族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而海上牧雲記也就是講的這個蠻族建立的王朝的故事(有點像現實中的金朝)。

很多不是九州粉絲們也加入了九州的大家庭,小編的也為大家深挖下這端朝的歷史。

端朝歷代皇帝皇后

皇帝

01. 端高帝:牧雲雄疆。宸極元年稱帝,

定都天啟。宸極十一年平定宛州叛亂返回途中病逝,在位11年。

02. 端桓帝:牧雲直。宸極十一年繼位(牧雲雄疆長子牧雲平、次子牧雲夷均已戰死),時年三十六歲,改元永靖,立穆如天彤之女穆如絹為皇后。永靖二十二年,于南征越州途中中流矢而崩,在位22年 。

(注:高帝、桓帝的廟號分別為太祖、桓祖。此後的皇帝則廟號不明,民間慣例稱呼其諡號如:端_帝。歷代大將軍的諡號則以王結尾,

如穆如天彤的諡號就是:端聖武王)

03. 端莊帝:牧雲昶。永靖二十二年于南征途中繼位(牧雲昶為皇后穆如絹所生,時年三十四歲。實際上從桓祖開始,牧雲穆如兩家世代聯姻,後世皇族擁有兩家血統),改元興阜。興阜七年病逝,在位7年。

04. 端章帝:牧雲無佞。興阜七年繼位,改元隆治。隆治二十年遇刺,此後因身體虛弱將國事交由皇后穆如清旻處理,端王朝在穆如清旻的治下進入全盛時期。

隆治二十九年章帝病逝,在位29年。

05. 端文帝:牧雲舒。隆治二十九年繼位,改元景新,時年二十四歲。景新七年,太后穆如清旻去世後得以親政。景新二十一年,于花萼樓遇刺,三日後駕崩,在位28年。文帝傳位不當,導致了後來卅年之亂的爆發,為端朝中衰埋下伏筆。

06. 端肅帝:牧雲聞。景新二十一年繼位,文帝第九子,時年二十一歲,改元同慶。肅帝繼位後,對反對其繼位的兄弟大開殺戒。

同慶三年七月,終為文帝第三子牧雲綏所弑,在位不足3年。牧雲綏雖弑君卻未稱帝,並于十月被文帝第十二子牧雲忱所殺,群臣擁立肅帝幼子牧雲承靖為帝,次年改元至順。

07. 端悼帝:牧雲承靖。至順元年二月也被牧雲忱殺害,時年三歲。牧雲忱廢至順年號,改元祺和。

08. 端元帝:牧雲忱。祺和元年繼位,時年二十一歲。祺和十一年被牧雲綏之子牧雲承宇所弑,在位11年。元帝被弑後,

牧雲承宇扶元帝幼子牧雲承烈為帝。

09. 端恭帝:牧雲承烈。祺和十一年繼位,改元瑞臨,時年十二歲。瑞臨六年,讓位於牧雲承宇,同年十月被殺,在位5年。

10. 端幽帝:牧雲承宇。瑞臨六年繼位,改元龍昌,時年三十歲。幽帝即位後,殘暴濫殺。龍昌八年,肅帝第三子牧雲承則在越州起兵,討伐暴君,于龍昌十二年攻入天啟城,誅殺幽帝。幽帝在位12年。

11. 端武帝:牧雲承則 。龍昌十二年繼位,改元正元,時年三十歲,追諡其兄牧雲承靖為悼帝。正元三十三年崩逝於軍中。武帝在位33年,結束了卅年之亂,可謂是大端的中興之主。其在位期間,因太學博士遲未晚的自首,對複晟逆黨展開清蠹行動,成功地挫敗了其陰謀。

12. 端宣帝:牧雲簡。正元三十三年繼位,時年二十四歲,改元承熙。承熙十三年逝世,在位13年。

13. 端和帝:牧雲磐。承熙十三年繼位,改元嘉定,時年十六歲。嘉定四年病逝,在位不足4年,無子。

14. 端穆帝:牧雲顯。和帝病逝後,群臣立牧雲顯為和帝嗣子,改元紹統,牧雲顯時年三歲,紹統十三年親政,親政前為其伯父牧雲礪和穆如世家共同輔政。紹統三十六年被天羅刺殺,在位36年。

15. 端襄帝:牧雲礪。穆帝伯父,輔政九年後病逝,穆帝追諡其為帝。

16. 端威帝:牧雲天翊。紹統三十六年繼位,改元旻授,時年十六歲。在位期間,威帝以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鞏固邊防等為主要內容,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使暮氣沉沉的大端王朝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旻授四十一年病逝,在位41年。

17. 端廢帝:牧雲綱。旻授四十一年繼位,時年三十七歲,改元咸成。咸成三年因無道被穆如太后廢為昏德侯,在位3年。

18. 端毅帝:牧雲維。咸成四年繼位,改元清德,時年三十二歲。清德二十五年病逝,在位25年。

19. 端明帝:牧雲勤。清德二十五年繼位,改元永甯,時年三十四歲。在位後期無視太華殿之盟,將穆如世家舉族流放至殤州,直接導致了端朝末年的亂世。永寧十九年病逝,在位19年。

20. 端殤帝:牧雲合戈。永寧十九年繼位,改元永固。永固元年四月遇弑,在位不足1年。

21. 端隱帝:牧雲笙。永固元年四月繼位,改元未平。隱帝繼位時,外有碩風和葉入侵,內有牧雲欒反叛。九州各地流寇四起,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隱帝雖竭盡所能,然大端王朝氣數已盡。未平十一年失蹤,在位11年。

皇后

縱觀端朝歷代皇帝的婚姻情況,二十一位元皇帝冊封的二十六位皇后中,有十二位出身於穆如世家,其餘十四位之中,高帝孝穆皇后、肅帝孝湣皇后、武帝孝純皇后、襄帝孝淵皇后、穆帝孝獻皇后、毅帝孝誠皇后皆為興國公禹靜氏女,桓祖孝恭皇后為襄國公葉默氏女,莊帝孝良皇后為肅宇侯林氏女,元帝孝哀皇后為順天侯馮氏女,穆帝孝慎皇后為後九侯中的和昭侯黎氏女,佔據十位之多;而文帝孝懿皇后雖然出身華族世家的紹聖公洛氏,其母卻是第三代翼國公江學思的女兒,亦有五公九侯的血統背景。

恭帝孝僖皇后鐵達靜姝是唯有的來自翰州部落的皇后,原因說來令人啼笑皆非:當時正值卅年之亂,世家貴族本來就被頻繁更換的皇帝殺得七零八落,對於牧雲承宇手中的早晚必然斷氣的傀儡皇帝,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選後風聲傳出,豪門貴族十三歲以上的女兒在不到半月的時間內盡數訂婚,其間多有倉促間錯配琴瑟者。牧雲承宇無奈,只得從北陸翰州強選了一位適齡的郡主,填入這世人皆知的火坑。

端朝前期尤其重視後妃出身門第,位列四妃(貴、淑、德、賢)者,絕大多數出身世家名門,或者是北陸瀚州汗王的女兒。而皇子的地位也深受生母出身的影響,章帝能夠被立為儲君,便是因為幾位皇子中唯有章帝的生母具有貴族血統;而諸多公侯甯死不向元帝牧雲忱參拜,其中亦不乏鄙薄其生母是掖庭罪奴出身的成分。武帝討伐幽帝的檄文中暗示幽帝之父牧雲綏在諸皇子中地位至低,也是因為牧雲綏的母親不過是宮女出身的緣故。

端朝二十一位皇帝中,生母出於五公九侯之門者十人,其中母出興國公禹靜氏家者六位(桓帝、幽帝、武帝、宣帝、威帝、明帝),出肅宇侯林氏者一位(章帝),出安國公程氏者一位(襄帝),出順天侯馮氏者一位(恭帝),出景新二侯中的定毅侯陽氏者一位(肅帝),而出於穆如世家者,實際也只有六位(莊帝、文帝、和帝、穆帝、廢帝、毅帝)。可以說,如果獎五公九侯視作一個整體,他們的血統與牧雲皇室的結合程度,其至比穆如世家還要深。

而穆如世家,由於男丁成年前後多半要在瀚州生活磨練,所以他們的婚姻也更多地承擔了融合瀚州蠻族血統的使命。但穆如氏的家主夫人仍有一大半出身皇族牧雲氏,其餘的則有出身於五公九侯者多人。至於小宗旁支與五公九侯為婚者,以及穆如氏女子嫁入五公九侯之門者,更是多到難以計數。

明帝皇后南枯明儀與侄女南枯月漓

時年三十歲,追諡其兄牧雲承靖為悼帝。正元三十三年崩逝於軍中。武帝在位33年,結束了卅年之亂,可謂是大端的中興之主。其在位期間,因太學博士遲未晚的自首,對複晟逆黨展開清蠹行動,成功地挫敗了其陰謀。

12. 端宣帝:牧雲簡。正元三十三年繼位,時年二十四歲,改元承熙。承熙十三年逝世,在位13年。

13. 端和帝:牧雲磐。承熙十三年繼位,改元嘉定,時年十六歲。嘉定四年病逝,在位不足4年,無子。

14. 端穆帝:牧雲顯。和帝病逝後,群臣立牧雲顯為和帝嗣子,改元紹統,牧雲顯時年三歲,紹統十三年親政,親政前為其伯父牧雲礪和穆如世家共同輔政。紹統三十六年被天羅刺殺,在位36年。

15. 端襄帝:牧雲礪。穆帝伯父,輔政九年後病逝,穆帝追諡其為帝。

16. 端威帝:牧雲天翊。紹統三十六年繼位,改元旻授,時年十六歲。在位期間,威帝以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鞏固邊防等為主要內容,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使暮氣沉沉的大端王朝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旻授四十一年病逝,在位41年。

17. 端廢帝:牧雲綱。旻授四十一年繼位,時年三十七歲,改元咸成。咸成三年因無道被穆如太后廢為昏德侯,在位3年。

18. 端毅帝:牧雲維。咸成四年繼位,改元清德,時年三十二歲。清德二十五年病逝,在位25年。

19. 端明帝:牧雲勤。清德二十五年繼位,改元永甯,時年三十四歲。在位後期無視太華殿之盟,將穆如世家舉族流放至殤州,直接導致了端朝末年的亂世。永寧十九年病逝,在位19年。

20. 端殤帝:牧雲合戈。永寧十九年繼位,改元永固。永固元年四月遇弑,在位不足1年。

21. 端隱帝:牧雲笙。永固元年四月繼位,改元未平。隱帝繼位時,外有碩風和葉入侵,內有牧雲欒反叛。九州各地流寇四起,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隱帝雖竭盡所能,然大端王朝氣數已盡。未平十一年失蹤,在位11年。

皇后

縱觀端朝歷代皇帝的婚姻情況,二十一位元皇帝冊封的二十六位皇后中,有十二位出身於穆如世家,其餘十四位之中,高帝孝穆皇后、肅帝孝湣皇后、武帝孝純皇后、襄帝孝淵皇后、穆帝孝獻皇后、毅帝孝誠皇后皆為興國公禹靜氏女,桓祖孝恭皇后為襄國公葉默氏女,莊帝孝良皇后為肅宇侯林氏女,元帝孝哀皇后為順天侯馮氏女,穆帝孝慎皇后為後九侯中的和昭侯黎氏女,佔據十位之多;而文帝孝懿皇后雖然出身華族世家的紹聖公洛氏,其母卻是第三代翼國公江學思的女兒,亦有五公九侯的血統背景。

恭帝孝僖皇后鐵達靜姝是唯有的來自翰州部落的皇后,原因說來令人啼笑皆非:當時正值卅年之亂,世家貴族本來就被頻繁更換的皇帝殺得七零八落,對於牧雲承宇手中的早晚必然斷氣的傀儡皇帝,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選後風聲傳出,豪門貴族十三歲以上的女兒在不到半月的時間內盡數訂婚,其間多有倉促間錯配琴瑟者。牧雲承宇無奈,只得從北陸翰州強選了一位適齡的郡主,填入這世人皆知的火坑。

端朝前期尤其重視後妃出身門第,位列四妃(貴、淑、德、賢)者,絕大多數出身世家名門,或者是北陸瀚州汗王的女兒。而皇子的地位也深受生母出身的影響,章帝能夠被立為儲君,便是因為幾位皇子中唯有章帝的生母具有貴族血統;而諸多公侯甯死不向元帝牧雲忱參拜,其中亦不乏鄙薄其生母是掖庭罪奴出身的成分。武帝討伐幽帝的檄文中暗示幽帝之父牧雲綏在諸皇子中地位至低,也是因為牧雲綏的母親不過是宮女出身的緣故。

端朝二十一位皇帝中,生母出於五公九侯之門者十人,其中母出興國公禹靜氏家者六位(桓帝、幽帝、武帝、宣帝、威帝、明帝),出肅宇侯林氏者一位(章帝),出安國公程氏者一位(襄帝),出順天侯馮氏者一位(恭帝),出景新二侯中的定毅侯陽氏者一位(肅帝),而出於穆如世家者,實際也只有六位(莊帝、文帝、和帝、穆帝、廢帝、毅帝)。可以說,如果獎五公九侯視作一個整體,他們的血統與牧雲皇室的結合程度,其至比穆如世家還要深。

而穆如世家,由於男丁成年前後多半要在瀚州生活磨練,所以他們的婚姻也更多地承擔了融合瀚州蠻族血統的使命。但穆如氏的家主夫人仍有一大半出身皇族牧雲氏,其餘的則有出身於五公九侯者多人。至於小宗旁支與五公九侯為婚者,以及穆如氏女子嫁入五公九侯之門者,更是多到難以計數。

明帝皇后南枯明儀與侄女南枯月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