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中國改革報告2016》: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更趨完善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孫文林2016年,中國各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持續攻堅階段,

不少新政策的出臺帶來了改革利好消息,但是其貫徹落實還將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艱難博弈。不管是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以“放管服”為指導的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在實踐的過程中都還有許多問題要完善和解決。對於2016年這樣一個“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梳理和總結改革的成敗得失對今後的改革進程具有借鑒意義。

上述觀點引自《中國改革報告2016》,該報告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組織國內相關領域專家撰寫,並在近期4月7日發佈。報告的主題是“完善總體設計,尋求改革突破”,對2016年中國改革進行了整體評估及對十個重要領域的專題評估。報告還對2017年的改革形勢進行了分析判斷,並提出了九條相關建議。

“一批重點領域的重大改革方案陸續出臺,

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總體設計基本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更趨完善”,報告認為,2016年中國改革總體設計基本形成,個別領域取得突破。報告關注的十大領域是:從嚴治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簡政放權”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農村改革與制度創新、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以及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與外貿發展等。

報告認為,2016年高壓反腐成績顯著,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供給側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面臨突破。但在另一方面,報告也指出,2016年國企改革全面展開,但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金融體制改革進展趨緩,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仍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去年改革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例如在“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杠杆”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據報告中計算,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杠杆率繼續攀升,在2015年間達到210%之後,根據2016年1-11月社會融資資料推算,去年杠杆率不僅沒有降低,而且提高了8個百分點,達到218%。這個資料中尚不包括政府債務,如果按包括政府債務的全口徑杠杆率,2015年末這一指標已達260%。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極少數杠杆率特別高的國家之一。

如此高的杠杆率,增大了資產泡沫,積聚了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成為經濟發展的極大不確定因素。針對這些情況,報告在最後提出,堅持“改革優先”,舒緩經濟增長過度追求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壓力;努力實現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的四大突破等建議。其中,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即是針對高杠杆率和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的具體建議。

報告的撰稿人之一,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發佈會上表示,2016年“去杠杆”目標之所以沒有實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政府而言,存在著“穩增長”和“促改革”這兩個目標的衝突,加之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過剩,使杠杆率居高不下。他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調結構”和“促改革”上,解決資本“脫實向虛”、治理“僵屍企業”,根本還是要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

報告發佈會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唐惠建主持,院長毛振華致辭,由理事長張思平做主報告發佈。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是一家社會智庫,一直關注新時期中國改革創新歷程,自2014年以來每年度出品關於中國改革的社會協力廠商評估報告。原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北京理工大學法學教授徐昕、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等人作為部分報告撰稿人參加了發佈會活動。

報告的撰稿人之一,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發佈會上表示,2016年“去杠杆”目標之所以沒有實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政府而言,存在著“穩增長”和“促改革”這兩個目標的衝突,加之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過剩,使杠杆率居高不下。他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調結構”和“促改革”上,解決資本“脫實向虛”、治理“僵屍企業”,根本還是要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

報告發佈會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唐惠建主持,院長毛振華致辭,由理事長張思平做主報告發佈。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是一家社會智庫,一直關注新時期中國改革創新歷程,自2014年以來每年度出品關於中國改革的社會協力廠商評估報告。原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北京理工大學法學教授徐昕、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等人作為部分報告撰稿人參加了發佈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