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批評孩子可以,這三個誤區你一定要避免!

孩子在成長之初,對這個世界處於探索、認識的狀態。很多時候,他難免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怎麼做?

坐視不理嗎?當然不是。我們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擔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當孩子犯錯之時,需要指出他的錯誤,讓其改正。

但是,在指出孩子的錯誤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批評程度。“批評”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工具。

董進宇博士曾說:當孩子犯了一次性的錯誤,並且是明知故犯的情況下,家長可以使用“批評”這個工具。

但是如果孩子身上的缺點毛病是穩定的,已經形成了習慣,用“批評”這個工具是不好用的。

錯誤的使用“批評”工具,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令父母煩惱,孩子無措。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分享家長批評孩子時,容易走入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強調孩子的缺點

比如面對孩子的粗心大意,你指責他:“你怎麼這麼粗心?”不斷地重複這句話,留在孩子心裡的一定是“粗心”兩個字;但如果你換個說法:“媽媽希望你做完作業能再檢查一遍”,

那留在孩子心中的也一定是“檢查一遍”。

再比如說,面對孩子在電梯裡鬧騰。你指責他:“你不要在電梯裡跳!怎麼這麼調皮”。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的潛意識中接收到的信號是——媽媽很凶,又在批評我,我不喜歡她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換種方式,提醒他的錯誤,結果會很不同。“我希望你在電梯裡保持安靜,不然會很危險。

”這樣積極正向的語言聽到孩子耳朵裡,他接收到的資訊是——我現在的行為是危險的,媽媽是為我的安全考慮,她這是愛我的表現,我要安靜下來。

每個人都有缺點,強調缺點只能讓缺點得到強化。我們要用積極的語言模式不停地給孩子做暗示,鼓勵他、表揚他、確認他,把“你不要···”的模式換成“我希望你能···”的模式,收到的效果會更好。

誤區二:含糊其辭地指責孩子

我曾聽說這樣的事例,

爸爸和兒子一起走,兒子不想自己走了,張著兩隻手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爸爸說:“你的腿呢?”

兒子低下頭,看看自己的腿,然後又抬頭張著兩隻手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帶著不滿重複:“你的腿呢?”

兒子又困惑地低頭看看自己的腿,然後張著手,帶著哭腔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很顯然,爸爸的意思是:你自己長了腿,就要自己走路。

可是,幼小的孩子根本沒有這樣的理解力領悟力,

他真的沒有聽懂。他以為爸爸就只是問他的腿,他看看自己的腿就在那裡,他真的不明白,他要爸爸抱,和他的腿之間有什麼關係。

面對涉世未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完全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表達,很難保證有效溝通。孩子根本沒有聽懂,自然沒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

因此,父母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儘量把話說得明白準確,少繞彎子。

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誤區三:帶情緒批評孩子

良好情緒,乃是語言靈魂。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著父母的情緒、心態。

小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即使是繈褓中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媽媽說話時是充滿耐心的關愛,還是很不耐煩的厭倦,他都能體會到。

與孩子說話,父母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有些父母,打著教育孩子的名義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同樣的行為。如果碰上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可能隨便一說就過去了;若是心情不好,則要好好教訓一番。

這樣的教育,只能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無法瞭解,爸爸生氣是因為單位裡的不公待遇,媽媽發火是因為她太過勞累疲憊。

孩子只是聽見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要麼是心裡不服激起強烈反抗,爆發親子矛盾;要麼是照單全收無限懊惱,減低對自己的評價。

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這時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發洩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在批評孩子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好父母最需要修煉的功課。

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誤區三:帶情緒批評孩子

良好情緒,乃是語言靈魂。父母的語言,總是表達著父母的情緒、心態。

小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即使是繈褓中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媽媽說話時是充滿耐心的關愛,還是很不耐煩的厭倦,他都能體會到。

與孩子說話,父母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有些父母,打著教育孩子的名義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同樣的行為。如果碰上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可能隨便一說就過去了;若是心情不好,則要好好教訓一番。

這樣的教育,只能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無法瞭解,爸爸生氣是因為單位裡的不公待遇,媽媽發火是因為她太過勞累疲憊。

孩子只是聽見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要麼是心裡不服激起強烈反抗,爆發親子矛盾;要麼是照單全收無限懊惱,減低對自己的評價。

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這時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發洩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在批評孩子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好父母最需要修煉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