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參文化|清朝的海參文化

清朝時,海參成為各類筵席的首位名菜,無論宴會大小,總要擺上海參烹製的菜肴,而且總要放在頭一道。破額山人在《夜航船》卷八說:“平陽金玉、符楊荔香及隴西昆季並予五人,

觀荷小飲於衡山別業之四宜軒,第一品芥辣拌海參……”。可見在當時,海參是一種貴族流行的食物,有著儒雅高貴之風。

《庸閑齋筆記》卷一也說:“今之海菜,則海參也、魚翅也,……何古今食品之殊若此”。當時,人們俗以“參打頭”也形容筵席的進饌款式。海參總是先于諸菜而上席,

以示此宴之華重。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海參席”,而海參在聞名天下的“滿漢全席”中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相傳乾隆皇帝一次南巡到了南京,兩廣總督安排了豐盛的宴席。但是乾隆對宮中常見的美食熊掌、魚翅等眉頭不展,地方官員頓時手足無措,

幸好總督府經驗豐富的老廚師見狀,突發奇想臨時做了一盆大雜燴,其中有海參、干貝、魚片、海米、蝦仁、火腿、玉蘭、筍丁,用雞湯配製。乾隆是文化人,他從這盆雖然沒有名分的湯中,但是卻品出滿漢交融的喜悅,連連稱奇,當時御賜這盆湯為全家福,而如今這道以海參為主菜的全家福依然是很多地方婚宴和家庭聚會必備的菜肴。

如今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對身體的保養。而海參的因其營養豐富,成分合理,備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高端客戶饋贈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