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臉的時代,帶你欣賞最美野鴨!

撰文/ 張海華

繪圖/張可航

本文由知識就是力量原創首發

進入12月,天氣越來越寒冷乾燥,不要說北方,就連江南,也逐漸失去了溫潤。這個季節,昆蟲、野花等都越來越少,大地變得枯黃蕭瑟起來。

不過,在濕地中,隨著越冬水鳥的來臨,這裡反倒變得熱鬧了。

所以,在這個季節,帶上望遠鏡去野外尋找、觀賞野鴨是挺不錯的選擇。快跟隨知力君一起來欣賞最美野鴨吧!

最常見野鴨與最珍稀野鴨一

野鴨是越冬水鳥的主力之一,在華東一帶可以看到20多種。

一些常見野鴨,如綠翅鴨、斑嘴鴨等,可以同時觀賞到100只以上的群體。

鴨科鳥類屬於雁形目,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大類—大雁、天鵝和野鴨,在古文裡分別對應雁、鵠、鳧(fú)。

斑嘴鴨、綠翅鴨與綠頭鴨,是華東地區最常見的野鴨,冬季常結成大群,出現在海濱濕地、湖泊、水庫等大型水域。斑嘴鴨體型較大,“嘎嘎”的叫聲非常響亮,其喙端為黃色,故名“斑嘴”。多數斑嘴鴨是江南一帶的冬候鳥,

但也有少量個體在夏季沒有北遷,而是留下來就地繁殖,成了四季常在的留鳥。

野鴨的命名,多體現了鳥兒的特徵。如綠翅鴨的翅膀上有綠色的“翼鏡”,在飛行時尤為明顯,就像是一扇綠色的小窗;綠頭鴨是家鴨的祖先之一,其雄鳥的頭部為具有金屬光澤的深綠色,

特徵明顯。區分難度較大的是多種野鴨的雌鳥,因為它們都是羽色灰暗,乍一看幾乎一模一樣。

最珍稀的野鴨有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大名鼎鼎的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鳥類中的活化石”,繁殖于中國東北,主要越冬于長江以南,喜歡清澈、寬廣、多石頭的湍急溪流。中華秋沙鴨的雄鳥非常漂亮,深色的頭部在陽光下隱隱透著具有金屬光澤的綠色,

並有長長的冠羽。

幾十年前,青頭潛鴨的數量還很多,但如今,它們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青頭潛鴨已被列為“全球性極度瀕危”物種。

最靚野鴨與最“醜”野鴨二

長得最好看的野鴨是哪一種?自然是鴛鴦。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鴛鴦代表著愛情的和美與忠貞,其意象在古代詩詞、繪畫等藝術中頻頻出現。雄鴛鴦的羽色尤為華美,多彩的畫筆也難以描繪其豔麗多姿的色彩。

至於最“醜”的野鴨,恐怕要算斑臉海番鴨了。這種野鴨,身體看上去呈矮扁形,全身羽毛為深棕色,近乎黑色,唯獨臉頰上有明顯的白斑,看上去像小丑似的。別看它長得不好看,但由於難得一見,因此很受觀鳥、拍鳥愛好者的追捧呢!

可歎的是,棲息地的不斷喪失、非法捕獵的屢禁不絕,已經讓很多地方的野鴨難得安寧。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保護好濕地,讓野鴨等水鳥自在地隨波逐浪,安閒地休憩、覓食。

這種野鴨,身體看上去呈矮扁形,全身羽毛為深棕色,近乎黑色,唯獨臉頰上有明顯的白斑,看上去像小丑似的。別看它長得不好看,但由於難得一見,因此很受觀鳥、拍鳥愛好者的追捧呢!

可歎的是,棲息地的不斷喪失、非法捕獵的屢禁不絕,已經讓很多地方的野鴨難得安寧。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保護好濕地,讓野鴨等水鳥自在地隨波逐浪,安閒地休憩、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