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抑鬱症,不僅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

今天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聊聊抑鬱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抑鬱症科普講座傳出消息:資料顯示,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世衛組織疾病負擔研究顯示,

所有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疾病負擔源中,抑鬱症位居首位,占10%。我國抑鬱症患病率為3.02%,如以3%的普通人群患病率來推算,13億中國人中約有3900萬抑鬱症患者,但真正接受有效治療者比例不足10%。

47歲的廖先生是某知名外企的高管,最近半年來因為身體的各種不適,

頭疼、背痛、腹痛等反復到醫院就診,各種先進的醫療檢查設備都沒能查出廖先生究竟哪個器官出了問題,病房管床醫生無計可施,無奈之下請醫院心理科協助會診。通過心理科醫生諮詢詢問發現,近2年來,謙和有禮的廖先生變得非常易怒、暴躁,平時喜歡運動的他也不願多動,最近一年睡眠也不太好,常常用酒精來助眠。最後廖先生吐露心聲:曾有過消極想法,礙於家裡老小需要照料,
一直很痛苦地過著每一天。經診斷,廖先生患有抑鬱症。

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季建林教授在講座上說,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低落,它與其他精神障礙一樣,發病受基因、表觀遺傳、內分泌、環境危險因素影響。像廖先生這樣的患者,臨床症狀除了心境不佳外,還有認知與軀幹的相關症狀。專家表示,很多抑鬱症患者及其身邊人,可能並未將抑鬱症視為一種疾病,

他們單純認為,只是情緒低落而已。社會壓力帶來情緒問題,更是司空見慣。這一認知導致抑鬱症患者未能得到及時診治。

抑鬱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資料顯示,如果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10%至15%最終會自殺身亡。此外,女性較男性更易被識別與發現抑鬱症,但因男性較女性更容易壓抑自己情緒,因此男性抑鬱症患者自殺率比女性高2至3倍。在美國,87.4%的抑鬱症患者報告近1年在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社會角色功能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因抑鬱症導致的每年生產力損失高達366億美元。

如果抑鬱症患者能得到早期診治(應用抗抑鬱藥物等治療手段),70%以上可獲得顯著情緒改善。不過可惜的是,迄今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診斷能力尚有空白。2009年相關調查發現,全國抑鬱症治療率不足10%,綜合醫院臨床科室識別抑鬱症比例不足30%。

季建林強調,抑鬱症患者要排除心理暗示,

患病並非軟弱表現,目前談話療法、服用抗抑鬱藥物,或兩者兼用方法均可實現較好療效。此外,如果患者認為自己患有抑鬱症,應及時前往專科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專家同時補充,常與家人和朋友聯繫;經常運動,哪怕只是短距離散步;堅持規律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避免或限制酒精攝入並避免使用非法藥物,這些也能緩解抑鬱情緒。

文/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