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南文創遇上杭州絲綢 萬事利打造“湖南三絕”伴手禮

自古以來,絲綢不僅是富貴的象徵,更是一種文化符號。近日,在首屆湖南文創設計大賽的參賽作品中,《錦繡醴陵-絲瓷套裝》、《養道-真絲便攜被》、《苗韻-男女長巾套裝》三款絲綢文創作品,

將湖南元素與杭州絲綢完美結合,吸引了大賽專家評審團的目光。

湖南元素遇上外省文創企業,作品將如何實現“本土轉化”?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格局下,湖南文創作品又將如何借助於企業發展,走出國門,享譽海外?記者通過大賽組委會,聯繫作品相關設計人士進行詳細瞭解。

養道-真絲便攜被(徐海波供圖)

錦繡醴陵-絲瓷套裝(徐海波供圖)

《苗韻》男女長巾套裝(徐海波供圖)

湖南元素升級“城市伴手禮”

“絲綢是中國傳承千年的瑰寶,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件商品,是串起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情感紐帶,用絲綢承載中國的城市文化,顯得很貼切。”在萬事利絲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的號召下,打造“絲綢之路城市禮”的概念應運而生。

為了更好地推廣這個新概念,近年來,萬事利逐漸注重產品與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本次大賽作品中,參賽企業武漢萬事利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的《錦繡醴陵-絲瓷套裝》、《養道-真絲便攜被》、《苗韻-男女長巾套裝》三款絲綢文創作品正是杭州絲綢與湖南文化元素深度結合的產物。

作為參賽作品主創、萬事利絲綢華中區市場總監徐海波向記者介紹,作品的元素分別為現存最早的道家養生導引圖譜馬王堆《導引圖》、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刺繡、以及曾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陶瓷藝術巔峰、湖南瓷器的代表——醴陵瓷。

所謂"導引",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醫療體育方法,《養道-真絲便攜被》便是對傳統養生做出新的詮釋。而《苗韻-男女長巾套裝》則是以苗族刺繡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兩廂廝守的傳統文化,時尚的花型上結合傳統刺繡紋樣,彰顯出佩戴者的知性美,也表現出了濃濃的湖南風情。

“絲綢,瓷器,茶葉為絲綢之路上的三大瑰寶,是絲綢之路經濟往來的一個代表,

且非常的響應‘一帶一路’的政治背景。”徐海波告訴記者,《錦繡醴陵-絲瓷套裝》分為三套,分別是醴陵瓷盤與大方巾的組合套裝、醴陵瓷杯與大方巾的組合套裝、醴陵香水瓶與大方巾的組合套裝。

其中,以醴陵扁豆雙禽瓶的雙禽圖案為主元素的大方巾正面繪有一組向上攀升的“扁豆”,中間以木芙蓉的花枝為網底,運用毛瓷圖案牡丹和小雛菊環繞四周,淡雅之中透出高貴的氣質,同時傳遞著友誼和美好祝願。

“絲綢不僅僅是‘面料’、‘材料,更是‘文化載體’。”徐海波表示,絲瓷的結合不僅是杭州絲綢與湖南文化元素本土轉化的文創產物,更代表了中國乃至湖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沉澱,向世人展示出湖南的魅力,乃至中國的魅力。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文化、健康與時尚巧妙組合

文創產品的設計,對於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以及代表性的元素,因此,元素的採集就變得尤為重要。作品設計總監李磊磊告訴記者,受交通與時間的影響,作品前期的資訊僅依靠著湖南地區的同事和網路檢索兩種管道來收集整理,通過聯繫湖南當地的專家進行核對,才啟動設計討論。

“最難的就是聚焦,要在眾多湖南元素中選取尋找一到兩種可以直接代表湖南的元素。”

李磊磊表示,選取湖南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對於當地人也有一定困難。因此在設計初期只能是發散性思維。

同時,為在設計中結合萬事利參與世界級大型活動的特色,除地方性元素外,還需考慮是否代表中國的元素、會產生怎樣的政治事件等等因素,幾經波折後才選定醴陵瓷、馬王堆、苗族刺繡來代表湖南元素。

從設計製圖到打樣製作並不是簡單的轉化過程。李磊磊向記者透露,本次瓷器製作工廠選用的是曾經在1915萬國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的醴陵陶瓷企業。為體現器形的觀賞性,藝術性、實用性以及創新性,在器形以及圖案的繪製過程中,設計團隊曾多次修改調整。

為將真絲便攜被打造成一款回應崇尚健康人群的首選產品,展現其歷史文化氣息的同時兼備時尚、實用、便攜等優勢。在打樣過程中,團隊在保持原有畫作精緻度的基礎上,進行高密度高精准的噴繪,並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尋找最佳體驗效果,力求做到高品質、有匠心、展現湖湘文化的作品。

文化的本質是經營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創作品就是要基於這個美好生活的經營。在李磊磊看來,美好生活包含“健康”“美麗”“文化”。

他告訴記者,參賽作品中《養道-真絲便攜被》代表著健康生活,《苗韻》男女真絲長巾展現出美麗時尚,而《錦繡醴陵》絲瓷套裝更是文化藝術、美麗時尚、健康生活的完美融合,“只有充分貼近生活的文創作品,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湖南三絕”踏上“新絲路”

據悉,全世界90%的絲和80%的絲綢來自中國,然而,一條價值千元的絲巾背後,中國企業只賺取低廉的加工費。沒有響亮的品牌,難以公平參與國際競爭的尷尬讓成功轉型為絲綢文化創意企業的萬事利堅定了“打造中國的世界級絲綢品牌”的信念。

“中國企業只有具備了國際化視野,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一流設計、高端製造品質等元素,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才能打造屬於中國‘走出去’的世界品牌。” 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萬事利致力於挖掘、傳承和弘揚中華絲綢文化,絲綢與文化創意、地方元素、高科技的結合,在傳統面料的基礎上,拓展研發出絲綢文化禮品、絲綢藝術裝飾及絲綢藝術品三大創新領域。“傳統絲綢+移動互聯+文化創意+高科技=絲綢經典產業”的轉型升級“新絲路”的發展模式,為傳統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的參照範本。

“文創產品發展趨勢是多元化的,未來消費市場將是巨大的。”徐海波告訴記者,只要具有開闊的心態,通過各種跨界合作,來實現文創產品共贏的時代即將來臨。“萬事利不僅僅研究絲綢,還需要研究其他材質的產品,以挖掘更多的中國元素與絲綢相融合。”

“國家發展文創產業的政策、全球4000多件作品參賽、公開公正的專業評審、對於參賽作品的版權保護也特別做了相應的措施,收到了中宣部的褒獎,可以說大賽的舉辦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徐海波表示,不管是考古挖掘、湖湘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文化名人、自然景觀等等都為本次大賽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礎。

除了歷史文化元素外,湖南的時尚元素值得深入挖掘,而本次文創大賽的舉辦正為湖南元素與絲綢融合搭建橋樑。“未來,希望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借助VR技術、AR技術等新手段,讓廣大遊客和湖湘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繫。讓來到湖南的人,可以感受、傳播湖南的文化。”

他向記者透露,通過參加本次文創大賽的契機,公司已與湖南文化創意中心達成合作意向。“先進的研發技術、生產和銷售能力充分整合湖湘文化元素,搭建全生態文化創意、經濟和傳播平臺,建立完整的具備湖湘文化精神及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鏈條,讓湖南元素走出國門,面向全球。”(作者:周莉)

淡雅之中透出高貴的氣質,同時傳遞著友誼和美好祝願。

“絲綢不僅僅是‘面料’、‘材料,更是‘文化載體’。”徐海波表示,絲瓷的結合不僅是杭州絲綢與湖南文化元素本土轉化的文創產物,更代表了中國乃至湖南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沉澱,向世人展示出湖南的魅力,乃至中國的魅力。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作品主創人員工作瞬間(徐海波供圖)

文化、健康與時尚巧妙組合

文創產品的設計,對於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以及代表性的元素,因此,元素的採集就變得尤為重要。作品設計總監李磊磊告訴記者,受交通與時間的影響,作品前期的資訊僅依靠著湖南地區的同事和網路檢索兩種管道來收集整理,通過聯繫湖南當地的專家進行核對,才啟動設計討論。

“最難的就是聚焦,要在眾多湖南元素中選取尋找一到兩種可以直接代表湖南的元素。”

李磊磊表示,選取湖南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對於當地人也有一定困難。因此在設計初期只能是發散性思維。

同時,為在設計中結合萬事利參與世界級大型活動的特色,除地方性元素外,還需考慮是否代表中國的元素、會產生怎樣的政治事件等等因素,幾經波折後才選定醴陵瓷、馬王堆、苗族刺繡來代表湖南元素。

從設計製圖到打樣製作並不是簡單的轉化過程。李磊磊向記者透露,本次瓷器製作工廠選用的是曾經在1915萬國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的醴陵陶瓷企業。為體現器形的觀賞性,藝術性、實用性以及創新性,在器形以及圖案的繪製過程中,設計團隊曾多次修改調整。

為將真絲便攜被打造成一款回應崇尚健康人群的首選產品,展現其歷史文化氣息的同時兼備時尚、實用、便攜等優勢。在打樣過程中,團隊在保持原有畫作精緻度的基礎上,進行高密度高精准的噴繪,並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尋找最佳體驗效果,力求做到高品質、有匠心、展現湖湘文化的作品。

文化的本質是經營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創作品就是要基於這個美好生活的經營。在李磊磊看來,美好生活包含“健康”“美麗”“文化”。

他告訴記者,參賽作品中《養道-真絲便攜被》代表著健康生活,《苗韻》男女真絲長巾展現出美麗時尚,而《錦繡醴陵》絲瓷套裝更是文化藝術、美麗時尚、健康生活的完美融合,“只有充分貼近生活的文創作品,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湖南三絕”踏上“新絲路”

據悉,全世界90%的絲和80%的絲綢來自中國,然而,一條價值千元的絲巾背後,中國企業只賺取低廉的加工費。沒有響亮的品牌,難以公平參與國際競爭的尷尬讓成功轉型為絲綢文化創意企業的萬事利堅定了“打造中國的世界級絲綢品牌”的信念。

“中國企業只有具備了國際化視野,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一流設計、高端製造品質等元素,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才能打造屬於中國‘走出去’的世界品牌。” 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萬事利致力於挖掘、傳承和弘揚中華絲綢文化,絲綢與文化創意、地方元素、高科技的結合,在傳統面料的基礎上,拓展研發出絲綢文化禮品、絲綢藝術裝飾及絲綢藝術品三大創新領域。“傳統絲綢+移動互聯+文化創意+高科技=絲綢經典產業”的轉型升級“新絲路”的發展模式,為傳統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的參照範本。

“文創產品發展趨勢是多元化的,未來消費市場將是巨大的。”徐海波告訴記者,只要具有開闊的心態,通過各種跨界合作,來實現文創產品共贏的時代即將來臨。“萬事利不僅僅研究絲綢,還需要研究其他材質的產品,以挖掘更多的中國元素與絲綢相融合。”

“國家發展文創產業的政策、全球4000多件作品參賽、公開公正的專業評審、對於參賽作品的版權保護也特別做了相應的措施,收到了中宣部的褒獎,可以說大賽的舉辦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徐海波表示,不管是考古挖掘、湖湘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文化名人、自然景觀等等都為本次大賽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礎。

除了歷史文化元素外,湖南的時尚元素值得深入挖掘,而本次文創大賽的舉辦正為湖南元素與絲綢融合搭建橋樑。“未來,希望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借助VR技術、AR技術等新手段,讓廣大遊客和湖湘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繫。讓來到湖南的人,可以感受、傳播湖南的文化。”

他向記者透露,通過參加本次文創大賽的契機,公司已與湖南文化創意中心達成合作意向。“先進的研發技術、生產和銷售能力充分整合湖湘文化元素,搭建全生態文化創意、經濟和傳播平臺,建立完整的具備湖湘文化精神及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鏈條,讓湖南元素走出國門,面向全球。”(作者: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