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河北各界反響熱烈

塞罕壩林場獲“地球衛士獎”。記者 商棠 攝

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佈,

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地球衛士獎。消息一經發佈,立刻在河北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以塞罕壩為榜樣,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

河北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大力弘揚踐行“紅船精神”和塞罕壩精神

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彙聚強大動力

12月6日上午,河北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傳達弘揚“紅船精神”座談會精神,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批示精神,審議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深入推進河北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決定》。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機械林場作出重要批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河北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期望重托。

塞罕壩機械林場12月5日被聯合國授予2017年“地球衛士獎”,是河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大實踐成果,為國家和民族增了光、添了彩。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上來。
要深刻把握塞罕壩精神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持續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要切實履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把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事蹟作為鮮活教材,切實強化党的全面領導和党的建設,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加快推進河北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河北各地幹部群眾反響強烈

承德幹部群眾: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承德綠色崛起提供生態和產業支撐

塞罕壩先進技術和經驗傳播到承德全域,和承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馬維克攝

承德市廣大幹部群眾人們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全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承德綠色崛起提供生態和產業支撐。

“55年來,塞罕壩精神一直鼓舞著承德市人民的鬥志,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技術和經驗傳播到承德全域,並和承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對承德全域造林水準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承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祁軍介紹。

“2018年,承德市將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再完成造林綠化60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00萬株,新發展經濟林28萬畝;力爭到2020年,對中幼林進行除伐定株、割灌修枝、疏伐等作業,完成中幼林撫育300萬畝(每年60萬畝),進一步調整、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品質,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種功能。”承德市林業局局長王江表示。

保定幹部群眾:以塞罕壩務林人為榜樣,在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進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滿眼綠色的太行山區。資料圖

保定市幹部群眾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本職大力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塞罕壩務林人為榜樣,在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進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師許中旗教授說:“塞罕壩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項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詮釋。今後要在課程中增加塞罕壩創業史內容,讓塞罕壩精神激勵更多學生扎實掌握農林專業知識,並學以致用,積極投身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自身農林理論、技術方面的優勢,弘揚太行山精神,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貢獻。”

“作為基層黨員幹部,要把弘揚塞罕壩精神融入到實際工作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全縣精准脫貧攻堅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充分發揮縣域內生態優勢、綠色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游、生態遊,讓貧困群眾享受到旅遊紅利,實現穩定脫貧。”易縣旅發委副主任龐國輝深有感觸地說。

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党支書部書記段春亭說,要以塞罕壩精神為引領,深入挖掘鄉村生態特色,盤活鄉村旅遊資源,通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建設,凝聚綠色發展的合力,走出一條通過發展生態實現生財聚財綠色發展之路,帶動群眾發家致富。

雄安新區幹部群眾:以塞罕壩為榜樣,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

美麗的白洋澱。記者 王淵 攝

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地球衛士獎的消息一經發佈,立刻在雄安新區引起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塞罕壩為榜樣,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

“得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地球衛士獎’,我感到很激動。”雄縣塑紙包裝印刷協會會長郭振興說,雄安新區的成立吹響了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號角,也給塑紙包裝印刷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雄縣塑紙包裝印刷行業將加快轉型步伐,與國內外著名跨國公司、著名院校合作,通過企業內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建設華北地區環保、高端新型包裝材料產品研製基地,讓中國製造的環保高效產品走向世界。

安新縣委書記楊寶昌表示,要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圍繞“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目標,繼續突出重點領域整治,深入開展“散亂汙”企業整治、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白洋澱保護和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為新區規劃建設提供良好環境支撐。

衡水幹部群眾:用美麗的中國綠把家鄉裝扮一新

衡水市環保局棗強分局幹部職工通過長城新媒體收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地球衛士獎”的新聞。張斌攝

12月5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舉辦新聞發佈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衡水市廣大基層幹部群眾以多種形式收聽收看了該新聞,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反響強烈,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在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方面做出的戰略部署,堅定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為國家建設好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衡水。

“塞罕壩是歷經三代人55年創造的一個奇跡,她是我們河北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環保人,我們將牢記黨和人民給予的厚望和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美麗的中國綠把家鄉裝扮一新。”衡水市環保局棗強分局綜合科科長張斌激動地說。

河北林業系統:更加用心地呵護好這片綠色的寶庫,為國家生態建設的千年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

河北省林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劉金中表示,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2017地球衛士獎,這是為國爭光、為河北添彩的好事,也是實至名歸。塞罕壩林場此次獲獎,充分表明塞罕壩精神和實踐在國際上也具有可借鑒、可複製意義,是對人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貢獻,也代表了聯合國對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的充分肯定。

賽罕壩機械林場黨委副書記安長明告訴記者,賽罕壩機械林場能夠獲得這個榮譽,他感到很激動,很驕傲。“獲得這麼大的榮譽,作為塞罕壩人,我們同時又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以前的塞罕壩的建設關係到區域生態安全,今後將擔負起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和範例的更大責任。真心希望全社會通過塞罕壩能瞭解到中國林業建設,感受到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力度。我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績,更加努力地幹好本職工作,更加用心地呵護好這片綠色的寶庫,為國家生態建設的千年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安長明說。

【長城時評】塞罕壩憑什麼受全球青睞

人類只有一個家園,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日漸擴大的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對人類生活、生態環境的嚴重威脅。1994年通過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凝聚了世界各國的共識,敲響了保護地球生態的警鐘。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全球向何處去?這是迫切需要全人類做出回答的嚴峻挑戰。塞罕壩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苦戰精神,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譜寫了一部綠色史詩,提供了一個中國讀本。它是中國故事,又具有世界意義,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經驗。它告訴我們和整個世界:人類可以做到、應該做到、必須做到,並且一定能夠做到: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家園。當前,世界有不少宜林荒山、三難地、鹽鹼地、沙化地。這需要全球人以塞罕壩人為榜樣,攻堅克難,用汗水澆灌綠色,打贏生態建設這場硬仗,豎起永恆的綠色豐碑。

所以,塞罕壩獲得地球衛士獎就不足為奇了。

塞罕壩的前世今生

塞罕壩機械林場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的南邊。

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了阻止渾善達克沙地南侵,塞罕壩人不斷植樹造林,創造了中國北方高寒沙地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

曾經的塞罕壩,物產富饒,是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清朝晚期,為填補國庫空虛,這裡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開圍放墾,再加上山火不斷,到新中國成立時,這裡的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失去了生態屏障,內蒙古高原的風沙直接侵襲北京。

1962年,為了改變“風沙緊逼北京城”的嚴峻形勢,中央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機械林場,來自18個省的369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工人組建了第一支創業團隊。

在塞罕壩,一年中有120天的時間氣溫都在零下20℃以下,塞罕壩人不畏艱苦,迎難而上,啃窩頭、喝雪水、睡窩棚,在流沙中植樹,在荒漠上建場。55年來,三代人建設了112萬畝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海。

如今的塞罕壩,生態效益顯著,森林覆蓋率達到80%,每年可涵養水源、淨化水質1.37億立方米,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

(長城24小時用戶端據央視網、長城新媒體等綜合報導)

“2018年,承德市將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再完成造林綠化60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00萬株,新發展經濟林28萬畝;力爭到2020年,對中幼林進行除伐定株、割灌修枝、疏伐等作業,完成中幼林撫育300萬畝(每年60萬畝),進一步調整、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品質,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種功能。”承德市林業局局長王江表示。

保定幹部群眾:以塞罕壩務林人為榜樣,在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進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滿眼綠色的太行山區。資料圖

保定市幹部群眾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本職大力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塞罕壩務林人為榜樣,在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進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師許中旗教授說:“塞罕壩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項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詮釋。今後要在課程中增加塞罕壩創業史內容,讓塞罕壩精神激勵更多學生扎實掌握農林專業知識,並學以致用,積極投身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自身農林理論、技術方面的優勢,弘揚太行山精神,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貢獻。”

“作為基層黨員幹部,要把弘揚塞罕壩精神融入到實際工作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全縣精准脫貧攻堅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充分發揮縣域內生態優勢、綠色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游、生態遊,讓貧困群眾享受到旅遊紅利,實現穩定脫貧。”易縣旅發委副主任龐國輝深有感觸地說。

淶水縣三坡鎮南峪村党支書部書記段春亭說,要以塞罕壩精神為引領,深入挖掘鄉村生態特色,盤活鄉村旅遊資源,通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建設,凝聚綠色發展的合力,走出一條通過發展生態實現生財聚財綠色發展之路,帶動群眾發家致富。

雄安新區幹部群眾:以塞罕壩為榜樣,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

美麗的白洋澱。記者 王淵 攝

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地球衛士獎的消息一經發佈,立刻在雄安新區引起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塞罕壩為榜樣,讓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

“得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地球衛士獎’,我感到很激動。”雄縣塑紙包裝印刷協會會長郭振興說,雄安新區的成立吹響了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號角,也給塑紙包裝印刷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雄縣塑紙包裝印刷行業將加快轉型步伐,與國內外著名跨國公司、著名院校合作,通過企業內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建設華北地區環保、高端新型包裝材料產品研製基地,讓中國製造的環保高效產品走向世界。

安新縣委書記楊寶昌表示,要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圍繞“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目標,繼續突出重點領域整治,深入開展“散亂汙”企業整治、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白洋澱保護和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為新區規劃建設提供良好環境支撐。

衡水幹部群眾:用美麗的中國綠把家鄉裝扮一新

衡水市環保局棗強分局幹部職工通過長城新媒體收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地球衛士獎”的新聞。張斌攝

12月5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舉辦新聞發佈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衡水市廣大基層幹部群眾以多種形式收聽收看了該新聞,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反響強烈,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在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方面做出的戰略部署,堅定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為國家建設好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衡水。

“塞罕壩是歷經三代人55年創造的一個奇跡,她是我們河北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環保人,我們將牢記黨和人民給予的厚望和囑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美麗的中國綠把家鄉裝扮一新。”衡水市環保局棗強分局綜合科科長張斌激動地說。

河北林業系統:更加用心地呵護好這片綠色的寶庫,為國家生態建設的千年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

河北省林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劉金中表示,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2017地球衛士獎,這是為國爭光、為河北添彩的好事,也是實至名歸。塞罕壩林場此次獲獎,充分表明塞罕壩精神和實踐在國際上也具有可借鑒、可複製意義,是對人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貢獻,也代表了聯合國對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的充分肯定。

賽罕壩機械林場黨委副書記安長明告訴記者,賽罕壩機械林場能夠獲得這個榮譽,他感到很激動,很驕傲。“獲得這麼大的榮譽,作為塞罕壩人,我們同時又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以前的塞罕壩的建設關係到區域生態安全,今後將擔負起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和範例的更大責任。真心希望全社會通過塞罕壩能瞭解到中國林業建設,感受到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力度。我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績,更加努力地幹好本職工作,更加用心地呵護好這片綠色的寶庫,為國家生態建設的千年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安長明說。

【長城時評】塞罕壩憑什麼受全球青睞

人類只有一個家園,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日漸擴大的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對人類生活、生態環境的嚴重威脅。1994年通過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凝聚了世界各國的共識,敲響了保護地球生態的警鐘。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全球向何處去?這是迫切需要全人類做出回答的嚴峻挑戰。塞罕壩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苦戰精神,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譜寫了一部綠色史詩,提供了一個中國讀本。它是中國故事,又具有世界意義,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經驗。它告訴我們和整個世界:人類可以做到、應該做到、必須做到,並且一定能夠做到: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家園。當前,世界有不少宜林荒山、三難地、鹽鹼地、沙化地。這需要全球人以塞罕壩人為榜樣,攻堅克難,用汗水澆灌綠色,打贏生態建設這場硬仗,豎起永恆的綠色豐碑。

所以,塞罕壩獲得地球衛士獎就不足為奇了。

塞罕壩的前世今生

塞罕壩機械林場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的南邊。

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了阻止渾善達克沙地南侵,塞罕壩人不斷植樹造林,創造了中國北方高寒沙地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

曾經的塞罕壩,物產富饒,是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清朝晚期,為填補國庫空虛,這裡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開圍放墾,再加上山火不斷,到新中國成立時,這裡的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失去了生態屏障,內蒙古高原的風沙直接侵襲北京。

1962年,為了改變“風沙緊逼北京城”的嚴峻形勢,中央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機械林場,來自18個省的369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工人組建了第一支創業團隊。

在塞罕壩,一年中有120天的時間氣溫都在零下20℃以下,塞罕壩人不畏艱苦,迎難而上,啃窩頭、喝雪水、睡窩棚,在流沙中植樹,在荒漠上建場。55年來,三代人建設了112萬畝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海。

如今的塞罕壩,生態效益顯著,森林覆蓋率達到80%,每年可涵養水源、淨化水質1.37億立方米,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

(長城24小時用戶端據央視網、長城新媒體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