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講真!是米線先動的手,給我弄出回憶了!

高中時候的食堂菜色大多普通,沒什麼值得特別惦記的,

唯有一樣,某視窗賣的清湯米線。

只需六塊錢一碗的米線,其實湯頭是寡淡的清湯,米線是尋常的細線,但食堂師傅好手藝。

一雙特製的大長筷子從翻滾大鍋裡一撈一甩,便見一排細長麵條整整齊齊疊在通透的湯汁中。再配幾片燙過的青菜,脆生生的襯在碗壁,其上托著三四片薄切牛肉,肥厚紋理間一點點油星被熱湯浸出,浮在湯麵,晶黃發亮,圍住那幾顆新鮮蔥花,

白的、紅的、綠的就都聚齊在那一碗裡了。

被騰起的水汽一撩,帶出一股熱騰騰的香氣,淡的若有似無,最是誘人。但這還沒完,師傅大手一撒,一把黃豆落在碗中,才算是整碗的點睛之筆。

每每師傅把碗往餐盤上一擱,我便急吼吼地端起,找最近的位置坐下。

黃豆經大火炒過,質地硬實,表皮皺成半透明的一層,焦香酥脆,得趕在它們都沉入湯汁之前,先夾幾顆放進嘴裡,細細嚼開,

滿嘴都是香氣,然後再就著這香氣吸溜兩筷子米線,最是愜意。

幾秒之後,黃豆在湯汁裡浸泡過,焦脆的表皮便充盈鬆軟起來,而內裡還是緊實的。此時再混著米線同嚼,又是另一種口感,與炒肉粒類似。米線順滑,青菜脆嫩,牛肉綿鞣,一筷子下去,各種滋味都混在嘴裡,豐富的令人無暇分心。

等一大碗米線吃得七七八八,先前略燙的湯汁此刻正是溫醇,最適合端起碗來一大口灌下,

熱意直接從嘴裡暖到胃裡,渾身都舒坦。

待湯汁喝盡,碗底還有幾顆漏網的黃豆,浸的發脹鬆散,吸飽了各種食材的滋味,拿筷子掃進嘴裡,算是又把整碗米線回味一輪,收尾的很是完美。

我時常在寒冬買這樣一碗米線做晚餐,價錢便宜,又頂餓,吃完胃是飽的,心是滿的,全身上下都是暖的。

去的次數多了,連煮米線的師傅也認識我了,都不用點單,直接刷卡,很快一大碗米線就端了上來。

還記得有一次,我厚著臉皮問師傅能不能多撒點炒黃豆,師傅哈哈大笑,端上來的那碗米線,金燦燦的黃豆幾乎鋪滿了一層。

好吃是好吃,就是嚼的我太陽穴突突跳了一整夜。

畢業之後,天南地北吃過許多米線,細的粗的,葷的素的,各有各的好滋味,但當初那種身心俱受安撫的感觸卻是難尋。有時遇到也放炒黃豆的,卻再沒有耐心,把每一顆都仔細嚼散了。

大概是如今每餐都吃的豐富,只愁如何才能吃得克制,彼時那種腹中空虛,既捨不得漏過每一粒炒黃豆中蘊著的滋味,又須借細嚼黃豆的那一點過程來延長進食滿足感的心境,是再也不會有了吧!

@部分素材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