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大的國庫被盜案竟把國庫盜空

說起清朝的道光皇帝,我們知道他一生以節儉出名,也是“史上最摳門”的皇帝;不過,讓他做夢也沒想到是,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攢下了點銀子,可當他派人查帳時,卻發現國庫裡的銀子沒了。

那麼,這起國庫被盜案是怎麼發生的?白花花的銀子又被誰盜走了呢?

我們知道,清廷的中央財政,除皇帝個人花銷由內務府負責外,其餘部分均歸戶部管轄。為了管理從全國各地徵收上來的銀錢、實物等稅收,戶部特設銀庫、緞匹庫、顏料庫三個大庫,分別存儲各省解往京師的稅銀、綢緞布匹以及銅、鐵、鉛、錫、顏料、藥材等物品,合稱“戶部三庫”。簡而言之,戶部就是清政府的財政部,

戶部銀庫則是國庫。

道光二十三年初,戶部銀庫的庫兵張誠保的侄兒要捐官,於是就拿錢往戶部交,叔叔張誠保負責過秤收錢,最後他利用職務之便做了手腳,交繳了大量銀兩。不過,這件事由於利益分配不公,結果被捅了出去。於是,

黑幕越揭越大,最終揭發出戶部銀庫巨大的黑幕來。清史料記載為:“道光二十三年,庫吏分銀不均,內自攻訐,其事不能複蔽,達于天庭……”。

於是,道光皇帝“欽派大臣將庫項全數盤查”。經過幾個月的盤查清算,竟發現帳面上的數字與實際庫存銀兩竟然相差925.2萬兩以上,也就是說近千萬兩白銀竟然被盜了。

在明清時期,國庫承擔其國家財政的重擔,按說國庫的管理制度應該是相當嚴格的,

不容許出半點差池,那麼銀子怎麼就沒了呢?

當時,貨幣形式比較單一,國庫中存放的基本都是銀子。具體負責國庫中銀子工作的由庫銀郎中、庫丁、司庫等官兵來完成。為防止銀兩被盜,清朝統治者想出一個絕招,搬運銀子只能由庫丁來搬運,並且只有3年的任期並且規定庫丁入國庫搬運銀兩時,進入和出來都要光著身子接受檢查。

不過,面對白花花的銀子,誰能不心動。

庫兵又是如何盜銀呢?

要知道銀庫每逢搬庫,無論寒暑,庫兵都要脫得一絲不掛,裸☆禁☆體從堂官前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工作服。搬運完畢,脫下工作服再光溜溜而出,至大堂前再次接受檢查。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庫兵偷銀子的辦法真是有不少花樣,主要有三個:

第一種是“茶壺帶銀”。冬天的時候,帶著壺茶進入銀庫,將銀子放入壺裡順出來。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冬天,

沒暖氣空調是何等寒冷,銀子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

第二種偷銀子方法則是被認為比較奇葩。通過肛門塞到體內......用這個辦法,在出庫的時候就算扒光了也查不出來。據說,為了盜銀子有的人一次最多能塞80兩,一個月甚至能順走幾千兩銀子。

還有一招比較奇葩,叫“獼猴盜銀”。據說,銀庫為了避免偷竊,曾經馴養了幾隻獼猴看守內庫。庫兵後來見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就教獼猴吸食鴉☆禁☆片,等到獼猴上癮之後,再教它去偷銀子換鴉☆禁☆片。獼猴動作敏捷,小巧玲瓏,鑽蹦跳躍,事半功倍,竟成為庫兵盜竊庫銀的得力幫手和幫兇。

這樣一來,天長日久,積少成多,銀庫的銀子不知不覺間就被盜了很多。

那麼,有看官好奇了,既然盜國庫銀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就沒被發覺呢?事實上,每年年底的時候,道光皇帝也曾會派人點檢國庫銀兩。不過,由於國庫帳目複雜,再加上銀兩重多,查庫大臣哪裡能應對的了,所以每次例行公事般地查庫只是開個會聽聽彙報、看看帳本,然後煞有介事地指點一下,提出幾條工作要求,就收個紅包走人了。

國庫被盜千萬白銀,“摳門皇帝”道光那還不氣的吐血呀!要知道他早餐連雞蛋都捨不得吃,中餐也只限於四菜,甚至皇后過個生日慶宴,他只准宰豬兩頭,用打鹵麵招待群臣……辛苦辛苦省的來的銀子竟然被盜,而且竟然還不知道誰盜了?盜了多少?所以他重刑懲治,經手出入及驗看銀兩的庫丁銀匠全部處斬,家產充公,妻妾子孫均發配邊疆為奴。

為了追繳庫銀,道光帝下令:自嘉慶五年起至道光二十三年,歷任庫官、查庫禦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罰賠銀1200兩,已故者照數減半;管庫大臣著每月罰賠銀500兩,查庫禦史每次罰賠銀6000兩,已故各員按數減半。據悉,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裡,共有320余位官員出任戶部司員或查庫禦史,任職時間在1年左右為最多。這些官員無論公忠廉能與否,一律進行追罰。

就教獼猴吸食鴉☆禁☆片,等到獼猴上癮之後,再教它去偷銀子換鴉☆禁☆片。獼猴動作敏捷,小巧玲瓏,鑽蹦跳躍,事半功倍,竟成為庫兵盜竊庫銀的得力幫手和幫兇。

這樣一來,天長日久,積少成多,銀庫的銀子不知不覺間就被盜了很多。

那麼,有看官好奇了,既然盜國庫銀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就沒被發覺呢?事實上,每年年底的時候,道光皇帝也曾會派人點檢國庫銀兩。不過,由於國庫帳目複雜,再加上銀兩重多,查庫大臣哪裡能應對的了,所以每次例行公事般地查庫只是開個會聽聽彙報、看看帳本,然後煞有介事地指點一下,提出幾條工作要求,就收個紅包走人了。

國庫被盜千萬白銀,“摳門皇帝”道光那還不氣的吐血呀!要知道他早餐連雞蛋都捨不得吃,中餐也只限於四菜,甚至皇后過個生日慶宴,他只准宰豬兩頭,用打鹵麵招待群臣……辛苦辛苦省的來的銀子竟然被盜,而且竟然還不知道誰盜了?盜了多少?所以他重刑懲治,經手出入及驗看銀兩的庫丁銀匠全部處斬,家產充公,妻妾子孫均發配邊疆為奴。

為了追繳庫銀,道光帝下令:自嘉慶五年起至道光二十三年,歷任庫官、查庫禦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罰賠銀1200兩,已故者照數減半;管庫大臣著每月罰賠銀500兩,查庫禦史每次罰賠銀6000兩,已故各員按數減半。據悉,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裡,共有320余位官員出任戶部司員或查庫禦史,任職時間在1年左右為最多。這些官員無論公忠廉能與否,一律進行追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