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校很給力,城市很感恩!武漢和大學的關係鐵到超乎想像!

校因城興,城因校強。昨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首次邀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在漢高校負責人列席,專題研究解決兩校在加快“雙一流”建設、推動科技專案成果轉化等問題。

經過前期對接,武大、華中大共提出9個重要事項,內容涉及國家實驗室、“武漢光源”、產學研創新基地、校園環境治理等專案。

會議指出,大力支持在漢高校發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是武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積極行動,是實施“大學+”發展新模式、促進城校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支持在漢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有力舉措,也是感恩高校大力支持“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的具體體現。

在漢高校的發展就是武漢的發展,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這一舉措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會議強調,要建立市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在漢高校發展問題的制度,形成長效機制,“盡地主之誼”,千方百計幫助在漢高校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在漢高校有需求,武漢有回應”,真正形成城校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會議要求,對於武大、華中大提出的問題,要做到事事有落實。對於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符合武漢發展戰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專案,採取“一事一議、一事一策”;對於有明確責任、並正在推動實施的項目,要加大力度,抓緊落地見效;對於雙方已達成共識的專案,要細化分解責任,明確時間表,劃定路線圖,抓緊實施;對於已有初步構想方案,但仍在商討論證階段的專案,要加強對接,細化方案,儘快啟動。

會議審議了《武漢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暫行辦法》和《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武漢不負“大學之城”這一稱號,今年以來,與高校頻頻互動,先後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並啟動大型校園巡迴招聘會。

留下百萬大學生,武漢出了三招

10月11日,武漢正式發佈留漢大學生畢業落戶、住房、收入三大新政策,讓留漢大學畢業生能就業、易創業、快落戶、好安居,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確保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

記者許魏巍 攝

“零門檻”落戶: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周歲的,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這項新政策給力,武漢一個月留住5萬大學畢業生。截至今年10月30日,在漢落戶的大學畢業生為78761人,是去年同期5.4倍,是去年全年4.4倍。

記者胡九思 攝

買房租房: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於合租的可低於市場價的30%)。

武漢市招才局、房管局於今年7月份推出首批3805套大學畢業生租賃房後,11月5日又發佈了3011套第二批大學畢業生租賃房,以便為留漢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安居條件。

最低年薪標準:率先出臺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

簽約專案投資13014億元

今年以來,武漢市充分利用300多萬校友資源,先後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紡織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了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簽約項目投資13014億元,占今年全市招商引資簽約總額一半以上,平均每場近1500億元。

5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

交易金額達244億

8月14日,武漢在全國首創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並組建院士專家顧問團。這是繼市招才局之後,武漢市第二個採用“虛擬機器構,實體運行”模式開展工作的機構。

截至11月底,武漢已舉辦5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簽約項目204個,科技成果交易金額達244億元。

10萬個高薪優崗

助力武漢成為就業“福地”

11月12日,武漢市啟動大型校園巡迴招聘會,20餘場校招以每週兩場的頻率推進,一大波高薪優崗在家門口與大學生見面。據武漢市招才局介紹,12月底前,將共籌集大學生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推出年薪10萬元的“高薪優崗”近1萬個,年薪過百萬元的100個以上,供崗數量、最高年薪、參與規模和影響居全國前列。

記者在前期剛結束的華中大、武大等幾場校招現場發現,所有參展招聘的企業崗位薪資都在標準之上,超三成崗位年薪在10萬元以上。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鄭汝可 翟蘭蘭

【編輯:朱佳琪】

買房租房: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於合租的可低於市場價的30%)。

武漢市招才局、房管局於今年7月份推出首批3805套大學畢業生租賃房後,11月5日又發佈了3011套第二批大學畢業生租賃房,以便為留漢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安居條件。

最低年薪標準:率先出臺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

簽約專案投資13014億元

今年以來,武漢市充分利用300多萬校友資源,先後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紡織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了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簽約項目投資13014億元,占今年全市招商引資簽約總額一半以上,平均每場近1500億元。

5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

交易金額達244億

8月14日,武漢在全國首創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並組建院士專家顧問團。這是繼市招才局之後,武漢市第二個採用“虛擬機器構,實體運行”模式開展工作的機構。

截至11月底,武漢已舉辦5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簽約項目204個,科技成果交易金額達244億元。

10萬個高薪優崗

助力武漢成為就業“福地”

11月12日,武漢市啟動大型校園巡迴招聘會,20餘場校招以每週兩場的頻率推進,一大波高薪優崗在家門口與大學生見面。據武漢市招才局介紹,12月底前,將共籌集大學生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推出年薪10萬元的“高薪優崗”近1萬個,年薪過百萬元的100個以上,供崗數量、最高年薪、參與規模和影響居全國前列。

記者在前期剛結束的華中大、武大等幾場校招現場發現,所有參展招聘的企業崗位薪資都在標準之上,超三成崗位年薪在10萬元以上。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鄭汝可 翟蘭蘭

【編輯:朱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