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城區“鹹魚味”來源有疑惑?請看詳細解答!

今天上午,肇慶君就發佈了

關於找到城區連日來異味的源頭。

【真相】城區“鹹魚味”來源已經查清!

發佈後,不少網友對異味源頭依然不夠瞭解。

現在肇慶君就請來了專家,

帶大家一探究竟……

▼▼▼

端州區及高要區開展拉網式排查,經過專家集體研判,臭氣的來源來自河湧有機物累積以及下沉氣流共同導致。經協力廠商機構取樣分析,臭氣成分為一般污染物,濃度未超標。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環境氣象研究所所長范紹佳,環保部華南所教授劉旺等於6日下午來到肇慶,並與環保部門、氣象部門進行現場調研及分析。

據分析,臭氣形成來自幾個因素的疊加。

首先,3月31日肇慶城區下過一場大雨,下雨的雨水把地面的污染物沖刷進入下水道,排入河湧,其後天氣晴好,連續5天迅速回暖,5日最高溫度已接近28度,有利於有機物質腐化反應,釋放出含硫、含氨臭味的氣體。

另一方面,珠三角連日以來一直受到下沉氣流影響,

猶如一個蓋壓在上空,讓臭氣無法向上輸送擴散,再加上肇慶城區晚上8時以後風速多小於1米/秒,風速“不給力”,污染物更加難擴散。部分地區從而出現“鹹魚味”等異味現象。

範紹佳列出了

連日以來的氣象資料進行解釋:

▼▼▼

◆4月3日17時開始,風速顯著下降,而河湧有機物已連日發酵,臭氣於當晚第一次出現。

◆4月6日晚上風速較大,溫度略有下降,異味逐步消除。

◆而到7日早上部分地區仍有短時間臭氣,

是因為陽光直射,少量有機物再發酵,之後逐步消散。

至於臭氣為何“忽東忽西”,

範紹佳解釋,

肇慶端州及高要區類似一個小盆地,

臭氣無法找到出口,只能團團打轉。

範紹佳進一步解釋,幾個因素同時疊加,這種情況的確很少見。根據現場調研,肇慶三條河湧,包括躍龍湧、西排渠和羚山湧,羚山湧的清潔程度最好,接下來建議肇慶加強躍龍湧和西排渠的治理,

降低污染物的累積。

此前,有意見認為臭氣來自工業企業偷排。範紹佳首先排除了該可能性,他表示,工業源污染只會由一條通道進行傳播,而肇慶城區的臭氣多點多發,特徵並不一樣。

下一步我市將大力推動實施“河(湧)長制”,加強劣Ⅴ類河湧的綜合整治,

年內羚山湧和石咀湧基本實現不黑不臭。推進不達標水體整治,完善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推動城區的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

現在真相大白了

而關於河湧整治,

肇慶君還將繼續為你跟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