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星手機中國市場份額暴跌 華為莫走三星老路

自去年年底以來,三星智慧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根據Counterpoint發佈的資料顯示,三星在中國的出貨量於2017年第一季度下滑60%左右,市場份額從8.6%降低到3.3%。根據《韓國先驅報》的報導,

在今年第三季度,三星在中國智慧機市場的份額為2%。而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稱,在今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會繼續下滑,跌至1.6%。

從曾經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安卓機皇,到如今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失地千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成為元器件供應商,三星前途如何呢?

三星高端手機缺乏比較優勢

在智慧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之後,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CPU、GPU、CIS、記憶體、螢幕等元件都迎來了大發展。時至今日,智慧手機也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各家智慧手機廠商的功能大同小異,手機已經進入高度同質化階段。

正是因此,近年來,手機廠商對產品特色的宣傳,噱頭意義遠遠大於實際使用價值。

比如三星的曲面屏,

僅僅是為了曲面而曲面,實際使用中反而會帶來更高的誤觸風險和碎屏風險。

蘋果所謂的Face ID,不僅無法識別雙胞胎,還有兒子用自己的臉解開母親手機的案例,甚至還有被越南一家安全公司的3D模具騙過的情況。

小米推出的全面屏,雖然更大的螢幕占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實用性,但主要的意義還在於美觀。

華為的保時捷設計、萊卡認證等等,同樣實際使用價值有限。

在智慧手機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三星又沒有什麼明顯優於華為、小米、OPPO、VIVO等安卓陣營手機的特性。同時,三星又不像蘋果那樣擁有一批類似于虔誠宗教信徒的粉絲。在功能與國產安卓高端機類似,價格又高一大截的情況下,被消費者拋棄只是時間問題。

忽視了中低端手機市場

雖然高端手機市場利潤豐厚,但就市場總量而言,中低端手機的出貨量遠遠超過高端機。只做高端機型的手機品牌是缺乏根基的,很容易被摧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宣稱“只做高端”的HTC。

三星的中低端手機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低配高價。相比之下,小米、榮耀等手機卻往往有較高的性價比。

三星手機對中低端手機市場的不重視,不僅導致其失去了相應的市場份額,還使國產手機獲得了一個發展根據地,可以從千元機開始向上攀升。

在激烈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廝殺之後,國產手機在品質、性價比、管道等方面都進步巨大,將品牌建設起來之後,就很容易在2000—3000元這個價位上站穩,像榮耀、小米、中興等品牌在這個價位的手機,在硬體設定上完全不遜色于三星的旗艦機。

店大欺客透支品牌信譽

三星銷量斷崖式下滑,三星Note7連續自燃以及之後三星不合適的公關要負很大責任。

在Note7自燃之後,使很多消費者對三星手機產生了疑慮。而三星在自燃事件之後,宣稱是外部熱源加熱導致,而非產品品質問題,而且還要宣稱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自燃的Note7

在三星宣佈Note7全球召回之後,唯獨對中國市場區別對待,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三星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使消費者對三星失去信任。

三星的這些行為,折射出三星的傲慢。這是成為霸主之後的大企業的通病,當年諾基亞的“科技以換殼為本”,蘋果的“改變握姿以增強手機信號”,以及最近華為的快閃記憶體事件。這些不理智的公關言辭都是成功之後對大眾傲慢的具體體現。

這種傲慢行為會極大的傷害消費者。蘋果的粉絲有宗教般信仰,可以做到蘋果虐我千百遍,我待蘋果如初戀。華為也有自己的基本盤,很多國人還是會選擇原諒華為。但三星在中國卻沒有這個群眾基礎,使三星的傲慢舉動帶來極大的後遺症。

之後,更是發生了三星讓中國員工下跪事件,有知乎網友爆料,下跪者中除了華北區一個韓國高管之外,其餘大多數是中國員工。

中國有句話叫入鄉隨俗。正如在中東國家的分公司不能強迫當地員工吃豬肉。三星讓中國員工下跪,是對中國傳統觀念和中國員工個人的極大不尊重。三星的這種行為進一步加劇了普通老百姓對三星的厭惡。

轉為零配件供應商利弊幾何

雖然三星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業績依舊不俗,但在中國市場卻已露出敗象。而且隨著中國國產手機品牌走向世界,三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會逐步下跌,比如在印度,小米的市場份額就已經追平了三星。隨著中國手機不斷走向海外,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還會繼續下跌。

眾所周知,三星真正的強項是全產業鏈,在記憶體、螢幕、CIS等元件上佔據很高的市場份額。也許有人會說,三星將來放棄整機,做元器件供應商,也可以賺大錢,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記憶體大漲價,三星利潤大幅提升。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元器件廠商賺大錢,前提是要建立在壟斷的基礎上的。比如三星對OLED螢幕和記憶體晶片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再比如Intel賣晶片賺大錢建立在Intel對整個PC產業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上。而現實卻是,在3-5年之後,三星就要遭遇中國京東方、紫光等公司在面板和存儲晶片上的衝擊和挑戰。而且三星也不像Intel那樣擁有X86專利這樣的專利壁壘進行保護。

同時,三星的手機對其記憶體、螢幕、CIS、SoC等元器件具有很強的牽引作用。正是有賴於三星手機龐大的銷量,三星可以通過垂直整合+計劃經濟的模式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並以較大的產量削減成本,最終實現良性迴圈。

而一旦成為整機廠的供應商,而且並非不可替代的供應商,那麼,元器件供應量就不再是自己說了算,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衝擊。一旦大客戶大量削減訂單,很容易使股價和業務遭到較大損失。

事實上,上游元器件供應商並不一定就代表著高端,下游整機廠就未必一定低端。兩者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市場的博弈。在實踐中,既有像Intel這樣主導了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廠商,不僅在CPU定價上非常強勢,還可以影響下游企業產品的最終售價。也有像蘋果這樣很強勢的下游廠商,一旦拋棄上游供應商,就可以讓其股價暴跌,比如蘋果GPU的IP供應商Imagination就因蘋果拋棄股價暴跌。

退守元器件並非產業升級,而是在商業上的失敗。

在這方面,日本企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整機廠被中國、韓國企業打得一敗塗地之後,只能退守日本本土。依靠出售元器件過日子,由於失去了整機產品的牽引作用,整個日本半導體產業也進入衰退期,在面板、存儲晶片等領域已然被韓國超越。一旦三星退守上游元器件,則無疑上在重複日本的衰退之路。

國產手機在品質、性價比、管道等方面都進步巨大,將品牌建設起來之後,就很容易在2000—3000元這個價位上站穩,像榮耀、小米、中興等品牌在這個價位的手機,在硬體設定上完全不遜色于三星的旗艦機。

店大欺客透支品牌信譽

三星銷量斷崖式下滑,三星Note7連續自燃以及之後三星不合適的公關要負很大責任。

在Note7自燃之後,使很多消費者對三星手機產生了疑慮。而三星在自燃事件之後,宣稱是外部熱源加熱導致,而非產品品質問題,而且還要宣稱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自燃的Note7

在三星宣佈Note7全球召回之後,唯獨對中國市場區別對待,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三星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使消費者對三星失去信任。

三星的這些行為,折射出三星的傲慢。這是成為霸主之後的大企業的通病,當年諾基亞的“科技以換殼為本”,蘋果的“改變握姿以增強手機信號”,以及最近華為的快閃記憶體事件。這些不理智的公關言辭都是成功之後對大眾傲慢的具體體現。

這種傲慢行為會極大的傷害消費者。蘋果的粉絲有宗教般信仰,可以做到蘋果虐我千百遍,我待蘋果如初戀。華為也有自己的基本盤,很多國人還是會選擇原諒華為。但三星在中國卻沒有這個群眾基礎,使三星的傲慢舉動帶來極大的後遺症。

之後,更是發生了三星讓中國員工下跪事件,有知乎網友爆料,下跪者中除了華北區一個韓國高管之外,其餘大多數是中國員工。

中國有句話叫入鄉隨俗。正如在中東國家的分公司不能強迫當地員工吃豬肉。三星讓中國員工下跪,是對中國傳統觀念和中國員工個人的極大不尊重。三星的這種行為進一步加劇了普通老百姓對三星的厭惡。

轉為零配件供應商利弊幾何

雖然三星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業績依舊不俗,但在中國市場卻已露出敗象。而且隨著中國國產手機品牌走向世界,三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會逐步下跌,比如在印度,小米的市場份額就已經追平了三星。隨著中國手機不斷走向海外,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還會繼續下跌。

眾所周知,三星真正的強項是全產業鏈,在記憶體、螢幕、CIS等元件上佔據很高的市場份額。也許有人會說,三星將來放棄整機,做元器件供應商,也可以賺大錢,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記憶體大漲價,三星利潤大幅提升。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元器件廠商賺大錢,前提是要建立在壟斷的基礎上的。比如三星對OLED螢幕和記憶體晶片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再比如Intel賣晶片賺大錢建立在Intel對整個PC產業具有很強的控制能力上。而現實卻是,在3-5年之後,三星就要遭遇中國京東方、紫光等公司在面板和存儲晶片上的衝擊和挑戰。而且三星也不像Intel那樣擁有X86專利這樣的專利壁壘進行保護。

同時,三星的手機對其記憶體、螢幕、CIS、SoC等元器件具有很強的牽引作用。正是有賴於三星手機龐大的銷量,三星可以通過垂直整合+計劃經濟的模式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並以較大的產量削減成本,最終實現良性迴圈。

而一旦成為整機廠的供應商,而且並非不可替代的供應商,那麼,元器件供應量就不再是自己說了算,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衝擊。一旦大客戶大量削減訂單,很容易使股價和業務遭到較大損失。

事實上,上游元器件供應商並不一定就代表著高端,下游整機廠就未必一定低端。兩者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市場的博弈。在實踐中,既有像Intel這樣主導了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廠商,不僅在CPU定價上非常強勢,還可以影響下游企業產品的最終售價。也有像蘋果這樣很強勢的下游廠商,一旦拋棄上游供應商,就可以讓其股價暴跌,比如蘋果GPU的IP供應商Imagination就因蘋果拋棄股價暴跌。

退守元器件並非產業升級,而是在商業上的失敗。

在這方面,日本企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整機廠被中國、韓國企業打得一敗塗地之後,只能退守日本本土。依靠出售元器件過日子,由於失去了整機產品的牽引作用,整個日本半導體產業也進入衰退期,在面板、存儲晶片等領域已然被韓國超越。一旦三星退守上游元器件,則無疑上在重複日本的衰退之路。